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璋的行動宛如一發信號彈,各地的行動也紛紛展開。
太史慈都督高順,張允,孫策三將對寧波平原腹地內的栲栳山進行了圍剿。
之前有說過,寧波平原之所以會被壓縮成一個啞鈴的形狀,就是因為在中部上方有一座栲栳山。
正是這座山脈的存在,和對麵的四明山隔姚江相望,姚江河穀也就成了寧波平原東西向的走廊,也就是啞鈴的杠杆部分。
嚴格來說,栲栳山其實也是四明山的餘脈,隻是卻被姚江所阻斷。
栲栳山地區內,有一個一萬餘人的山越大部落,之所以能有如此數量,完全是因為栲栳山地形較為平坦,山脈中也有一部分平原,再加上四麵八方都是平原,下山劫掠往往收獲頗豐。
一直以來,會稽本地士族豪強也不是沒動過圍剿栲栳山的念頭。
可一旦會稽豪強們集結兵力,對麵的四明山山越們也會四處出擊,為栲栳山這邊分擔壓力。
即便漢人不管不顧,一心想要圍攻栲栳山,那麽栲栳山中的山越部落也會找機會橫穿姚江河穀,逃去對麵的四明山。
山越人很清楚,漢人是不會在山區久待的,遲早是要退出去的,所以根本不擔心老家會被對方占據。
即便打不過漢人,等到你走了,我再回來也是一樣的。
隻是這一次,山越部族卻是沒想到,太史慈的重點並不在栲栳山,而是在,栲栳山區內的山越部族身上。
他一邊調動步兵形成聲勢浩大的圍剿規模,一邊暗藏騎兵和水軍在姚江兩翼。
北麵大規模的行動,逼迫山越部落開始遷徙,而在這些部落準備越過姚江,逃亡對麵四明山的時候,被太史慈成功打了個半渡而擊,全族覆滅。
僅這一戰,太史慈斬殺七百餘人,俘獲山越男女老幼一萬六千一百餘人,更獲得糧秣、山貨、礦產無數。
隨後,太史慈又乘勝追擊,從這些山越人裏挑選向導,然後殺入四明山中,席卷了四明山北部,先後剿滅七八個部落,再度戰俘上萬人。
此戰中,孫策一馬當先,身先士卒,連戰連捷,不過最後卻為山越人設伏偷襲,中箭受傷。
戰報送到劉封處後,劉封足足愣神了十幾個呼吸,隨即輕笑起來,之前對孫策的警惕和重視漸漸消退。
席卷吳會,定鼎江東,軍略高超的小霸王,那是另一個世界的事情了。如今的孫策,隻是自己手底下一個戴罪立功,以求贖罪家眷的戰將罷了。況且想要孫策死的人很多,不提會稽的虞翻、賀齊、魏滕、吳範等人了,就是顧陸朱張也未必見得孫策好。
劉封隨後遣醫前去慰問看探孫策,同時還送上了不少滋補之物,並讓孫策安心養傷。
太史慈的這兩次戰役,解決了餘姚、句章來自東、南兩個方向的危險,同時還徹底清空了栲栳山。
即便是鄮縣、鄞縣,也解除了西麵的威脅,可以集中力量針對東南麵的天台山。
不過與栲栳山相比,四明山和天台山顯然要龐大的多,完全不在一個量級上。
所以太史慈也不著急繼續擴張戰果,而是開始消化這兩三萬的山越俘虜,從中挑選精銳壯勇從軍,並編戶齊民,佃種征南將軍府名下的田地。
這些山越所居住的山區,大多就緊挨著平原,平時也和漢民雜居,多有往來,甚至有部分幹脆就是山越化的漢人。
因此,這部分人中,會種田者的比例很高,甚至還有工匠存在,著實是性價比非常高的人口補充。
在西線,徐盛也沒有閑著,他則都督朱治、朱桓兩部,沿浦陽江展開行動,重點清剿浦陽江至富春江這一塊橢圓形地區的山越部族,也連續大捷。
最終統計,戰俘兩萬兩千餘山越,斬首一千九百餘枚。
這一連串的戰役,使得會稽郡的治安形勢一片大好,也有效的穩定住了度田所產生的負麵情緒。
在這段時間裏,劉封也收到了劉備的回信。
劉備在回信中,婉言拒絕了他派出陳登、荀攸擔任揚州刺史的請求,讓劉封繼續處理江東諸軍事,末尾僅僅隻是同意了撤換盛憲吳郡太守的要求。
由於和劉表之間的關係變得緩和,使得劉備在江北騰出了大量的兵力,這些兵力中有不少還是新擴充過的部眾。
得知劉封打算清剿山越,加強江東四郡的統治力度,劉備於是精挑細選,準備派兵南下助戰。
同時,在劉封的要求下,關羽都督張遼等將南下過江,進駐吳郡,暫攝吳郡、丹陽兩郡諸軍事,受劉封轄製。
