第120章 狐狸精
魚叔講故事:天生仙胎 作者:一隻魚的傳說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講一個狐狸精的故事,這是穀師傅講的。
前幾天,穀師傅過來找我,說是要過年了,給我送個禮物,送個羈絆。
我嚇了一跳,後來才知道,他說的是送個雞“吧”。
後來發現,還真是一隻雞,還是活的,而且是野的,是一隻色彩斑斕尾巴長長的錦雞。
哈哈哈哈哈哈哈,笑死我了!
我最喜歡的作家,汪曾祺老先生說過,沈從文先生80歲那年回了一次湘西(他是湘西人),老家人看他回來了,高興地不得了,後來捉了一隻錦雞給他。
沈從文說,後來那隻錦雞給吃掉了,“真煞風景!”,而且錦雞肉並不怎麽好吃。
按照湘西的做法,湘西土匪雞,更像是爆炒後紅燜,這個其實不對。
野雞啊,最合適的吃法是燒湯。
之前說過,我們家以前是大戶人家,後來我父親做生意賺錢後,也短暫恢複了一些舊式傳統,像筷子都用象牙的,餐具訂的純銀的,尤其是吃的東西,特別講究。
我們家找了一個漁民,常年養著野雞,野雞一定要吃活的,因為死掉的野雞往往來路不正,都是毒死的,或者兔子槍打的,毒死的不必說,兔子槍是自製的火藥槍,一槍下去,肉裏全是鐵砂,沒法吃。
這野雞啊,最適合的其實是做湯,中國養生學的始祖彭祖,創造的天下第一湯“雉羹湯”,其實就是野雞湯。
我們家當時有個老廚子,是個宿州人,他就特別善於燒雉羹湯,尤其是下雪天,一定會喝雉羹湯,再不濟也要喝鱔魚湯,天寒地凍嘛,總要喝碗熱湯才溫暖。
所以後來我讀汪曾祺,他說小時候,一到下雪天,就會喝湯,喝茨菇湯。
汪曾祺先生是高郵人,跟我們老家離得不遠,風俗相近,有時候看看,還是覺得很溫暖的。
我十八歲離家,基本上沒怎麽回去過,後來老家的院子也拆了,所謂的童年記憶,隻能在書本裏找了,想想也挺難過的。
哎,據說一個人的味覺,是在十幾歲之前形成的,之後所有的美食尋覓,其實都是在尋找家鄉的味道。
今春看又過,何處是歸年,天寒地凍,又要下雪了,我要去哪裏喝一碗家鄉的熱湯呢?
哎,不說了,還是繼續說我們的狐狸精的故事吧。
對,順帶說一下,我說的事情,都是20年前的舊事了。現在的野雞,是國家二級保護動物,所以別說燒湯了,養著都違法,所以那隻野雞,我讓穀師傅給拿回去,放生了。
這隻野雞,是別人酬謝穀師傅的,那家是種大棚的,冬天,大棚暖和,有時候會飛進去幾隻野雞,就給活捉了,鄉下拿著送禮用。
這戶人家之所以酬謝穀師傅,是因為他幫他們家趕走了一隻狐狸精。
是的,狐狸精,一隻成精的老狐狸。
中國人啊,對於狐狸的感情比較特別。
提到狐狸精,大家可能就會下意識想到,狗血劇裏原配對小三痛哭流涕,“哎呀,你這個該死的狐狸精!”
或者就是《封神榜》裏魅惑眾生的妲己,狐媚風騷,禍亂天下。
我小時候看的老版的《封神榜》,傅藝偉演的妲己真是風騷入骨,魅惑眾生,雖然我那時候很小,也覺得這個很不好,不健康,看得麵紅耳赤的。
現在想想,傅藝偉竟然因為吸毒還進了局子,真是毀童年啊,仿佛大夢一場。
按照東北五大仙的說法,就是狐仙有仙氣兒。
這個仙氣兒怎麽說呢?
