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便是汪夫人的侄子,汪府的二少爺汪坤。
他看著言氏笑了笑,露出一排齊整白淨的牙。「我本是和家兄一同進學,可天生不是讀書的料,偏對刀槍棍棒感興趣。父親也覺得科舉許不適合我,便同意我考了武舉。」見言氏微微點頭,他又補言道:「所謂人各有誌,此長彼短,那不若取其長。我倒是極佩服言先生,把長處發揮到極致,京城商界誰不知他的名聲。」
坐在對麵的清曉瞥了他一眼。這位汪少爺可倒是會說話,聽他誇舅父,眼看著神色淡淡的言氏抿唇笑了。
「汪少爺過譽了,倒是你青年俊傑,才過弱冠便在中軍都督府任職,光耀門楣啊。」
言氏讚了他一句,汪坤靦腆地低頭笑了。會說話還不張揚,這性子還真是舒坦到言氏心坎裏了。於是不由得多看了他幾眼,再瞧瞧女兒,一個健康活力,一個嬌軟柔軟,也蠻配的。
不過還是急躁不得。言氏又問了些家中情況,汪坤大方回應,不遮不掩,甚至提到前任未婚妻他也不曾避諱,感喟道:吳家小姐是個好姑娘,本想若是婚娶定要舉案齊眉相守終生,可惜天人之別,有緣無分。
說著他還歎了聲。
清曉無可奈何地看著他。相親會提前任,這也太爽直了吧。不過言氏不介意,反倒覺得他重情重義,和自己頗投脾氣。
見清曉瞥向自己,意識到自己失言,汪坤訕笑。便將自己帶來的禮物遣人呈了上來。
聽聞阮家曾居清河十幾年,他特地托人帶了江南的小吃和點心來。還拿出一對哥窯的薄胎淨瓶送給言氏,一幅征明字畫給阮主事。
看來功課沒少做,分分踩到點上。知道言氏最喜歡哥窯的瓷器,而阮伯麟崇征明。
言氏道:點心倒是可以收,後兩者便算了。可汪夫人還是那句話:親事成不成,交情在,便是看在自己的麵子上也收了吧。
言氏含笑點頭,心裏卻越發地高興了。
接著又聊了會。言氏覺得還是應該把話說在前麵,如此若真成親了,女兒過得也輕鬆些。便透露了清曉身體較弱,到如今仍沒斷了保養的藥。
可汪坤絲毫不介意。也明白她話裏的意思,道家裏隻有父母和兄長一家,氛圍極好,清曉若嫁來自要好生養著。又提及自己所識得的太醫,要為清曉仔細瞧瞧。見言氏麵色略白,唇色暗,問道可是總有心口疼的毛病,不若一起診治。
還能再貼心嗎?清曉覺得當初的江峴也不過如此吧。
聊了一個頭晌。臨行前,汪坤邀請言氏和自家姑母去遙春坊聽昆戲,水磨腔的西廂記,當下很是受捧。
末了末了,又給言氏心口窩抹了把蜜。
水磨腔,那是言氏的最愛。
清曉驚愕,暗歎:江峴,你敗了……
送客後,果不其然言氏略顯激動地問清曉汪坤如何?可中意了?人家這麽用心,想必定是看中你了。
用心是很用心,相中自己?有待推敲。
從進門到送客,這位汪二少爺確實誠意滿滿,可問題是這誠意是對言氏不是對自己。姑娘坐在他對麵,就算再靦腆的人,也不會連看都不看一眼吧,那可是你要娶的妻。
清曉暫且認為他是守禮吧。可對他,她確實沒感。
女兒興致淡淡,言氏不好施壓,但在她心裏這個汪坤已經秒殺所有入圍選手了。
阮伯麟回家,聽聞此事,反應不大。依舊是那種茫茫然的感覺,還轉移話題問了清讓可知此事,是何反應。
他哪知道去,眼看著左僉都禦史致仕在即,清讓為了能夠順利接任不出岔子,連續幾日都沒回,留在都察院了。
他不回來,還有個人也不來了
江峴失蹤了似的,好幾日沒來送糕。這事得怨言氏,連這條巷子都不許人家現身,他哪敢來啊。不來也好,免得亂心。
可被送慣了,吃到嘴不覺得什麽,一旦吃不到了還真有點惦念。
哎,阮清曉啊阮清曉,能不能有點出息,不就是個糕嗎!自己買不到嗎!