關羽此時的官職是徐州刺史,隻是如今徐州穩定,反倒是南方新得,需要關羽這等重將坐鎮,同時也可以清剿一下吳郡南方的山越。
這部分山越與其說是吳郡的,倒不如說是丹陽郡的。
因此,關羽出馬,以他的鎮東將軍號,更能統帥兩郡諸軍事。
********
在劉封留在上虞處理諸事的時候,上虞城外來了一行人。
為首的是一個容貌平平無奇的文士,他身邊則是一個身材高大的青年文士。
兩人身後則跟隨著兩個侍童,除此以外,再後方還有六個身配刀劍的健壯賓客扈從。
為首之人,正是從壽春離開,在揚州境內巡視的龐統龐士元,而他身邊的青年文士,則是他的堂兄龐山民。
“兄長,劉征南意圖甚大啊。”
荊、揚兩州相鄰,又有長江一衣帶水,彼此之間的關係頗為交融,聯係甚密。
從軍事角度來說,荊、揚更是一體,所謂守江必守淮,而守淮必有荊。沒有荊州,就別談什麽守淮河了,對於揚州來說,那幾乎就是覆滅在即了。
從表麵上來看,孫權圖謀荊州是沒問題的,隻有拿下了荊州,才能全據長江,對抗北方。
可問題是,荊州此時是在盟友劉備手裏啊,而且一旦關羽逼迫曹操遷都,整個淮北很可能會被直接放棄的,否則就會陷入到孫劉夾攻之中。
作為最後一個曹魏重兵集團,囊括了整整二十六營兵馬的夏侯惇淮北戰區,可以說是曹魏的定海神針了,絕對不可能為了淮北而冒險。
同時,不少人為孫權辯解,指著劉備其實也不守盟約,可事實上,呂蒙動手的時候已經是第二次了。
第一次偷襲的結果就是湘水之盟。
在湘水之盟中,雙方已經表示既往不咎,前麵的事情都不提了,就以湘水為界,劃分地盤。
這再偷襲,而且還是先對魏國稱臣再偷襲,實在是怎麽都說不過去的。
龐統兄弟倆出身荊州名門大族,對於揚州一直都是有野心的。
蒯、蔡、黃、龐四大家中,龐家表麵上看起來是最為低調的一個,連家族大名士,嫡係子弟龐德公都隱居了起來,沒有出仕。
可實際上,龐家的野心並不比其他三個家族小,甚至格局要更大。
事實證明,曹魏集團從來沒有信任過荊州集團,鄴城一案中,死傷最為慘重的就是投降了的荊州士人。????官渡之後,荊州四大家族徹底分化。
蒯、黃、蔡幾乎消失於曆史長河之中,除了極少數有後代記錄,也隻是輕描淡寫,考證存疑的一筆而已。
反倒是龐家,走出了家族的巔峰。
龐統先投周瑜,引周瑜軍入南郡,奪江陵,籌謀入蜀之策。
在周瑜病死之後,龐統又火速入江東,尋找後繼者。
隻可惜孫權看不上龐統,痛失荊州好局,反而給了劉備一個天降大禮包。
孫權看不上龐統的原因有許多,比如魯肅,與演義恰恰相反,魯肅不但沒有極力向孫權推薦龐統,反而是龐統最大的壓製者。
魯肅的確是周瑜推薦給孫權的,同時也是周瑜為首的淮泗武功派成員。
但魯肅很早就已經走出了自己獨有的道路,從淮泗武功派中裂出一個淮泗流寓派,並成為了其首腦。
這裏麵有孫權的大力扶助,也有周瑜的適時退讓。
周瑜這個人政治頭腦是極其厲害的,他在孫權即位之初,作為手握重兵的藩鎮,第一個響應孫權,並帶兵勤王,獲得了孫權的信任和重用。
因此,當他發現孫權想要分化淮泗派的時候,周瑜並沒有選擇對抗,而是順應孫權的願望,析出了一個分支。
雖然周瑜做的十分漂亮,既滿足了孫權,又沒有和魯肅撕破臉,還保存了淮泗派的大團體,可謂一箭三雕。
但問題是魯肅也是個王佐之才,他沒有理由會一直甘於居人之下。
尤其是你周瑜都已經死了。
魯肅的政治綱領是吞並或者聯合荊州,一起北向發展,而周瑜則希望先入蜀,拿下益州,全據南方。
在這種情況下,魯肅自然要壓製龐統,因為龐統是周瑜的功曹,雙方極其親密。
周瑜對龐統的信任和重用是破格級別的。
史稱:周瑜領南郡,以龐士元名重,州裏所信,乃逼為功曹,任以大事。瑜垂拱而已。
可以說當時軍事周瑜自決,而政事全都交給了龐統,更誇張的是,龐統還負責為周瑜籌備入蜀大計。
日後劉備入蜀選擇龐統隨軍而並非諸葛亮,這也是一個很重要的原因。
因此,魯肅如何會想讓龐統得到孫權的重用?
