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九十四章:三人趕到


    看著煙寒風,朝蒙銳離去,李唐才對著伯牙,笑聲詢問道:


    “伯樂,你說他們兩人,本領如何?能管理好葬龍城嗎?”


    他這番話,附帶考驗的意思,雖然伯牙前世,乃一國大夫,但在曆史上,卻是以音律出名,內政本領,他並不知曉。


    “回候主,略有小智,管理一家族,完全可行,管理一城政事,尚且足以,但管理一郡政事,就有所不足,望候主慎重用人。”伯牙思索一會,中肯回複道。


    昨晚,他與滄瀾聖者同屋,對大唐國政體,也有所了解,中央權分六部,確保君主專製,地方實現郡縣製。


    對這種政治體製,他十分認可。


    “不錯!世人皆知伯樂,善通音律,而流芳千古,卻不知伯牙,也精通內政,學其一項,可稱為人才,學其兩項,世間少有也!”


    李唐滿意點頭,讚賞的說道,從先前的交談,再到剛才的考驗,他對伯牙的內政本領,也有一個大致判斷。


    無平天下之才,有安國定邦之能。


    平天下,才華經天緯地,能有識人之智,會用人之術,編織天地萬物為棋盤,以世間萬物為棋子,謀算古今,號令天時,一花一草,每一刻時間,每一處空間,都能發揮逆天威力。


    安國定邦,須竭忠盡孝,有囊括全國,判別是非本領,有鞏固國防,善待百姓,發展軍備態度,有以大局為重,掂量實力的意識。


    而平天下能力者,相當罕見,數遍大唐國文臣,也唯有範蠡,賈詡二人,一個善統籌,一個善布局。


    至於魏征,荀彧,包拯等,也隻有治國安邦之才!


    “候主謬讚了!道家有道,一通二,二通三,三通萬物,音律之道,千變萬化,包羅萬象,要求彈琴者,靜心,善好學,知曉變通!”


    “我不過是把彈琴的方法,運用到治國理政上,多年下來,積累一些經驗,要說精通,還遠遠談不上。”


    伯牙擺了擺手,謙虛的說道,散發淡然,儒雅的氣勢。


    “哈哈,伯樂大智慧也!”


    李唐大笑,若有所思的說道。


    想想華夏曆史,央央五千載,一人善通多藝者,數不勝數,那些武能安邦,文能興國,忙時穩如泰山,閑時筆墨詩畫。


    或許,在一門技藝達到頂峰的過程中,就會涉獵其他技藝。


    “候主,你是在等人吧!”


    麵對李唐讚賞,伯牙微微一笑,並沒有在意,轉變話題問道。


    “嗯!什麽事都瞞不過你,本王在等三個人,一個能興國,兩個能安邦。”李唐點了點頭,沒有隱瞞。


    沒有人能體會,他的心思。


    誠然,作為君王多年,他早已經學會,崩於泰山前而麵不改色。


    但是,他終究是人,還是一個華夏人!


    前世,身為華夏人,冠以炎黃姓,飲過黃河水,是龍的傳人,這是自強不息,銘記曆史,緬懷先烈,勇往直前的民族。


    山河猶在,國泰民安,生於太平紀元,當不忘史記,銘記曆史,不忘初心,更不會忘記,那些在曆史長河中,耀眼璀璨,劍耀華夏的古人。


    蜀相諸葛亮,戰神霍去病,一代名將衛青,這三個人,幾乎每個華夏人,都萬分熟悉,為之崇拜,敬仰。


    看李唐的模樣,邊上的伯牙,臉上露出好奇神色。


    “報,候主,外麵有三人求見,稱前來投靠。”侍衛隊長再次跑進來,大聲詢問道。


    “快請。”


    李唐聞言,眼中閃過激動,大聲命令道,還稍微整理一下衣衫。


    要是以前,他會親自去迎接,以顯尊敬,但如今,貴為君王,有自己的儀態,如果貿然迎接,還有可能被輕視。


    不一會兒,就看見三個氣勢不凡的人,大步走入,走在中間的,是一個文士,手持羽扇,身長八尺,麵如冠玉,頭戴綸巾,身披鶴氅,飄飄然有神仙之概。


    此人,諸葛亮也!


