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一路順著回廊,穿過二門,進了後花園,悄悄掩到一群伺立的奴仆丫鬟之後,扯了扯一個中年管家的袖子,那管家回身一見是他,就低聲嗬斥道,「剛才那通傳都惹了老爺生氣,你怎麽還在,快走!」
小廝立刻笑嘻嘻說道,「舅舅,我剛才聽得一首好詞,讓我背給老爺夫人聽聽,就當恕罪,可好?」
那管事對自己這親外甥極是無奈,如若不是自己姐姐臨終托付,他也不必日日為他費盡心思。原本以為把他安排在油水最厚的門房,他能多得些銀錢,沒想到居然也看時機,胡亂通報,惹得主子發怒。若不是看在今日過節不宜見血,他此時屁股必定開花了。
「你這混小子才識得幾個字,能有什麽好詞,趕緊走,再惹得主子生氣,我也保不了你。」
小廝還要再求兩句,那邊席麵上,穿戴極貴氣的老夫人卻發了話,「胡管家,可是有事要通稟?」
胡管家心裏哀歎一聲,甩開外甥的手,上前兩步陪笑道,「夫人容稟,小路子自覺剛才不懂事惹得主子們失了作詩的雅興,特意去找了一首絕好的詩詞來獻給主子們,以此賠罪。」
「哦,絕好的詩詞,這可要聽聽了。」那老夫人未等發話,她身邊坐著的錦袍老太爺卻出了聲,他雖出身杏林世家,但卻醉心與詩詞,今日恰逢上元節,就布置了這燈園,賞玩作樂,但是奈何他的幾個兒子文采平平,做出的詩詞勉強尚可,卻沒有半點出彩之處,讓他很是失望,此時一聽說有絕好之詞,怎會錯過。
小路子聽得老爺子發話,立刻小跑到酒席前跪下,說道,「小的謝老太爺恩典,小的所得是一首詞。」
說者,他就把剛才記熟的詞,抑揚頓挫的讀了出來,
「《青玉案元夕》
東風夜放花千樹,更吹落,星如雨。寶馬雕車香滿路,鳳蕭聲動,壺光轉,一夜魚龍舞。
蛾兒雪柳黃金縷,笑語盈盈暗香去。眾裏尋她千百度,暮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
「驀然回首……燈火闌珊處……」老爺子捋著胡子,喃喃低吟出聲,半晌,激動的狠狠拍了桌麵兒,讚道,「好詞,好詞,真是絕世好詞!」
小路子長長出了口氣,這五兩銀子賺的,也太不容易了。
酒席上三個年歲不一的男子,也紛紛出聲讚歎不已,就連那老夫人,都笑道,「東風夜放花千樹,更吹落,星如雨,這詞句真是絕美!」
那老太爺一迭聲的喊著,「不知是哪位大家作出此等好詞,是王文清,還是柳宗慶?小路子快說,你是從哪裏聽來的,難道這兩位大家來了靈風城?」
小路子笑嘻嘻的回道,「老太爺,剛才小的胡亂通報衝撞了主子們,退下後就埋怨那求醫的婦人,擾了主子們的雅興,那婦人問明主子們在賞燈作詩,就背誦了這首詞給小的聽,說是給眾位主子的賠禮。」
那坐在老太爺坐下手的中年男子笑著叱責道,「你這小子,怕是拿了人家的銀錢,特意前來說和的吧。」
小路子趕忙磕頭請罪,「大老爺明鑒,小的也曾讀過幾本書,雖說不會作詩填詞,到底也能聽出個好壞來,那婦人說這詞是她的夫主所作,如今夫主卻命在旦夕,小的想著這麽一個胸懷大才之人,若真是沒了,豈不是太過可惜,老太爺喜好詩詞,又極是愛才,如若救得他,老太爺平日也多個人陪著閑話啊。」
這話一說完,那位老夫人還罷了,底下幾個年紀稍小的少爺卻都是眼睛一亮,他們平日裏喝個花酒是極擅長的,偶爾吟誦兩句豔詩也能博得美人誇讚,但那些詩句如若被老父聽到耳裏,必定會被氣得臥床不起。所以,每次被父親喚到書房小坐,他們都提心吊膽,萬般尷尬,生怕老父親一時興起,要他們做首應景詩詞。
如若是有人能代替他們陪著父親,喝茶品酒,談論詩詞,他們可就徹底免了這份苦差了。
幾兄弟互相一遞眼色,越加賣力誇讚這詞做的好,老太爺原本就有心救人,隻不過被老妻攔阻,才出言拒絕,此時得知那病危之人有如此高才,更是起意要出手相救了。
那老夫人平日難得把一家兒女聚在一處,到底心裏還是有些不願酒席就這麽散去,於是伸手按了老太爺的手,勸道,「不如先讓小廝去收拾醫箱,老太爺稍坐片刻,也把那求醫的女子喚進來見見,免得有何差池之處,老太爺也白白勞動一場。」
