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雪笑眯了眼,又同他商量糧倉建在哪裏,如何能既通風又防潮,趙豐年經營各種鋪麵多年,對於存貨的倉庫怎能不熟悉,心裏早有一千種辦法,卻還是笑著同妻子一起盤算,偶爾出言引導一下,讚賞兩句,待見得妻子得了好辦法,喜笑開顏,心裏就比吃了蜜還甜……
原本雲家村眾人就要這般看看熱鬧,下田鋤鋤地,日落而耕,日落而息,等待日子靜靜滑過。
隻是,這樣的生活卻沒有平靜多久,這一日英子到後院去請假,打算明日趕回娘家去送妹子出嫁,瑞雪感與她當日相助自己「打老鼠」,自然笑著應允,「這可是大喜事,妹妹出嫁,姐姐當然要回去幫忙張羅,作坊裏不必惦記。何家灣可是離得村裏有四十裏,一會兒你知會張管事一聲,要他勻出一輛馬車,明早兒送你過去。」
英子連忙擺手,有些惶恐的說道,「那怎麽行,作坊裏這麽忙,老板娘還允許我耽擱活計,我就已經感激不盡了,哪裏還敢再占用馬車。」
瑞雪又勸了她兩句,才放她回前院,到了晚飯後,親自到倉庫選了兩塊顏色鮮亮喜慶的錦緞,加上兩盒點心,湊了四樣禮放好。
第二日一大早,英子上門時,彩雲背了人,直接提到車上交給她,這般既全了她的麵子,又避了婆家人的眼,感動的英子連連衝著內院行禮。
果然,何家灣的父老鄉親見得英子坐了氣派的大馬車,又帶了厚禮,都是誇讚說何家女兒出息了,直聽的英子父母臉上紅光泛濫,英子的妹妹見了錦緞和簪子等物,也是喜得也是合不攏嘴。
待得忙過白日,晚上何家幾個姑姑姨姨坐在一處閑話,話裏話外探問,得知英子在那個做豆腐的作坊做工,工錢高,活計不累,又很得主家的器重,都極是羨慕,打聽著雲家村裏可有好後生,也為自家閨女兒提前打算一下。
英子不好直接應承,就笑道,「待我回去再訪訪,有了好人家,就讓人捎信兒回來,好事當然要先緊著自家妹子。」
一個平日比較貪財的表姨,就道,「若是有也在作坊裏做工的後生,就是家裏窮些也不怕。」
「表姨可是說晚了,作坊裏的幾個後生都定親了,」英子笑著給長輩們續茶,又道,「如今村裏的人家都養雞養豬賣給趙家的鋪子,田裏還有苞穀,比之往年都是富厚許多,明年趙家的水田也要佃出來,怕是日子還要更好,妹子們嫁進去都有好日子過。就是我們村裏那些閨女,也都被媒人踩破門檻了,外村的後生爭著想娶呢。」
坐在右上首的一個老太太,穿了件翡翠色的衣衫,頭山插著銀簪,顯見家境要比眾人好許多,聽得眾人都巴結英子,要把女兒嫁進雲家村那小破山村。而她這三裏鎮過來的,反倒沒得到往日的那般熱情相待,就有些不是心思,聽了她這般說話兒,就嗤笑出聲,道,「雲家村的閨女吃香?那也是以前的事了,以後可說不定啊。」
英子聽她話裏之意有些不好,想起前些日子的事,心下就是一咯噔,開口問道,「四奶奶這話怎麽說?難道雲家村的閨女兒以後要老在家裏嫁不出去?」
那四奶奶撇撇嘴,左右看看都是自家人,就一臉神秘的低聲道,「這可不是我老婆子學舌,實在是最近聽聞那村裏的閨女品行不好,娶家去怕是要戴綠頭巾啊。」
綠頭巾?這話頭兒可是夠重了,眾人都是驚疑又好奇,英子也是皺了眉,英子娘見不得大女兒如此就幫腔道,「四嬸子,這閑話兒都是以訛傳訛,當不得真的,雲家村裏未出嫁的閨女可不少,若是聽了咱們這般說,怕是要找上門來理論的。」
四奶奶見她的話被質疑,立刻起了火氣,高聲道,「我若是扯謊都要天打雷劈的,我們鎮上人人皆知,那雲家村裏前幾日,有個閨女主動爬上男人的床,結果還睡錯了,被整個村子的人捉奸在床,別提多丟臉了。你們說,還有誰家敢娶那村裏的閨女兒,若是嫁過來也不檢點,一家豈不是要亂套了。」
眾人紛紛低聲議論,英子臉色徹底變了,村裏長輩們都下了禁口令,家家為了自家臉麵著想,也都是未曾向外透露,怎麽如今連三裏鎮的四奶奶都知道了呢?