    在左邊,是一名武將,黑發垂直,劍眉英挺斜飛,細長的黑眸,蘊藏著銳利,宛若黑夜中的鷹,冷傲孤清,卻又盛氣逼人,孑然獨立間,散發的是傲視天地的強勢。


    能有此氣勢者,霍去病也!


    而在右邊,穿著就比較簡樸,淡青色長袍,墨黑長發,被一根繩子束起,五官端正,有棱有角,在其腰間,還掛著一把劍,散發伶俐鋒芒。


    以奴隸之身,成就一代名將,看其打扮,衛青也!


    “草民諸葛亮(霍去病,衛青)參見唐候主。”


    三人走到大殿中心,雙膝跪地,尊敬的說道,聲如洪鍾,讓一邊的伯牙,眼睛微亮,心中驚訝道:“絕世難遇之人才也!”


    “快快請起,本王早已聽聞三位大名,今日一見,果然名副其實。”李唐這次沒有抬架子,把三人扶起,笑著說道。


    君臣之道,臣子死忠於君,君王亦尊敬臣子,長此以往,念念不忘,必有回響。


    “謝唐候主!”


    雖然心中好奇李唐何時聽過自己名聲,但三人都不敢詢問,笑著站起來。


    “如今大劫將至,大陸戰亂不休,百姓可憐,生活在水深火熱中,有誌之士,皆身肩重任,想造福一方,佑其平安。”


    “本王在卑微中崛起,建立大唐國,擴建葬龍山麓,還缺一個大臣,兩名將軍,不知三位,可有誌願,保護葬龍山麓百姓?”


    雖明知道係統召喚的武將,都會選擇臣服,但李唐還是詢問道,這樣做的好處,能使諸葛亮三人,更快融入大唐國。


    試想一下,前者是自願加入,後者是受邀加入,初始地位,就已經有明顯差距。


    李唐此舉,是抬高諸葛亮三人身份。


    “微臣(末將)願意,願為葬龍山麓百姓,貢獻微薄之力。”


    諸葛亮,霍去病,衛青三人,皆是聰慧之人,目光深遠,對李唐此舉意圖,自然看的很真切,連忙鞠躬,以表感激。


    “好!”


    李唐雙手一拍,又從邊上桌子,拿出三道王令,大聲讀道:


    “封諸葛亮為葬龍域巡撫,住持全局,有先斬後奏權利,欽此!”


    “封霍去病為中郎將,率領五萬鐵騎,保衛葬龍山麓,抵禦外敵,欽此!”


    “封衛青為龍武將軍,統領十萬鐵騎,管轄葬龍山麓軍事,外出作戰,欽此!”


    三道認命,寓意葬龍山麓,這萬裏疆域,億萬百姓,迎來直接的統治者,未來是繁榮昌盛,還是餓殍遍野,都要看這三個年輕人。


    “有魄力,內政知音也!”


    伯樂看見李唐拿出王旨,顯然早有準備,不由在心中,驚喜說道。


    “願以吾輩之生命,護衛葬龍山麓,守護大唐國,千秋萬代!”


    諸葛亮羽扇輕揮,堅定的說道,又退後一步,雙膝跪地,接過王旨。


    霍去病,衛青,亦是如此!


    他們要讓大唐雄風,震撼億萬江河,馳騁天地浩瀚。


    前世,他們可以做到;今生,當做的更好!用一顆心,用一條命,守護一個國。


    (本章完)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皇者召喚係統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筆墨涼涼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筆墨涼涼並收藏皇者召喚係統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