更為重要的是,當時的孫權,也恰恰不想重用龐統。
隻要看看龐統到江東為周瑜吊孝時,往來交接的都是什麽人,就知道孫權有多忌憚他了。
龐統的江東好友有陸績、有顧邵、有全琮,東吳人大多聽說過龐統的名號。
陸績是陸家家主,顧邵是顧雍嫡長子,孫策女婿,全琮是桂陽太守全柔的兒子,也是吳郡一等一的豪門大族,僅次於顧陸朱張。
龐統本身就是荊州一等一的士族豪強,再跟江東這些一等一的士族豪強稱兄道弟。
孫權當時好容易掌控了朝局,但依舊奈何不了江東大族。
這時候讓江東大族和荊州大族合流,孫權真要發瘋了。
龐山民聽了龐統的話後,皺眉苦思。
他明白龐統話裏的意思,顯然說的正是劉封度田一事。會稽叛亂一事,瞞得過其他人,卻瞞不過身在吳郡,眼下又進入會稽的龐家兄弟。
龐統和龐山民很清楚,會稽叛亂根本就是劉封故意放縱出來的。而劉封之所以這麽做,很可能就是為了在會稽度田。
會稽度田一成,立刻就會推廣到江東四郡。
江東度田一成,未來江北二郡,乃至於徐、豫都有可能步會稽後塵了。
作為荊州大家的龐統、龐山民自然再清楚不過度田的威力。
蜀國滅亡時,戶籍為二十八萬,口九十四萬,這個數字相當有意思。
在東漢順帝時,益州不算南疆,以成都平原為核心,有人口五百多萬。
黃巾之亂之後,益州爆發的戰事是較少的,而且也沒有大規模的屠殺。
到了劉備入蜀成功時,戶籍為二十四萬,人口九十萬。
再配上西晉一統天下之後的數字,這個數學謎題就更有趣了。
西晉一統後,益州有戶籍九十一萬戶,口四百三十四萬人。
可見,這個人口衰減和增長都極不合理。
之所以會造成這樣的情況,自然就是龐統、龐山民這樣的世家大族了。
就以眼下來說,顧陸朱張聯手貢獻出十五萬畝田,在吳郡的戶籍上最少會多出一萬戶,五萬口的數字。
五萬口不僅僅是人力資源,更是賦稅來源。
可現在,失去了十五萬畝土地資源的顧陸朱張再也養不起這些人了,隻能將他們“開革”出了家門。
龐山民皺著眉頭道:“劉征南如此肆意妄為,難道就不怕激起民怨嗎?”
“激起民怨?”
龐統滿臉震驚的看著自己的堂兄,難道會稽這波叛亂還不算是民怨嗎?
這民怨都已經幹淨利落的消除一空了,還有什麽可害怕的?
龐山民醒覺過來,滿臉尷尬,他也是一時失言,在說這話的時候,其實龐山民帶入的乃是南郡龐家的視角,並非是眼下的會稽視角。
龐統看了眼龐山民,故意扯開了話題:“兄長隻是覺得劉征南肆意妄為嗎?他若是能在東南度田成功,天下還有何人能擋劉氏兵鋒?”