其實你看看《聊齋》就知道了,《聊齋》裏的狐仙多是好的,在破廟,在荒園,在老屋,清貧而清秀的書生在昏黃的燈下讀書,總會有多情而嬌媚的狐仙過來,紅袖添香,溫暖人心,挺好的。
這些雖然是演繹,但是其實也能看出來狐仙的特點,或者說仙氣兒。
就是這個狐狸啊,它不太把自己當動物,更願意把自己當成和人一樣平等的生物,喜歡幻化成人形,和人交往,而且喜歡詩文風流的才子,相貌英俊的窮書生(嗯,穀師傅在這裏強調,讓我要小心點兒,我覺得他提醒得很對)。
所以這麽看,就是狐仙這種生物啊,它比較雅,不俗氣,而且親人,好古風,這可能也是大家說它有仙氣兒的原因。
這次發生事情的人家,在北京門頭溝和河北的交界處,在淶水那邊,有一座大山,叫做百花山。
這個百花山啊,玩文玩核桃的都知道,咱們文玩核桃有一個品種,叫做“滿天星”獅子頭,特別漂亮,也叫“百花山”獅子頭,其實都是一個意思,因為“滿天星”指的是出獅子頭的那棵百年老核桃樹,這棵樹啊,就出自百花山。
但是在古代,這裏其實是狩獵的地方,這裏動物多,”八月狐狸九月狼,臘月打黃羊”,還有獾子、野兔、麅子,還有鳥,百靈鳥、黃鶯,掏鼯鼠(他的糞便是一種藥材),反正什麽都有。
後來說是成立了國家保護區,不讓狩獵了,這動物就可勁兒生了,人不打它們,它們倒是喜歡害騷村民,主要是黃皮子拖雞,老黃皮子更猛,甚至能拖小羊羔。
這鬼東西能騎在小羊羔身上,死死咬住它的脖子,指揮著小羊羔往外跑,遠遠看去,就像小黃人騎著小白羊,也有一種詭異的喜感。
這黃皮子啊,東北那邊稱為五大仙,心眼小,愛報複,而且手段凶殘,這是打不得,也防不得,讓村民苦不堪言。
後來,突然有一天,就不鬧了,大家本來以為山神爺爺保佑(這邊是信土地山神的,山上供奉著好多山神廟),後來才知道,壓根就和山神沒關係,是來了更厲害的家夥,給黃皮子打走了。
按說黃皮子名列五大仙家,本身就夠邪性的了,什麽鬼東西還得給它們嚇走?
有的,那就是五大仙家之首,狐仙。
這狐仙嘛,來的時候,倒是不聲不響的,大家也沒注意,後來一個複員軍人回來,這人濃眉大眼的,非常彪悍,特別喜歡喝酒。
而且他父母都去世了,就一個姐姐,也嫁到了外村,所以平時就他自己住,那真是百無忌禁,一喝就喝一夜。
後來他姐姐覺得,這樣不成啊,這年紀輕輕的,也沒結婚,每年這樣喝酒怎麽行,於是就把他的銀行卡給沒收了,不準他喝酒了,讓他老老實實找個工作。
結果這哥們忍了幾天,每天酒癮上來,恨不得仰天長嚎,成天在小酒館守著,等著蹭點兒酒。
大家雖然不在乎這兩口酒,但是他姐姐之前都挨家挨戶說了,確實他這樣喝下去,身體就廢了,不給他酒,也是為了他好,所以大家也都不給他喝。
這哥們晚上沒酒喝,成天鬼哭狼嚎的,大家也慢慢習慣了。
沒想到,過了幾天,有人就看見他喝得酩酊大醉,搖搖晃晃地從山上下來,走幾步,就摔倒在了路上。
大家看他已經喝掛了,趕緊去扶他,卻又發現他身上沒什麽酒味,反而有一股強烈的騷臭味。
不過他已經喝得不省人事了,大家也沒多想,就找了幾個人,給他抬家裏去了。
沒想到,一連幾天,大家每天都看他喝得醉醺醺的,而且都是天亮了才從山上下來,就懷疑他是不是出了什麽事啊,別是在山上招了鬼怪什麽的,有鄰居就通知了他姐姐。
他姐姐趕來一看,他弟弟已經脫了人形,臉色透紅,眼睛發暈,說話也大著舌頭,哆哆嗦嗦的,分明就是喝多了。
她就問這個弟弟,你這酒是哪裏來的?你老半夜去山上幹嘛呀?
