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國十三年,1924年11月5日,清晨七點。請百度搜索(品書網)看最全!更新最快的小說!
北京城沐浴在朝陽之,故宮角樓閃閃發光,宛如一尊被打磨過的鎮墓獸。
按照約定好的時間,十八歲的溥儀前來延禧宮,觀賞修複的瑞士鍾表機器人。
秦北洋瞬間想起阿海說過的話——天亮時分,“皇”要看到這台寶貝的表演。他們迅即退入三層閣樓,隻留下蒼狼鎮墓獸端坐在屋頂。
阿幽、老金、山、小郡王、葉克難以及小鎮墓獸九色,全都藏在閣樓之。葉克難的肩膀受了刀傷,阿幽還親自給他包紮。至於老太監與幾名黑褂男子的屍體,全被他們扔入了地下深井。
等到秦北洋跑回二樓密室,瞎眼的老鍾氣息奄奄,通宵不眠的修複工作,已讓老爺子油盡燈枯,什麽話都說不出了。
太監們已踏入延禧宮,護衛著“皇”步入二樓,穿過十二美人圖的暗門,來到乾隆皇帝最愛的瑞士鍾表機器人跟前。
相身著清朝袍服腦後拖著辮子的太監們,他們的“皇”倒是剪著西式發型,西裝革履,戴著眼鏡,猶如吃過洋墨水回來的留學生。而在溥儀身邊,還有一位五十歲左右的西洋人,他便是國第一位西洋“帝師”,小皇帝的英語老師,蘇格蘭人莊士敦。
秦北洋看到年輕的溥儀,也不下跪,隻是九十度鞠躬道:“工匠秦北洋拜見陛下。”
“放肆!什麽人啊,穿得像個叫花子,頭發多少天沒洗過了?牲口都你幹淨,見了當今皇真龍天子,還不下跪叩首?”
旁邊的太監正要抽他耳光,逼迫秦北洋下跪,卻被溥儀阻攔道:“住手,這位小師傅是朕請來的客人,休得無禮。”
“紮!奴才該死!”
溥儀厭惡地說了一句:“滾……”
那太監聽聞皇的命令,竟然真的從樓梯咕嚕嚕地滾了下去。
蘇格蘭人莊士敦在旁邊用英語低估:“果然是個奴才。”
“阿海先生呢?”
溥儀竟然問起了阿海……秦北洋故作鎮定道:“陛下,昨晚阿海先生帶我來到宮裏,他說有要事處理,已先行告退了。”
他稱溥儀為“陛下”而不是“皇”,蓋因根據華民國優待清室條例,是以外國君主之禮對待退位的皇帝,稱呼陛下好像麵對英國國王,才是符合官方禮儀的。
“外麵那口棺材什麽意思?”溥儀掏出手絹蒙住口鼻,想來是受不了秦北洋身的味道,“多晦氣啊?朕都差點不敢進來。”
秦北洋隨口胡謅了一個理由,“阿海先生有諸多怪癖,他喜歡把維修工具都放在棺材裏,說是能夠吸取古人精華之氣,有助於修複古董。”
“這理由倒是新鮮。”
“陛下,您要修複的乾隆皇帝的瑞士鍾表機器人,小人已在鍾師傅的指導下完工了。”
“真的嗎?太好了,速速為朕表演!”溥儀坐在太監們端來的一張龍椅,翹起二郎腿,悠悠哉地說,“自從朕八歲那年,見到過這間寶貝的表演,對它念念不忘,這不已經等了十年……莊老師,您也坐下瞅瞅?”
太監又給莊士敦賞了一把椅子,洋老師和他的皇帝學生,並排坐在延禧宮二樓的密室,開始觀賞pierrejaquet-droz製作的鍾表機器人。
這台寶貝早已緊了發條,秦北洋又細細檢查了一遍,以免再出什麽簍子。
深呼吸,一晚的搏命折騰,終於要化作這幾分鍾的華彩演出。
率先開始的是鍾表機器人的第三層,這是一支交響樂隊,許多西洋小人各自手執樂器,有人拉響了小提琴,有人敲響了三角鐵,還有人彈撥起豎琴……
整個延禧宮的三層樓,仿佛變成了音樂廳,傳遍了巴赫的《b小調彌撒曲》。這是個莊嚴的宗教音樂,十八世紀可沒有留聲機,全都依靠這些機械小人操作樂器,形成了交響樂隊的妙效果,這讓蘇格蘭人莊士敦大為驚訝,不久便陷入沉醉的神情。
接著底層的兩個寫字小人,西洋少女擦去小桌的塵土,倒水入硯台,然後小心翼翼地磨墨。而那虯髯男子,提起迷你的微縮狼毫毛筆,沾著黑色墨水,開始在宣紙落筆。隻有親手修複的秦北洋才知道,控製寫字的機械部件是三個圓盤,邊緣有長短距離不等的凹凸槽,按照每個筆劃與筆鋒特製,分別控製橫豎筆劃與下移動。歐洲大胡子紳士一手扶案,一手握筆,氣定神閑,工架十足,仿佛歐洲洛可可版的王羲之、顏真卿、柳公權,有板有眼地在紙寫下八個漢字。
“八方向化,九土來王!”