女子們說了片刻,到底不好當著英子麵兒太過分,就忍了心裏熊熊八卦之火,轉而說些家常閑話兒,然後才散去。
英子心裏記了這事兒,輾轉反側了一夜,第二日送了妹子出嫁,就搭了四奶奶的馬車,到了官道岔路口,一路小跑兒回了雲家村。
她想了又想,還是先去了作坊,把這事兒說給瑞雪聽,瑞雪當日那般對應,也不是抱著想壞全村閨女兒姻緣的目的,聽了這事兒,自然知道輕重,連忙說道,「這是關係到整個村子的大事兒,還是盡快告訴裏正和長輩們拿主意吧。」
英子應了,回了婆家,說了此事,她公公扔下手裏正修理的農具,立刻就去了裏正家,很快整個村子都知道了此事,有女兒的人家簡直急得紅了眼睛。
要知道女子的名聲最重要,若是真在遠近村鎮傳開了,以後這一村的閨女都要老在家裏不成?若是有那定親人家上門退親,就更丟臉了。
眾人都瘋跑去了裏正家裏,等著長輩們拿主意,族老們坐在椅子上,吧嗒著旱煙,沉默良久,其中一個黑臉老漢才道,「這事兒,村裏人不可能說出去,怎麽想,都跑不了那東山坳的劉家。」
「就是,他們必定因為巧兒出嫁一事,懷恨在心,才這般抹黑咱們村的名聲。」另一個族老出言附和。
對麵一個平日同雲三爺有些不合的老頭兒卻冷笑道,「這可不是抹黑,大夥兒心裏都清楚,這事兒是真是假,當日若是不留情麵都攆出去,咱們村裏怎麽會有這樣的禍事。」
村裏人心裏也都埋怨雲三爺一家帶累大夥兒,埋怨巧兒不知廉恥,隻不過沒有人願意得罪他們一家罷了,如今有人先開了頭,自然有跟隨的,特別是家裏女兒定親的,高聲道,「一個驢糞蛋壞了一鍋湯,自家閨女不好好教導,反倒連累的別人家的好閨女,若是真因此壞了姻緣,誰能擔得起這責任?」
原本雲家村眾人就要這般看看熱鬧,下田鋤鋤地,日落而耕,日落而息,等待日子靜靜滑過。
隻是,這樣的生活卻沒有平靜多久,這一日英子到後院去請假,打算明日趕回娘家去送妹子出嫁,瑞雪感與她當日相助自己「打老鼠」,自然笑著應允,「這可是大喜事,妹妹出嫁,姐姐當然要回去幫忙張羅,作坊裏不必惦記。何家灣可是離得村裏有四十裏,一會兒你知會張管事一聲,要他勻出一輛馬車,明早兒送你過去。」
英子連忙擺手,有些惶恐的說道,「那怎麽行,作坊裏這麽忙,老板娘還允許我耽擱活計,我就已經感激不盡了,哪裏還敢再占用馬車。」
瑞雪又勸了她兩句,才放她回前院,到了晚飯後,親自到倉庫選了兩塊顏色鮮亮喜慶的錦緞,加上兩盒點心,湊了四樣禮放好。
第二日一大早,英子上門時,彩雲背了人,直接提到車上交給她,這般既全了她的麵子,又避了婆家人的眼,感動的英子連連衝著內院行禮。
果然,何家灣的父老鄉親見得英子坐了氣派的大馬車,又帶了厚禮,都是誇讚說何家女兒出息了,直聽的英子父母臉上紅光泛濫,英子的妹妹見了錦緞和簪子等物,也是喜得也是合不攏嘴。
待得忙過白日,晚上何家幾個姑姑姨姨坐在一處閑話,話裏話外探問,得知英子在那個做豆腐的作坊做工,工錢高,活計不累,又很得主家的器重,都極是羨慕,打聽著雲家村裏可有好後生,也為自家閨女兒提前打算一下。
英子不好直接應承,就笑道,「待我回去再訪訪,有了好人家,就讓人捎信兒回來,好事當然要先緊著自家妹子。」
一個平日比較貪財的表姨,就道,「若是有也在作坊裏做工的後生,就是家裏窮些也不怕。」