(本章完)
太史慈都督高順,張允,孫策三將對寧波平原腹地內的栲栳山進行了圍剿。
之前有說過,寧波平原之所以會被壓縮成一個啞鈴的形狀,就是因為在中部上方有一座栲栳山。
正是這座山脈的存在,和對麵的四明山隔姚江相望,姚江河穀也就成了寧波平原東西向的走廊,也就是啞鈴的杠杆部分。
嚴格來說,栲栳山其實也是四明山的餘脈,隻是卻被姚江所阻斷。
栲栳山地區內,有一個一萬餘人的山越大部落,之所以能有如此數量,完全是因為栲栳山地形較為平坦,山脈中也有一部分平原,再加上四麵八方都是平原,下山劫掠往往收獲頗豐。
一直以來,會稽本地士族豪強也不是沒動過圍剿栲栳山的念頭。
可一旦會稽豪強們集結兵力,對麵的四明山山越們也會四處出擊,為栲栳山這邊分擔壓力。
即便漢人不管不顧,一心想要圍攻栲栳山,那麽栲栳山中的山越部落也會找機會橫穿姚江河穀,逃去對麵的四明山。
山越人很清楚,漢人是不會在山區久待的,遲早是要退出去的,所以根本不擔心老家會被對方占據。
即便打不過漢人,等到你走了,我再回來也是一樣的。
隻是這一次,山越部族卻是沒想到,太史慈的重點並不在栲栳山,而是在,栲栳山區內的山越部族身上。
他一邊調動步兵形成聲勢浩大的圍剿規模,一邊暗藏騎兵和水軍在姚江兩翼。
北麵大規模的行動,逼迫山越部落開始遷徙,而在這些部落準備越過姚江,逃亡對麵四明山的時候,被太史慈成功打了個半渡而擊,全族覆滅。
僅這一戰,太史慈斬殺七百餘人,俘獲山越男女老幼一萬六千一百餘人,更獲得糧秣、山貨、礦產無數。
隨後,太史慈又乘勝追擊,從這些山越人裏挑選向導,然後殺入四明山中,席卷了四明山北部,先後剿滅七八個部落,再度戰俘上萬人。
此戰中,孫策一馬當先,身先士卒,連戰連捷,不過最後卻為山越人設伏偷襲,中箭受傷。
戰報送到劉封處後,劉封足足愣神了十幾個呼吸,隨即輕笑起來,之前對孫策的警惕和重視漸漸消退。
席卷吳會,定鼎江東,軍略高超的小霸王,那是另一個世界的事情了。如今的孫策,隻是自己手底下一個戴罪立功,以求贖罪家眷的戰將罷了。況且想要孫策死的人很多,不提會稽的虞翻、賀齊、魏滕、吳範等人了,就是顧陸朱張也未必見得孫策好。
劉封隨後遣醫前去慰問看探孫策,同時還送上了不少滋補之物,並讓孫策安心養傷。
太史慈的這兩次戰役,解決了餘姚、句章來自東、南兩個方向的危險,同時還徹底清空了栲栳山。
即便是鄮縣、鄞縣,也解除了西麵的威脅,可以集中力量針對東南麵的天台山。
不過與栲栳山相比,四明山和天台山顯然要龐大的多,完全不在一個量級上。
所以太史慈也不著急繼續擴張戰果,而是開始消化這兩三萬的山越俘虜,從中挑選精銳壯勇從軍,並編戶齊民,佃種征南將軍府名下的田地。
這些山越所居住的山區,大多就緊挨著平原,平時也和漢民雜居,多有往來,甚至有部分幹脆就是山越化的漢人。
因此,這部分人中,會種田者的比例很高,甚至還有工匠存在,著實是性價比非常高的人口補充。
在西線,徐盛也沒有閑著,他則都督朱治、朱桓兩部,沿浦陽江展開行動,重點清剿浦陽江至富春江這一塊橢圓形地區的山越部族,也連續大捷。
最終統計,戰俘兩萬兩千餘山越,斬首一千九百餘枚。
這一連串的戰役,使得會稽郡的治安形勢一片大好,也有效的穩定住了度田所產生的負麵情緒。
在這段時間裏,劉封也收到了劉備的回信。
劉備在回信中,婉言拒絕了他派出陳登、荀攸擔任揚州刺史的請求,讓劉封繼續處理江東諸軍事,末尾僅僅隻是同意了撤換盛憲吳郡太守的要求。
由於和劉表之間的關係變得緩和,使得劉備在江北騰出了大量的兵力,這些兵力中有不少還是新擴充過的部眾。
得知劉封打算清剿山越,加強江東四郡的統治力度,劉備於是精挑細選,準備派兵南下助戰。
同時,在劉封的要求下,關羽都督張遼等將南下過江,進駐吳郡,暫攝吳郡、丹陽兩郡諸軍事,受劉封轄製。