在巴赫的交響樂伴奏下,國最後一位皇帝輕聲念出這八個字,仿佛大清帝國從廢墟崛起,回到康熙乾隆的盛世,萬裏之外的蠻夷仰慕華的美德與威嚴,紛紛遠渡重洋跨越大漠前來敬奉貢品。
當然,這隻是瑞士鍾表機器人為十八歲的小皇帝營造的一個務必美妙的夢幻……
別看這西洋小人的交響樂隊與寫字都很成功,秦北洋的心弦卻繃得緊緊的。古董鍾表極其脆弱金貴,稍微有任何差遲,俺怕多了一粒灰塵都會讓鋼絲偏差,把那八個漢字給寫醜了。
最後一關,最頂層的兩個西洋小人,他倆如同土耳其旋轉舞般轉圈,兩人之間展開一張卷軸橫幅,分別用滿與漢書寫著“萬壽無疆”——畢竟是給乾隆皇帝八十大壽的賀禮嘛。
“好!”
十八歲的溥儀立時鼓起掌來,英老師莊士敦也讚歎了一個“perfect”。
表演終了,秦北洋終於跪下了,卻不是給皇帝下跪,而是給匠人鍾老爺子磕頭。
老爺子已經死了。
他一定是聽完了巴赫的交響樂,聽到了小皇帝的那聲“好”,這才咽下了最後一口氣。
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幹。
秦北洋想起昨晚,修複瑞士鍾表機器人的過程,瞎眼的鍾老爺子不斷地說一句話:“擇一事,終一生……咱們做工匠的,守護的不是大清朝或大皇帝,而是祖祖輩輩流傳下來的手藝和寶貝。”
北京城沐浴在朝陽之,故宮角樓閃閃發光,宛如一尊被打磨過的鎮墓獸。
按照約定好的時間,十八歲的溥儀前來延禧宮,觀賞修複的瑞士鍾表機器人。
秦北洋瞬間想起阿海說過的話——天亮時分,“皇”要看到這台寶貝的表演。他們迅即退入三層閣樓,隻留下蒼狼鎮墓獸端坐在屋頂。
阿幽、老金、山、小郡王、葉克難以及小鎮墓獸九色,全都藏在閣樓之。葉克難的肩膀受了刀傷,阿幽還親自給他包紮。至於老太監與幾名黑褂男子的屍體,全被他們扔入了地下深井。
等到秦北洋跑回二樓密室,瞎眼的老鍾氣息奄奄,通宵不眠的修複工作,已讓老爺子油盡燈枯,什麽話都說不出了。
太監們已踏入延禧宮,護衛著“皇”步入二樓,穿過十二美人圖的暗門,來到乾隆皇帝最愛的瑞士鍾表機器人跟前。
相身著清朝袍服腦後拖著辮子的太監們,他們的“皇”倒是剪著西式發型,西裝革履,戴著眼鏡,猶如吃過洋墨水回來的留學生。而在溥儀身邊,還有一位五十歲左右的西洋人,他便是國第一位西洋“帝師”,小皇帝的英語老師,蘇格蘭人莊士敦。
秦北洋看到年輕的溥儀,也不下跪,隻是九十度鞠躬道:“工匠秦北洋拜見陛下。”
“放肆!什麽人啊,穿得像個叫花子,頭發多少天沒洗過了?牲口都你幹淨,見了當今皇真龍天子,還不下跪叩首?”
旁邊的太監正要抽他耳光,逼迫秦北洋下跪,卻被溥儀阻攔道:“住手,這位小師傅是朕請來的客人,休得無禮。”
“紮!奴才該死!”
溥儀厭惡地說了一句:“滾……”
那太監聽聞皇的命令,竟然真的從樓梯咕嚕嚕地滾了下去。
蘇格蘭人莊士敦在旁邊用英語低估:“果然是個奴才。”
“阿海先生呢?”
