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人回首,門外,一鶴發滄桑的老人穩步而入。瞧樣子老先生應年近古稀,可精神頭卻好得很,尤其一雙眼,深邃而平靜,似歲月與智慧的沉澱。
宋庭章先是愣了,而後趕緊上前,躬身道:「譚老,您來了怎也沒言語一聲,學生有失遠迎,萬望恕罪。」
能讓宋庭章卑躬屈膝者,定是個人物。清曉不由得多掃了老先生幾眼,衣著樸素,頭簪紅木,頗有道骨仙風的味道。老先生也看了她一眼,視線對上,清曉忙垂目福身。
「見你有客,我便候了一會。你二人對話,老夫也聽了些。姑娘求學至誠,難能可貴啊。」
宋庭章訕笑。「難得是難得,可書院規矩不好破啊。」
老先生突然出現,清曉還以為他是看不過,幫自己言一句,然聽了宋先生的話,他沒再多說什麽,笑笑便算了。
宋庭章又勸了清曉幾句,遣護院送客。老先生卻笑道:「你們可是還沒聊完,不用顧及我,我不過是來尋個生員,幫我做典籍謄抄而已。」
聽了這話,宋庭章眼睛一亮。譚老經綸滿腹卻不求名祿,在翰林院潛修史籍,連先帝對他都要以禮相待。他的學生遍布朝廷,首輔也成拜於他門下。不要說帶生員,凡是和他沾上邊的,前程便沒有差的。
宋庭章興奮,趕緊讓人去點自己的得意門生來,供譚老挑選。
清曉自然不明白這其中的利害,打算告辭,老先生目光移到了清昱身上。小家夥不躲不避,自信回視。
「你叫什麽?」
「阮清昱。」
「哪個‘昱’?」
「‘日以昱乎晝’的‘昱’。」
「是‘光耀’之意?」
清昱想想,搖頭。「父親說了,日之於立,是日出東方,明日、新日之意。」
老先生笑了,捋須道:「說文道‘昱,明日也。’昱借翌,那為何不叫清翌呢?」
清昱小腦袋撥浪鼓似的又搖了搖。「翌從羽,是下一個的意思,可以是翌晨,亦可是翌年。而昱則是明日。我不覺得他們是假借關係啊。」
聞言,老先生朗聲大笑,宋先生也跟著搖頭。「凡經傳子史,翌日皆昱日之假借,不懂不要瞎說。」說罷,見自己的門生來了,趕緊召喚進門。
譚老起身,瞧了一圈,手單單一指,道:「就他吧。」
不止清曉,在堂所有人都愣了。這指尖朝著的,不正是清昱嗎。
「不行不行,他一個九歲的孩子,擔不了這任。」宋先生道,於是擺手召喚自己的學生。
「我和這孩子頗有眼緣,且他那句話就動了我心。孩子自有孩子的好處,敢言敢語,且他所言沒錯,‘清昱’和‘清翌’可不一樣,是不是啊?」譚老朝著清昱眨眼一笑,清昱摸摸鼻尖,也跟著咧嘴笑了。
譚老一向言出必行,估計是難改了,宋庭章心裏一麵感歎老頭子任性,一麵悔啊,就不該讓他們進來。他悔,清曉也不願意了,清昱還得學習,哪來的功夫給他抄書去。於是出言婉拒。
宋庭章心裏鄙笑,她還真以為是抄書啊,人家可缺一個執筆的,他這就是變相收徒呢。道:「譚老可是翰林大學士,多少人求都求不來的。」
清曉驚住,不怪宋先生如此積極。大學士,跟著他,清昱學到的東西豈還能少?
