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琛的轎攆在拐過皇儀門後停了下來,往後方側頭道:「羲兒身子無礙,倒是心有不甘,自覺馬術不精,近來一直沒日沒夜地操練自己,旁人怎麽也勸不住。」
抬轎的宮人一看太子有意與霍留行同行,十分有眼力見地抬著他跟了上去。
兩頂轎攆一前一後,保持著能夠彼此交談,又合規矩的距離。
霍留行笑著說:「小殿下勤奮好學,這是喜事,隻是微臣愚見,這馬術的修煉並非一蹴而就,一味悶頭操練未必見得成效。」
趙琛的眼風起了一絲波動:「霍將軍說的是,本宮不擅此道,你若有技巧,不妨說來聽聽。」
「馬術馬術,說的便是禦馬之術,不單要看禦馬的人,還要看被禦的馬。首要的技巧,便是配得良駒。」
「良駒?本宮倒曾得過幾匹赤血寶馬,卻實難馴服。」
「既是難能馴服,那便不叫良駒。對小殿下這樣的初學者而言,良駒未必要是能耐最大的,更重要的是聽話,且隻聽主人的話。」
「那依霍將軍之見,怎樣才能收服忠誠又聽話的馬?若是到馬場一匹一匹地試,試著桀驁不馴的烈馬,豈不惹禍上身?」
「小殿下金尊玉貴,自然不可以身試馬。馬通人性,其實最容易收服的,便是那些正在水火之中,生存艱難的馬。小殿下到馬場看一看,若能夠在這些馬受難時竭力幫上一把,它們從此後便將歸心於小殿下了。而其他的馬見小殿下如此樂善好施,多少也會親近於小殿下,小殿下來日若再有需,輕易便可將它們一並馴為良駒。」
霍留行說話的語氣始終公事公辦,抬轎的宮人隻道兩位貴人在探討馬術,隻有趙琛的眼色漸漸深了起來。
他掩著嘴,咳嗽了幾聲,提著氣道:「霍將軍這番金玉良言,本宮會好好考量考量。」
兩人說話間已至垂拱殿。
霍留行被人抬到輪椅上,一路進去,見殿內除了皇帝,該到的都已到了。
除了他和太子以外,此次應召的還有趙珣、沈令蓁的二叔沈學胤,以及另外幾位大理寺與刑部的官員。
皇帝姍姍來遲。
眾人齊齊向上首行禮。
皇帝揮揮手,請他們入座後,作疲憊之態,揉著眉心坐下:「今日宣你們幾個來,是要談談老二的事。你們這些人,該得的風聲,都得了吧。」
底下的朝臣或許還一頭霧水,不知趙瑞去向,但此刻身在垂拱殿中的這幾個本就是知情人。
眾人便都不避諱地點了點頭。
霍留行麵上不動聲色,心中有了數。
在場這些人中,大理寺及刑部的官員,是審理趙瑞通敵案的核心要員,今日主要負責陳述案情。針對如何處理後續案件,皇帝真正要聽的,其實隻是太子、老四、沈學胤和他,四個人的意見。
這四個人裏——
沈學胤為樞密院副使,一直以文官二把手的身份,幫助皇帝製約著朝中武官,多年來始終是皇帝最寵信的臣子之一,代表的是帝王的立場;太子和老四則各代表自己那一黨派的立場;至於他霍留行……
皇帝自然是想看看,他更偏向於以上三個立場中的哪一個。
大理寺的官員在皇帝的示意下呈上一封信函:「二殿下於今日淩晨親擬此封認罪書,詳細招認了通敵經過,其中涉及朝中大小官吏共計十二名。但因物證皆已銷毀,光憑此封認罪書,恐難確認所有涉嫌官吏的罪行。」
皇帝點點頭,先問霍留行:「奸細是你霍家抓來的,你先說說,你怎麽看?」
見皇帝並無當場公布涉嫌官吏名單的打算,霍留行略作思考後道:「回稟陛下,依微臣愚見,缺乏物證,便隻能從人證下手。二殿下既然供認了這些人,不妨予以其戴罪立功的機會,令其協助陛下對這十二名官吏分別設計,若是心中有鬼之人,自然順竿上鉤。」
「若此法可行,朕也不必頭疼了。」
那大理寺官員回身道:「霍將軍有所不知,二殿下擬完這封認罪書後便畏罪自盡了,其手下相關涉案親信,更是早在之前便都死絕,眼下此案已是懸案。」
霍留行麵上作恍然大悟狀,心底卻絲毫不意外。
通敵叛國這個罪名,放在曆朝曆代都是滿門抄斬的重罪。
這次通敵的雖是皇子,卻是個不受寵的皇子,看皇帝的態度,不管趙瑞是否戴罪立功,結果都已免不了一死,且按皇帝斬草除根的狠心,也必不會放過他的妻兒。
所以既然怎麽走都是絕路,趙瑞當然要拖一群人陪葬,然後來個死無對證,讓活著的大家也都不好過。
皇帝又問老四:「珣兒也是一路跟著這案子過來的,你對這認罪書有什麽看法?」
「回稟父皇,依兒臣對二哥生前為人的了解,他招認的內容應當未必全都屬實。何況通敵一事應是機密,二哥必是慎之又慎,如何能牽扯出十二人之多?」
趙珣之所以如此直言不諱,是因為猜到趙瑞的認罪書損害了自己的利益。
趙瑞既然打算當攪屎棍,就要把生前的死敵都給潑髒了。這封認罪書中,不僅有像薛家這樣因為太過忠實本分,哪個皇子都不靠,很可能曾經得罪了他的忠良,還會有老四的一些暗樁。
