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薊子訓,不知所從來。東漢時,到洛陽見公卿,數十處,皆持鬥酒片脯候之。曰:‘遠來無所有,示致微意。’坐上數百人,飲啖終日不盡。”
這是《搜神記》裏的故事,說薊子訓到東漢見到王公大臣,說哎呀我從挺老遠的地方來,也沒帶啥好東西,就這麽一杯酒一片肉幹,隻能用這個招待你們了……於是乎,在場這幾百人就吃他這一杯酒一片肉,吃吃喝喝到晚上,居然都沒吃完。
類似的故事,齊不聞小時候聽了不少,初聽的時候,覺得又驚奇又羨慕,後來越聽越多,心說怎麽這樣的貨這麽多,都是在一個神仙學校批量生產的嗎?也不知道是不是個個肚子前麵都有個兜兒,想掏什麽就能掏出來什麽。
“聽說是聽說,親眼見過就是另外一碼事兒了。”
事情還是發生在山裏那個軍事掩體裏,唐老仙說的不是別人,就是唐克他爹,齊添對他的記憶並不多,兩人的交集本身就很少,齊添已經帶著隊伍從岑都開拔,在軍事掩體裏駐紮了足有兩個月之後,才見到了唐老仙。
本來那時候齊添他們的研究碰到了一些瓶頸,齊添聽當地人說,有一種草藥在深山中,他們覺得那種草藥可能是煉製返生蠱的關鍵,但是前幾年這地方發生過地震,地形發生了改變,即便是當地的向導也進不去,齊添跟岑都的人發電報的時候嘮叨了一句,說要是有能探路的蠱蟲就好了,他們自己的蠱蟲有兩點局限,第一,蠱蟲不能去找它們不知道是什麽的東西,這就好比尋物犬,你得先給它一些氣味的標誌,讓它知道它要找的是什麽,它才能開工,否則,蠱蟲又不會說話,不理解層層目的背後的真正目標,放在山裏也是一頓亂轉,根本派不上用場;其次,這地方有些毒蟲,齊添也不知道到底是什麽,反正他們放進去的蠱蟲都死了,進一批死一批,齊添後來學聰明了,將蠱蟲用魚線拴著,最後拉回來的全是殘肢斷臂,不知道被什麽蟲子給咬成這樣,所以派進去的蠱蟲還得不怕死。
上麵的人說幫他們想想辦法,本以為能送什麽蟲子過來,結果送過來的是個男人,這家夥穿著喇叭褲,帶著墨鏡,腦袋上燙著卷兒,還拎著個錄音機,簡直讓人懷疑是不是從蹦迪現場剛抓過來的。
齊添以為是個不靠譜的小崽子,可是這貨摘了眼鏡,他們發現這位弄潮兒看著比他們大十來歲,他們管他叫老唐,後來變成了唐老仙。
外號的演變,肯定與一些標誌性事件有關,老唐變成唐老仙,就從他變出那一手猶如神仙的絕活兒開始。
老唐用的是壁虎蠱,飛簷走壁,進山的速度比齊添他們的蠱都要快,而且幾次實驗之後,老唐發現那種蟲子克星是生活在地上的,被吃掉的蟲子拉回來的殘肢上麵有很多爛泥,說明這東西應該是生活在沼澤裏,他的蠱蟲可以隻在樹冠上行動,大部分時候都能全須全尾地回來,而且對於唐家蠱蟲來說,就算丟胳膊丟腿兒,不丟命。
至於如何去吩咐蠱蟲找東西這件事兒,老唐用的是蟲海戰術,他一次放出了很多壁虎蠱,先是把這座山常見的植物找出來給它們一一辨識,告訴它們要找的不是這些東西,然後讓它們各自帶不同的植物出來。
首先縮小了尋找範圍,其次,蠱蟲每次帶回來的都是驚喜,雖然不知道裏麵到底有沒有他們想要的植物,但至少擴大了他們的樣本庫。
但是有一隻老唐最得意的壁虎蠱身上發生了一些奇怪的狀況,老唐本來跟齊添他們吹噓,這隻蠱蟲是最聰明的,向來賊不走空,可偏偏就是它,每次回來嘴裏什麽都沒有,嘴邊卻有一些顏色奇怪的液體,沾在嘴巴周圍洗也洗不掉,他們懷疑那種植物肯定是含在嘴裏就化了,齊添又問了當地人,再三確認了那個傳說,發現還真對上了,說那種花隻要離開土,馬上就會化為一灘水。
看來他們不得不進山去找,因為有了之前的經驗,他們覺得誌在必得,就帶了不少人一起進山,沒想到這一進去差點兒團滅,之所以能活著回來,靠的還都是老唐的本事,也是在這次之後,他從老唐升級成了唐老仙。
