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朝這些年來大麵上風平浪靜,像我與孟翱這種近些年才長起來的武官武將,對生生死死還是見少了。比起林大人他們那些從複國之戰的屍山血海中走來前輩,需要汗顏自省的地方確實太多。」


    成王妃林秋霞在立國之初曾是雁鳴山武科講堂典正,又擔著金雲內衛大統領之職,總領左右二衛數年,也是名動天下的「左手神劍」。


    她的右臂損於複國之戰時的江陽關守城戰。


    那一戰的慘烈程度,在長達二十年的複國戰史上都能排上前五,雙方死傷加起來遠超十五萬之眾。


    那年她還不到十七。


    在無數同袍的鮮血中成長並活下來的人,對人對事總是看得透徹許多。


    「林大人說得對,歲行舟的事,隻能按律問罪,誰也沒資格去談‘若他當初如何,鄰水的事或許就不同’。否則,滿朝文武泰半都該與他同罪論處。」


    朝廷知道鬆原有裂土之心不是一年兩年的事,可朝中關於是「繼續對鬆原郡持續懷柔綏靖」還是「盡快圍城收權、必要時直接強攻」,大家各在其位,衡量的重點不同,自會有相左意見,從昭寧帝還是儲君時就爭執不下,遲遲無定論。


    而去年夏末秋初,北境戍邊軍成功抵禦吐穀契越境偷襲的捷報入京後,信王趙澈已直覺「鬆原氣味不對」,可他沒有證據,隻能對昭寧帝做提醒諫言。


    之後神武大將軍府派親信特使前往鬆原實地核查,竟也被黃維界與邱敏貞糊弄過去,未看出半點異樣。


    禦史台與兵部每年都會分別派專人前往各地軍府稽核,可鬆原北境戍邊軍坐吃前哨營兩千人空餉長達半年之久,這個秘密竟是今年二月趙蕎與賀淵抵達鬆原後才發現的。


    而鄰水刺客案發之前,昭寧帝已指派大理寺司直白韶蓉與皇城司驍騎尉李同熙出京,暗查「希夷神巫門」之事數月,卻也沒查到對方手中有「斬魂草」這樣詭譎的藥。


    沒誰能責怪這些官員屍位素餐不盡力,大家都明白,既對手有備而來,自會有漫天過海之法,許多事在沒發生之前,誰能想到那多?


    鄰水那四十位年輕內衛殉國之事,若真要較真細究,就連內衛這三個位高權重的統領大人都難辭其咎:


    原本該是孟翱右衛的人隨駕前往鄰水,可那時孟翱的妻子還未出月子,他便與賀淵商量,由賀淵替他這一趟。


    而賀淵帶的是手底下相對年輕、臨敵經驗較少的幾隊,他那時大約也是想著他們需多曆練,就決定帶他們去。


    林秋霞這大統領也沒覺有什麽不妥,就由得他倆自行安排了。


    人非聖賢,在事情發生前,每個人都是站在自己的立場上,憑已知的訊息做出在當時看來沒錯的預判。


    「同樣的道理,歲行舟在決定隱瞞前哨營遇難的消息、為妹妹爭取一線縹緲生機時,並不知鬆原那群人手中有‘斬魂草’這樣奇詭的藥,更不會想到後來他們會派刺客往鄰水襲擊聖駕,進而造成內衛重創。」


    在歲行舟當時的預判裏,為妹妹行完「續命」之事後,再帶回前哨營其他人,即便有錯也不算彌天大罪。


    他為人兄長,在世間就剩這麽一個親人相依為命,臨了連這最後的親人都沒了,想為她做些事也是人之常情。


    賀淵自嘲勾唇:「正如林大人所言,我們可以介懷,也可以要求按律對歲行舟追責,但沒資格遷怒憤恨。即便當時歲行舟沒有隱瞞,他怎麽去講?」


    一個職責不涉及地方事務、根本沒到過鬆原的鴻臚寺賓讚,莫名其妙上奏說,他憑「神仆之力」感應到北境戍邊軍前哨營的人遇難了?


    用膝蓋想想都知會是個什麽結果。


    「也是,」趙蕎輕聲嗤笑,看著腳邊蒙茸嫩草,「那時的鬆原還風平浪靜,朝廷也用不上‘神仆後裔’去鬆原平定民心,所以根本沒人會重視他的‘妖異妄言’,更不會相信。說了也白說,大家隻會當他發瘋。」


    那樣的話,他除了討一頓斥責、罰俸之外,改變不了任何事。該發生的還是會發生。


    「所以,道理都很清楚了。我介意歸介意,可也恨不著。最多往後瞧見他時臉色不太好。」賀淵撇了撇嘴,望天翻了個白眼。


    那模樣,仿佛歲行舟就在雲裏藏著似的。幼稚。


    趙蕎輕咬微揚的唇角,在心中堵了許久的那塊大石開始慢慢消解。


    其實她的性情多數時還是偏於大鳴大放,若非鄰水的事關乎賀淵,她又對賀淵很是在意,她就算愧疚自責,也不至於像前些日子那般鑽進死胡同。


    「總覺你從鬆原回來後,變得有些不同了,」她低下頭,輕輕踢飛腳尖前的一枚小石子,「我記得二月裏你還時常心事重重,看起來很為難的樣子。」


    進京這些年來,賀淵於公務之外不喜與人閑聊,就更別說同誰談心了。可他近來在趙蕎麵前很是不吝言辭,隻要她問,他總是很願讓她知道自己在想什麽——


    除了某些汙七八糟的雜念之外。


    他輕聲笑笑:「之前回京一路上,堂兄與我談了很多。他說得對,我自進內衛以來這麽多年,諸事順遂,經手的差事從無敗績,這於我個人來說算是利弊各半。」


    鄰水刺客案是賀淵進內衛以來最慘烈一戰,甚至是從開國至今,金雲內衛成建製以來戰損最大的一戰。


    這一戰的沉重代價,對賀淵,對金雲內衛,都是一次痛苦與希望並存的涅盤烈火。


    連同賀淵在內,最終活下來的就四個。


    他們四個尤其不能辜負那些同伴的犧牲,必須趟過這道血淋淋的坎,拋開無用的自責與自厭,成長為更加堅固的中流砥柱,以此為鑒多做實事,讓後來的同伴們可以少些此類折損。


    古往今來,武官武將武卒宿命如此,若不是在慘烈的犧牲中成長,便是用自己的血去幫著同伴成長,除了中道棄誌的懦夫,所有人的結局都無外乎這兩種結果之一。


    他們都懂的。


    「堂兄說,他們隻是職階低於我,但他們的驕傲與抱負與我沒有不同。與我並肩作戰時,他們絕不是渴求我庇護的弱者。」


    無論是賀淵還是他的下屬同僚們,在懷揣熱血意氣走上這條路的那一天,都曾立下「以身許國」的誓約。


    所以,沒有誰會怨懟他獨自活下來,更不會見不得他活得好。


    隨他在鬆原配合沐霽昀作戰的同僚齊大誌與吳桐也說過,賀淵身為上官能做到與他們並肩作戰,這已足夠。他們明白,敵人的刀劍不分官階職銜,生死有命,無論誰是活下來的那個,都是會被祝福而非怨恨的。


    不知不覺間,兩人已走出了好遠。


    賀淵不動聲色地乜眼覷著地上的兩條影子,悄悄調整了一下步幅。


    兩條影子的邊沿輕輕碰到一處後,他心滿意足地勾了唇。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天作不合 卷二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孔薏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孔薏並收藏天作不合 卷二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