他弟弟就說,他山上有個好朋友,姓胡,他稱呼他胡兄,說這個胡兄人特別好,老請他喝酒,還請他吃燒雞、烤鴨,那酒也是好酒,醇厚綿長啊,千杯不醉,是他這輩子喝過最好的酒!這胡兄啊,真是個大好人!
他姐姐看了看,他包袱裏裝回來的燒雞、烤鴨,都是一些爛果子、癩蛤蟆,還有一些像是人家上墳的貢品,看著就很邪性。
她就知道,完蛋了,這肯定是招了鬼了!
她這邊左右一打聽啊,不光是她弟弟,村子裏還有一個,鬧得更邪性。
這說的是村頭一個留守婦女,就是那種老公出去打工了,自己在家裏帶孩子那種。
這種老公常年不在的,難免愛傳出一些閑話來,所謂有些人家,尤其是農村,鄉裏鄉親的,誰家那點兒破事,很快就傳開了。
這戶人家的婦女,原本是一個很正派的女人,一個人每天下田勞作,辛辛苦苦,帶著一個小兒子。
結果有一天,她大清早下地幹活,不知道看到了什麽,突然尖叫起來,接著就暈倒了,然後人就變了。
這種變化,比較微妙,但是你能清晰感覺出來。
這個東西怎麽說呢?
就像是一個良家婦女下海了,她從以前的端莊嚴肅,變成了風騷嫵媚,看人的眼神也不對了,就是那種輕飄飄的,似看似不看那種,反正就是啊,特別招人。
然後村子裏就開始傳,說她老在外麵招人,經常招了一些閑漢去她家過夜,傳得越來越烈,後來就傳到她老公公耳朵裏。
老公公氣不過,當時就召集了親戚過去捉奸。
結果剛過去,就發現她站在院子裏,正在給兒子戴紅領巾,但是不是戴一條,而是戴了幾十條,一個個紮在了脖子上,幾乎要給她兒子勒死了。
而且她表情很怪異,像在給天上的什麽東西看,有些恐懼,也有些撒嬌,仰著頭衝著天空說:你看我兒子好看不呀?你看我兒子好看不呀?
旁邊的人看著她怪異的樣子,都覺得有些瘮人,不知覺要往後退。
她老公公見她作妖,當時就在院子裏找個麵盆,哐一下在地上砸碎了,罵道:你發什麽邪風,折騰我孫子幹啥?!
她的身子紋絲不動,腦袋緩緩轉過來,幾乎要轉了180°,大家聽著她脖子都咯嘣咯嘣響,都怕她脖子會折斷了。
然後她還是麵無表情,直接平平地一拳,朝著身旁的土牆打過去,就聽見轟一聲,她的手臂竟然把土牆打了一個大洞。
是的,你沒有看錯,她就直接一個長拳,給牆壁幹爛了一個大洞。
他們家住的是那種比較老的土坯房,雖然房子也不怎麽樣,但是你哐一下,給牆幹個大窟窿,而且拳頭一點兒事情都沒有,麵無表情地看著大家,看著也太邪性了。
所以大家嚇得嗷一聲叫,喊著出妖了,出妖了,拚命往外跑。
接連出了兩起事情,村子也不能不管,而且今天是他們家,明天搞不好就是自己家了,這事情出來了,誰也跑不掉。
後來村裏就出錢,請了幾個和尚來做法。
那兩個和尚,也不是什麽大廟大寺的高僧,就是本地一個寺院的兩個和尚,也不知道管不管用,反正香火錢可沒少收。
他們吃飽了,喝足了,就開始開壇做法,香案上放了香爐、經幢,有人打磬,有人念經,那經文說是“念”,其實更像“唱”,而且和尚念經都是搖頭晃腦的,感覺像是唱歌一樣。
和尚唱著唱著,突然半空中傳來了幾聲清晰的咳嗽聲,接著天上突然掉下來了一個半磚頭,給那個唱經和尚的光頭砸了一個血窟窿。
那和尚一隻手捂著傷口,一邊跳著腳跑,邊跑還邊喊:大仙饒命啊,大仙饒命啊!
