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太爺弟兄三個,自己是長子,二弟出生正趕上年景不好,小時缺少奶水,營養跟不上,大一些了才發現腿腳不太好,三弟長得結實又靈秀,嘴巴又會說,最得娘親的歡心。


    前朝末年,苛捐雜稅弄的百姓民不聊生,各個地方開始起了戰亂,按理說他們這偏僻的地方不會有事,可誰想到有一隻隊伍路過這裏,竟然抓壯丁,自己這個長子理應出頭,可三弟說大哥已經成家,孩子又小,還要贍養父母,二哥身體不好,硬是自己去了。


    自他走後,這做娘的心啊也跟著兒子走了,本來連年的勞累加上生養孩子身體就不是很好,又經常以淚洗麵,身體就越來越差,直到戰亂結束後,聽說他們的隊伍戰勝了,硬是每天都到橋頭上望一遍,有時一站就是半天,眼巴巴的盼著遠去的兒子歸來,就算是帶個口信也好啊。


    就這樣又盼了兩年多,有天早上娘親醒來,哭著說:「我昨晚做了個夢,夢見三兒了,他給我磕了個頭,說兒不孝,希望來世還做爹娘的孩兒。」


    然後不顧周圍人的反對,執意給小兒子立了個衣冠塚,希望他能魂歸故裏,過後就沒了精氣神,一年多的時間就撒手人寰了。


    老太爺望了望宗祠旁邊的一個小院落,裏麵有幾間破舊的房子,那是爹娘留給自己三兒的房子,雖然自己經常去打掃,收拾,院裏還種了些菜,可畢竟沒有住人,看起來也破舊的很了,不知道自己有生之年能不能把它交到三弟的手裏,自己無能,沒本事出去尋找弟弟,隻能希望弟弟能惦記著爹娘和兄弟,能回鄉來看一眼。


    陳老爺子爺倆沒忘記去年錢縣令的囑托,今年從開始下種就開始詳細的記錄,從栽種日期開始,幾日出苗,施肥,鋤草,下楊樹枝子數量,日期,打頂日期,注意事項,采收的一些問題,產量的對比,記錄的很是細致。


    爺倆雖然粗通文墨,但考慮到自己文筆不行,最後記錄完了,陳老爺子請了村裏教書的三堂弟來幫著整理一下。


    三堂弟是二叔的兒子,自小就聰明好學,在讀書上頗有天分,年紀輕輕的就考出了個秀才,以後繼續參加科舉,卻沒能再往前一步,這些年把心思都放在了孩子身上,科考已經不去參加了,不過秀才在陳家村已經是頂頂有學問的人啦。


    三弟整理好念了一遍,陳老爺子點點頭:「還是讀書人好啊,寫出來的東西就是好聽。」


    錢大人收到這記錄翻看了幾遍,不敢相信的抬頭問道:「真的增產這麽多?」


    「是的,」陳有正上前解釋說道,「其實好地的話增收要高些,但是良田都用來種水稻了,像這旱田還有荒地能有這收成我們也是沒想到呢。」


    「關鍵還是這打頂的時間一定要掌握好,今年看有的散漫的人家,覺得時間都差不多,有的打的早了,有的晚了,都相差很大呢。」陳有全在旁邊補充到,並不是說打頂就一定增產的,和種莊稼的人是很有關係的,就跟鋤草一樣,這鋤一遍的地和鋤三遍的莊稼能長的一樣嗎?


    「是這個理。」錢大人點點頭,把這記錄收好,留陳老爺子父子三人在自家後宅吃了頓午飯。


    過後就寫了份折子上書把這記錄附在後麵,又給知府大人和京城的大哥各寫了一封信,把事情也說了一遍,並挑了兩匹格子布附帶上,這事情的推廣也要靠他們的推手才行。


    衣食住行,衣排在首位,自然有它的道理,因為他關係到人的臉麵,不是自古就有人靠衣裝這句俗語嘛。


    經過半年多的沉澱和交流,寧縣的婦女們也大致對哪些顏色的格子布受人歡迎有了清醒的認知,家家戶戶有織布機的都開始忙了起來。


    陳有全家裏棉花收成也多,李氏把棉花棉籽取掉後,分了分做棉衣棉被的,準備紡線織布的留用好,多出來的直接拉到了羅大郎店裏,聽說今年他們要收棉花,那自然是支持自己家人啦。


