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經過一番折騰,終於找到了逃生的路線,心裏麵都很興奮。
我回身看了一眼,不禁感慨萬分。
當時我堅持要把那具皇族後裔的幹屍放回石棺,其實當時我並沒有多想什麽,隻是感覺死者為大,變成了幹屍也要讓他有個歸宿。那石棺伴隨著他二百年,我們離開也要讓他躺回去。
結果就是在我們把他放回去的時候,我發現了那刻在石棺裏麵的那結構圖。
這才有了後來曲康成複原那結構圖,我們才得以找到離開這裏的通道。
這難道不是那幹屍的亡魂,在冥冥之中給我們所做的指點嗎?
由此我信奉著一句話,人在做天在看,到任何時候做事都要對得起自己的良心。這麽做下去,總會得到回報的。
想到這裏,我招呼梁悅回去,再次把那幹屍端端正正地放回了石棺。
幹屍身上刺滿了箭矢,看著很慘。
我朝著那幹屍拜了三拜,說道:“感謝你給我們指明出路。隻是我們時間緊迫,就沒辦法幫你除去身上的箭矢了,請你見諒。”
梁悅擺擺手:“你不用跟他說抱歉,咱們在這裏混了這麽久,早就都是老朋友了。”
說著,梁悅對著那幹屍一抱拳:“老朋友。這次就這樣了,有機會的話,我給你多燒幾炷香嘍,嘻嘻……”
困在這裏這麽久,終於要離開了,梁悅也是心情大好,竟和那幹屍開起了玩笑。
我趕緊催促道:“這裏不能久留,趕緊先離開這裏再說。”
說著,我們三個依次鑽進了那個孔洞。
在我們鑽進去不久,那孔洞就自動閉合了。看來它開啟的時間,也是有限製的。
古人建造的機關,竟然還有定時的功能,真是讓我大開眼界。
我是第一個鑽進去的,那孔洞的入口隻有半米左右,鑽進去之後卻發現,那孔洞並不是平著向前延伸的,在爬了一小段距離之後,竟出現了一個垂直向下的通道。
好在我用頭燈照著,及時發現了那垂直的通道,不然很可能不小心直摔下去。
我用頭燈一照,發現那垂直的通道裏還刻著石梯。順著那石梯,應該就可以走到最下麵。
看到這垂直的通道,我頓時明白了這裏的結構。
要知道我們進入的建築,叫做九龍鼎。從外麵看,就是一座巨大的石鼎。
這九龍鼎和普通的鼎的形狀一樣,也有鼎足。這個鼎的下麵每一根鼎足都很粗壯。隻不過那鼎上的九條龍的龍尾都幾乎拖在了地上,這讓我們沒太注意過那鼎的鼎足。
九龍鼎的三根鼎足支撐著鼎身,立在這個地宮的空間裏。
而我們當時為了躲避那些火蠶,順著鼎身,爬到了鼎口,並跳了進去。
當我們腳踩了實地的時候,實際上是踩在鼎身裏了。
那鼎身並沒有直接和地麵接觸,中間隔著三根鼎足。
而我們找到了通道,這垂直向下的通道,應該就是那三根鼎足,其中的一根了。
隻要我們順著這鼎足往下爬,就會到達那地宮的地麵了。
看到了希望,我信心滿滿,把身體順了下去,踩著那些石梯往下爬。
我注意到,那石梯上原本應該落滿了灰塵,但是卻有很明顯的擦抹痕跡。顯然,這裏不久前應該剛剛有人經過。
這更加驗證了,孟大慶正是通過這條通道進入並且離開這九龍鼎的。
這九龍鼎的鼎足裏麵更是密不透風,我向下爬了一會的工夫,就有些氣喘,並滿身是汗。
我很怕曲康成的身體禁受不住,便加快了下行的速度。
好在這一路上,再沒遇到其他的阻礙,大概下行了十幾分鍾之後,那石梯終於到了盡頭了。
我也踩上了實打實的地麵。
地麵上的空間相對大了一些,我接應了一下梁悅和曲康成,我們三個站在原地用頭燈和手電筒向四下照去。
我原以為,到了底部,應該就有一道門,通往九龍鼎外麵的空間。
誰知道,這裏竟然還有一條通道,通往另外一個方向。隻不過這通道不再向上或向下,已經是平直的了。
我們簡單碰了碰頭,決定不管怎麽說,也要順著這條通道走到底。
我們往前走了一段距離,很快就走到了盡頭。
可是在前方我們並沒有看到有門存在。我心裏一驚,快步走過去,用頭燈照著,用手摸著那牆壁,想看看是不是上麵還有什麽機關之類的。
可是看過摸過之後,也是大失所望,那牆壁光禿禿的,別說是開關,連半點凸起都沒有了。
我心裏一片死灰,好不容易找到了一條通道,走到這裏,竟然是個死胡同。這不說明我們之前所有的努力都白費了嗎?