其他幾個和尚見勢不妙,趕緊卷了東西,扶著那個受傷的和尚跑走了。
大夥兒又想笑,又害怕,想著看來這是個假和尚,沒啥用,但是又擔心,這次恐怕真碰上大家夥了,不好搞啊!
後來他們就遍尋高人,最後找到了穀師傅。
穀師傅大概問了問,就說,是狐大仙,而且是一窩狐狸。開始那個胡兄,其實是“狐兄”,這應該是個小狐狸,還是個公狐狸。後來上身那個婦女那個,應該是個母狐狸,狐媚子嘛。後來丟磚頭那個,肯定是個老狐狸。
其實那兩個小的都好說,隨便就趕走了,但是這老太太看起來法力高深,不太好弄,隻能和她談談,而且千萬不能傷了兩個小狐狸,要不然就結了血仇,非得一方死絕了才行。
好在這狐仙有仙氣,比較明理,這老太太應該也不知道她兒女做的事情,所以跟她好好說說,讓她約束一下小的,就可以了。
關於鬧狐仙的事情一出來,村子好多人還挺興奮,尤其是一些老光棍。
他們都是看《聊齋》看多了,以為這狐仙變幻成人形,而且搞不好還能幻化成一個大美女,願意陪你共度良宵,那其實也不錯啊!
尤其是好多光棍,覺得,哎呀,我去,這不是神仙姐姐下凡啊!幹脆晚上睡覺不關門,漫漫長夜,無心睡眠,一心等著它們過來。
穀師傅就說,這些出來鬧人的狐狸啊,都是沒修行好的,別管它變幻得多美,其實還是挺臭的。民間說騷狐狸,騷狐狸,說的就是那股強烈的騷臭味。
這味道啊,別說人受不了,連狗都受不了,一般狐狸進家後,狗會拚命朝它吼叫,但是很少會撲上去,齜牙咧嘴皺鼻子,其實就是嫌棄,嫌它身上的騷味兒太大。
他這麽一說,大家也回想起來,那個婦女身上確實多了一股子腥臊味,不管她身上擦再厚的粉,都遮不住。
事不宜遲,穀師傅當時就去了村子,做了一個法事,跟老狐狸談了談。
我就趕緊問他,說這個和老狐狸談判,是不是很正式的那種,就是要畫符擺香案,手持桃木劍,腳踏步罡踏鬥,然後焚香請神,最後開始鬥法。
穀師傅就笑了,說你當拍電視啊!
他說,其實沒那麽複雜的,他一進村子,老狐狸其實就知道了,畢竟是一個靈物,這裏的一舉一動,都逃不過它的眼睛。但是還是要做點兒法事,弄點兒貢品,這是代表尊重他。
此外就是,需要村子裏德高望重老人們在場,意思是這是代表了村裏的人,第一是表示尊重,第二也是對他的話做一個證明。
穀師傅就大概把這些事情給說了一下,意思是兩隻頑童下凡,有點兒擾民,還是希望胡老太太出麵,把小頑童帶回去,村裏人會感謝她的恩德。
過了一會兒,半空中又出來一個聲音,還是那個咳嗽聲,然後突然就刮起了一陣風,風沙走石的,然後就聽見撲通一聲,那個婦女倒在了地上,再爬起來,就喊著餓呀,渴啊,一口氣吃了半鍋飯,喝了半缸水,接著病了半個月,人就恢複正常了。
而那個酗酒的弟弟,再次上山,呼喚了“胡兄”好久,也沒有人請他喝酒了,他後來也去了深圳打工,據說去了一家銀行做保安,待遇還不錯。
從此以後,這裏就再也沒有鬧過任何動物,別說狐仙,黃仙,連其他蟲害、鼠患都沒遇到過,大家就說,這是老狐狸在山裏修行,默默保護著村子人呢。
後來,村裏就集資修建了一座狐仙廟,建在山腳下,裏麵拜的就是一個老太太,老太太慈眉善目,不過還是有一副狐相,大家逢年過年,經常去拜拜,據說非常靈驗。
前幾天,穀師傅過來找我,說是要過年了,給我送個禮物,送個羈絆。
我嚇了一跳,後來才知道,他說的是送個雞“吧”。
後來發現,還真是一隻雞,還是活的,而且是野的,是一隻色彩斑斕尾巴長長的錦雞。
哈哈哈哈哈哈哈,笑死我了!