這是《搜神記》裏的故事,說薊子訓到東漢見到王公大臣,說哎呀我從挺老遠的地方來,也沒帶啥好東西,就這麽一杯酒一片肉幹,隻能用這個招待你們了……於是乎,在場這幾百人就吃他這一杯酒一片肉,吃吃喝喝到晚上,居然都沒吃完。
類似的故事,齊不聞小時候聽了不少,初聽的時候,覺得又驚奇又羨慕,後來越聽越多,心說怎麽這樣的貨這麽多,都是在一個神仙學校批量生產的嗎?也不知道是不是個個肚子前麵都有個兜兒,想掏什麽就能掏出來什麽。
“聽說是聽說,親眼見過就是另外一碼事兒了。”
事情還是發生在山裏那個軍事掩體裏,唐老仙說的不是別人,就是唐克他爹,齊添對他的記憶並不多,兩人的交集本身就很少,齊添已經帶著隊伍從岑都開拔,在軍事掩體裏駐紮了足有兩個月之後,才見到了唐老仙。
本來那時候齊添他們的研究碰到了一些瓶頸,齊添聽當地人說,有一種草藥在深山中,他們覺得那種草藥可能是煉製返生蠱的關鍵,但是前幾年這地方發生過地震,地形發生了改變,即便是當地的向導也進不去,齊添跟岑都的人發電報的時候嘮叨了一句,說要是有能探路的蠱蟲就好了,他們自己的蠱蟲有兩點局限,第一,蠱蟲不能去找它們不知道是什麽的東西,這就好比尋物犬,你得先給它一些氣味的標誌,讓它知道它要找的是什麽,它才能開工,否則,蠱蟲又不會說話,不理解層層目的背後的真正目標,放在山裏也是一頓亂轉,根本派不上用場;其次,這地方有些毒蟲,齊添也不知道到底是什麽,反正他們放進去的蠱蟲都死了,進一批死一批,齊添後來學聰明了,將蠱蟲用魚線拴著,最後拉回來的全是殘肢斷臂,不知道被什麽蟲子給咬成這樣,所以派進去的蠱蟲還得不怕死。
上麵的人說幫他們想想辦法,本以為能送什麽蟲子過來,結果送過來的是個男人,這家夥穿著喇叭褲,帶著墨鏡,腦袋上燙著卷兒,還拎著個錄音機,簡直讓人懷疑是不是從蹦迪現場剛抓過來的。
齊添以為是個不靠譜的小崽子,可是這貨摘了眼鏡,他們發現這位弄潮兒看著比他們大十來歲,他們管他叫老唐,後來變成了唐老仙。
外號的演變,肯定與一些標誌性事件有關,老唐變成唐老仙,就從他變出那一手猶如神仙的絕活兒開始。
老唐用的是壁虎蠱,飛簷走壁,進山的速度比齊添他們的蠱都要快,而且幾次實驗之後,老唐發現那種蟲子克星是生活在地上的,被吃掉的蟲子拉回來的殘肢上麵有很多爛泥,說明這東西應該是生活在沼澤裏,他的蠱蟲可以隻在樹冠上行動,大部分時候都能全須全尾地回來,而且對於唐家蠱蟲來說,就算丟胳膊丟腿兒,不丟命。
至於如何去吩咐蠱蟲找東西這件事兒,老唐用的是蟲海戰術,他一次放出了很多壁虎蠱,先是把這座山常見的植物找出來給它們一一辨識,告訴它們要找的不是這些東西,然後讓它們各自帶不同的植物出來。
首先縮小了尋找範圍,其次,蠱蟲每次帶回來的都是驚喜,雖然不知道裏麵到底有沒有他們想要的植物,但至少擴大了他們的樣本庫。
但是有一隻老唐最得意的壁虎蠱身上發生了一些奇怪的狀況,老唐本來跟齊添他們吹噓,這隻蠱蟲是最聰明的,向來賊不走空,可偏偏就是它,每次回來嘴裏什麽都沒有,嘴邊卻有一些顏色奇怪的液體,沾在嘴巴周圍洗也洗不掉,他們懷疑那種植物肯定是含在嘴裏就化了,齊添又問了當地人,再三確認了那個傳說,發現還真對上了,說那種花隻要離開土,馬上就會化為一灘水。
看來他們不得不進山去找,因為有了之前的經驗,他們覺得誌在必得,就帶了不少人一起進山,沒想到這一進去差點兒團滅,之所以能活著回來,靠的還都是老唐的本事,也是在這次之後,他從老唐升級成了唐老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