梁悅和曲康成看到我的樣子,情緒也頓時低落起來。
不過我們這種情緒還沒持續多久,突然梁悅低聲說道:“快看,那裏。”
我和曲康成同時一驚,忙看向梁悅。隻見梁悅手指著我們所在通道的上方。
我把頭燈照過去,這才發現原來我們的頭頂上方出現狀況了。
這條通道,應該也是在山石之間開鑿的。就在我們頭頂上方,出現了一塊稍微凸起的石板。
那石板是長方形的,顯得和其他的牆壁格格不入。
這是怎麽回事?
我心裏疑問,便伸手去摸了摸那塊凸起的石板。我感覺那石板略微有些鬆動,便加力按了一下。
結果我並沒有使太大的力,那石板竟然向另外一側滑了過去。
不知道這裏工匠是用了什麽手段,那石板滑過去,竟然隻發出輕微的摩擦聲。簡直比現代房屋的側滑門還要靜音。
隨著那石板滑開,又一個洞口出現了。
此時我們已經被折磨得心神俱疲,見到了洞口,已經不再去多想。梁悅一縱身,率先從那洞口鑽了上去。
沒想到這裏還不是最後的出口,在頭頂還有一層封著頂。梁悅伸手再次推動,這回聽到吱呀呀的響聲,頭頂的石板再次被推開。
梁悅衝著下麵說了一句:“這回可以出來了。”
我回身看了一眼,不禁感慨萬分。
當時我堅持要把那具皇族後裔的幹屍放回石棺,其實當時我並沒有多想什麽,隻是感覺死者為大,變成了幹屍也要讓他有個歸宿。那石棺伴隨著他二百年,我們離開也要讓他躺回去。
結果就是在我們把他放回去的時候,我發現了那刻在石棺裏麵的那結構圖。
這才有了後來曲康成複原那結構圖,我們才得以找到離開這裏的通道。
這難道不是那幹屍的亡魂,在冥冥之中給我們所做的指點嗎?
由此我信奉著一句話,人在做天在看,到任何時候做事都要對得起自己的良心。這麽做下去,總會得到回報的。
想到這裏,我招呼梁悅回去,再次把那幹屍端端正正地放回了石棺。
幹屍身上刺滿了箭矢,看著很慘。
我朝著那幹屍拜了三拜,說道:“感謝你給我們指明出路。隻是我們時間緊迫,就沒辦法幫你除去身上的箭矢了,請你見諒。”
梁悅擺擺手:“你不用跟他說抱歉,咱們在這裏混了這麽久,早就都是老朋友了。”
說著,梁悅對著那幹屍一抱拳:“老朋友。這次就這樣了,有機會的話,我給你多燒幾炷香嘍,嘻嘻……”
困在這裏這麽久,終於要離開了,梁悅也是心情大好,竟和那幹屍開起了玩笑。
我趕緊催促道:“這裏不能久留,趕緊先離開這裏再說。”
說著,我們三個依次鑽進了那個孔洞。
在我們鑽進去不久,那孔洞就自動閉合了。看來它開啟的時間,也是有限製的。
古人建造的機關,竟然還有定時的功能,真是讓我大開眼界。
我是第一個鑽進去的,那孔洞的入口隻有半米左右,鑽進去之後卻發現,那孔洞並不是平著向前延伸的,在爬了一小段距離之後,竟出現了一個垂直向下的通道。
好在我用頭燈照著,及時發現了那垂直的通道,不然很可能不小心直摔下去。
我用頭燈一照,發現那垂直的通道裏還刻著石梯。順著那石梯,應該就可以走到最下麵。
看到這垂直的通道,我頓時明白了這裏的結構。
要知道我們進入的建築,叫做九龍鼎。從外麵看,就是一座巨大的石鼎。
這九龍鼎和普通的鼎的形狀一樣,也有鼎足。這個鼎的下麵每一根鼎足都很粗壯。隻不過那鼎上的九條龍的龍尾都幾乎拖在了地上,這讓我們沒太注意過那鼎的鼎足。
