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今天周在文意不在酒,抱抱拳對小叔說,“占星老弟,這次還真有事麻煩你和卓陽大師。”


    “老兄,有話盡管說”


    “這冉龍的事還沒完,邙山發現了古墓的事一傳十,十傳百,弄得地球人都知道,不少摸金校尉,倒鬥高手蜂擁而至,七十二行,古董為王嘛,從古至今,一直有人處心積慮的想發死人財,即便明令禁止,盜墓這一行也從未斷絕,我們也和公安加強了聯合,前幾天,當地公安巡山到了一個荒僻的地方,淋雨了,四下一瞅,看見不遠處山丘有個土洞,急匆匆進去一看,這一看不要緊,這竟然是一個盜洞,順著一走,裏麵竟傳出來窸窸窣窣的挖土聲,兩個盜墓賊正在幹的起勁,被抓了一個正著。”


    “我們接到通知後,讓公安局的同誌把這裏封了,省局來了專家組,帶著考古隊,來勘探了兩天,最後說不是什麽大墓,如果是,也不過是明清後的大戶人家的墓,沒有什麽挖掘價值。不過既然打開了,可以進一步開挖,省局的組長說,這座墓在全省沒什麽價值,不過作為長青市還可以給博物館添點文物,可以做個發掘,省裏給撥點經費。”


    “既然省裏給經費,何樂不為,我們開始也沒抱什麽大的希望,不過就是打開看看,有什麽文物,省裏派了兩個專家現場指導,……”


    根據周局長的描述,挖掘開始也算是順利,就是一個小墓室,裏麵有十幾平方米大小,也就是幾個清朝後期的花瓶、酒具、還有長明燈,石雕等等


    不過,推土機手推去了小山包,看到沒有什麽稀罕物,就不經心的往下挖了兩下,出現了夯土層,就是邙山附近的黃土,這也沒什麽稀奇,後來再往下就是巨石、大大小小不一的巨石,再往下就是砂層,砂層裏麵不斷出現各個朝代服裝的人體屍首,數了數,有四十多具,卓陽當時斷定,這都是盜墓賊的屍體,墓主人顯然也不是吃素的,死後設置了這樣毛骨悚然的古代防盜墓的方法,盜墓賊進入砂層後,上麵的流沙不斷地擠占空隙,上麵有巨石壓實,周圍都是圓滑的石壁,所以這座凶墓保護的很好。因為九爺養病不出,我把情況和九爺的大公子楊三說了,楊三就和我們的卓大鑒寶師去了現場,卓陽小姐說,這是一個雙層墓,就是新墳誤建在舊墳上,下麵很有可能是個大型的古墓


    既然撥了經費,我們決定繼續深挖,除去砂層,我們局考古隊用洛陽鏟、套筒鏟等工具,往下打了20幾米,讓我們想不到的是,出現了青膏泥。


    “什麽?青膏泥?”我、小叔、黑子異口同聲的問。


    “是,確實是青膏泥”


    青膏泥是一種秦漢時墓葬中常用的土,質地細膩,粘性大,較濕潤,滲水性小,潮濕時呈青灰色,故稱青膏泥,曬幹後呈白色或青白色,故又稱白膏泥。


    白膏泥經化驗其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矽以及鈣、鎂、鈉、鉀等氧化物組成,其粘性大,有很強的防腐效果。


    既然有青膏泥封層,那就很可能是秦漢時代的墓葬。


    “省裏來的專家坐不住了,要知道,擅自挖掘秦漢古墓要犯律條的,何況沒有正式的開挖手續,但是,已經開掘到這一步了,總不能停下來吧,挖掘隊、重型設備、挖掘機,這麽多人,一天要多少開銷啊?我們不敢做主,得按程序走,逐級向上請示。後來上麵來了批文,隻好繼續挖了”


    說到這裏,周局長抿了一口酒,歎了一口氣,說,“這還不算邪門,除去青膏泥,你們猜猜,挖到了什麽”


