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人立時跟著站起,齊齊碰碗,咕嘟嘟喝了下去,那神情倒也很豪氣,看得外圍站著的各家女子們,都是偷笑不已。
趙豐年放下酒碗,高聲笑道,「鄉親們平日的照料,我們夫妻記在心裏了,隻要我趙家不敗,鄉親們的日子必定也會越過越好。村外那百畝水田,我們府上人手不夠,明年隻留五十畝,剩下五十畝就佃給大夥耕種,租息八二,大夥兒誰家人手多,就佃回去,好生伺弄,秋時也能得個百斤香米。」
「八二?」眾人聽了都是大喜過望,他們猜得趙家會往外佃田,但是也沒猜到租息會這般寬仁,要知道張家可是九一,收租時還要找出無數借口再賴回幾鬥,最後剩到手裏的實在少得可憐。
而趙家如今說是八二,這可太合適了,一畝稻苗產五百斤稻子,佃上兩畝就是一千斤,自家能剩下二百斤,磨成精米也能有一百多斤,或者換成粗糧,或者賣給糧鋪,都是一筆不小的進項,若是家裏留上二三十斤,老人孩子隔幾日都能吃上一碗,招待客人臉上也好看……
族老和裏正也極是歡喜,一迭聲的代村裏鄉親道謝,趙豐年客套兩句就勸眾人吃菜喝酒。
佃田之事,是他們夫妻剛剛商量過的。家裏眾人要忙作坊,一百畝水田,秋收春種都怕是忙不過來,不如就分一半出去,租息低一些,村裏人有盼頭,也越加出力氣,自家得的糧食也就更多,這是雙贏之事。
雲二嬸見男人們都吃上了,就拉了一眾女子們回了灶間,拿出留好的菜色,統統擺在長條案板上,女子們也不坐椅子,各抱了一碗米飯,一邊說笑一邊吃起來,倒也沒人挑理,很是快活,要知道平日在婆家,她們也多是在灶間對付吃一口,很少撈到上桌子的機會,更何況今日的菜色還是這般豐盛。
雲三奶奶本來有些皺眉,想要找個高背椅,穩穩當當坐著,又見眾人都不搭理她,就有些不是心思,結果被巧兒狠狠瞪了一眼,才撅著嘴開吃。那飯菜太過美味豐盛,不到半晌她就隻顧著往自己碗裏搶雞腿炸魚,早把剛才不快扔到天外去了。
巧兒嫌棄自己的娘親丟人,又琢磨著一會兒如何下手,就一直低頭,心不在焉的扒著米飯,倒是雲二嬸心疼她,替她夾了兩塊肉。
瑞雪帶著吳煜、大壯和黑子,在後院單獨開了一桌兒,菜色沒有前麵多,但都是他們愛吃的,她吃了幾口,想起一事,就說道,「彩雲,去前院問問張嫂子,安伯和閆先生那裏可準備飯菜了,還有雷子媳婦兒那裏也別忘了。」
彩雲應著就去了,很快回來,笑道,「張嬸子說,夫人隻管安心吃飯,她都安排好了。」
瑞雪這才放了心,大壯和黑子不知是被母親囑咐過要照料師娘,還是讀書多了,變得懂事許多,這個剔了魚刺,那個摘了骨頭,紛紛往師娘碗裏送。
瑞雪笑眯眯謝了他們,又掃了吳煜一眼,吳煜立刻夾了個雞腿送過來,笑都一臉討好。瑞雪笑得更是開懷,比平日又多吃了半碗飯。
酒桌兒上因為有哪些雞爪和豬蹄等極下酒的吃食,所以,眾人都是喝得有些多,空酒壇子擺了一地,好不容易散了席,裏正和族老們由年輕後生們攙扶著回自家去了。
一眾女子們吃飽喝足,就開始拾掇了桌麵兒,洗刷碗盤,又忙了起來。
張大河等人幫著抬了桌椅,撤了火把,也都回去睡覺了,隻有錢黑炭想著家裏那母老虎,著實心裏堵得慌,索性就鑽進了男子們平日歇息的小屋裏,呼呼大睡。
英子和石榴搬著大盆從門外走過,聽得動靜,往裏一看,都忍不住唏噓幾句。
趙豐年送了客,嗅嗅身上酒氣太重,想要洗個澡,又覺人多眼雜,就喚了彩雲回去傳話,說在書房看會兒書,待得酒氣散散就回去。
瑞雪聽了,也沒在意,正好幾個小子纏磨著,要她再講講西遊記,左右也無事,她就一邊剝著鬆子,一邊哄他們玩鬧。