老太爺想想也是,點頭應下。
於是小路子領了命,飛跑到大門,把瑞雪領了進去,一路上低聲囑咐了她好多句規矩之類,瑞雪卻半點兒聽不進去,她從客棧出來,已經耽擱了半個時辰了,也不知道趙豐年的病情是否惡化,但是,她再是心急如焚,畢竟有求人家出手相救,還是要忍耐一二。
說話間,兩人就一前一後進了花園,四周回廊裏掛著各色花燈,極是明亮,中間一隻楠木大圓桌兒邊坐了老少幾人,穿戴都極是富貴,瑞雪心知這必是主人,於是走到圓桌前三步,躬身下拜,「奴家趙秦氏,給老爺夫人,少爺小姐們問安。」
田家眾人也都不是傻子,剛才小路子又是賠罪,又是獻詞,雖說是他機靈,但肯定也是有人背後授意,說不得就是這上門求救的女子了。
此時仔細打量幾眼,不過十八九歲的年紀,穿了一套普通的青色棉布襖裙,桃木簪子挽了簡單的鬢發,耳上手上沒有半件兒首飾,微微垂著的麵龐,白皙圓潤,眉眼少了幾分女子的嬌美,卻極難得的多了三分英氣。
她這般站在滿園的燈火之中,沒有諂媚奉承,沒有哭泣哀求,隻是靜靜的立著,謙恭而有禮,居然極應和那詞的最後一句,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
老夫人年輕時就是清冷的性子,一直不是很得老太爺的歡心,好在手段高明,幾個兒女都是她親生。所以,一見瑞雪如此模樣,心裏就去了幾分惱意,添了一絲喜愛,笑著問道,「趙娘子,不必多禮。不知你家住何處,因何如此深夜上門?」
瑞雪又衝著老夫人行了一禮,才溫聲說道,「回老夫人的話,奴家與夫主居於城外雲家村,夫主是村中蒙學先生,今日本是進城賞燈,在酒樓用飯時,夫主卻突然吐血,人事不省,奴家焦急不已,請了醫館大夫診治,卻道夫主無救,酒樓老板不肯多留奴家夫妻,奴家無法,租了客棧小院安頓,有貴人聽得奴家夫妻之事,出言指點,言及貴府為杏林世家,老爺夫人都是宅心仁厚之人,於是,才貿然上門求懇,還望老爺夫人恕罪。」
小廝立刻笑嘻嘻說道,「舅舅,我剛才聽得一首好詞,讓我背給老爺夫人聽聽,就當恕罪,可好?」
那管事對自己這親外甥極是無奈,如若不是自己姐姐臨終托付,他也不必日日為他費盡心思。原本以為把他安排在油水最厚的門房,他能多得些銀錢,沒想到居然也看時機,胡亂通報,惹得主子發怒。若不是看在今日過節不宜見血,他此時屁股必定開花了。
「你這混小子才識得幾個字,能有什麽好詞,趕緊走,再惹得主子生氣,我也保不了你。」
小廝還要再求兩句,那邊席麵上,穿戴極貴氣的老夫人卻發了話,「胡管家,可是有事要通稟?」
胡管家心裏哀歎一聲,甩開外甥的手,上前兩步陪笑道,「夫人容稟,小路子自覺剛才不懂事惹得主子們失了作詩的雅興,特意去找了一首絕好的詩詞來獻給主子們,以此賠罪。」
「哦,絕好的詩詞,這可要聽聽了。」那老夫人未等發話,她身邊坐著的錦袍老太爺卻出了聲,他雖出身杏林世家,但卻醉心與詩詞,今日恰逢上元節,就布置了這燈園,賞玩作樂,但是奈何他的幾個兒子文采平平,做出的詩詞勉強尚可,卻沒有半點出彩之處,讓他很是失望,此時一聽說有絕好之詞,怎會錯過。
小路子聽得老爺子發話,立刻小跑到酒席前跪下,說道,「小的謝老太爺恩典,小的所得是一首詞。」
說者,他就把剛才記熟的詞,抑揚頓挫的讀了出來,
「《青玉案元夕》
東風夜放花千樹,更吹落,星如雨。寶馬雕車香滿路,鳳蕭聲動,壺光轉,一夜魚龍舞。
蛾兒雪柳黃金縷,笑語盈盈暗香去。眾裏尋她千百度,暮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
「驀然回首……燈火闌珊處……」老爺子捋著胡子,喃喃低吟出聲,半晌,激動的狠狠拍了桌麵兒,讚道,「好詞,好詞,真是絕世好詞!」
小路子長長出了口氣,這五兩銀子賺的,也太不容易了。