她怒其不爭地拍了拍自己的嘴,被正入門的巧笙瞧見。她緊了兩步上前,「小姐,你這是幹嘛!」
清曉收手,漫不經心道:「沒事。哎……你拿的什麽?」
還沒待巧笙開口,清曉已經認出來了,不正是周記的水晶糕。真是想什麽來什麽,她趕忙接過來。
「他又來了?」清曉問道,捏起一塊送到唇邊。
巧笙搖頭。「不是,這是汪家少爺送來的。」
聞言,清曉微開的唇頓了頓,又放回去了。
「不吃了?」巧笙好奇問。
清曉瞥了她一眼,「沒胃口,給清昱吧。」
「小少爺不喜歡吃。」
「那你吃。」
「我也……」眼見著小姐冷冰冰的眼神投過來,巧笙尬笑。「……喜歡吃。」
……
沒兩日便是七夕了。乞巧節是女兒節,後宅女眷極重視。
是日。左鄰右舍幾家婦人及姑娘都聚到了阮府,言氏陳幾筵酒脯瓜果,大家夥一麵吃,一麵結采縷,穿七孔,好不歡樂,除了清曉
這哪裏是乞巧,分明是秀場,曬女紅攀比大會。就她那點能耐,都對不起母親設的宴。勉強在巧笙給她準備的香囊上繡了幾朵小黃花。見幾個姑娘討著要看,她趕緊藏在懷裏,笑嘻嘻道:「吃瓜,吃瓜,千萬別客氣。」
女兒節,姑娘家的都要過。母親心軟了一把,讓清妤也來了。關了十幾天,再見她竟沒了往日咄咄的氣勢,安安靜靜地,連目光都柔了些許。她瘦了,下巴尖尖,配上那楚楚的眼神,倒是可憐。是看著可憐
清妤手巧,才不多時身邊便聚了些姑娘,對她繡品讚歎不絕。這會兒,她眼睛裏才算閃了點光彩。
接著小姑娘們玩起「投針乞巧」,便是將一束針散落盛水的碗中,見誰的圖案更好看,便是誰的手靈巧。
這遊戲清曉玩的還算應手。
接下來是「喜蛛應巧」。瞧著小姑娘們都早有準備地拿出各個樣式的小盒子,清曉茫然。看著發愣的小姐,巧笙從手底下悄悄遞給她一個精致的琺琅小盒。竊竊耳語道:「都準備好了。」
清曉好不開心,正要打開看。蔣氏帶著月見來了
蔣氏能來可是少見,言氏親昵地拉她入座,聊起家常來。見二人聊得歡,月見道:「我想和表姐去廟會!」
又去?清曉不是那麽樂意,捏著小盒子的手緊了緊,可還是得笑。
蔣氏笑道:「去吧,早去早回。」
清曉:「……」您就是這麽慣孩子的……
他看著言氏笑了笑,露出一排齊整白淨的牙。「我本是和家兄一同進學,可天生不是讀書的料,偏對刀槍棍棒感興趣。父親也覺得科舉許不適合我,便同意我考了武舉。」見言氏微微點頭,他又補言道:「所謂人各有誌,此長彼短,那不若取其長。我倒是極佩服言先生,把長處發揮到極致,京城商界誰不知他的名聲。」
坐在對麵的清曉瞥了他一眼。這位汪少爺可倒是會說話,聽他誇舅父,眼看著神色淡淡的言氏抿唇笑了。
「汪少爺過譽了,倒是你青年俊傑,才過弱冠便在中軍都督府任職,光耀門楣啊。」
言氏讚了他一句,汪坤靦腆地低頭笑了。會說話還不張揚,這性子還真是舒坦到言氏心坎裏了。於是不由得多看了他幾眼,再瞧瞧女兒,一個健康活力,一個嬌軟柔軟,也蠻配的。
不過還是急躁不得。言氏又問了些家中情況,汪坤大方回應,不遮不掩,甚至提到前任未婚妻他也不曾避諱,感喟道:吳家小姐是個好姑娘,本想若是婚娶定要舉案齊眉相守終生,可惜天人之別,有緣無分。
說著他還歎了聲。
清曉無可奈何地看著他。相親會提前任,這也太爽直了吧。不過言氏不介意,反倒覺得他重情重義,和自己頗投脾氣。
見清曉瞥向自己,意識到自己失言,汪坤訕笑。便將自己帶來的禮物遣人呈了上來。
聽聞阮家曾居清河十幾年,他特地托人帶了江南的小吃和點心來。還拿出一對哥窯的薄胎淨瓶送給言氏,一幅征明字畫給阮主事。
看來功課沒少做,分分踩到點上。知道言氏最喜歡哥窯的瓷器,而阮伯麟崇征明。
言氏道:點心倒是可以收,後兩者便算了。可汪夫人還是那句話:親事成不成,交情在,便是看在自己的麵子上也收了吧。
言氏含笑點頭,心裏卻越發地高興了。
接著又聊了會。言氏覺得還是應該把話說在前麵,如此若真成親了,女兒過得也輕鬆些。便透露了清曉身體較弱,到如今仍沒斷了保養的藥。
