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嶽聽著百官們議論,坐在龍椅上無聊起來。
母後說過,那兩人進京來就是做質的。近不得遠不得,確實不太好辦。他人小,原本來期待多兩個同伴,一聽這個頓時沒了興趣。
晏玉樓不露聲色地看了姬桑一眼,就這麽點破事他居然能由著官員們爭來爭去,真夠可以的。她再一次肯定,他真把自己當成一個旁觀者,一直都是冷眼看著。
她先前還以為,自己暫時失蹤,為了平衡朝堂淮南王說不準會站出來。不想淮南王沒站出來,謝家倒是主動冒出頭。
如今她一出現,謝家人個個都噤了聲。
「臣以為,兩位公子自小長在京外,必是心裏念著趙家的先祖。帝陵邊上的行宮已經修好,不如讓他們住在那裏盡一盡為人子孫的孝心。想來兩位王爺得知,定是讚同的。」
此言一出,殿中有一瞬間的安靜。
有人暗道榮昌侯果然手段狠決,既不把人安排在宮裏也不讓人住在京中,而是遠遠打發去守皇陵,這一招夠狠。
晏玉樓提出讓兩王送質子進京,壓根就是和兩王明著對上。既然已經對上了,犯不著手下留情。那兩個孩子被家人送來,確實可憐。在吃穿上她不會讓人虧待他們,但也不會讓他們有機會在宣京作亂。
她的提議,小皇帝當然是同意的。小皇帝的眼神看向姬桑,這朝中隻要兩位舅舅一同決定的事情,才算是朝議通過。
「臣附議。」
姬桑的聲音不僅讓小皇帝驚訝,便是姬氏派係的官員同樣吃驚。在眾人各自心裏琢磨開時,晏玉樓深深看了他一眼。
果然是她的男人,關鍵時候還是挺她的。以後他要是都這麽挺她,這朝堂之上說不得還真成了她一言堂。思及此,眸中深意更濃,朝他微微揚了一下嘴角。
下朝之後,她自是要去後宮。
通往後宮的路上,自然遇到小皇帝趙嶽和太傅謝邈。
舅甥二人行過君臣之禮,趙嶽的稱呼就開始變成了舅舅。謝邈故意和她走在一起,幾次欲言又止。
晏玉樓回答完趙嶽關於她為什麽失蹤的話,眼神看向謝邈。
「我出事之後,大姐夫派人不遠千裏去尋找,此事我銘感於心。這段日子多虧有你們謝家撐著,否則朝中還不知亂成什麽樣子。」
謝邈臉色微不自然,「先前因你失蹤一事,許多人都亂了陣腳。他們找上謝家,都是看在謝家與侯府是姻親的份上。如今你平安歸來,我們也算是放心了。」
有些事情不必要說得太清,也不要計較太真。晏玉樓也沒想過要責問謝家,在那樣的情況下她覺得謝家完全沒有做錯。
兩人笑笑,彼此心照不宣。
趙嶽有些不高興地跟著謝邈去學習,身為帝王,他要學的東西實在是太多。小小的一個人,從一出生就沒有享受到孩子應該有的生活。
許是做了母親,她發現自己麵對孩子時,心會不由自主更加柔軟。想到那粉團子一樣的兒子,實在是不想加諸太大的壓力在他的身上。
她深深吸了一口氣,朝後宮走去。
延澤宮內,晏琳琅已經知道她回京的消息。早就等不及地親自候在宮門口,一看到她的身影,恨不得撲上來相擁。
進了內殿,立馬屏退宮人。
「樓兒,你可把我給擔心死了。」
「我這就是好好的回來了嘛。」
晏琳琅紅了眼眶,扁著嘴,「哪裏好好的,瘦成這樣,你還敢說好好的。」
「好,我不說好好的。」晏玉樓無奈地給她遞帕子,「你怎麽學了四姐,動不動就哭?」