    縣城裏的商人也都開始掛出招牌,有收籽棉的,有收去籽棉的,有收棉線的,有收棉布的,價格也很是美麗並且吸引人。


    有嫌收拾棉絮麻煩的就把籽棉賣掉換錢,有想多賺點的,就自家兄弟合夥買台軋棉機,收拾好賣給鋪子。


    有的家裏女人多的就自己紡線織布,特別是今年的格子布這麽受歡迎,那賣到外地去應該也能賣上價錢。


    總之現在是農閑季節了,各家各戶各顯神通,都豐富了自己的錢袋子。


    各家開門做生意的、跑商路的老板可是樂開了花,敞開門的收購,一車一車的運往了府城,周圍大的城市,很快這顏色好看,價格又親民的格子布就風靡了周圍的幾大州府。


    隔壁莒縣因為刷牆的陳家村人的指點,今年種棉花的村子也感受到了豐收的喜悅,聽說寧縣有好的軋棉機還有漂亮的格子布,幾家大戶人家找了和寧縣有親戚的人帶隊,就結隊趕著馬車來開眼界,順便采購幾台機子回去。


    秋收過後,地裏種上了冬小麥,顯得空曠而又深遠,還沒進縣城就看到路上行人越來越多,看到來了這麽多馬車,路人也紛紛指指點點的互相猜測這車隊的來曆。


    他們運氣不錯,趕上了集市,進了縣城,領頭的人找到了熟悉的客棧,帶著他們進去落腳。


    把行李卸到房間裏,女人們在屋裏收拾整理,當家的找到了掌櫃的開始打聽這軋棉機和格子布的事情。


    掌櫃的開始很警惕的顧左右而言他,待他們說明是隔壁莒縣,今年陳家村到他們縣刷石灰牆,給他們帶去了棉花的種植,他們是特地來買軋棉機和格子布的時候,掌櫃的才開始指點他們


    「你們運氣真不錯,今天是集市呢,這格子布你們到集市去看,保證你們看的眼花繚亂,至於軋棉機嘛,在斜對麵有個羅氏雜貨鋪,你們可以去先看看,如果要的多要提前跟夥計說一聲,他們家裏存貨不夠的話,會去陳家村拿貨的。」


    「這軋棉機好用嗎?」來人不放心的問。


    「他們那裏有機子擺在鋪子裏,有人專門教著用的,放心好了,你用用就知道了,陳師傅的腦子是這個。」掌櫃的指了指自己的腦袋推崇的翹了個大拇指。


    而後院裏住下的婦人們卻被新式的窗簾吸引了目光,獨特的窗簾杆和大方的格子布,讓以前灰暗的房間顯得明亮起來,床上的被子竟然外麵還用布包了起來,和床單,窗簾一樣的花色,還說是一批客人一拆洗,保證幹淨,這寧縣真的和別的地方不太一樣啊。


    男人們去看軋棉機,女人們就一起去逛集市,出了客棧門就能看到街上有人穿的格子裙,斜挎著格子的包包,人流如織,來來往往都指著集市的方向。


    「這麽多啊!」


    「這個好看!」


    「看這個,還有那個。」


    這群人來到格子布交易區,那眼睛都看不過來了,她們都是不差錢的主,看中了的就買了下來,讓後麵的仆婦抱著,這突來的主力軍讓今天來賣布的人賺了個盆滿缽滿。


    莒縣來學習的人滿意而歸,帶回去了新的機子和新的格子布,這些大戶人家回家以後就大量收購籽棉,雇人加工,織布。愣是趕上了這波好年景,也讓全縣的棉花賣了個好價錢,同時也引來了一些商人,以後的棉花和布匹也有了好的銷路。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貴氣小地主 卷二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晴羽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晴羽並收藏貴氣小地主 卷二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