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聲音一起,楊子頓時一愣,正是之前那女子聲音,之前自己在老宅之中時,這聲音經常響起,自從進入這地下,就再也沒有過任何的提示,如今卻又在耳邊響了起來。
之前兄弟三個曾經討論過這一點,蕭冷秋認為這女子應該是天師門十大凶邪之首的伽羅神婆,當然,這僅僅是一個猜測而已,究竟是不是,還不能夠確定。
楊子舉步就跨進了洞口,一腳進洞,立即沉聲道:“秋,還有磷燈嗎?再放一個!”
蕭冷秋點頭道:“還有最後一個。”說著話,打出磷燈,磷燈一升起,一片綠光瑩然,但洞穴實在太大,仍舊無法看得清楚,依稀能看出來,整個洞穴呈橢圓形,恐怕有四五個籃球場這麽大,洞穴中間,還有一條溪水橫穿而過。
楊子信步往前,蕭冷秋和金玉龍緊隨其後,三人迅速前行,直奔那洞穴中間石柱,三人在外麵就看見那石柱之上刻滿了字跡,既然進來了,定然是要看看清楚的。
眨眼之間,三兄弟到了石柱近前,先大致看了一下,這石柱四麵方正,每一麵上麵用篆書寫了一個“鎮”字,上刻勾連雲紋,下刻蓮瓣紋,四麵都有字,描漆瘦金,字如金戈銀鉤,一筆一劃都見功力,應該是有人先寫好,拓上去再雕刻的。
當下兄弟三個轉著圈看了起來,雖然都是文言文,好在金玉龍和楊子都是大學畢業,也能看懂一多半,剩下的連蒙帶猜,大致意思倒是看清楚了。
這一看完,兄弟三個都愣住了!
這地方還真是劉伯溫搞的!
上麵刻字記載的清清楚楚,洪武三年,劉伯溫奉命,率欽天監麾下偏將十六名,精兵兩千,遍尋名山大澤之中龍脈,加以掘斷,阻止龍氣成型,再起禍亂。
時大明政權剛剛建立不久,根基未穩,之前又是戰亂連年,百姓困苦不堪,劉伯溫此舉,雖有逆天之意,卻也是不願天下再起戰火,想以六門之力,讓百姓能夠安生養息。
劉伯溫將十六名偏將分為四隊,每一隊四名偏將,五百精兵,第一隊自己率領,往南而行。
第二隊由天靈一門的海芝鐮帶領,向東而走。
第三隊往西而走,領隊的叫汪茂弓,是天通門中,極其優秀的一人,劉伯溫有意栽培,故讓他獨領一隊。
第四隊出師正北,主將則是當朝左丞相李善長的侄子,叫做李破韃,此人在六門之中,威望並不高,但因李善長此時正與劉伯溫較勁,所以特意安插了李破韃領了一隊人馬,這樣到時候要是建了功,封賞起來,李家不至於顆粒無收,萬一要是失敗了,劉伯溫擔著重責,李家也不至於受怎麽樣的懲罰。
四隊人馬分東南西北而走,劉伯溫出了應天府,一路南行,在各大名山之間行走,雖然也見到不少處風水極佳之地,卻並不足以構成威脅,所以劉伯溫一直都沒有動手。
一直到了這裏!
劉伯溫到了鎮龍山下,一眼就看出此山不簡單,鎮龍山處在雲開大山之中,山峰遠比周圍的山頭要高,而且與周圍四大四小八道山嶺相連,蜿蜒連綿,正是八方來朝之相。
在鎮龍山頂,有一塊巨大的花崗岩石頭,石頭常年風吹雨打,露出裏麵土黃色的石筋,一條條如同金絲。在山腰之間,有一道山泉,山泉水並不是傾瀉而下,而是圍著山腰整整繞了一圈。
這可不得了,群山之首,八方來朝,金冠加頂,玉帶纏腰,分明就是至尊之位,帝王之相。
劉伯溫立即命手下就地安營紮寨,自己率精兵一百,坐鎮營中,命四名偏將各領精兵一百,分為四隊,每隊五十人白日,五十人夜間,晝夜不歇,按安排行事。
一隊上山頂,碎石鏟山,將那塊大石砸碎不說,還得將山頭硬生生往下鏟一截,讓此山與周圍山頭基本持平,這叫打龍帽。
一隊上山腰,改山泉截山溪,斷流截水,重開溪道,讓山泉水直流而下,無法形成玉帶纏腰之勢,這叫斷龍帶。
一隊在山腳挖渠引水,將山泉水引入河道,以求盡泄水之氣,這叫泄龍氣。
一隊則將此山與四周八道山峰相連的地方,盡數炸毀炸斷,斷絕八山連綿之勢,以斷群山之力,這叫孤龍位!
