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陽,涇縣以西,群山之中。礠
麻屯乃丹陽山民為躲避官府、戰亂,於深穀中擇山而建,地勢極為險峻,易守難攻,又與保屯成犄角之勢,實不易取。
丹陽太守孫翊,連同平虜將軍徐琨、武猛校尉潘璋等江東一幹名將,揮軍萬眾,前後圍攻五六十日,依舊未能攻下麻屯。
不過長久的圍攻,麻屯業已是強弩之末,建安九年(公元204年)正月,退守至春穀重新布防的周瑜奉孫權命令,遣兵南下,相助孫翊平亂。
周瑜援軍的到來,令麻屯守軍失魂落魄,江東軍士氣大振,孫翊趁機擇選精銳,以潘璋為攻戰督,會同周瑜之軍全力猛攻。
潘璋前失南昌,自感無顏回吳見孫權,所以留在丹陽,助孫翊討麻、保賊,以圖戴罪立功。
隻是潘璋急於建功,每次攻戰,必為吏士先,尤其最後一次,因突擊過猛,陷入重圍,一度危急,幸得左右拚命相救,方得以脫險,養傷月餘才見好轉。
本來這次孫翊沒打算用潘璋為將,是潘璋不甘人後,自請帶傷上陣,其言辭慷慨,意氣激昂,孫翊亦為性情中人,對潘璋之舉深為讚賞,當即力排眾議,以潘璋為將,督軍攻打麻屯。礠
潘璋亦不負孫翊所望,盡管傷勢未愈,膽氣益壯,抱鼓持練,親冒矢石,率眾緣城而進,自旦鏖戰至日暮,一舉攻克麻屯。
“麻屯破矣!麻屯破矣!”隨著麻屯屯門大開,江東軍攻城將士爆發出響徹山穀的歡呼聲,隨之蜂擁殺入屯內,大肆殺掠,麻屯一時間淪為人間煉獄。
江東軍將士窩在深山兩月有餘,久戰之下,人心積憤,如今功成,將士們自然要好好宣泄一番。
親至山下督戰的孫翊見大局已定,不由長出一口氣,對左右歎道:“過去二位兄長都曾向我講述麻、保二屯之險要難取,我當時心裏不以為然,今親征麻、保賊,才知二兄所言不虛。”
孫翊為人心高氣傲,之前在吳郡時,常自負器勇不下長兄孫策,足以縱橫沙場,隻是為二兄孫權所忌,沒有得到施展的機會。
而今出鎮丹陽,對付一個小小的麻屯賊,便幾乎令他精疲力竭,麻屯賊尚且如此難以對付,更何況劉景?孫翊自此內心傲氣大減,不敢再像過去那般不知天高地厚,視天下群雄如無物。
“麻、保二賊盤踞丹陽,為害多年,討逆(孫策)、討虜(孫權)數征而不能定,反而賊焰日熾。府君弱冠典軍,即討平賊寇,捷報傳回吳地,府君之名必震動江東。”媯覽心裏亦暗鬆一口氣,違心吹捧孫翊道。礠
麻、保二屯舉兵作亂,固然破壞了孫翊救援豫章的計劃,但同樣也阻礙了他和戴員西迎劉景的密謀。
孫翊聽了大為受用,故作矜持地道:“詩雲:‘行百裏者半於九十。’麻屯雖下,保屯尚在,現在就言平定賊亂,為時過早。”
“不然。”媯覽道:“麻、保二賊,曆來以麻屯賊為首,麻屯一下,保屯賊必破膽喪誌,想必旬月之間,便可得勝還師。”
孫翊聞言喜形於色,忍不住大笑道:“希望如媯君所言。”
往後數日,一如媯覽的判斷,保屯賊得知麻屯失陷,鬥誌全無,不等孫翊興軍來攻,便主動棄屯而走,欲遁入群山躲避。
孫翊早有預料,第一時間派兵追擊,大獲全勝,斬首千計,俘亦相當,盡得其輜重、財物而還。
正月中,孫翊率軍返回郡城宛陵,麻、保賊財物,自己不取分毫,悉數分發,以饗吏士。眾將士大喜過望,鹹稱“萬歲”,孫翊此舉甚得軍心,威望大漲。礠
歡慶過後,徐琨率部歸吳,周瑜軍北返春穀,與此同時,媯覽、戴員也暗自派出使者,趕赴豫章,意圖與劉景取得聯係。
二月,媯覽、戴員使者在秘密潛入豫章時,為荊州軍斥候擒獲,使者講明來意,負責鎮守郡界的高翔不敢輕忽,立刻派遣一隊人馬,護送其前往南昌。
諸葛亮收到高翔的稟報,十分重視,秘密接見來人,隻有徐庶、楊儀、盛匡三人陪同。
“子業……”盛匡一見到來者,立時彈坐而起,脫口呼道。
來者不是別人,正是媯覽的胞弟媯整,其才德名望雖不及其兄,亦為吳郡之佳士,昔日盛憲很是看重媯氏兄弟,提攜有加,盛匡亦與二人相友好。
“尊兄不是在合肥州部供職麽,何以出現在此?”媯整卒然見到久違的好友,亦感到意外。
盛匡稍稍平複心情,回道:“我已於去年末辭去州職,轉仕安南將軍。”礠
“原來如此。”媯整恍然,其兄媯覽作為盛憲的故吏,都在想方設法為舉主報仇,更勿論身為人子的盛匡了,後者轉投劉景,完全是情理之中的事情。
盛匡迫不及待地問道:“子業此前曾言欲見主事者,有大事相商,不知是何大事?”
