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第四十五章[07.06]
V 棄女的逆襲日常 卷三 作者:吟雪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二月初九,會試第一場開始。十二日第二場,十五日第三場。
與此同時,坊間賭場生意如火如荼,來來往往有達官貴人的家仆,亦有平民百姓。
原先居首的陳興榮已經讓位於人,但是並不是讓給顧淮,而是另一位閣老汪閣老之子。
汪閣老的小兒子是往科的舉人,所以今歲並未參加鄉試,坊間也就沒有什麽人談論他,但他上一科也是解元,因故沒有參加會試,輪到今年才考了會試。
汪閣老曾經是探花郎,他的小兒子上一科還中了解元,家族底蘊比顧淮深厚得多,且還有閣老父親坐鎮,汪郎君一下子竄到了賭坊裏魁首的位置。顧淮雖然在燈節夜裏聲名大噪,到底隻是上不得台麵的玩意兒,在真正的世家大族眼裏,這並非什麽高才。
不論官家還是平民百姓,多下注汪郎君中會元,顧淮和陳興榮雖並列,與其卻相去甚遠。
沈清月手中的鋪子從去歲就開始盈利,存到現在,加上原先開鋪子之餘留下的一點點現銀,全部叫羅媽媽拿去替她買顧淮中會元。
羅媽媽勸道:「姑娘這不好!萬一顧先生沒中,姑娘豈不是虧死了!這可是姑娘全部的嫁妝現銀!」
沈清月道:「您別擔心,錯不了。」
羅媽媽不肯,她道:「您若買汪郎君,我許還能依你,顧解元就算有天分,到底……家世單薄,不好不好。」
沈清月無奈,隻好道:「那好,您就替我買五千兩,留些銀子應急,這總行了?」
她手裏除去首飾一類,鋪子隻有幾間,良田百畝,現銀沒剩多少。若她一個人過日子也就罷了,將來不得不嫁人,沈世興也絕不會替她挑個泛泛之輩。她上輩子打理過張家,張家根本還不是什麽顯赫人家,銀子流水一樣送出去,就她這些錢,還不足夠花,等過幾年,京中什麽都貴了,銀子更不值用。
沈清月兩世為人得出來的經驗,什麽都沒有銀子來得實在。
羅媽媽眼見勸不住,隻好去了。
沈清月都沒敢告訴羅媽媽,她還打算買顧淮中狀元呢。
二月底,終於要放榜了。
會試即將要放榜,在放榜之前,舒閣老先悉知各經魁首,以及最後會元的定奪。
顧淮中了會元,他文章已經上達天子眼前,因卷子已經評完,早撕了彌封,天子便瞧見了他的名字。
天子不是第一次知道顧淮的名字,眼下再見,覺得熟悉,略一思索,便想起來燈節的時候,就是此人中了魁首。
熟悉的東西總是容易叫人產生親近感,天子一見卷麵,心中便生歡喜,再細讀文章,見其文字花團錦簇,文章立意卻質樸有言,更是忍不住拊掌叫好。
禦書房裏幾位閣臣都在,天子抬起頭隨口與舒閣老對談。
舒閣老略做點評,肯定了顧淮的文章。他嘴上這麽說,心裏又想到別處去了,他一想到胡掌櫃跟他說,沈清月買了五千兩顧淮中會元,原是不想刻意幫扶,現在也巴不得顧淮能中,否則那丫頭虧損五千兩,豈不心疼要死?
他身為同考官,評卷的時候,首肯了顧淮的卷子。
也幸好顧淮文采斐然,超然於眾,同經科裏,沒有一人能與其並駕齊驅,他幾乎是碾壓了所有人,舒閣老才不受絲毫風險,順利地讓顧淮做了五房魁首之一。
舒閣老同時也感歎他外孫女的聰慧,沈清月知道自己下注太多,囑咐羅媽媽將五千兩銀子分別在十二個賭坊裏下注,方不惹人注目。
這樣心思縝密又有手段的人,可惜投生了個女胎,否則舒閣老真要好好培養他的外孫。
天子眼前,舒閣老再不好走神,便斂起遐思,凝神聽天子的言語。
再說宮外,如今京中最熱鬧的事,當屬科舉。街頭巷尾百姓們茶餘飯後的談資,無不是今年會元會花落誰家。
永恩伯府裏,永恩伯在書房裏與兒子謝君行坐等會試放榜。
謝君行年紀輕,到底沉不住氣,喝下三杯茶,跑了幾趟淨房,回來的時候就受了永恩伯的訓斥。
謝君行撇撇嘴,沒敢回嘴。可他能不著急嗎!他雖然沒考會試,可是永恩伯府買了八千裏兩汪郎君中會元,他聽父親分析的頭頭是道,料想汪郎君家族底蘊深厚,定能中會元,便也掏出了私房錢,下了一千五百兩的注,他的妻子和妾侍也跟著他一起買了幾百兩銀子。
但謝君行一想起燈節夜裏,被顧淮和陳興榮趕超的局麵,便有些心神不寧。他暗暗腹誹,早知道也買一些顧淮的。
謝君行又喝了一杯茶,與永恩伯道:「父親,張家也過來找兒子談論過此事,估摸著他們家也下了注。」
永恩伯想起去年年底替張家處理的一樁事,便皺起眉頭,道:「張家還有錢下注?」
謝君行有些含糊道:「不知道……從前是聽說張家掏空了老本,不知道哪裏又弄來的銀子。」
這還用說?必然是借了印子錢指望著翻本唄!
