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此這般,直至小年兒那日,趙豐年氣色都不錯,好似真像他當日所說,隻是一時氣血不順。瑞雪仔細囑咐了大壯和吳煜兩句,目送他們護著趙豐年出門去學堂。


    遠遠望著三人走遠,瑞雪突然發現,趙豐年的身形有些臃腫,穿得是最厚的那件大襖,最重要的是他戴上了圍脖和手套,要知道他極寶貝那條圍脖兒,輕易是不肯戴出來的,難道這次吐血,還是傷到了他的身體,他開始畏寒了嗎?


    張嫂子走出自家院門,就見瑞雪隻穿了家常小襖站在大門口發呆,忍不住上前握了她冰冷的小手,埋怨道,「這怎麽穿這麽少就出來了?快回去,要是染了風寒,誰伺候趙先生啊?」


    瑞雪笑嘻嘻拉了她往屋裏跑,「我們夫妻都倒下了,不是還有嫂子照料嗎,嫂子可是救過我們性命的。」


    張嫂子拎起一條棉布巾子為她派去背上的細雪,笑道,「馬上要過年了,我可沒那功夫,你啊,還是半點兒毛病都不要鬧了。」


    瑞雪爬到炕尾去翻大襖,一邊穿,一邊問道,「嫂子,村裏誰家有燒炭?」


    「燒炭,村南錢黑炭就是專門燒炭的,以前大家夥兒還不會盤炕的時候,家裏有老人的,冬日裏就都去他那兒買炭取暖。」張嫂子幫她係著大衣的布帶兒,又問道,「你問這幹啥?」


    「啊,我想去買些炭回來,我家掌櫃的這一病之後好像怕冷了,進城去打鐵爐,太耽擱功夫,不如燃兩個炭盆試試。」


    張嫂子聽她心心念念都是趙豐年,忍不住歎氣,「趙先生真是個有福的,有你這般事無巨細的照料著。」


    「嫂子對張大哥不是也這般照料,張大哥更是個有福的。」


    張嫂子笑著開門,「村子人去錢家買炭,很少有拿銅錢的,都是用東西換,我聽說錢黑炭媳婦兒肚子大了,不如,你也舀些米拿去吧。」


    瑞雪點頭,進了灶間,找了個陶盆,舀了一瓢粳米,囑咐張嫂子等著高家夫妻回來,把最後幾板豆腐給他們裝上,豆腐坊也就算歇工了。


    不知是不是因為過小年兒的關係,難得天氣居然晴了起來,高掛在天空上的太陽,雖然沒有半點兒暖意,但卻照得大地很是明亮,隨處可見的白皚皚積雪,折射了太陽的光芒,映得人不敢睜大眼。


    瑞雪一路走到村南,半路與幾個相識的小媳婦兒打個招呼,說笑幾句,其中一個家裏丟了雞,氣恨的拉著瑞雪很是抱怨了幾句,瑞雪原本隻覺好笑,但是心思轉了兩圈兒,倒想出一個收拾吳家的好主意來。


    錢黑炭家住在村子東南角,清清靜靜的小院兒,三間土坯房,木板夾了圍牆,院子一角放了大堆的麻袋,裝得鼓鼓囊囊,上麵蓋了茅草簾子擋雪。


    一個肚子微凸的婦人正拿了一隻小葫蘆瓢,站在西側的雞籠子前麵撒著包穀粒,頭發用藍色的布帕子包著,褐色的粗布衣裙,料子看得出不好,但是卻洗得很幹淨。


    瑞雪站在院門外,輕輕喊了一句,「請問是錢家嗎?」


    那婦人聞聲回過頭來,淡淡的眉眼,挺直的鼻子,小巧的嘴巴,很是溫婉的模樣。她似乎沒想到有人來訪,微微愣了愣,答道,「是,請問您是……」


    瑞雪無論前世今生,都很是信奉一句話,相由心生,她隻看了這年輕婦人的眉眼,就知道這定是個溫柔善良,卻不軟弱的女子,心中喜歡,就笑道,「錢家嫂子,我是村後趙先生家的。」


    「哎呀,是趙娘子。」那婦人立刻放下手裏的葫蘆瓢迎了上來,瑞雪看著她邊走,邊一手托著肚子,連忙自己動手開了木門,走了進去,生怕把她累到了。


    兩人牽手進了堂屋,婦人還要張羅去燒水,卻被瑞雪攔了下來,笑道,「錢嫂子也聽村裏人說起過我吧,我不是那喜歡挑揀的人,嫂子身懷有孕,就不要多勞動了。」


    錢嫂子想了想,也就扶著腰坐了下來,「我自從懷了身子,就很少出去走動,一直聽鄉鄰們說起趙娘子如何厲害,都沒有機會見上一麵。前些日子可沒少吃你做的豆腐,也沒去跟你道過謝。」


    「嫂子客氣了,不過是幾塊豆腐,自己做的,不值什麽錢,大夥兒平日對我們夫妻多有照料,就分一些給鄉親們都嚐嚐了。」


    錢嫂子卻搖頭,「什麽吃食都不是天上掉下來的,怎麽也要出力氣,趙娘子就不要過謙了。我前日還聽隔壁李嫂子說起,趙娘子講過的故事,真是又有道理又新奇,還想著等我把孩子生下了,明年秋收就也能坐在地頭兒聽你親口講了。不曾想,今日你就上門了。」


    瑞雪聽她說話輕聲細語,卻極爽快不做作,心裏更是喜歡,有心想多說兩句,又惦記家裏一攤子瑣事,於是也不多羅嗦,直接說道,「嫂子,我家裏缺些炭,今日來就是為了換些炭,不知家裏可還有存貨啊?」


    錢嫂子本來也猜到一些,聽她問,就笑道,「我家孩子爹兒就是燒炭的,怎會沒有炭?往年還罷了,今年村裏搭了炕,這炭就剩的更多了。」


    瑞雪臉色一紅,她隻想到盤了炕,大夥冬日少遭罪,倒是沒想到無意中壞了人家的生意。


    錢嫂子也覺失言,見她尷尬,連忙補救道,「無妨,趙娘子不要多心,我家也盤了炕,比往年冬天享福多了,再者說,我家還有三畝旱地,餓不到肚子,這燒炭的營生,原本也就能賺個日用,就算徹底不燒了,也沒有大妨礙。」


    瑞雪聽她這般說,臉色好了一些,但是心裏卻也牢牢記住了,畢竟讓人家少了進項,以後再需要雇人幫忙,或者有了好的賺錢門路,一定第一個補償這錢家。


    兩人又說笑了幾句,瑞雪送上粳米,錢嫂子推拒不下,就說等錢黑炭回來,就讓他把炭送去。瑞雪道謝,然後告辭離去。


    抬頭看看日頭,剛剛巳時,趙豐年恐怕還沒有回家,難得出門一次,瑞雪就繞過錢家,踩著厚厚的積雪,向著獨立在村東小山下的祠堂而去。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瑞雪兆豐年 卷一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穀幽蘭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穀幽蘭並收藏瑞雪兆豐年 卷一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