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他的胡須開始顫抖,徐靜書誠懇道:「薑大人,我勸您認第二條,‘不能透徹理解台綱要義’,這條罪名輕些,隻是發到吏部重新評估為官資格,比認瀆職罪的處罰輕多了,真的。」


    仕途平順多年的薑正道萬沒想到,自己竟會被一個上任月餘的九等小文官迫成困獸。


    雖對方滿眼誠摯地勸他認「不能透徹理解台綱要義」比較劃算,但他已隱約明白,她真正的目的大概已經達到了。


    無論他認與不認,最終的下場多半都比認「瀆職罪」更慘!


    薑正道又氣又驚,指尖忍不住開始發抖,卻再不敢輕易開口接她的話。


    更可氣的是,她明明就要大獲全勝了,居然還擺出一副抖抖索索被他嚇到的樣子!


    「薑大人沒有要說的了嗎?」徐靜書顫巍巍覷了他一眼後,點點頭,「那、那我鬥膽……」


    她顫顫轉過身去,麵向金龍座上神色莫測的武德帝,執禮。


    「皇帝陛下,請恕微臣直言,」徐靜書咽了咽口水,垂眸道,「《聖政》既明令五等以上官員必須熟讀並通透理解《朝綱》,才算一個合格的官員,這就說明,擬定《聖政》者認為,《朝綱》是朝廷大員應當遵循的基本準繩。」


    「薑正道大人身位居九卿之列,是個遠遠高出五等官銜的朝廷肱骨。無論他是因這幾年公務繁忙而疏於閱讀《朝綱》,還是能力不逮,不能完全理解《朝綱》中列出的那些細則,這都指向一個更加嚴重的問題,那就是他根本沒有留心《聖政》對《朝綱》的重視。」


    大周律分皇律、詔令﹑聖政﹑朝綱﹑台綱﹑吏部﹑戶部﹑禮部﹑兵部﹑刑部﹑工部、金部、民律十三大卷,原則上所有五等以上官員都需通讀前五卷,以此秉公理事。


    但立朝建製到了第五年,各部都很少遇到需要動用前三卷的事,第四卷 《朝綱》也隻是偶爾涉及,所以許多高階官員都是遇到事才去查閱具體條款,甚少有誰真的會坐下來將前五卷大周律都讀完。


    薑正道這下不止是手指抖了,他渾身都開始抖。


    這個小禦史根本從一開始就不是真的想與他掰扯「毆打殿前糾察禦史」該如何定罪,她一步步牽著他的鼻子,將他引到了「藐視《聖政》」的重罪上!


    這小禦史看著軟趴趴,卻實在刁滑,背後必有高人。


    竟活生生將他的問題引到皇帝陛下親自參與起草擬定的《聖政》卷上來的!


    她的目標根本不是要定他重罪,是要讓他死到不能翻身!


    「薑正道大人為何堅持毆打禦史不該受重處?因為他不重視《朝綱》。而這本該是五等以上大員必須遵守的基本準則。他為何不重視《朝綱》?因為《聖政》要求五等以上官員必須熟讀並透徹《朝綱》這件事,他根本沒留意。」


    徐靜書將事情一步步捋過來,就此把薑正道的罪名釘在了最高峰。


    「《聖政》乃我朝各項法令之基石,亦是朝廷施政總綱。位居九卿之一的薑正道大人,居然根本不知《聖政》,這就意味著,他其實並不清楚皇帝陛下真正希望這個國家往哪個方向走,那他做出怎樣違法犯禁之事都不足為奇,因為他根本不明白國之根本為何,去向又當如何。通俗地說,他就沒弄明白皇帝陛下與朝廷予他高官厚爵,是需要他做一個什麽樣的官。」


    表哥前些日子在柳條巷陪她模擬今日庭辯時,就著重提醒過她,她涉世不深,又不懂官場權術的機巧,對上薑正道這種深諳說話之道的老狐狸,跟他比誰更舌燦蓮花是很難贏的。


    她作為一個才從書院結業不久的後生,與經驗豐富的薑正道相比,最大的優勢在於,她讀過的那些書都還在她腦子裏。


    而薑正道,大概已許久沒有認真翻閱過那些對他來說枯燥又無用的典章。


    所以她今天一開始就沒打算與他糾纏「毆打殿前禦史」到底該重判還是輕判。這場庭辯,她選擇了一種所有成熟官員都不會選擇的打法,卻是薑正道最沒法還擊的一種打法。


    「皇帝陛下,微臣以為,若最終還是隻對薑正道大人做出輕描淡寫的判罰,那作為朝廷施政總綱的《聖政》威嚴將蕩然無存。」


    「徐禦史是為今日庭辯,特意查找出《聖政》、《朝綱》中的相關條款背下來了?」武德帝問得很平淡,也很溫和,麵上的表情看不出他心中喜樂。


    徐靜書搖搖頭,誠摯道:「在明正書院求學時,曾在藏書樓中通讀大周律十三卷。」


    從欽州的堂庭山走到鎬京,從武德元年到武德五年,學過的所有東西,都在她心中。


    她很珍惜讀書的機會,所以學過的每一個字她都舍不得忘記。


    武德帝淺淺頷首後,抬手讓百官表態。


    大多數官員都站到了徐靜書身後,齊齊同聲附議。


    無論他們這句「附議」是發自內心覺得徐靜書說得對,還是怕引火燒身惹來徐靜書對他們展開同樣手法的攻擊,這都不重要。


    重要的是,這場麵就意味著,薑正道倒定了!


    徐靜書垂眸看著地麵,睫毛不住輕顫,眼角餘光卻一直瞥著薑正道那搖搖欲墜的模樣:叫你不好好讀書!


    既眾官對薑正道的事達成大致共識,武德帝自也有了定準。


    雖未當場做出最終判罰,但大家都清楚,既薑正道已被在了「違背《聖政》」的高度,不僅他本人會被罷官並褫奪榮封,在他這個家主倒下後,他背後的允州薑氏還得準備好迎接「牆倒眾人推」的局麵。


    大朝會每月最多不超過兩次,上殿官員人數過百,顯然不會隻為一個議題而來。今日其餘議題沒徐靜書這個九等殿前糾察禦史什麽事,她執禮後就準備退回眾官最末。


    這時,此前始終明哲保身的禮部尚書陳尋站了出來。


    「請徐禦史先行留步,」陳尋麵向金龍座,平靜執禮,「陛下,臣有奏議。」


    陳尋突然殺將出來,這個變數超出所有人的預估,在場不少人頓時臉色大變。


    別看陳尋隻是禮部尚書,其難纏程度卻絕非薑正道可比擬。他不過是這幾年不輕易在朝堂上出風頭而已!


    說起來,陳尋年輕時也是個人物。


    在前朝亡國、鎬京及京畿道三州淪入異族之手後,他隨當時還是朔南王的武德帝退守江右,在亡國後的二十餘年裏協助趙家整合江右各地裂土為政的豪強,重振江右民生秩序,為複國之戰的最終勝利做出了不小貢獻。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藥妻甜夫 卷三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孔薏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孔薏並收藏藥妻甜夫 卷三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