譚老想了想,又道:「這樣吧,除了來我府上,其它時間你仍可以去學堂。隻是你這進學的事……」
「可以來我們學院。」宋庭章笑道。他還真是任何一個能和譚老貼上邊的機會都不錯過啊。「平日可以來我們書院。」
「我們基礎不好,怕跟不上。」清曉幽幽道。
宋庭章尷尬,笑應:「跟了譚老,豈還有補不上的。」
清曉冷笑,道:「我覺得宋先生說得對,家弟還是選一個適合的書院最好。」
趨炎附勢,見風使舵,受教這樣的先生,還不若不念。
事情定下來了,丟下一個怏怏落魄的宋庭章,清曉隨譚老一同告辭。大門外,清曉再次道謝。譚老笑道:「我能收他一來確因他是快璞玉,也因姑娘。小小年紀,少見能有此見識,願為弟弟進學而費心思,是個有遠見的孩子。有姐如此,想來清昱也不會差。」
清曉有點羞,福身道:「哪裏,先生過譽了。」
譚老卻笑了。「你啊,還頗有些小聰明,倒是隨了我家夫人的脾氣。她最喜歡伶俐的孩子。後日府上有茶會,若無他事,便隨清昱來吧。」
清曉福身謝過,便相互告辭了。
譚老剛上了轎子,忽而掀了轎簾問道:「阮清昱……那阮清讓可是你兄長?」
姐弟二人點頭應聲。
譚老朗聲笑了,道了句「怪不得。」便放下轎簾離開了。
姐弟二人目送他遠去。
翰林院大學士,兄長不也在翰林院,想來他們都是識得的。清昱這事,雖說算緣分也是巧合,可巧得讓清曉不踏實,如此想想,莫不是和兄長有關……
清曉回到家,把前因後果告訴了父母。二人驚訝,沒想到一個小姑娘竟做出如此驚人之舉,她才多大啊,就能領著弟弟求學了,且還背著家人。不過嗔怒之後,自然是大喜過望。能被譚老先生收下,這可是做夢都想不到的。
「那可是太子少傅,譚毓夫啊!」阮伯麟不禁感歎。
譚毓夫?
清曉顰眉,好似在哪聽過……
次日夜晚,清曉還在猶豫要不要去譚府,畢竟身份在這擺著,人家可能隻是客套而已。結果第二日清早,請帖便到了。
這不去也得去了。
譚老夫人是名門之後,年輕時是京城有名的才女,極傾慕方為舉人的譚毓夫,佩服他的傲骨,在家人反對下,仍是義無反顧地嫁給了他。一時驚動京城。
如今,幾十年已過,二人感情如故。
清曉覺得,夫妻不該隻是單純的個體結合,起碼也該有精神層麵的統一。不過在這個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時代,這還真是個奢侈,可不是每個人都有譚氏夫婦的幸運。
其實這種「幸運」感,清曉也曾有過,隻是物是人非,不過黃粱一夢……
見過譚老夫人,果然名不虛傳,頗有巾幗之氣。她聽了丈夫的講述,對清曉讚道:「當女便應如此。」
清曉好不羞愧,有點虛。畢竟人家才是真氣魄,自己不過是占了個「現代芯」的優勢而已。
宋庭章先是愣了,而後趕緊上前,躬身道:「譚老,您來了怎也沒言語一聲,學生有失遠迎,萬望恕罪。」
能讓宋庭章卑躬屈膝者,定是個人物。清曉不由得多掃了老先生幾眼,衣著樸素,頭簪紅木,頗有道骨仙風的味道。老先生也看了她一眼,視線對上,清曉忙垂目福身。
「見你有客,我便候了一會。你二人對話,老夫也聽了些。姑娘求學至誠,難能可貴啊。」
宋庭章訕笑。「難得是難得,可書院規矩不好破啊。」
老先生突然出現,清曉還以為他是看不過,幫自己言一句,然聽了宋先生的話,他沒再多說什麽,笑笑便算了。
宋庭章又勸了清曉幾句,遣護院送客。老先生卻笑道:「你們可是還沒聊完,不用顧及我,我不過是來尋個生員,幫我做典籍謄抄而已。」
聽了這話,宋庭章眼睛一亮。譚老經綸滿腹卻不求名祿,在翰林院潛修史籍,連先帝對他都要以禮相待。他的學生遍布朝廷,首輔也成拜於他門下。不要說帶生員,凡是和他沾上邊的,前程便沒有差的。
宋庭章興奮,趕緊讓人去點自己的得意門生來,供譚老挑選。
清曉自然不明白這其中的利害,打算告辭,老先生目光移到了清昱身上。小家夥不躲不避,自信回視。
「你叫什麽?」
「阮清昱。」
「哪個‘昱’?」
「‘日以昱乎晝’的‘昱’。」
「是‘光耀’之意?」
清昱想想,搖頭。「父親說了,日之於立,是日出東方,明日、新日之意。」
老先生笑了,捋須道:「說文道‘昱,明日也。’昱借翌,那為何不叫清翌呢?」
清昱小腦袋撥浪鼓似的又搖了搖。「翌從羽,是下一個的意思,可以是翌晨,亦可是翌年。而昱則是明日。我不覺得他們是假借關係啊。」
聞言,老先生朗聲大笑,宋先生也跟著搖頭。「凡經傳子史,翌日皆昱日之假借,不懂不要瞎說。」說罷,見自己的門生來了,趕緊召喚進門。
譚老起身,瞧了一圈,手單單一指,道:「就他吧。」
不止清曉,在堂所有人都愣了。這指尖朝著的,不正是清昱嗎。
「不行不行,他一個九歲的孩子,擔不了這任。」宋先生道,於是擺手召喚自己的學生。
「我和這孩子頗有眼緣,且他那句話就動了我心。孩子自有孩子的好處,敢言敢語,且他所言沒錯,‘清昱’和‘清翌’可不一樣,是不是啊?」譚老朝著清昱眨眼一笑,清昱摸摸鼻尖,也跟著咧嘴笑了。
譚老一向言出必行,估計是難改了,宋庭章心裏一麵感歎老頭子任性,一麵悔啊,就不該讓他們進來。他悔,清曉也不願意了,清昱還得學習,哪來的功夫給他抄書去。於是出言婉拒。
宋庭章心裏鄙笑,她還真以為是抄書啊,人家可缺一個執筆的,他這就是變相收徒呢。道:「譚老可是翰林大學士,多少人求都求不來的。」
清曉驚住,不怪宋先生如此積極。大學士,跟著他,清昱學到的東西豈還能少?