四隊曆時整整半個月,終於按劉伯溫的吩咐搞定,劉伯溫這才取出羅盤,尋龍定位,親率眾人入山探龍。
可劉伯溫在山上整整轉悠了三天,愣是沒找到龍脈所在。
手下精兵開始抱怨了起來,四名偏將也有點失去信心了,但劉伯溫卻堅信自己的眼光,認為此地一定藏有龍脈,隻是隱藏的極好。
劉伯溫為什麽找不到呢?一般龍脈都是氣露與形外,從表麵上就可以看得出來,他當時也沒有想到,這條龍脈會藏在山腹之中。
按風水學上來說,一般龍脈的形成,離不開風水砂石四個要素,風走百裏生力,水過十裏為長,赤砂黑土為貴,山勢連綿成龍!這座大山各方麵條件都夠,沒理由沒有龍脈。
當下劉伯溫又尋了三日,由於劉伯溫是奉命斷龍,皇帝有旨,所過之境,無論州府縣驛,皆可補充糧草,所以他帶著五百精兵入山時,帶的糧草並不是很多,這大半個月下來,糧草就見底了。
但劉伯溫不肯走,其他兵將哪敢走,隻能陪著,俗話說的好,靠山吃山,這五百個士兵糧草一不足了,立即將主意打到了這山裏的飛禽走獸身上去了。
也是趕巧,一個偏將帶著士兵打獵的時候,追趕一隻獐子,一直追進了一個山洞之中,順著山洞追了好一會,發現了這片地下森林。
當下偏將就派人通報劉伯溫,劉伯溫一聽,急忙趕來,到了地下一看,森林峽穀,暗河過境,竟然自成一個體係,頓時明白了過來,敢情這裏是一處藏龍。
既然找到了,那就好辦了,劉伯溫立即尋找龍脈所在,很快找到一處洞穴,更在洞穴之中,發現了一條巨大的黑色蟒蛇!
之前兄弟三個曾經討論過這一點,蕭冷秋認為這女子應該是天師門十大凶邪之首的伽羅神婆,當然,這僅僅是一個猜測而已,究竟是不是,還不能夠確定。
楊子舉步就跨進了洞口,一腳進洞,立即沉聲道:“秋,還有磷燈嗎?再放一個!”
蕭冷秋點頭道:“還有最後一個。”說著話,打出磷燈,磷燈一升起,一片綠光瑩然,但洞穴實在太大,仍舊無法看得清楚,依稀能看出來,整個洞穴呈橢圓形,恐怕有四五個籃球場這麽大,洞穴中間,還有一條溪水橫穿而過。
楊子信步往前,蕭冷秋和金玉龍緊隨其後,三人迅速前行,直奔那洞穴中間石柱,三人在外麵就看見那石柱之上刻滿了字跡,既然進來了,定然是要看看清楚的。
眨眼之間,三兄弟到了石柱近前,先大致看了一下,這石柱四麵方正,每一麵上麵用篆書寫了一個“鎮”字,上刻勾連雲紋,下刻蓮瓣紋,四麵都有字,描漆瘦金,字如金戈銀鉤,一筆一劃都見功力,應該是有人先寫好,拓上去再雕刻的。
當下兄弟三個轉著圈看了起來,雖然都是文言文,好在金玉龍和楊子都是大學畢業,也能看懂一多半,剩下的連蒙帶猜,大致意思倒是看清楚了。
這一看完,兄弟三個都愣住了!
這地方還真是劉伯溫搞的!