我最喜歡的作家,汪曾祺老先生說過,沈從文先生80歲那年回了一次湘西(他是湘西人),老家人看他回來了,高興地不得了,後來捉了一隻錦雞給他。
沈從文說,後來那隻錦雞給吃掉了,“真煞風景!”,而且錦雞肉並不怎麽好吃。
按照湘西的做法,湘西土匪雞,更像是爆炒後紅燜,這個其實不對。
野雞啊,最合適的吃法是燒湯。
之前說過,我們家以前是大戶人家,後來我父親做生意賺錢後,也短暫恢複了一些舊式傳統,像筷子都用象牙的,餐具訂的純銀的,尤其是吃的東西,特別講究。
我們家找了一個漁民,常年養著野雞,野雞一定要吃活的,因為死掉的野雞往往來路不正,都是毒死的,或者兔子槍打的,毒死的不必說,兔子槍是自製的火藥槍,一槍下去,肉裏全是鐵砂,沒法吃。
這野雞啊,最適合的其實是做湯,中國養生學的始祖彭祖,創造的天下第一湯“雉羹湯”,其實就是野雞湯。
我們家當時有個老廚子,是個宿州人,他就特別善於燒雉羹湯,尤其是下雪天,一定會喝雉羹湯,再不濟也要喝鱔魚湯,天寒地凍嘛,總要喝碗熱湯才溫暖。
所以後來我讀汪曾祺,他說小時候,一到下雪天,就會喝湯,喝茨菇湯。
汪曾祺先生是高郵人,跟我們老家離得不遠,風俗相近,有時候看看,還是覺得很溫暖的。
我十八歲離家,基本上沒怎麽回去過,後來老家的院子也拆了,所謂的童年記憶,隻能在書本裏找了,想想也挺難過的。
哎,據說一個人的味覺,是在十幾歲之前形成的,之後所有的美食尋覓,其實都是在尋找家鄉的味道。
今春看又過,何處是歸年,天寒地凍,又要下雪了,我要去哪裏喝一碗家鄉的熱湯呢?
哎,不說了,還是繼續說我們的狐狸精的故事吧。
對,順帶說一下,我說的事情,都是20年前的舊事了。現在的野雞,是國家二級保護動物,所以別說燒湯了,養著都違法,所以那隻野雞,我讓穀師傅給拿回去,放生了。
這隻野雞,是別人酬謝穀師傅的,那家是種大棚的,冬天,大棚暖和,有時候會飛進去幾隻野雞,就給活捉了,鄉下拿著送禮用。
這戶人家之所以酬謝穀師傅,是因為他幫他們家趕走了一隻狐狸精。
是的,狐狸精,一隻成精的老狐狸。
中國人啊,對於狐狸的感情比較特別。
提到狐狸精,大家可能就會下意識想到,狗血劇裏原配對小三痛哭流涕,“哎呀,你這個該死的狐狸精!”
或者就是《封神榜》裏魅惑眾生的妲己,狐媚風騷,禍亂天下。
我小時候看的老版的《封神榜》,傅藝偉演的妲己真是風騷入骨,魅惑眾生,雖然我那時候很小,也覺得這個很不好,不健康,看得麵紅耳赤的。
現在想想,傅藝偉竟然因為吸毒還進了局子,真是毀童年啊,仿佛大夢一場。
按照東北五大仙的說法,就是狐仙有仙氣兒。
這個仙氣兒怎麽說呢?