譚老想了想,又道:「這樣吧,除了來我府上,其它時間你仍可以去學堂。隻是你這進學的事……」
「可以來我們學院。」宋庭章笑道。他還真是任何一個能和譚老貼上邊的機會都不錯過啊。「平日可以來我們書院。」
「我們基礎不好,怕跟不上。」清曉幽幽道。
宋庭章尷尬,笑應:「跟了譚老,豈還有補不上的。」
清曉冷笑,道:「我覺得宋先生說得對,家弟還是選一個適合的書院最好。」
趨炎附勢,見風使舵,受教這樣的先生,還不若不念。
事情定下來了,丟下一個怏怏落魄的宋庭章,清曉隨譚老一同告辭。大門外,清曉再次道謝。譚老笑道:「我能收他一來確因他是快璞玉,也因姑娘。小小年紀,少見能有此見識,願為弟弟進學而費心思,是個有遠見的孩子。有姐如此,想來清昱也不會差。」
清曉有點羞,福身道:「哪裏,先生過譽了。」
譚老卻笑了。「你啊,還頗有些小聰明,倒是隨了我家夫人的脾氣。她最喜歡伶俐的孩子。後日府上有茶會,若無他事,便隨清昱來吧。」
清曉福身謝過,便相互告辭了。
譚老剛上了轎子,忽而掀了轎簾問道:「阮清昱……那阮清讓可是你兄長?」
姐弟二人點頭應聲。
譚老朗聲笑了,道了句「怪不得。」便放下轎簾離開了。
姐弟二人目送他遠去。
翰林院大學士,兄長不也在翰林院,想來他們都是識得的。清昱這事,雖說算緣分也是巧合,可巧得讓清曉不踏實,如此想想,莫不是和兄長有關……
清曉回到家,把前因後果告訴了父母。二人驚訝,沒想到一個小姑娘竟做出如此驚人之舉,她才多大啊,就能領著弟弟求學了,且還背著家人。不過嗔怒之後,自然是大喜過望。能被譚老先生收下,這可是做夢都想不到的。
「那可是太子少傅,譚毓夫啊!」阮伯麟不禁感歎。
譚毓夫?
清曉顰眉,好似在哪聽過……
次日夜晚,清曉還在猶豫要不要去譚府,畢竟身份在這擺著,人家可能隻是客套而已。結果第二日清早,請帖便到了。
這不去也得去了。
譚老夫人是名門之後,年輕時是京城有名的才女,極傾慕方為舉人的譚毓夫,佩服他的傲骨,在家人反對下,仍是義無反顧地嫁給了他。一時驚動京城。
如今,幾十年已過,二人感情如故。
清曉覺得,夫妻不該隻是單純的個體結合,起碼也該有精神層麵的統一。不過在這個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時代,這還真是個奢侈,可不是每個人都有譚氏夫婦的幸運。
其實這種「幸運」感,清曉也曾有過,隻是物是人非,不過黃粱一夢……
見過譚老夫人,果然名不虛傳,頗有巾幗之氣。她聽了丈夫的講述,對清曉讚道:「當女便應如此。」
清曉好不羞愧,有點虛。畢竟人家才是真氣魄,自己不過是占了個「現代芯」的優勢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