「表姨可是說晚了,作坊裏的幾個後生都定親了,」英子笑著給長輩們續茶,又道,「如今村裏的人家都養雞養豬賣給趙家的鋪子,田裏還有苞穀,比之往年都是富厚許多,明年趙家的水田也要佃出來,怕是日子還要更好,妹子們嫁進去都有好日子過。就是我們村裏那些閨女,也都被媒人踩破門檻了,外村的後生爭著想娶呢。」
坐在右上首的一個老太太,穿了件翡翠色的衣衫,頭山插著銀簪,顯見家境要比眾人好許多,聽得眾人都巴結英子,要把女兒嫁進雲家村那小破山村。而她這三裏鎮過來的,反倒沒得到往日的那般熱情相待,就有些不是心思,聽了她這般說話兒,就嗤笑出聲,道,「雲家村的閨女吃香?那也是以前的事了,以後可說不定啊。」
英子聽她話裏之意有些不好,想起前些日子的事,心下就是一咯噔,開口問道,「四奶奶這話怎麽說?難道雲家村的閨女兒以後要老在家裏嫁不出去?」
那四奶奶撇撇嘴,左右看看都是自家人,就一臉神秘的低聲道,「這可不是我老婆子學舌,實在是最近聽聞那村裏的閨女品行不好,娶家去怕是要戴綠頭巾啊。」
綠頭巾?這話頭兒可是夠重了,眾人都是驚疑又好奇,英子也是皺了眉,英子娘見不得大女兒如此就幫腔道,「四嬸子,這閑話兒都是以訛傳訛,當不得真的,雲家村裏未出嫁的閨女可不少,若是聽了咱們這般說,怕是要找上門來理論的。」
四奶奶見她的話被質疑,立刻起了火氣,高聲道,「我若是扯謊都要天打雷劈的,我們鎮上人人皆知,那雲家村裏前幾日,有個閨女主動爬上男人的床,結果還睡錯了,被整個村子的人捉奸在床,別提多丟臉了。你們說,還有誰家敢娶那村裏的閨女兒,若是嫁過來也不檢點,一家豈不是要亂套了。」
眾人紛紛低聲議論,英子臉色徹底變了,村裏長輩們都下了禁口令,家家為了自家臉麵著想,也都是未曾向外透露,怎麽如今連三裏鎮的四奶奶都知道了呢?
女子們說了片刻,到底不好當著英子麵兒太過分,就忍了心裏熊熊八卦之火,轉而說些家常閑話兒,然後才散去。
英子心裏記了這事兒,輾轉反側了一夜,第二日送了妹子出嫁,就搭了四奶奶的馬車,到了官道岔路口,一路小跑兒回了雲家村。
她想了又想,還是先去了作坊,把這事兒說給瑞雪聽,瑞雪當日那般對應,也不是抱著想壞全村閨女兒姻緣的目的,聽了這事兒,自然知道輕重,連忙說道,「這是關係到整個村子的大事兒,還是盡快告訴裏正和長輩們拿主意吧。」
英子應了,回了婆家,說了此事,她公公扔下手裏正修理的農具,立刻就去了裏正家,很快整個村子都知道了此事,有女兒的人家簡直急得紅了眼睛。
要知道女子的名聲最重要,若是真在遠近村鎮傳開了,以後這一村的閨女都要老在家裏不成?若是有那定親人家上門退親,就更丟臉了。
眾人都瘋跑去了裏正家裏,等著長輩們拿主意,族老們坐在椅子上,吧嗒著旱煙,沉默良久,其中一個黑臉老漢才道,「這事兒,村裏人不可能說出去,怎麽想,都跑不了那東山坳的劉家。」
「就是,他們必定因為巧兒出嫁一事,懷恨在心,才這般抹黑咱們村的名聲。」另一個族老出言附和。
對麵一個平日同雲三爺有些不合的老頭兒卻冷笑道,「這可不是抹黑,大夥兒心裏都清楚,這事兒是真是假,當日若是不留情麵都攆出去,咱們村裏怎麽會有這樣的禍事。」
村裏人心裏也都埋怨雲三爺一家帶累大夥兒,埋怨巧兒不知廉恥,隻不過沒有人願意得罪他們一家罷了,如今有人先開了頭,自然有跟隨的,特別是家裏女兒定親的,高聲道,「一個驢糞蛋壞了一鍋湯,自家閨女不好好教導,反倒連累的別人家的好閨女,若是真因此壞了姻緣,誰能擔得起這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