關羽此時的官職是徐州刺史,隻是如今徐州穩定,反倒是南方新得,需要關羽這等重將坐鎮,同時也可以清剿一下吳郡南方的山越。
這部分山越與其說是吳郡的,倒不如說是丹陽郡的。
因此,關羽出馬,以他的鎮東將軍號,更能統帥兩郡諸軍事。
********
在劉封留在上虞處理諸事的時候,上虞城外來了一行人。
為首的是一個容貌平平無奇的文士,他身邊則是一個身材高大的青年文士。
兩人身後則跟隨著兩個侍童,除此以外,再後方還有六個身配刀劍的健壯賓客扈從。
為首之人,正是從壽春離開,在揚州境內巡視的龐統龐士元,而他身邊的青年文士,則是他的堂兄龐山民。
“兄長,劉征南意圖甚大啊。”
荊、揚兩州相鄰,又有長江一衣帶水,彼此之間的關係頗為交融,聯係甚密。
從軍事角度來說,荊、揚更是一體,所謂守江必守淮,而守淮必有荊。沒有荊州,就別談什麽守淮河了,對於揚州來說,那幾乎就是覆滅在即了。
從表麵上來看,孫權圖謀荊州是沒問題的,隻有拿下了荊州,才能全據長江,對抗北方。
可問題是,荊州此時是在盟友劉備手裏啊,而且一旦關羽逼迫曹操遷都,整個淮北很可能會被直接放棄的,否則就會陷入到孫劉夾攻之中。
作為最後一個曹魏重兵集團,囊括了整整二十六營兵馬的夏侯惇淮北戰區,可以說是曹魏的定海神針了,絕對不可能為了淮北而冒險。
同時,不少人為孫權辯解,指著劉備其實也不守盟約,可事實上,呂蒙動手的時候已經是第二次了。
第一次偷襲的結果就是湘水之盟。
在湘水之盟中,雙方已經表示既往不咎,前麵的事情都不提了,就以湘水為界,劃分地盤。
這再偷襲,而且還是先對魏國稱臣再偷襲,實在是怎麽都說不過去的。
龐統兄弟倆出身荊州名門大族,對於揚州一直都是有野心的。
蒯、蔡、黃、龐四大家中,龐家表麵上看起來是最為低調的一個,連家族大名士,嫡係子弟龐德公都隱居了起來,沒有出仕。
可實際上,龐家的野心並不比其他三個家族小,甚至格局要更大。
事實證明,曹魏集團從來沒有信任過荊州集團,鄴城一案中,死傷最為慘重的就是投降了的荊州士人。????官渡之後,荊州四大家族徹底分化。
蒯、黃、蔡幾乎消失於曆史長河之中,除了極少數有後代記錄,也隻是輕描淡寫,考證存疑的一筆而已。
反倒是龐家,走出了家族的巔峰。
龐統先投周瑜,引周瑜軍入南郡,奪江陵,籌謀入蜀之策。
在周瑜病死之後,龐統又火速入江東,尋找後繼者。
隻可惜孫權看不上龐統,痛失荊州好局,反而給了劉備一個天降大禮包。
孫權看不上龐統的原因有許多,比如魯肅,與演義恰恰相反,魯肅不但沒有極力向孫權推薦龐統,反而是龐統最大的壓製者。
魯肅的確是周瑜推薦給孫權的,同時也是周瑜為首的淮泗武功派成員。
但魯肅很早就已經走出了自己獨有的道路,從淮泗武功派中裂出一個淮泗流寓派,並成為了其首腦。
這裏麵有孫權的大力扶助,也有周瑜的適時退讓。
周瑜這個人政治頭腦是極其厲害的,他在孫權即位之初,作為手握重兵的藩鎮,第一個響應孫權,並帶兵勤王,獲得了孫權的信任和重用。
因此,當他發現孫權想要分化淮泗派的時候,周瑜並沒有選擇對抗,而是順應孫權的願望,析出了一個分支。
雖然周瑜做的十分漂亮,既滿足了孫權,又沒有和魯肅撕破臉,還保存了淮泗派的大團體,可謂一箭三雕。
但問題是魯肅也是個王佐之才,他沒有理由會一直甘於居人之下。
尤其是你周瑜都已經死了。
魯肅的政治綱領是吞並或者聯合荊州,一起北向發展,而周瑜則希望先入蜀,拿下益州,全據南方。
在這種情況下,魯肅自然要壓製龐統,因為龐統是周瑜的功曹,雙方極其親密。
周瑜對龐統的信任和重用是破格級別的。
史稱:周瑜領南郡,以龐士元名重,州裏所信,乃逼為功曹,任以大事。瑜垂拱而已。
可以說當時軍事周瑜自決,而政事全都交給了龐統,更誇張的是,龐統還負責為周瑜籌備入蜀大計。
日後劉備入蜀選擇龐統隨軍而並非諸葛亮,這也是一個很重要的原因。
因此,魯肅如何會想讓龐統得到孫權的重用?