溥儀竟然問起了阿海……秦北洋故作鎮定道:“陛下,昨晚阿海先生帶我來到宮裏,他說有要事處理,已先行告退了。”
他稱溥儀為“陛下”而不是“皇”,蓋因根據華民國優待清室條例,是以外國君主之禮對待退位的皇帝,稱呼陛下好像麵對英國國王,才是符合官方禮儀的。
“外麵那口棺材什麽意思?”溥儀掏出手絹蒙住口鼻,想來是受不了秦北洋身的味道,“多晦氣啊?朕都差點不敢進來。”
秦北洋隨口胡謅了一個理由,“阿海先生有諸多怪癖,他喜歡把維修工具都放在棺材裏,說是能夠吸取古人精華之氣,有助於修複古董。”
“這理由倒是新鮮。”
“陛下,您要修複的乾隆皇帝的瑞士鍾表機器人,小人已在鍾師傅的指導下完工了。”
“真的嗎?太好了,速速為朕表演!”溥儀坐在太監們端來的一張龍椅,翹起二郎腿,悠悠哉地說,“自從朕八歲那年,見到過這間寶貝的表演,對它念念不忘,這不已經等了十年……莊老師,您也坐下瞅瞅?”
太監又給莊士敦賞了一把椅子,洋老師和他的皇帝學生,並排坐在延禧宮二樓的密室,開始觀賞pierrejaquet-droz製作的鍾表機器人。
這台寶貝早已緊了發條,秦北洋又細細檢查了一遍,以免再出什麽簍子。
深呼吸,一晚的搏命折騰,終於要化作這幾分鍾的華彩演出。
率先開始的是鍾表機器人的第三層,這是一支交響樂隊,許多西洋小人各自手執樂器,有人拉響了小提琴,有人敲響了三角鐵,還有人彈撥起豎琴……
整個延禧宮的三層樓,仿佛變成了音樂廳,傳遍了巴赫的《b小調彌撒曲》。這是個莊嚴的宗教音樂,十八世紀可沒有留聲機,全都依靠這些機械小人操作樂器,形成了交響樂隊的妙效果,這讓蘇格蘭人莊士敦大為驚訝,不久便陷入沉醉的神情。
接著底層的兩個寫字小人,西洋少女擦去小桌的塵土,倒水入硯台,然後小心翼翼地磨墨。而那虯髯男子,提起迷你的微縮狼毫毛筆,沾著黑色墨水,開始在宣紙落筆。隻有親手修複的秦北洋才知道,控製寫字的機械部件是三個圓盤,邊緣有長短距離不等的凹凸槽,按照每個筆劃與筆鋒特製,分別控製橫豎筆劃與下移動。歐洲大胡子紳士一手扶案,一手握筆,氣定神閑,工架十足,仿佛歐洲洛可可版的王羲之、顏真卿、柳公權,有板有眼地在紙寫下八個漢字。
“八方向化,九土來王!”
在巴赫的交響樂伴奏下,國最後一位皇帝輕聲念出這八個字,仿佛大清帝國從廢墟崛起,回到康熙乾隆的盛世,萬裏之外的蠻夷仰慕華的美德與威嚴,紛紛遠渡重洋跨越大漠前來敬奉貢品。
當然,這隻是瑞士鍾表機器人為十八歲的小皇帝營造的一個務必美妙的夢幻……
別看這西洋小人的交響樂隊與寫字都很成功,秦北洋的心弦卻繃得緊緊的。古董鍾表極其脆弱金貴,稍微有任何差遲,俺怕多了一粒灰塵都會讓鋼絲偏差,把那八個漢字給寫醜了。
最後一關,最頂層的兩個西洋小人,他倆如同土耳其旋轉舞般轉圈,兩人之間展開一張卷軸橫幅,分別用滿與漢書寫著“萬壽無疆”——畢竟是給乾隆皇帝八十大壽的賀禮嘛。
“好!”
十八歲的溥儀立時鼓起掌來,英老師莊士敦也讚歎了一個“perfect”。
表演終了,秦北洋終於跪下了,卻不是給皇帝下跪,而是給匠人鍾老爺子磕頭。
老爺子已經死了。
他一定是聽完了巴赫的交響樂,聽到了小皇帝的那聲“好”,這才咽下了最後一口氣。
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幹。
秦北洋想起昨晚,修複瑞士鍾表機器人的過程,瞎眼的鍾老爺子不斷地說一句話:“擇一事,終一生……咱們做工匠的,守護的不是大清朝或大皇帝,而是祖祖輩輩流傳下來的手藝和寶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