其實你看看《聊齋》就知道了,《聊齋》裏的狐仙多是好的,在破廟,在荒園,在老屋,清貧而清秀的書生在昏黃的燈下讀書,總會有多情而嬌媚的狐仙過來,紅袖添香,溫暖人心,挺好的。
這些雖然是演繹,但是其實也能看出來狐仙的特點,或者說仙氣兒。
就是這個狐狸啊,它不太把自己當動物,更願意把自己當成和人一樣平等的生物,喜歡幻化成人形,和人交往,而且喜歡詩文風流的才子,相貌英俊的窮書生(嗯,穀師傅在這裏強調,讓我要小心點兒,我覺得他提醒得很對)。
所以這麽看,就是狐仙這種生物啊,它比較雅,不俗氣,而且親人,好古風,這可能也是大家說它有仙氣兒的原因。
這次發生事情的人家,在北京門頭溝和河北的交界處,在淶水那邊,有一座大山,叫做百花山。
這個百花山啊,玩文玩核桃的都知道,咱們文玩核桃有一個品種,叫做“滿天星”獅子頭,特別漂亮,也叫“百花山”獅子頭,其實都是一個意思,因為“滿天星”指的是出獅子頭的那棵百年老核桃樹,這棵樹啊,就出自百花山。
但是在古代,這裏其實是狩獵的地方,這裏動物多,”八月狐狸九月狼,臘月打黃羊”,還有獾子、野兔、麅子,還有鳥,百靈鳥、黃鶯,掏鼯鼠(他的糞便是一種藥材),反正什麽都有。
後來說是成立了國家保護區,不讓狩獵了,這動物就可勁兒生了,人不打它們,它們倒是喜歡害騷村民,主要是黃皮子拖雞,老黃皮子更猛,甚至能拖小羊羔。
這鬼東西能騎在小羊羔身上,死死咬住它的脖子,指揮著小羊羔往外跑,遠遠看去,就像小黃人騎著小白羊,也有一種詭異的喜感。
這黃皮子啊,東北那邊稱為五大仙,心眼小,愛報複,而且手段凶殘,這是打不得,也防不得,讓村民苦不堪言。
後來,突然有一天,就不鬧了,大家本來以為山神爺爺保佑(這邊是信土地山神的,山上供奉著好多山神廟),後來才知道,壓根就和山神沒關係,是來了更厲害的家夥,給黃皮子打走了。
按說黃皮子名列五大仙家,本身就夠邪性的了,什麽鬼東西還得給它們嚇走?
有的,那就是五大仙家之首,狐仙。
這狐仙嘛,來的時候,倒是不聲不響的,大家也沒注意,後來一個複員軍人回來,這人濃眉大眼的,非常彪悍,特別喜歡喝酒。
而且他父母都去世了,就一個姐姐,也嫁到了外村,所以平時就他自己住,那真是百無忌禁,一喝就喝一夜。
後來他姐姐覺得,這樣不成啊,這年紀輕輕的,也沒結婚,每年這樣喝酒怎麽行,於是就把他的銀行卡給沒收了,不準他喝酒了,讓他老老實實找個工作。
結果這哥們忍了幾天,每天酒癮上來,恨不得仰天長嚎,成天在小酒館守著,等著蹭點兒酒。
大家雖然不在乎這兩口酒,但是他姐姐之前都挨家挨戶說了,確實他這樣喝下去,身體就廢了,不給他酒,也是為了他好,所以大家也都不給他喝。
這哥們晚上沒酒喝,成天鬼哭狼嚎的,大家也慢慢習慣了。
沒想到,過了幾天,有人就看見他喝得酩酊大醉,搖搖晃晃地從山上下來,走幾步,就摔倒在了路上。
大家看他已經喝掛了,趕緊去扶他,卻又發現他身上沒什麽酒味,反而有一股強烈的騷臭味。
不過他已經喝得不省人事了,大家也沒多想,就找了幾個人,給他抬家裏去了。
沒想到,一連幾天,大家每天都看他喝得醉醺醺的,而且都是天亮了才從山上下來,就懷疑他是不是出了什麽事啊,別是在山上招了鬼怪什麽的,有鄰居就通知了他姐姐。
他姐姐趕來一看,他弟弟已經脫了人形,臉色透紅,眼睛發暈,說話也大著舌頭,哆哆嗦嗦的,分明就是喝多了。
她就問這個弟弟,你這酒是哪裏來的?你老半夜去山上幹嘛呀?