酒席上三個年歲不一的男子,也紛紛出聲讚歎不已,就連那老夫人,都笑道,「東風夜放花千樹,更吹落,星如雨,這詞句真是絕美!」
那老太爺一迭聲的喊著,「不知是哪位大家作出此等好詞,是王文清,還是柳宗慶?小路子快說,你是從哪裏聽來的,難道這兩位大家來了靈風城?」
小路子笑嘻嘻的回道,「老太爺,剛才小的胡亂通報衝撞了主子們,退下後就埋怨那求醫的婦人,擾了主子們的雅興,那婦人問明主子們在賞燈作詩,就背誦了這首詞給小的聽,說是給眾位主子的賠禮。」
那坐在老太爺坐下手的中年男子笑著叱責道,「你這小子,怕是拿了人家的銀錢,特意前來說和的吧。」
小路子趕忙磕頭請罪,「大老爺明鑒,小的也曾讀過幾本書,雖說不會作詩填詞,到底也能聽出個好壞來,那婦人說這詞是她的夫主所作,如今夫主卻命在旦夕,小的想著這麽一個胸懷大才之人,若真是沒了,豈不是太過可惜,老太爺喜好詩詞,又極是愛才,如若救得他,老太爺平日也多個人陪著閑話啊。」
這話一說完,那位老夫人還罷了,底下幾個年紀稍小的少爺卻都是眼睛一亮,他們平日裏喝個花酒是極擅長的,偶爾吟誦兩句豔詩也能博得美人誇讚,但那些詩句如若被老父聽到耳裏,必定會被氣得臥床不起。所以,每次被父親喚到書房小坐,他們都提心吊膽,萬般尷尬,生怕老父親一時興起,要他們做首應景詩詞。
如若是有人能代替他們陪著父親,喝茶品酒,談論詩詞,他們可就徹底免了這份苦差了。
幾兄弟互相一遞眼色,越加賣力誇讚這詞做的好,老太爺原本就有心救人,隻不過被老妻攔阻,才出言拒絕,此時得知那病危之人有如此高才,更是起意要出手相救了。
那老夫人平日難得把一家兒女聚在一處,到底心裏還是有些不願酒席就這麽散去,於是伸手按了老太爺的手,勸道,「不如先讓小廝去收拾醫箱,老太爺稍坐片刻,也把那求醫的女子喚進來見見,免得有何差池之處,老太爺也白白勞動一場。」
老太爺想想也是,點頭應下。
於是小路子領了命,飛跑到大門,把瑞雪領了進去,一路上低聲囑咐了她好多句規矩之類,瑞雪卻半點兒聽不進去,她從客棧出來,已經耽擱了半個時辰了,也不知道趙豐年的病情是否惡化,但是,她再是心急如焚,畢竟有求人家出手相救,還是要忍耐一二。
說話間,兩人就一前一後進了花園,四周回廊裏掛著各色花燈,極是明亮,中間一隻楠木大圓桌兒邊坐了老少幾人,穿戴都極是富貴,瑞雪心知這必是主人,於是走到圓桌前三步,躬身下拜,「奴家趙秦氏,給老爺夫人,少爺小姐們問安。」
田家眾人也都不是傻子,剛才小路子又是賠罪,又是獻詞,雖說是他機靈,但肯定也是有人背後授意,說不得就是這上門求救的女子了。
此時仔細打量幾眼,不過十八九歲的年紀,穿了一套普通的青色棉布襖裙,桃木簪子挽了簡單的鬢發,耳上手上沒有半件兒首飾,微微垂著的麵龐,白皙圓潤,眉眼少了幾分女子的嬌美,卻極難得的多了三分英氣。
她這般站在滿園的燈火之中,沒有諂媚奉承,沒有哭泣哀求,隻是靜靜的立著,謙恭而有禮,居然極應和那詞的最後一句,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
老夫人年輕時就是清冷的性子,一直不是很得老太爺的歡心,好在手段高明,幾個兒女都是她親生。所以,一見瑞雪如此模樣,心裏就去了幾分惱意,添了一絲喜愛,笑著問道,「趙娘子,不必多禮。不知你家住何處,因何如此深夜上門?」
瑞雪又衝著老夫人行了一禮,才溫聲說道,「回老夫人的話,奴家與夫主居於城外雲家村,夫主是村中蒙學先生,今日本是進城賞燈,在酒樓用飯時,夫主卻突然吐血,人事不省,奴家焦急不已,請了醫館大夫診治,卻道夫主無救,酒樓老板不肯多留奴家夫妻,奴家無法,租了客棧小院安頓,有貴人聽得奴家夫妻之事,出言指點,言及貴府為杏林世家,老爺夫人都是宅心仁厚之人,於是,才貿然上門求懇,還望老爺夫人恕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