巧兒在灶間裏忙碌著,手下極是勤快麻利,惹得站在一處的幾個女子開口誇讚,她心不在焉的敷衍了幾句,就裝作羞怯的不再應答,倒是雲三奶奶聽得人家誇讚自家女兒,高興的嘴角都要咧到耳根,滔滔不絕說起女兒小時候多麽聰明,手多麽巧,最後難免就說起婚事不順,咒罵起村裏的長舌婦,如何要遭報應。
眾人沒曾想會惹出她這些閑話,立時找了個活計避開了,雲二嬸見此也是覺得臉上無光,趕緊張羅著分了剩菜,待得灶間裏都拾掇幹淨了,就笑著讓眾人各端了一大碗回去了。
女子們在這裏消磨了一下午,吃得飽足,就開始惦記家裏孩子和雞豬等物,端了菜碗,笑嘻嘻結伴告辭了。
巧兒也攆了自家娘親回去,低聲要她告訴兄長到大門外背靜處等著她,若是事情成了,她自會出去知會她,雲三奶奶有些不情願,雖是打著飽嗝,到底又順了案板上那隻大碗裏的一個雞腿走了,那是雲二嬸特意留給張嫂子的,巧兒氣得無法,又是覺得丟臉,又是覺得娘親可憐,隻得轉身裝作沒有看到。
很快,女子們都走光了,張嫂子去後院同瑞雪閑話兩句,也帶著大壯黑子出來,同雲二嬸一起端了菜碗回家去了。
英子喚了石榴、金枝把剩下的豬肉和魚,放在籃子裏拎著,去東園吊進水井,省得天熱黴壞了。
巧兒抻頭仔細看得那賬房西廂裏還有燈光透出,心下歡喜若狂,急忙在櫃子裏撿了醒酒草扔進鍋裏熬湯,待得盛到青花大碗裏時,就哆嗦著手,掏出油紙包,把那灰白色的藥粉倒了進去。
英子家裏的小兒這幾日有些發熱,婆婆又是個粗心的,她心裏高高吊著,眼見活計都忙完了,就囑咐石榴和金枝兒善後,疾步趕回灶間,預備解了圍裙,拿了吃食回家去。
也不知是巧兒運氣不好,還是英子天生就是壞她「好事」的克星,又一次把她的言行看得清清楚楚,英子眉頭死死皺著,她就是再愚笨,也能猜出那藥粉定然不是什麽好物事,若是當場叫破,必定惹巧兒怨恨,主家那裏也落不到好,就想著不如先探探口風。
趙豐年放下酒碗,高聲笑道,「鄉親們平日的照料,我們夫妻記在心裏了,隻要我趙家不敗,鄉親們的日子必定也會越過越好。村外那百畝水田,我們府上人手不夠,明年隻留五十畝,剩下五十畝就佃給大夥耕種,租息八二,大夥兒誰家人手多,就佃回去,好生伺弄,秋時也能得個百斤香米。」
「八二?」眾人聽了都是大喜過望,他們猜得趙家會往外佃田,但是也沒猜到租息會這般寬仁,要知道張家可是九一,收租時還要找出無數借口再賴回幾鬥,最後剩到手裏的實在少得可憐。
而趙家如今說是八二,這可太合適了,一畝稻苗產五百斤稻子,佃上兩畝就是一千斤,自家能剩下二百斤,磨成精米也能有一百多斤,或者換成粗糧,或者賣給糧鋪,都是一筆不小的進項,若是家裏留上二三十斤,老人孩子隔幾日都能吃上一碗,招待客人臉上也好看……
族老和裏正也極是歡喜,一迭聲的代村裏鄉親道謝,趙豐年客套兩句就勸眾人吃菜喝酒。
佃田之事,是他們夫妻剛剛商量過的。家裏眾人要忙作坊,一百畝水田,秋收春種都怕是忙不過來,不如就分一半出去,租息低一些,村裏人有盼頭,也越加出力氣,自家得的糧食也就更多,這是雙贏之事。
雲二嬸見男人們都吃上了,就拉了一眾女子們回了灶間,拿出留好的菜色,統統擺在長條案板上,女子們也不坐椅子,各抱了一碗米飯,一邊說笑一邊吃起來,倒也沒人挑理,很是快活,要知道平日在婆家,她們也多是在灶間對付吃一口,很少撈到上桌子的機會,更何況今日的菜色還是這般豐盛。
雲三奶奶本來有些皺眉,想要找個高背椅,穩穩當當坐著,又見眾人都不搭理她,就有些不是心思,結果被巧兒狠狠瞪了一眼,才撅著嘴開吃。那飯菜太過美味豐盛,不到半晌她就隻顧著往自己碗裏搶雞腿炸魚,早把剛才不快扔到天外去了。