其實對於媯整來此的目的,盛匡心裏已經有所猜測,當即為媯整引見諸葛亮道:“這位是都督揚州,總覽江東事務的諸葛軍師,子業有什麽話不妨直言。”
伴隨著孫賁之死,諸葛亮現今已是威震江東,可止小兒夜啼,媯整肅容正冠,衝諸葛亮一禮,不疾不徐地說道:“盛府君德重江東,深為孫氏兄弟所忌,無辜遭戮,吳、會士民,莫不憤慨!家兄媯覽深受盛府君恩遇,常思報仇,今家兄為丹陽都督,郡丞戴(員)伯雲素與家兄同心,聞安南將軍興舉義師,吊民伐罪,誅滅孫賁,喜不自勝,是以特遣在下前來,以迎義師。”
盛匡雖已有所預料,仍難掩驚喜之意,蓋因媯覽,戴員在丹陽身居高位,二人若反,奪取丹陽,易如反掌。盛匡眼含熱淚道:“大人當初果然沒有看錯人,子奐(媯覽)、伯雲(戴員)心懷忠義,終不相負。”
諸葛亮聽罷,亦出言盛讚道:“為報舉主舊恩,不惜甘冒族滅之險,君等真國士也!”
礠
麻屯乃丹陽山民為躲避官府、戰亂,於深穀中擇山而建,地勢極為險峻,易守難攻,又與保屯成犄角之勢,實不易取。
丹陽太守孫翊,連同平虜將軍徐琨、武猛校尉潘璋等江東一幹名將,揮軍萬眾,前後圍攻五六十日,依舊未能攻下麻屯。
不過長久的圍攻,麻屯業已是強弩之末,建安九年(公元204年)正月,退守至春穀重新布防的周瑜奉孫權命令,遣兵南下,相助孫翊平亂。
周瑜援軍的到來,令麻屯守軍失魂落魄,江東軍士氣大振,孫翊趁機擇選精銳,以潘璋為攻戰督,會同周瑜之軍全力猛攻。
潘璋前失南昌,自感無顏回吳見孫權,所以留在丹陽,助孫翊討麻、保賊,以圖戴罪立功。
隻是潘璋急於建功,每次攻戰,必為吏士先,尤其最後一次,因突擊過猛,陷入重圍,一度危急,幸得左右拚命相救,方得以脫險,養傷月餘才見好轉。
本來這次孫翊沒打算用潘璋為將,是潘璋不甘人後,自請帶傷上陣,其言辭慷慨,意氣激昂,孫翊亦為性情中人,對潘璋之舉深為讚賞,當即力排眾議,以潘璋為將,督軍攻打麻屯。礠
潘璋亦不負孫翊所望,盡管傷勢未愈,膽氣益壯,抱鼓持練,親冒矢石,率眾緣城而進,自旦鏖戰至日暮,一舉攻克麻屯。
“麻屯破矣!麻屯破矣!”隨著麻屯屯門大開,江東軍攻城將士爆發出響徹山穀的歡呼聲,隨之蜂擁殺入屯內,大肆殺掠,麻屯一時間淪為人間煉獄。
江東軍將士窩在深山兩月有餘,久戰之下,人心積憤,如今功成,將士們自然要好好宣泄一番。
親至山下督戰的孫翊見大局已定,不由長出一口氣,對左右歎道:“過去二位兄長都曾向我講述麻、保二屯之險要難取,我當時心裏不以為然,今親征麻、保賊,才知二兄所言不虛。”
孫翊為人心高氣傲,之前在吳郡時,常自負器勇不下長兄孫策,足以縱橫沙場,隻是為二兄孫權所忌,沒有得到施展的機會。
而今出鎮丹陽,對付一個小小的麻屯賊,便幾乎令他精疲力竭,麻屯賊尚且如此難以對付,更何況劉景?孫翊自此內心傲氣大減,不敢再像過去那般不知天高地厚,視天下群雄如無物。
“麻、保二賊盤踞丹陽,為害多年,討逆(孫策)、討虜(孫權)數征而不能定,反而賊焰日熾。府君弱冠典軍,即討平賊寇,捷報傳回吳地,府君之名必震動江東。”媯覽心裏亦暗鬆一口氣,違心吹捧孫翊道。礠
