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峴低頭看了眼妻子,柔和一笑,搖頭示意自己無礙。可清曉舍不得。從進門到現在快一個時辰了,言氏根本看都不看他一眼,這茶都換了三杯了,她還是不肯接。
清曉看了眼父親。阮伯麟倒是沒太大的反應,初見二人,唯是輕歎了聲,算是把這門親事認下了。然眼下他一直目光低垂,兩根手指無意識地在椅背上摩挲,凝眉沉思著什麽。
求助無果,清曉隻得悄悄地扯住了江峴的袖角。
「汪顥衍,江景行,嗬,你好深的心思啊。我們一家竟被你耍得團團轉,從清河騙到京城,你還有一句真話嗎?我隻覺得你可怕,如何信得過你!」言氏冷道。
江峴恭謹施禮,應聲。「為迎娶清曉,實在情非得已。一切皆是小婿之錯,小婿領罪,但請嶽母勿要動氣。氣大傷身,那我的罪過便更大了。小婿在此保證,日後定無一句虛言。」說著,看了一眼正拉著自己的小妻子,輕聲道:「對你亦如此。」
清曉心裏一股暖流漫過,溢上了眼角眉梢,望著他的眸中除了幸福再無其它。
瞧女兒如此,言氏心都軟了。她如何不了解女兒,清曉根本放不下他,從清河到京城,她從沒見她笑得如此滿足過。這種滿足感除了他,不會有任何人能給她。
可是她是她的母親啊。哪個母親不願女兒幸福,可哪個母親又願見女兒吃苦。
換個角度想,江峴為娶女兒煞費心機,看得出他對女兒情義之真。隻是他的身份,記憶身周的環境,怕給不了女兒一個平靜安逸的生活。
罷了罷了。是甜是苦,亦如飲水,冷暖自知。許對女兒而言,隻要能和他在一起,其他的一切都算不得什麽吧。
路是他們自己選的,她哪管得了那麽多……等等……
掃視淡然的二人,言氏目光盯緊了女兒。「阮清曉,你是不是早就知道你要嫁的是他!」言氏激動得差點沒從椅子上站起來。「感情你們合夥起來騙我,阮清曉,你幫著外人騙你娘親!」
「清曉並不知情。」江峴解釋道。
不知情,誰信。怪不得出嫁前她平靜得讓人生疑,言氏還為此愧疚了好幾日。想想心裏還是有些慍氣。
言氏心緒難平,清昱卻踏實了。原本因為姐姐而對他懷怨,但心底還是喜歡他的。如今姐姐原諒他了,自己也就沒了怨他的理由。於是憨憨一笑,喚了聲:「姐夫!」
言氏瞪了眼兒子,然就在此刻,下人來報:大老爺和姑奶奶一家來了。
阮伯麟陡然起身,看著下人的眉愈深。擔心的事到底還是來了。通州祖家的事他聽聞了,雖一切為江峴所為,但到底還是為了清曉。眼下清曉已經嫁給了江峴,而清芷卻不得不另嫁他人,還是一個廢人。怕二哥心裏的氣定然小不了。
雖說是離家了,可畢竟是親人,一脈血緣。他可以不在乎兄長對自己的看法,但孩子們還要認祖歸宗,不能活得連個根都沒有。
思量間,大哥阮伯棠已帶著兒子入門了。隨後是妹妹阮佩蘭和妹夫周劍平。阮伯麟提懸著一顆心起身相迎,然看著一張張笑容可掬的臉,瞬時有點怔,隨即請眾人入堂。
瞧這幾人狀態,有點出乎意料啊。阮伯麟迎入幾人後,下意識朝後望了望。
阮伯棠也隨著看了一眼,笑道:「二弟沒來。」說著,拍了拍阮伯麟的胳膊道:「二弟沒來。你也知最近陛下複議想要獻王廟號稱宗,入太廟,故而要指定禮樂,禮部事務頗忙,他身為禮部侍郎,走不開。」
阮伯麟點了點頭,他又看了眼三弟身後的江峴,笑意更濃,溫慈道:「恭賀世子。」他話剛落,阮佩蘭也蹭了上來,笑逐顏開地也道起賀來。
這還真是讓人有點措手不及啊。清曉看著大伯和姑母,一時竟不知該說什麽好。這態度轉變得可夠快的,經了這麽大的事,竟然還能來如常恭賀。
不過想來也是,於他們而言,不管是清芷嫁還是清曉嫁,都是一樣的,隻要和阮府聯姻的是靖安侯府便好。
「清曉成親,三弟竟也沒通知家人,我們作為至親,竟都沒來……」大伯歎息,笑嗔了三弟一句。