他弟弟就說,他山上有個好朋友,姓胡,他稱呼他胡兄,說這個胡兄人特別好,老請他喝酒,還請他吃燒雞、烤鴨,那酒也是好酒,醇厚綿長啊,千杯不醉,是他這輩子喝過最好的酒!這胡兄啊,真是個大好人!
他姐姐看了看,他包袱裏裝回來的燒雞、烤鴨,都是一些爛果子、癩蛤蟆,還有一些像是人家上墳的貢品,看著就很邪性。
她就知道,完蛋了,這肯定是招了鬼了!
她這邊左右一打聽啊,不光是她弟弟,村子裏還有一個,鬧得更邪性。
這說的是村頭一個留守婦女,就是那種老公出去打工了,自己在家裏帶孩子那種。
這種老公常年不在的,難免愛傳出一些閑話來,所謂有些人家,尤其是農村,鄉裏鄉親的,誰家那點兒破事,很快就傳開了。
這戶人家的婦女,原本是一個很正派的女人,一個人每天下田勞作,辛辛苦苦,帶著一個小兒子。
結果有一天,她大清早下地幹活,不知道看到了什麽,突然尖叫起來,接著就暈倒了,然後人就變了。
這種變化,比較微妙,但是你能清晰感覺出來。
這個東西怎麽說呢?
就像是一個良家婦女下海了,她從以前的端莊嚴肅,變成了風騷嫵媚,看人的眼神也不對了,就是那種輕飄飄的,似看似不看那種,反正就是啊,特別招人。
然後村子裏就開始傳,說她老在外麵招人,經常招了一些閑漢去她家過夜,傳得越來越烈,後來就傳到她老公公耳朵裏。
老公公氣不過,當時就召集了親戚過去捉奸。
結果剛過去,就發現她站在院子裏,正在給兒子戴紅領巾,但是不是戴一條,而是戴了幾十條,一個個紮在了脖子上,幾乎要給她兒子勒死了。
而且她表情很怪異,像在給天上的什麽東西看,有些恐懼,也有些撒嬌,仰著頭衝著天空說:你看我兒子好看不呀?你看我兒子好看不呀?
旁邊的人看著她怪異的樣子,都覺得有些瘮人,不知覺要往後退。
她老公公見她作妖,當時就在院子裏找個麵盆,哐一下在地上砸碎了,罵道:你發什麽邪風,折騰我孫子幹啥?!
她的身子紋絲不動,腦袋緩緩轉過來,幾乎要轉了180°,大家聽著她脖子都咯嘣咯嘣響,都怕她脖子會折斷了。
然後她還是麵無表情,直接平平地一拳,朝著身旁的土牆打過去,就聽見轟一聲,她的手臂竟然把土牆打了一個大洞。
是的,你沒有看錯,她就直接一個長拳,給牆壁幹爛了一個大洞。
他們家住的是那種比較老的土坯房,雖然房子也不怎麽樣,但是你哐一下,給牆幹個大窟窿,而且拳頭一點兒事情都沒有,麵無表情地看著大家,看著也太邪性了。
所以大家嚇得嗷一聲叫,喊著出妖了,出妖了,拚命往外跑。
接連出了兩起事情,村子也不能不管,而且今天是他們家,明天搞不好就是自己家了,這事情出來了,誰也跑不掉。
後來村裏就出錢,請了幾個和尚來做法。
那兩個和尚,也不是什麽大廟大寺的高僧,就是本地一個寺院的兩個和尚,也不知道管不管用,反正香火錢可沒少收。
他們吃飽了,喝足了,就開始開壇做法,香案上放了香爐、經幢,有人打磬,有人念經,那經文說是“念”,其實更像“唱”,而且和尚念經都是搖頭晃腦的,感覺像是唱歌一樣。
和尚唱著唱著,突然半空中傳來了幾聲清晰的咳嗽聲,接著天上突然掉下來了一個半磚頭,給那個唱經和尚的光頭砸了一個血窟窿。
那和尚一隻手捂著傷口,一邊跳著腳跑,邊跑還邊喊:大仙饒命啊,大仙饒命啊!