上麵刻字記載的清清楚楚,洪武三年,劉伯溫奉命,率欽天監麾下偏將十六名,精兵兩千,遍尋名山大澤之中龍脈,加以掘斷,阻止龍氣成型,再起禍亂。
時大明政權剛剛建立不久,根基未穩,之前又是戰亂連年,百姓困苦不堪,劉伯溫此舉,雖有逆天之意,卻也是不願天下再起戰火,想以六門之力,讓百姓能夠安生養息。
劉伯溫將十六名偏將分為四隊,每一隊四名偏將,五百精兵,第一隊自己率領,往南而行。
第二隊由天靈一門的海芝鐮帶領,向東而走。
第三隊往西而走,領隊的叫汪茂弓,是天通門中,極其優秀的一人,劉伯溫有意栽培,故讓他獨領一隊。
第四隊出師正北,主將則是當朝左丞相李善長的侄子,叫做李破韃,此人在六門之中,威望並不高,但因李善長此時正與劉伯溫較勁,所以特意安插了李破韃領了一隊人馬,這樣到時候要是建了功,封賞起來,李家不至於顆粒無收,萬一要是失敗了,劉伯溫擔著重責,李家也不至於受怎麽樣的懲罰。
四隊人馬分東南西北而走,劉伯溫出了應天府,一路南行,在各大名山之間行走,雖然也見到不少處風水極佳之地,卻並不足以構成威脅,所以劉伯溫一直都沒有動手。
一直到了這裏!
劉伯溫到了鎮龍山下,一眼就看出此山不簡單,鎮龍山處在雲開大山之中,山峰遠比周圍的山頭要高,而且與周圍四大四小八道山嶺相連,蜿蜒連綿,正是八方來朝之相。
在鎮龍山頂,有一塊巨大的花崗岩石頭,石頭常年風吹雨打,露出裏麵土黃色的石筋,一條條如同金絲。在山腰之間,有一道山泉,山泉水並不是傾瀉而下,而是圍著山腰整整繞了一圈。
這可不得了,群山之首,八方來朝,金冠加頂,玉帶纏腰,分明就是至尊之位,帝王之相。
劉伯溫立即命手下就地安營紮寨,自己率精兵一百,坐鎮營中,命四名偏將各領精兵一百,分為四隊,每隊五十人白日,五十人夜間,晝夜不歇,按安排行事。
一隊上山頂,碎石鏟山,將那塊大石砸碎不說,還得將山頭硬生生往下鏟一截,讓此山與周圍山頭基本持平,這叫打龍帽。
一隊上山腰,改山泉截山溪,斷流截水,重開溪道,讓山泉水直流而下,無法形成玉帶纏腰之勢,這叫斷龍帶。
一隊在山腳挖渠引水,將山泉水引入河道,以求盡泄水之氣,這叫泄龍氣。
一隊則將此山與四周八道山峰相連的地方,盡數炸毀炸斷,斷絕八山連綿之勢,以斷群山之力,這叫孤龍位!
四隊曆時整整半個月,終於按劉伯溫的吩咐搞定,劉伯溫這才取出羅盤,尋龍定位,親率眾人入山探龍。
可劉伯溫在山上整整轉悠了三天,愣是沒找到龍脈所在。
手下精兵開始抱怨了起來,四名偏將也有點失去信心了,但劉伯溫卻堅信自己的眼光,認為此地一定藏有龍脈,隻是隱藏的極好。
劉伯溫為什麽找不到呢?一般龍脈都是氣露與形外,從表麵上就可以看得出來,他當時也沒有想到,這條龍脈會藏在山腹之中。
按風水學上來說,一般龍脈的形成,離不開風水砂石四個要素,風走百裏生力,水過十裏為長,赤砂黑土為貴,山勢連綿成龍!這座大山各方麵條件都夠,沒理由沒有龍脈。
當下劉伯溫又尋了三日,由於劉伯溫是奉命斷龍,皇帝有旨,所過之境,無論州府縣驛,皆可補充糧草,所以他帶著五百精兵入山時,帶的糧草並不是很多,這大半個月下來,糧草就見底了。
但劉伯溫不肯走,其他兵將哪敢走,隻能陪著,俗話說的好,靠山吃山,這五百個士兵糧草一不足了,立即將主意打到了這山裏的飛禽走獸身上去了。
也是趕巧,一個偏將帶著士兵打獵的時候,追趕一隻獐子,一直追進了一個山洞之中,順著山洞追了好一會,發現了這片地下森林。
當下偏將就派人通報劉伯溫,劉伯溫一聽,急忙趕來,到了地下一看,森林峽穀,暗河過境,竟然自成一個體係,頓時明白了過來,敢情這裏是一處藏龍。
既然找到了,那就好辦了,劉伯溫立即尋找龍脈所在,很快找到一處洞穴,更在洞穴之中,發現了一條巨大的黑色蟒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