九龍鼎的三根鼎足支撐著鼎身,立在這個地宮的空間裏。
而我們當時為了躲避那些火蠶,順著鼎身,爬到了鼎口,並跳了進去。
當我們腳踩了實地的時候,實際上是踩在鼎身裏了。
那鼎身並沒有直接和地麵接觸,中間隔著三根鼎足。
而我們找到了通道,這垂直向下的通道,應該就是那三根鼎足,其中的一根了。
隻要我們順著這鼎足往下爬,就會到達那地宮的地麵了。
看到了希望,我信心滿滿,把身體順了下去,踩著那些石梯往下爬。
我注意到,那石梯上原本應該落滿了灰塵,但是卻有很明顯的擦抹痕跡。顯然,這裏不久前應該剛剛有人經過。
這更加驗證了,孟大慶正是通過這條通道進入並且離開這九龍鼎的。
這九龍鼎的鼎足裏麵更是密不透風,我向下爬了一會的工夫,就有些氣喘,並滿身是汗。
我很怕曲康成的身體禁受不住,便加快了下行的速度。
好在這一路上,再沒遇到其他的阻礙,大概下行了十幾分鍾之後,那石梯終於到了盡頭了。
我也踩上了實打實的地麵。
地麵上的空間相對大了一些,我接應了一下梁悅和曲康成,我們三個站在原地用頭燈和手電筒向四下照去。
我原以為,到了底部,應該就有一道門,通往九龍鼎外麵的空間。
誰知道,這裏竟然還有一條通道,通往另外一個方向。隻不過這通道不再向上或向下,已經是平直的了。
我們簡單碰了碰頭,決定不管怎麽說,也要順著這條通道走到底。
我們往前走了一段距離,很快就走到了盡頭。
可是在前方我們並沒有看到有門存在。我心裏一驚,快步走過去,用頭燈照著,用手摸著那牆壁,想看看是不是上麵還有什麽機關之類的。
可是看過摸過之後,也是大失所望,那牆壁光禿禿的,別說是開關,連半點凸起都沒有了。
我心裏一片死灰,好不容易找到了一條通道,走到這裏,竟然是個死胡同。這不說明我們之前所有的努力都白費了嗎?
梁悅和曲康成看到我的樣子,情緒也頓時低落起來。
不過我們這種情緒還沒持續多久,突然梁悅低聲說道:“快看,那裏。”
我和曲康成同時一驚,忙看向梁悅。隻見梁悅手指著我們所在通道的上方。
我把頭燈照過去,這才發現原來我們的頭頂上方出現狀況了。
這條通道,應該也是在山石之間開鑿的。就在我們頭頂上方,出現了一塊稍微凸起的石板。
那石板是長方形的,顯得和其他的牆壁格格不入。
這是怎麽回事?
我心裏疑問,便伸手去摸了摸那塊凸起的石板。我感覺那石板略微有些鬆動,便加力按了一下。
結果我並沒有使太大的力,那石板竟然向另外一側滑了過去。
不知道這裏工匠是用了什麽手段,那石板滑過去,竟然隻發出輕微的摩擦聲。簡直比現代房屋的側滑門還要靜音。
隨著那石板滑開,又一個洞口出現了。
此時我們已經被折磨得心神俱疲,見到了洞口,已經不再去多想。梁悅一縱身,率先從那洞口鑽了上去。
沒想到這裏還不是最後的出口,在頭頂還有一層封著頂。梁悅伸手再次推動,這回聽到吱呀呀的響聲,頭頂的石板再次被推開。
梁悅衝著下麵說了一句:“這回可以出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