「我怎麽可能學她,她那個拎不清的。她是不是在你麵前亂哭了?就知道她是個不省心的。」晏琳琅一想起來就生氣,四姐好生讓人心寒,居然在樓兒失蹤時打起侯府的主意來。那樣的糟心事,她都願在樓兒麵前提。
晏玉樓半垂著眼眸,對於那個四姐也是無語得很。
「不提她,等康哥兒大一些,我把他帶進宮來給你看看。」
聽到康哥兒,晏琳琅眼前一亮,隨即快速閃過一絲黯然。晏玉樓看得分明,也跟著有些難過。琳琅再是貴為太後,也不是能輕易出宮的。
「叫康哥兒啊,取大名了嗎?」
「取了,晏修同。」
「好,好。」她連說兩個好字,突然兩行淚滑了下來。
晏玉樓猶豫一下,手搭在她肩上。她再也忍不住,抱著晏玉樓大哭起來,「樓兒……我好怕啊……你失蹤後我每天都在害怕,成宿成宿的睡不著。這偌大的皇宮……就跟吃人的大嘴似的,我被困在這裏麵逃都逃不掉……」
除了樓兒,誰會全心全意的護著她和皇兒。
謝家雖是大姐的夫家,可謝家不是她晏琳琅的親人。謝家會輔佐皇兒,卻是以謝家的利益為本。誰會像樓兒一樣,毫無私心地為他們母子。
「別怕,我這不是回來了。」
「幸好你回來了……」
晏琳琅哽咽著,這世間於她而言最親的人就是樓兒,連父母都要排在後麵。她知道有樓兒在,就沒有人敢欺她和皇兒。她知道有樓兒,在這高高的宮牆內她才覺得有底氣。樓兒失蹤的消息一出,她哭都不敢哭。她怕……她怕自己一哭樓兒就真的回不來了。
「你受苦了……」
「傻琳琅,我可沒受什麽苦。隻要是我自己願意去做的事情,我從來不覺得苦。」
晏琳琅擦著眼淚打著抽嗝,「你也不能什麽事情都自己扛著啊……你可以告訴我。我是你最親的人,你連我都信不過了嗎?」
晏玉樓眯起眼,看著她。
母後說過,那兩人進京來就是做質的。近不得遠不得,確實不太好辦。他人小,原本來期待多兩個同伴,一聽這個頓時沒了興趣。
晏玉樓不露聲色地看了姬桑一眼,就這麽點破事他居然能由著官員們爭來爭去,真夠可以的。她再一次肯定,他真把自己當成一個旁觀者,一直都是冷眼看著。
她先前還以為,自己暫時失蹤,為了平衡朝堂淮南王說不準會站出來。不想淮南王沒站出來,謝家倒是主動冒出頭。
如今她一出現,謝家人個個都噤了聲。
「臣以為,兩位公子自小長在京外,必是心裏念著趙家的先祖。帝陵邊上的行宮已經修好,不如讓他們住在那裏盡一盡為人子孫的孝心。想來兩位王爺得知,定是讚同的。」
此言一出,殿中有一瞬間的安靜。
有人暗道榮昌侯果然手段狠決,既不把人安排在宮裏也不讓人住在京中,而是遠遠打發去守皇陵,這一招夠狠。
晏玉樓提出讓兩王送質子進京,壓根就是和兩王明著對上。既然已經對上了,犯不著手下留情。那兩個孩子被家人送來,確實可憐。在吃穿上她不會讓人虧待他們,但也不會讓他們有機會在宣京作亂。
她的提議,小皇帝當然是同意的。小皇帝的眼神看向姬桑,這朝中隻要兩位舅舅一同決定的事情,才算是朝議通過。
「臣附議。」
姬桑的聲音不僅讓小皇帝驚訝,便是姬氏派係的官員同樣吃驚。在眾人各自心裏琢磨開時,晏玉樓深深看了他一眼。
果然是她的男人,關鍵時候還是挺她的。以後他要是都這麽挺她,這朝堂之上說不得還真成了她一言堂。思及此,眸中深意更濃,朝他微微揚了一下嘴角。
下朝之後,她自是要去後宮。
通往後宮的路上,自然遇到小皇帝趙嶽和太傅謝邈。