永恩伯十分不悅,張家出了事,他們若乖乖拿銀子出來,他可以看在親戚一場的份上,幫些忙,以後若是想借銀子,或是直接上門打秋風,他是絕對不許的。
他問謝君行:「他們買的誰?也是汪郎君?」
謝君行道:「反正兒子說家裏會買汪郎君,他聽不聽我就不知道了。」
永恩伯道:「買汪郎君就沒錯了。貧寒士子,如何跟閣老之子相比。這些年出的狀元探花榜眼,少有貧家子,哪個不是書香門第之家?家族底蘊精氣,他們這種人,是不會明白的。」
謝君行知道,永恩伯指的是顧家,顧家縱是有錢,那也是商賈之家,充滿銅臭,這樣的人家,怎麽可能出會元?何況顧淮還不是顧家人,他隻是鄉間長大的田舍郎而已。
謝君行順口又問道:「若汪郎君中了,父親是不是想讓妹妹與汪家做親?」
永恩伯府原先有意與舒家結親,他們家不過去探個口風,舒家人便謹慎地婉拒。
京中家世顯赫、學識又好的郎君,就那麽一些。二三十來歲的早就娶了妻,謝君嫻絕無可能去做妾侍。剩下一些年紀小的,不知道多少人盯著,京城裏又不僅僅隻永恩伯府一個勳貴之家,而且不碰巧的是,今年不知道怎麽回事,好些家姑娘都及笄了,女多男少,良婿難擇。
與此同時,坊間賭場生意如火如荼,來來往往有達官貴人的家仆,亦有平民百姓。
原先居首的陳興榮已經讓位於人,但是並不是讓給顧淮,而是另一位閣老汪閣老之子。
汪閣老的小兒子是往科的舉人,所以今歲並未參加鄉試,坊間也就沒有什麽人談論他,但他上一科也是解元,因故沒有參加會試,輪到今年才考了會試。
汪閣老曾經是探花郎,他的小兒子上一科還中了解元,家族底蘊比顧淮深厚得多,且還有閣老父親坐鎮,汪郎君一下子竄到了賭坊裏魁首的位置。顧淮雖然在燈節夜裏聲名大噪,到底隻是上不得台麵的玩意兒,在真正的世家大族眼裏,這並非什麽高才。
不論官家還是平民百姓,多下注汪郎君中會元,顧淮和陳興榮雖並列,與其卻相去甚遠。
沈清月手中的鋪子從去歲就開始盈利,存到現在,加上原先開鋪子之餘留下的一點點現銀,全部叫羅媽媽拿去替她買顧淮中會元。
羅媽媽勸道:「姑娘這不好!萬一顧先生沒中,姑娘豈不是虧死了!這可是姑娘全部的嫁妝現銀!」
沈清月道:「您別擔心,錯不了。」
羅媽媽不肯,她道:「您若買汪郎君,我許還能依你,顧解元就算有天分,到底……家世單薄,不好不好。」
沈清月無奈,隻好道:「那好,您就替我買五千兩,留些銀子應急,這總行了?」
她手裏除去首飾一類,鋪子隻有幾間,良田百畝,現銀沒剩多少。若她一個人過日子也就罷了,將來不得不嫁人,沈世興也絕不會替她挑個泛泛之輩。她上輩子打理過張家,張家根本還不是什麽顯赫人家,銀子流水一樣送出去,就她這些錢,還不足夠花,等過幾年,京中什麽都貴了,銀子更不值用。
沈清月兩世為人得出來的經驗,什麽都沒有銀子來得實在。
羅媽媽眼見勸不住,隻好去了。
沈清月都沒敢告訴羅媽媽,她還打算買顧淮中狀元呢。
二月底,終於要放榜了。
會試即將要放榜,在放榜之前,舒閣老先悉知各經魁首,以及最後會元的定奪。
顧淮中了會元,他文章已經上達天子眼前,因卷子已經評完,早撕了彌封,天子便瞧見了他的名字。
天子不是第一次知道顧淮的名字,眼下再見,覺得熟悉,略一思索,便想起來燈節的時候,就是此人中了魁首。
熟悉的東西總是容易叫人產生親近感,天子一見卷麵,心中便生歡喜,再細讀文章,見其文字花團錦簇,文章立意卻質樸有言,更是忍不住拊掌叫好。
禦書房裏幾位閣臣都在,天子抬起頭隨口與舒閣老對談。
舒閣老略做點評,肯定了顧淮的文章。他嘴上這麽說,心裏又想到別處去了,他一想到胡掌櫃跟他說,沈清月買了五千兩顧淮中會元,原是不想刻意幫扶,現在也巴不得顧淮能中,否則那丫頭虧損五千兩,豈不心疼要死?