    周局長大眼睛探照燈似的掃了我們一圈,“你們想不到,下麵是柏木搭建的井字形框架”


    “黃腸題湊?我的天,那可是王侯級的墓葬啊,周局長,你可是挖到寶貝了”


    “挖到寶貝了?你們可真是站著說話不腰疼,幸虧當時我拿到了批文,真要是秦漢古墓,我周在文丟烏紗帽倒是小事,弄不好就要進監獄了,省裏確定了,這個叫做‘邙山一號墓’”


    “題湊”是一種葬式,始於上古,多見於周代和漢代,漢以後很少再用。黃腸題湊:西漢帝王陵寢槨室四周用柏木堆壘成的框形結構,“黃腸題湊”一名最初見於《漢書?霍光傳》中。根據漢代的禮製,黃腸題湊與梓宮、便房、外藏槨、金縷玉衣等同屬帝王陵墓中的重要組成部分。但經朝廷特賜,個別勳臣貴戚也可使用。


    “占星,你又不是不知道,我們這文物局人少,專業人才更少,所以這次請了卓陽老師,這次,老弟你和你們的鑒寶師,還有楊老弟都要拉兄弟一把”


    話說到這份上了,小叔絕無不允之理,“隻是小弟我才疏學淺”


    “占星老弟,古玩城就是你和楊老九創建的,什麽樣的文物沒見過,你如果才疏學淺,那長青市誰還敢班門弄斧?”


    事情就這麽說定了,周局長還邀請了古玩城楊老板,當然還有楊老板商行的鑒寶師,楊老板名字叫楊三,老父親就是古玩城的創始人,骨灰級的鑒寶大師,隻可惜上了歲數,深居簡出,我和小叔、黑子早早來到了現場,這天風和日麗,朝陽升起,映照著邙山層層疊疊的山峰。


    邙山一號墓在邙山腳下一個小丘陵半山腰,大墓周圍布了警戒線,周圍站了不少武警,電視台轉播車也停在現場,幾個人在費力扛家夥布線。


    大墓已挖開,呈井字形,中間是墓室、南北分別兩條長長的甬道,深達5、60米,順已開好的斜坡下去,墓地地麵是青石板,中間是巨大的柏木圓柱圍成井字形,人站在木頭下麵,感覺到十分渺小,四周是壁畫,由於年代久遠,斑駁陸離,已看不清楚什麽圖案,隻是不知道有股什麽刺鼻的味兒,小叔和黑子也皺起了眉頭。


    不一會,周局長、楊三的車也來了,周局長帶了省局的四個個文物專家,楊三的大本馳旅行車載了不少人,先下來兩個戴墨鏡的保鏢,接著楊三帶著那隻叫做“諦聽”的大黑狗下來了,這狗站起來,恐怕比1.8米的楊三還高,這隻大狗是楊三從玩家買的幼崽,養了多年,據說有些通靈,楊三與它形影不離,在楊三後麵的是一個十四五歲的男孩,剃著光頭,穿著藏族服裝,名字叫做“坎巴”,這坎巴也有些來曆,據說楊三前幾年奉父親九爺的囑托和一個當地企業家去西藏拜訪幾所寺廟,西藏是宗教信仰最密集的地區,修有很多寺廟,其中不乏一些曆史久遠、意義深重的寺廟。楊三去的這所寺廟位於西藏山南地區的紮囊縣。剃度僧人出家的寺廟,創建至今有幾百年,寺內藏有大量的珍貴文物和工藝品,有封建時期中國皇帝所賜的佛經、佛像、法器等,藏品十分珍貴。是藏族曆史文物古跡中曆史悠久的著名寺廟。寺廟裏很多僧侶,寺廟內據說還保存了一代甘丹赤巴的遺體靈塔,並珍藏了明代以來的文物和工藝品。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邙山詭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長弓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長弓並收藏邙山詭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