巧兒嫌棄自己的娘親丟人,又琢磨著一會兒如何下手,就一直低頭,心不在焉的扒著米飯,倒是雲二嬸心疼她,替她夾了兩塊肉。
瑞雪帶著吳煜、大壯和黑子,在後院單獨開了一桌兒,菜色沒有前麵多,但都是他們愛吃的,她吃了幾口,想起一事,就說道,「彩雲,去前院問問張嫂子,安伯和閆先生那裏可準備飯菜了,還有雷子媳婦兒那裏也別忘了。」
彩雲應著就去了,很快回來,笑道,「張嬸子說,夫人隻管安心吃飯,她都安排好了。」
瑞雪這才放了心,大壯和黑子不知是被母親囑咐過要照料師娘,還是讀書多了,變得懂事許多,這個剔了魚刺,那個摘了骨頭,紛紛往師娘碗裏送。
瑞雪笑眯眯謝了他們,又掃了吳煜一眼,吳煜立刻夾了個雞腿送過來,笑都一臉討好。瑞雪笑得更是開懷,比平日又多吃了半碗飯。
酒桌兒上因為有哪些雞爪和豬蹄等極下酒的吃食,所以,眾人都是喝得有些多,空酒壇子擺了一地,好不容易散了席,裏正和族老們由年輕後生們攙扶著回自家去了。
一眾女子們吃飽喝足,就開始拾掇了桌麵兒,洗刷碗盤,又忙了起來。
張大河等人幫著抬了桌椅,撤了火把,也都回去睡覺了,隻有錢黑炭想著家裏那母老虎,著實心裏堵得慌,索性就鑽進了男子們平日歇息的小屋裏,呼呼大睡。
英子和石榴搬著大盆從門外走過,聽得動靜,往裏一看,都忍不住唏噓幾句。
趙豐年送了客,嗅嗅身上酒氣太重,想要洗個澡,又覺人多眼雜,就喚了彩雲回去傳話,說在書房看會兒書,待得酒氣散散就回去。
瑞雪聽了,也沒在意,正好幾個小子纏磨著,要她再講講西遊記,左右也無事,她就一邊剝著鬆子,一邊哄他們玩鬧。
巧兒在灶間裏忙碌著,手下極是勤快麻利,惹得站在一處的幾個女子開口誇讚,她心不在焉的敷衍了幾句,就裝作羞怯的不再應答,倒是雲三奶奶聽得人家誇讚自家女兒,高興的嘴角都要咧到耳根,滔滔不絕說起女兒小時候多麽聰明,手多麽巧,最後難免就說起婚事不順,咒罵起村裏的長舌婦,如何要遭報應。
眾人沒曾想會惹出她這些閑話,立時找了個活計避開了,雲二嬸見此也是覺得臉上無光,趕緊張羅著分了剩菜,待得灶間裏都拾掇幹淨了,就笑著讓眾人各端了一大碗回去了。
女子們在這裏消磨了一下午,吃得飽足,就開始惦記家裏孩子和雞豬等物,端了菜碗,笑嘻嘻結伴告辭了。
巧兒也攆了自家娘親回去,低聲要她告訴兄長到大門外背靜處等著她,若是事情成了,她自會出去知會她,雲三奶奶有些不情願,雖是打著飽嗝,到底又順了案板上那隻大碗裏的一個雞腿走了,那是雲二嬸特意留給張嫂子的,巧兒氣得無法,又是覺得丟臉,又是覺得娘親可憐,隻得轉身裝作沒有看到。
很快,女子們都走光了,張嫂子去後院同瑞雪閑話兩句,也帶著大壯黑子出來,同雲二嬸一起端了菜碗回家去了。
英子喚了石榴、金枝把剩下的豬肉和魚,放在籃子裏拎著,去東園吊進水井,省得天熱黴壞了。
巧兒抻頭仔細看得那賬房西廂裏還有燈光透出,心下歡喜若狂,急忙在櫃子裏撿了醒酒草扔進鍋裏熬湯,待得盛到青花大碗裏時,就哆嗦著手,掏出油紙包,把那灰白色的藥粉倒了進去。
英子家裏的小兒這幾日有些發熱,婆婆又是個粗心的,她心裏高高吊著,眼見活計都忙完了,就囑咐石榴和金枝兒善後,疾步趕回灶間,預備解了圍裙,拿了吃食回家去。
也不知是巧兒運氣不好,還是英子天生就是壞她「好事」的克星,又一次把她的言行看得清清楚楚,英子眉頭死死皺著,她就是再愚笨,也能猜出那藥粉定然不是什麽好物事,若是當場叫破,必定惹巧兒怨恨,主家那裏也落不到好,就想著不如先探探口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