其他幾個和尚見勢不妙,趕緊卷了東西,扶著那個受傷的和尚跑走了。
大夥兒又想笑,又害怕,想著看來這是個假和尚,沒啥用,但是又擔心,這次恐怕真碰上大家夥了,不好搞啊!
後來他們就遍尋高人,最後找到了穀師傅。
穀師傅大概問了問,就說,是狐大仙,而且是一窩狐狸。開始那個胡兄,其實是“狐兄”,這應該是個小狐狸,還是個公狐狸。後來上身那個婦女那個,應該是個母狐狸,狐媚子嘛。後來丟磚頭那個,肯定是個老狐狸。
其實那兩個小的都好說,隨便就趕走了,但是這老太太看起來法力高深,不太好弄,隻能和她談談,而且千萬不能傷了兩個小狐狸,要不然就結了血仇,非得一方死絕了才行。
好在這狐仙有仙氣,比較明理,這老太太應該也不知道她兒女做的事情,所以跟她好好說說,讓她約束一下小的,就可以了。
關於鬧狐仙的事情一出來,村子好多人還挺興奮,尤其是一些老光棍。
他們都是看《聊齋》看多了,以為這狐仙變幻成人形,而且搞不好還能幻化成一個大美女,願意陪你共度良宵,那其實也不錯啊!
尤其是好多光棍,覺得,哎呀,我去,這不是神仙姐姐下凡啊!幹脆晚上睡覺不關門,漫漫長夜,無心睡眠,一心等著它們過來。
穀師傅就說,這些出來鬧人的狐狸啊,都是沒修行好的,別管它變幻得多美,其實還是挺臭的。民間說騷狐狸,騷狐狸,說的就是那股強烈的騷臭味。
這味道啊,別說人受不了,連狗都受不了,一般狐狸進家後,狗會拚命朝它吼叫,但是很少會撲上去,齜牙咧嘴皺鼻子,其實就是嫌棄,嫌它身上的騷味兒太大。
他這麽一說,大家也回想起來,那個婦女身上確實多了一股子腥臊味,不管她身上擦再厚的粉,都遮不住。
事不宜遲,穀師傅當時就去了村子,做了一個法事,跟老狐狸談了談。
我就趕緊問他,說這個和老狐狸談判,是不是很正式的那種,就是要畫符擺香案,手持桃木劍,腳踏步罡踏鬥,然後焚香請神,最後開始鬥法。
穀師傅就笑了,說你當拍電視啊!
他說,其實沒那麽複雜的,他一進村子,老狐狸其實就知道了,畢竟是一個靈物,這裏的一舉一動,都逃不過它的眼睛。但是還是要做點兒法事,弄點兒貢品,這是代表尊重他。
此外就是,需要村子裏德高望重老人們在場,意思是這是代表了村裏的人,第一是表示尊重,第二也是對他的話做一個證明。
穀師傅就大概把這些事情給說了一下,意思是兩隻頑童下凡,有點兒擾民,還是希望胡老太太出麵,把小頑童帶回去,村裏人會感謝她的恩德。
過了一會兒,半空中又出來一個聲音,還是那個咳嗽聲,然後突然就刮起了一陣風,風沙走石的,然後就聽見撲通一聲,那個婦女倒在了地上,再爬起來,就喊著餓呀,渴啊,一口氣吃了半鍋飯,喝了半缸水,接著病了半個月,人就恢複正常了。
而那個酗酒的弟弟,再次上山,呼喚了“胡兄”好久,也沒有人請他喝酒了,他後來也去了深圳打工,據說去了一家銀行做保安,待遇還不錯。
從此以後,這裏就再也沒有鬧過任何動物,別說狐仙,黃仙,連其他蟲害、鼠患都沒遇到過,大家就說,這是老狐狸在山裏修行,默默保護著村子人呢。
後來,村裏就集資修建了一座狐仙廟,建在山腳下,裏麵拜的就是一個老太太,老太太慈眉善目,不過還是有一副狐相,大家逢年過年,經常去拜拜,據說非常靈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