舅甥二人行過君臣之禮,趙嶽的稱呼就開始變成了舅舅。謝邈故意和她走在一起,幾次欲言又止。
晏玉樓回答完趙嶽關於她為什麽失蹤的話,眼神看向謝邈。
「我出事之後,大姐夫派人不遠千裏去尋找,此事我銘感於心。這段日子多虧有你們謝家撐著,否則朝中還不知亂成什麽樣子。」
謝邈臉色微不自然,「先前因你失蹤一事,許多人都亂了陣腳。他們找上謝家,都是看在謝家與侯府是姻親的份上。如今你平安歸來,我們也算是放心了。」
有些事情不必要說得太清,也不要計較太真。晏玉樓也沒想過要責問謝家,在那樣的情況下她覺得謝家完全沒有做錯。
兩人笑笑,彼此心照不宣。
趙嶽有些不高興地跟著謝邈去學習,身為帝王,他要學的東西實在是太多。小小的一個人,從一出生就沒有享受到孩子應該有的生活。
許是做了母親,她發現自己麵對孩子時,心會不由自主更加柔軟。想到那粉團子一樣的兒子,實在是不想加諸太大的壓力在他的身上。
她深深吸了一口氣,朝後宮走去。
延澤宮內,晏琳琅已經知道她回京的消息。早就等不及地親自候在宮門口,一看到她的身影,恨不得撲上來相擁。
進了內殿,立馬屏退宮人。
「樓兒,你可把我給擔心死了。」
「我這就是好好的回來了嘛。」
晏琳琅紅了眼眶,扁著嘴,「哪裏好好的,瘦成這樣,你還敢說好好的。」
「好,我不說好好的。」晏玉樓無奈地給她遞帕子,「你怎麽學了四姐,動不動就哭?」
「我怎麽可能學她,她那個拎不清的。她是不是在你麵前亂哭了?就知道她是個不省心的。」晏琳琅一想起來就生氣,四姐好生讓人心寒,居然在樓兒失蹤時打起侯府的主意來。那樣的糟心事,她都願在樓兒麵前提。
晏玉樓半垂著眼眸,對於那個四姐也是無語得很。
「不提她,等康哥兒大一些,我把他帶進宮來給你看看。」
聽到康哥兒,晏琳琅眼前一亮,隨即快速閃過一絲黯然。晏玉樓看得分明,也跟著有些難過。琳琅再是貴為太後,也不是能輕易出宮的。
「叫康哥兒啊,取大名了嗎?」
「取了,晏修同。」
「好,好。」她連說兩個好字,突然兩行淚滑了下來。
晏玉樓猶豫一下,手搭在她肩上。她再也忍不住,抱著晏玉樓大哭起來,「樓兒……我好怕啊……你失蹤後我每天都在害怕,成宿成宿的睡不著。這偌大的皇宮……就跟吃人的大嘴似的,我被困在這裏麵逃都逃不掉……」
除了樓兒,誰會全心全意的護著她和皇兒。
謝家雖是大姐的夫家,可謝家不是她晏琳琅的親人。謝家會輔佐皇兒,卻是以謝家的利益為本。誰會像樓兒一樣,毫無私心地為他們母子。
「別怕,我這不是回來了。」
「幸好你回來了……」
晏琳琅哽咽著,這世間於她而言最親的人就是樓兒,連父母都要排在後麵。她知道有樓兒在,就沒有人敢欺她和皇兒。她知道有樓兒,在這高高的宮牆內她才覺得有底氣。樓兒失蹤的消息一出,她哭都不敢哭。她怕……她怕自己一哭樓兒就真的回不來了。
「你受苦了……」
「傻琳琅,我可沒受什麽苦。隻要是我自己願意去做的事情,我從來不覺得苦。」
晏琳琅擦著眼淚打著抽嗝,「你也不能什麽事情都自己扛著啊……你可以告訴我。我是你最親的人,你連我都信不過了嗎?」
晏玉樓眯起眼,看著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