可汪坤絲毫不介意。也明白她話裏的意思,道家裏隻有父母和兄長一家,氛圍極好,清曉若嫁來自要好生養著。又提及自己所識得的太醫,要為清曉仔細瞧瞧。見言氏麵色略白,唇色暗,問道可是總有心口疼的毛病,不若一起診治。
還能再貼心嗎?清曉覺得當初的江峴也不過如此吧。
聊了一個頭晌。臨行前,汪坤邀請言氏和自家姑母去遙春坊聽昆戲,水磨腔的西廂記,當下很是受捧。
末了末了,又給言氏心口窩抹了把蜜。
水磨腔,那是言氏的最愛。
清曉驚愕,暗歎:江峴,你敗了……
送客後,果不其然言氏略顯激動地問清曉汪坤如何?可中意了?人家這麽用心,想必定是看中你了。
用心是很用心,相中自己?有待推敲。
從進門到送客,這位汪二少爺確實誠意滿滿,可問題是這誠意是對言氏不是對自己。姑娘坐在他對麵,就算再靦腆的人,也不會連看都不看一眼吧,那可是你要娶的妻。
清曉暫且認為他是守禮吧。可對他,她確實沒感。
女兒興致淡淡,言氏不好施壓,但在她心裏這個汪坤已經秒殺所有入圍選手了。
阮伯麟回家,聽聞此事,反應不大。依舊是那種茫茫然的感覺,還轉移話題問了清讓可知此事,是何反應。
他哪知道去,眼看著左僉都禦史致仕在即,清讓為了能夠順利接任不出岔子,連續幾日都沒回,留在都察院了。
他不回來,還有個人也不來了
江峴失蹤了似的,好幾日沒來送糕。這事得怨言氏,連這條巷子都不許人家現身,他哪敢來啊。不來也好,免得亂心。
可被送慣了,吃到嘴不覺得什麽,一旦吃不到了還真有點惦念。
哎,阮清曉啊阮清曉,能不能有點出息,不就是個糕嗎!自己買不到嗎!
她怒其不爭地拍了拍自己的嘴,被正入門的巧笙瞧見。她緊了兩步上前,「小姐,你這是幹嘛!」
清曉收手,漫不經心道:「沒事。哎……你拿的什麽?」
還沒待巧笙開口,清曉已經認出來了,不正是周記的水晶糕。真是想什麽來什麽,她趕忙接過來。
「他又來了?」清曉問道,捏起一塊送到唇邊。
巧笙搖頭。「不是,這是汪家少爺送來的。」
聞言,清曉微開的唇頓了頓,又放回去了。
「不吃了?」巧笙好奇問。
清曉瞥了她一眼,「沒胃口,給清昱吧。」
「小少爺不喜歡吃。」
「那你吃。」
「我也……」眼見著小姐冷冰冰的眼神投過來,巧笙尬笑。「……喜歡吃。」
……
沒兩日便是七夕了。乞巧節是女兒節,後宅女眷極重視。
是日。左鄰右舍幾家婦人及姑娘都聚到了阮府,言氏陳幾筵酒脯瓜果,大家夥一麵吃,一麵結采縷,穿七孔,好不歡樂,除了清曉
這哪裏是乞巧,分明是秀場,曬女紅攀比大會。就她那點能耐,都對不起母親設的宴。勉強在巧笙給她準備的香囊上繡了幾朵小黃花。見幾個姑娘討著要看,她趕緊藏在懷裏,笑嘻嘻道:「吃瓜,吃瓜,千萬別客氣。」
女兒節,姑娘家的都要過。母親心軟了一把,讓清妤也來了。關了十幾天,再見她竟沒了往日咄咄的氣勢,安安靜靜地,連目光都柔了些許。她瘦了,下巴尖尖,配上那楚楚的眼神,倒是可憐。是看著可憐
清妤手巧,才不多時身邊便聚了些姑娘,對她繡品讚歎不絕。這會兒,她眼睛裏才算閃了點光彩。
接著小姑娘們玩起「投針乞巧」,便是將一束針散落盛水的碗中,見誰的圖案更好看,便是誰的手靈巧。
這遊戲清曉玩的還算應手。
接下來是「喜蛛應巧」。瞧著小姑娘們都早有準備地拿出各個樣式的小盒子,清曉茫然。看著發愣的小姐,巧笙從手底下悄悄遞給她一個精致的琺琅小盒。竊竊耳語道:「都準備好了。」
清曉好不開心,正要打開看。蔣氏帶著月見來了
蔣氏能來可是少見,言氏親昵地拉她入座,聊起家常來。見二人聊得歡,月見道:「我想和表姐去廟會!」
又去?清曉不是那麽樂意,捏著小盒子的手緊了緊,可還是得笑。
蔣氏笑道:「去吧,早去早回。」
清曉:「……」您就是這麽慣孩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