麻、保二屯舉兵作亂,固然破壞了孫翊救援豫章的計劃,但同樣也阻礙了他和戴員西迎劉景的密謀。
孫翊聽了大為受用,故作矜持地道:“詩雲:‘行百裏者半於九十。’麻屯雖下,保屯尚在,現在就言平定賊亂,為時過早。”
“不然。”媯覽道:“麻、保二賊,曆來以麻屯賊為首,麻屯一下,保屯賊必破膽喪誌,想必旬月之間,便可得勝還師。”
孫翊聞言喜形於色,忍不住大笑道:“希望如媯君所言。”
往後數日,一如媯覽的判斷,保屯賊得知麻屯失陷,鬥誌全無,不等孫翊興軍來攻,便主動棄屯而走,欲遁入群山躲避。
孫翊早有預料,第一時間派兵追擊,大獲全勝,斬首千計,俘亦相當,盡得其輜重、財物而還。
正月中,孫翊率軍返回郡城宛陵,麻、保賊財物,自己不取分毫,悉數分發,以饗吏士。眾將士大喜過望,鹹稱“萬歲”,孫翊此舉甚得軍心,威望大漲。礠
歡慶過後,徐琨率部歸吳,周瑜軍北返春穀,與此同時,媯覽、戴員也暗自派出使者,趕赴豫章,意圖與劉景取得聯係。
二月,媯覽、戴員使者在秘密潛入豫章時,為荊州軍斥候擒獲,使者講明來意,負責鎮守郡界的高翔不敢輕忽,立刻派遣一隊人馬,護送其前往南昌。
諸葛亮收到高翔的稟報,十分重視,秘密接見來人,隻有徐庶、楊儀、盛匡三人陪同。
“子業……”盛匡一見到來者,立時彈坐而起,脫口呼道。
來者不是別人,正是媯覽的胞弟媯整,其才德名望雖不及其兄,亦為吳郡之佳士,昔日盛憲很是看重媯氏兄弟,提攜有加,盛匡亦與二人相友好。
“尊兄不是在合肥州部供職麽,何以出現在此?”媯整卒然見到久違的好友,亦感到意外。
盛匡稍稍平複心情,回道:“我已於去年末辭去州職,轉仕安南將軍。”礠
“原來如此。”媯整恍然,其兄媯覽作為盛憲的故吏,都在想方設法為舉主報仇,更勿論身為人子的盛匡了,後者轉投劉景,完全是情理之中的事情。
盛匡迫不及待地問道:“子業此前曾言欲見主事者,有大事相商,不知是何大事?”
其實對於媯整來此的目的,盛匡心裏已經有所猜測,當即為媯整引見諸葛亮道:“這位是都督揚州,總覽江東事務的諸葛軍師,子業有什麽話不妨直言。”
伴隨著孫賁之死,諸葛亮現今已是威震江東,可止小兒夜啼,媯整肅容正冠,衝諸葛亮一禮,不疾不徐地說道:“盛府君德重江東,深為孫氏兄弟所忌,無辜遭戮,吳、會士民,莫不憤慨!家兄媯覽深受盛府君恩遇,常思報仇,今家兄為丹陽都督,郡丞戴(員)伯雲素與家兄同心,聞安南將軍興舉義師,吊民伐罪,誅滅孫賁,喜不自勝,是以特遣在下前來,以迎義師。”
盛匡雖已有所預料,仍難掩驚喜之意,蓋因媯覽,戴員在丹陽身居高位,二人若反,奪取丹陽,易如反掌。盛匡眼含熱淚道:“大人當初果然沒有看錯人,子奐(媯覽)、伯雲(戴員)心懷忠義,終不相負。”
諸葛亮聽罷,亦出言盛讚道:“為報舉主舊恩,不惜甘冒族滅之險,君等真國士也!”
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