他身為同考官,評卷的時候,首肯了顧淮的卷子。
也幸好顧淮文采斐然,超然於眾,同經科裏,沒有一人能與其並駕齊驅,他幾乎是碾壓了所有人,舒閣老才不受絲毫風險,順利地讓顧淮做了五房魁首之一。
舒閣老同時也感歎他外孫女的聰慧,沈清月知道自己下注太多,囑咐羅媽媽將五千兩銀子分別在十二個賭坊裏下注,方不惹人注目。
這樣心思縝密又有手段的人,可惜投生了個女胎,否則舒閣老真要好好培養他的外孫。
天子眼前,舒閣老再不好走神,便斂起遐思,凝神聽天子的言語。
再說宮外,如今京中最熱鬧的事,當屬科舉。街頭巷尾百姓們茶餘飯後的談資,無不是今年會元會花落誰家。
永恩伯府裏,永恩伯在書房裏與兒子謝君行坐等會試放榜。
謝君行年紀輕,到底沉不住氣,喝下三杯茶,跑了幾趟淨房,回來的時候就受了永恩伯的訓斥。
謝君行撇撇嘴,沒敢回嘴。可他能不著急嗎!他雖然沒考會試,可是永恩伯府買了八千裏兩汪郎君中會元,他聽父親分析的頭頭是道,料想汪郎君家族底蘊深厚,定能中會元,便也掏出了私房錢,下了一千五百兩的注,他的妻子和妾侍也跟著他一起買了幾百兩銀子。
但謝君行一想起燈節夜裏,被顧淮和陳興榮趕超的局麵,便有些心神不寧。他暗暗腹誹,早知道也買一些顧淮的。
謝君行又喝了一杯茶,與永恩伯道:「父親,張家也過來找兒子談論過此事,估摸著他們家也下了注。」
永恩伯想起去年年底替張家處理的一樁事,便皺起眉頭,道:「張家還有錢下注?」
謝君行有些含糊道:「不知道……從前是聽說張家掏空了老本,不知道哪裏又弄來的銀子。」
這還用說?必然是借了印子錢指望著翻本唄!
永恩伯十分不悅,張家出了事,他們若乖乖拿銀子出來,他可以看在親戚一場的份上,幫些忙,以後若是想借銀子,或是直接上門打秋風,他是絕對不許的。
他問謝君行:「他們買的誰?也是汪郎君?」
謝君行道:「反正兒子說家裏會買汪郎君,他聽不聽我就不知道了。」
永恩伯道:「買汪郎君就沒錯了。貧寒士子,如何跟閣老之子相比。這些年出的狀元探花榜眼,少有貧家子,哪個不是書香門第之家?家族底蘊精氣,他們這種人,是不會明白的。」
謝君行知道,永恩伯指的是顧家,顧家縱是有錢,那也是商賈之家,充滿銅臭,這樣的人家,怎麽可能出會元?何況顧淮還不是顧家人,他隻是鄉間長大的田舍郎而已。
謝君行順口又問道:「若汪郎君中了,父親是不是想讓妹妹與汪家做親?」
永恩伯府原先有意與舒家結親,他們家不過去探個口風,舒家人便謹慎地婉拒。
京中家世顯赫、學識又好的郎君,就那麽一些。二三十來歲的早就娶了妻,謝君嫻絕無可能去做妾侍。剩下一些年紀小的,不知道多少人盯著,京城裏又不僅僅隻永恩伯府一個勳貴之家,而且不碰巧的是,今年不知道怎麽回事,好些家姑娘都及笄了,女多男少,良婿難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