「可不是嗎。」姑母也怨了一聲。「這麽的重要的事,害我們錯過,可委屈清曉了。」這近乎套的,清曉頭皮有點麻,連一旁的姑父周劍平似也聽得尷尬,低頭訕笑,不語。
阮伯麟眉心未展,道:「不是不通知,而是你們都回了通州而已。」
話一出口,堂上人有點僵,姑母窘得用手帕試了試鼻,低頭掩麵。
這話說得還真是不客氣。阮伯麟本就是個直性子,想讓他說出什麽婉轉的話來,怕是不太可能。況且他說的也是事實。
阮伯堂瞄了眼江峴。心下暗歎,若是知道江峴娶的是清曉,他又怎會匆匆回了祖家。聽聞娶親那日,不要說朝中重臣,連首輔都親自迎親,那是何等的榮耀,給足了三弟體麵。
而二弟那邊可就不同了。雖然是娶清曉,直接娶了便好,非要扯上個阮清芷,搞得阮伯禎不但丟盡了顏麵,清芷也被迫嫁給了詹府的傻少爺。凡是沒有「無緣無故」,不管江峴的理由是何,目的必然是要二弟一家吃個教訓,看來伯禎還是得罪了這位靖安侯世子爺啊。
若是如此,那阮伯棠還真就得棄二弟而抱三弟,要知道自己依舊觀政戶部,而阮伯麟已穩在戶部主事的位置上了。阮伯麟才多大,三十有九,不惑未至,這往後的日子長著呢。有江峴在,還怕混不上個侍郎坐坐,怕這日子也不晚了。
戶部山東清吏司貪墨一事眼下查得是如火如荼,首輔極是重視,特地派心腹去了張秋。清吏司的劉文正既是戶部尚書孫原吉的親外甥,也是他一手帶出來的學生,這案子多少和尚書孫原吉有所牽連,若是定下了,怕他沒個跑。尚書的位置一騰出來,侍郎上調,還愁沒空缺嗎。
若果真有那一日,怕礙著祖家的麵子他也不好不提拔自己。何況不用等到那日,掛這個清曉大伯的身份,也不愁江峴不會管他。
不過阮伯麟這不求人的性子,為自己都不開口,更何況是兄長,故而他得來,讓江峴意識到他的存在。
阮伯棠含笑,四下掃了掃,皺眉疑惑道:「怎不見清讓?」
「清讓去張秋了,月內怕是回不來。」
「啊……」阮伯棠笑著應聲,可忽而又想起什麽,驚道:「去張秋?可是為了去查清吏司貪墨案?」
清曉看了眼父親。阮伯麟倒是沒太大的反應,初見二人,唯是輕歎了聲,算是把這門親事認下了。然眼下他一直目光低垂,兩根手指無意識地在椅背上摩挲,凝眉沉思著什麽。
求助無果,清曉隻得悄悄地扯住了江峴的袖角。
「汪顥衍,江景行,嗬,你好深的心思啊。我們一家竟被你耍得團團轉,從清河騙到京城,你還有一句真話嗎?我隻覺得你可怕,如何信得過你!」言氏冷道。
江峴恭謹施禮,應聲。「為迎娶清曉,實在情非得已。一切皆是小婿之錯,小婿領罪,但請嶽母勿要動氣。氣大傷身,那我的罪過便更大了。小婿在此保證,日後定無一句虛言。」說著,看了一眼正拉著自己的小妻子,輕聲道:「對你亦如此。」
清曉心裏一股暖流漫過,溢上了眼角眉梢,望著他的眸中除了幸福再無其它。
瞧女兒如此,言氏心都軟了。她如何不了解女兒,清曉根本放不下他,從清河到京城,她從沒見她笑得如此滿足過。這種滿足感除了他,不會有任何人能給她。
可是她是她的母親啊。哪個母親不願女兒幸福,可哪個母親又願見女兒吃苦。
換個角度想,江峴為娶女兒煞費心機,看得出他對女兒情義之真。隻是他的身份,記憶身周的環境,怕給不了女兒一個平靜安逸的生活。
罷了罷了。是甜是苦,亦如飲水,冷暖自知。許對女兒而言,隻要能和他在一起,其他的一切都算不得什麽吧。
路是他們自己選的,她哪管得了那麽多……等等……
掃視淡然的二人,言氏目光盯緊了女兒。「阮清曉,你是不是早就知道你要嫁的是他!」言氏激動得差點沒從椅子上站起來。「感情你們合夥起來騙我,阮清曉,你幫著外人騙你娘親!」
「清曉並不知情。」江峴解釋道。
不知情,誰信。怪不得出嫁前她平靜得讓人生疑,言氏還為此愧疚了好幾日。想想心裏還是有些慍氣。