更為重要的是,當時的孫權,也恰恰不想重用龐統。
隻要看看龐統到江東為周瑜吊孝時,往來交接的都是什麽人,就知道孫權有多忌憚他了。
龐統的江東好友有陸績、有顧邵、有全琮,東吳人大多聽說過龐統的名號。
陸績是陸家家主,顧邵是顧雍嫡長子,孫策女婿,全琮是桂陽太守全柔的兒子,也是吳郡一等一的豪門大族,僅次於顧陸朱張。
龐統本身就是荊州一等一的士族豪強,再跟江東這些一等一的士族豪強稱兄道弟。
孫權當時好容易掌控了朝局,但依舊奈何不了江東大族。
這時候讓江東大族和荊州大族合流,孫權真要發瘋了。
龐山民聽了龐統的話後,皺眉苦思。
他明白龐統話裏的意思,顯然說的正是劉封度田一事。會稽叛亂一事,瞞得過其他人,卻瞞不過身在吳郡,眼下又進入會稽的龐家兄弟。
龐統和龐山民很清楚,會稽叛亂根本就是劉封故意放縱出來的。而劉封之所以這麽做,很可能就是為了在會稽度田。
會稽度田一成,立刻就會推廣到江東四郡。
江東度田一成,未來江北二郡,乃至於徐、豫都有可能步會稽後塵了。
作為荊州大家的龐統、龐山民自然再清楚不過度田的威力。
蜀國滅亡時,戶籍為二十八萬,口九十四萬,這個數字相當有意思。
在東漢順帝時,益州不算南疆,以成都平原為核心,有人口五百多萬。
黃巾之亂之後,益州爆發的戰事是較少的,而且也沒有大規模的屠殺。
到了劉備入蜀成功時,戶籍為二十四萬,人口九十萬。
再配上西晉一統天下之後的數字,這個數學謎題就更有趣了。
西晉一統後,益州有戶籍九十一萬戶,口四百三十四萬人。
可見,這個人口衰減和增長都極不合理。
之所以會造成這樣的情況,自然就是龐統、龐山民這樣的世家大族了。
就以眼下來說,顧陸朱張聯手貢獻出十五萬畝田,在吳郡的戶籍上最少會多出一萬戶,五萬口的數字。
五萬口不僅僅是人力資源,更是賦稅來源。
可現在,失去了十五萬畝土地資源的顧陸朱張再也養不起這些人了,隻能將他們“開革”出了家門。
龐山民皺著眉頭道:“劉征南如此肆意妄為,難道就不怕激起民怨嗎?”
“激起民怨?”
龐統滿臉震驚的看著自己的堂兄,難道會稽這波叛亂還不算是民怨嗎?
這民怨都已經幹淨利落的消除一空了,還有什麽可害怕的?
龐山民醒覺過來,滿臉尷尬,他也是一時失言,在說這話的時候,其實龐山民帶入的乃是南郡龐家的視角,並非是眼下的會稽視角。
龐統看了眼龐山民,故意扯開了話題:“兄長隻是覺得劉征南肆意妄為嗎?他若是能在東南度田成功,天下還有何人能擋劉氏兵鋒?”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