言氏心緒難平,清昱卻踏實了。原本因為姐姐而對他懷怨,但心底還是喜歡他的。如今姐姐原諒他了,自己也就沒了怨他的理由。於是憨憨一笑,喚了聲:「姐夫!」
言氏瞪了眼兒子,然就在此刻,下人來報:大老爺和姑奶奶一家來了。
阮伯麟陡然起身,看著下人的眉愈深。擔心的事到底還是來了。通州祖家的事他聽聞了,雖一切為江峴所為,但到底還是為了清曉。眼下清曉已經嫁給了江峴,而清芷卻不得不另嫁他人,還是一個廢人。怕二哥心裏的氣定然小不了。
雖說是離家了,可畢竟是親人,一脈血緣。他可以不在乎兄長對自己的看法,但孩子們還要認祖歸宗,不能活得連個根都沒有。
思量間,大哥阮伯棠已帶著兒子入門了。隨後是妹妹阮佩蘭和妹夫周劍平。阮伯麟提懸著一顆心起身相迎,然看著一張張笑容可掬的臉,瞬時有點怔,隨即請眾人入堂。
瞧這幾人狀態,有點出乎意料啊。阮伯麟迎入幾人後,下意識朝後望了望。
阮伯棠也隨著看了一眼,笑道:「二弟沒來。」說著,拍了拍阮伯麟的胳膊道:「二弟沒來。你也知最近陛下複議想要獻王廟號稱宗,入太廟,故而要指定禮樂,禮部事務頗忙,他身為禮部侍郎,走不開。」
阮伯麟點了點頭,他又看了眼三弟身後的江峴,笑意更濃,溫慈道:「恭賀世子。」他話剛落,阮佩蘭也蹭了上來,笑逐顏開地也道起賀來。
這還真是讓人有點措手不及啊。清曉看著大伯和姑母,一時竟不知該說什麽好。這態度轉變得可夠快的,經了這麽大的事,竟然還能來如常恭賀。
不過想來也是,於他們而言,不管是清芷嫁還是清曉嫁,都是一樣的,隻要和阮府聯姻的是靖安侯府便好。
「清曉成親,三弟竟也沒通知家人,我們作為至親,竟都沒來……」大伯歎息,笑嗔了三弟一句。
「可不是嗎。」姑母也怨了一聲。「這麽的重要的事,害我們錯過,可委屈清曉了。」這近乎套的,清曉頭皮有點麻,連一旁的姑父周劍平似也聽得尷尬,低頭訕笑,不語。
阮伯麟眉心未展,道:「不是不通知,而是你們都回了通州而已。」
話一出口,堂上人有點僵,姑母窘得用手帕試了試鼻,低頭掩麵。
這話說得還真是不客氣。阮伯麟本就是個直性子,想讓他說出什麽婉轉的話來,怕是不太可能。況且他說的也是事實。
阮伯堂瞄了眼江峴。心下暗歎,若是知道江峴娶的是清曉,他又怎會匆匆回了祖家。聽聞娶親那日,不要說朝中重臣,連首輔都親自迎親,那是何等的榮耀,給足了三弟體麵。
而二弟那邊可就不同了。雖然是娶清曉,直接娶了便好,非要扯上個阮清芷,搞得阮伯禎不但丟盡了顏麵,清芷也被迫嫁給了詹府的傻少爺。凡是沒有「無緣無故」,不管江峴的理由是何,目的必然是要二弟一家吃個教訓,看來伯禎還是得罪了這位靖安侯世子爺啊。
若是如此,那阮伯棠還真就得棄二弟而抱三弟,要知道自己依舊觀政戶部,而阮伯麟已穩在戶部主事的位置上了。阮伯麟才多大,三十有九,不惑未至,這往後的日子長著呢。有江峴在,還怕混不上個侍郎坐坐,怕這日子也不晚了。
戶部山東清吏司貪墨一事眼下查得是如火如荼,首輔極是重視,特地派心腹去了張秋。清吏司的劉文正既是戶部尚書孫原吉的親外甥,也是他一手帶出來的學生,這案子多少和尚書孫原吉有所牽連,若是定下了,怕他沒個跑。尚書的位置一騰出來,侍郎上調,還愁沒空缺嗎。
若果真有那一日,怕礙著祖家的麵子他也不好不提拔自己。何況不用等到那日,掛這個清曉大伯的身份,也不愁江峴不會管他。
不過阮伯麟這不求人的性子,為自己都不開口,更何況是兄長,故而他得來,讓江峴意識到他的存在。
阮伯棠含笑,四下掃了掃,皺眉疑惑道:「怎不見清讓?」
「清讓去張秋了,月內怕是回不來。」
「啊……」阮伯棠笑著應聲,可忽而又想起什麽,驚道:「去張秋?可是為了去查清吏司貪墨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