皇帝也知道其中必有無辜,但問題在於,假的成不了真,必須真摻著假才能瞞天過海,所以這裏麵,同樣也有真正危害朝廷的奸細。
真假難辨,老四又不可能光明正大地跳出來說,哪些是他手下的暗樁,這就讓皇帝頭疼了。
「既存在不屬實,又無法查證哪些是真,哪些是假,那該如何辦?」皇帝又將目光轉向沈學胤。
「陛下,臣以為,二殿下受了這幾日嚴刑,應當已是真心悔過,這封認罪書上所列官吏名單,十之八|九為真。通敵叛國不是一般的罪名,陛下切莫輕放啊!」
霍留行在心裏冷笑一聲。
這個沈學胤,多年來始終打壓武將以抬高文臣地位,十一年前就曾向皇帝進讒言,害大齊失去河西,也逼他九死一生地入了西羌戰俘營,如今這番發言,確實是他的作風。
太子的臉色一下子變得有些難看。
皇帝卻好像比較認同沈學胤的觀點,想了想,點了點頭。
趙珣、趙琛、霍留行齊齊陷入了沉默。
誰都有心反駁,但誰先開了這個口,誰無疑就成了靶子。
抬轎的宮人一看太子有意與霍留行同行,十分有眼力見地抬著他跟了上去。
兩頂轎攆一前一後,保持著能夠彼此交談,又合規矩的距離。
霍留行笑著說:「小殿下勤奮好學,這是喜事,隻是微臣愚見,這馬術的修煉並非一蹴而就,一味悶頭操練未必見得成效。」
趙琛的眼風起了一絲波動:「霍將軍說的是,本宮不擅此道,你若有技巧,不妨說來聽聽。」
「馬術馬術,說的便是禦馬之術,不單要看禦馬的人,還要看被禦的馬。首要的技巧,便是配得良駒。」
「良駒?本宮倒曾得過幾匹赤血寶馬,卻實難馴服。」
「既是難能馴服,那便不叫良駒。對小殿下這樣的初學者而言,良駒未必要是能耐最大的,更重要的是聽話,且隻聽主人的話。」
「那依霍將軍之見,怎樣才能收服忠誠又聽話的馬?若是到馬場一匹一匹地試,試著桀驁不馴的烈馬,豈不惹禍上身?」
「小殿下金尊玉貴,自然不可以身試馬。馬通人性,其實最容易收服的,便是那些正在水火之中,生存艱難的馬。小殿下到馬場看一看,若能夠在這些馬受難時竭力幫上一把,它們從此後便將歸心於小殿下了。而其他的馬見小殿下如此樂善好施,多少也會親近於小殿下,小殿下來日若再有需,輕易便可將它們一並馴為良駒。」
霍留行說話的語氣始終公事公辦,抬轎的宮人隻道兩位貴人在探討馬術,隻有趙琛的眼色漸漸深了起來。
他掩著嘴,咳嗽了幾聲,提著氣道:「霍將軍這番金玉良言,本宮會好好考量考量。」
兩人說話間已至垂拱殿。
霍留行被人抬到輪椅上,一路進去,見殿內除了皇帝,該到的都已到了。
除了他和太子以外,此次應召的還有趙珣、沈令蓁的二叔沈學胤,以及另外幾位大理寺與刑部的官員。
皇帝姍姍來遲。
眾人齊齊向上首行禮。
皇帝揮揮手,請他們入座後,作疲憊之態,揉著眉心坐下:「今日宣你們幾個來,是要談談老二的事。你們這些人,該得的風聲,都得了吧。」
底下的朝臣或許還一頭霧水,不知趙瑞去向,但此刻身在垂拱殿中的這幾個本就是知情人。
眾人便都不避諱地點了點頭。
霍留行麵上不動聲色,心中有了數。
在場這些人中,大理寺及刑部的官員,是審理趙瑞通敵案的核心要員,今日主要負責陳述案情。針對如何處理後續案件,皇帝真正要聽的,其實隻是太子、老四、沈學胤和他,四個人的意見。
這四個人裏——
沈學胤為樞密院副使,一直以文官二把手的身份,幫助皇帝製約著朝中武官,多年來始終是皇帝最寵信的臣子之一,代表的是帝王的立場;太子和老四則各代表自己那一黨派的立場;至於他霍留行……
皇帝自然是想看看,他更偏向於以上三個立場中的哪一個。
大理寺的官員在皇帝的示意下呈上一封信函:「二殿下於今日淩晨親擬此封認罪書,詳細招認了通敵經過,其中涉及朝中大小官吏共計十二名。但因物證皆已銷毀,光憑此封認罪書,恐難確認所有涉嫌官吏的罪行。」
皇帝點點頭,先問霍留行:「奸細是你霍家抓來的,你先說說,你怎麽看?」
見皇帝並無當場公布涉嫌官吏名單的打算,霍留行略作思考後道:「回稟陛下,依微臣愚見,缺乏物證,便隻能從人證下手。二殿下既然供認了這些人,不妨予以其戴罪立功的機會,令其協助陛下對這十二名官吏分別設計,若是心中有鬼之人,自然順竿上鉤。」
「若此法可行,朕也不必頭疼了。」
那大理寺官員回身道:「霍將軍有所不知,二殿下擬完這封認罪書後便畏罪自盡了,其手下相關涉案親信,更是早在之前便都死絕,眼下此案已是懸案。」
霍留行麵上作恍然大悟狀,心底卻絲毫不意外。
通敵叛國這個罪名,放在曆朝曆代都是滿門抄斬的重罪。
這次通敵的雖是皇子,卻是個不受寵的皇子,看皇帝的態度,不管趙瑞是否戴罪立功,結果都已免不了一死,且按皇帝斬草除根的狠心,也必不會放過他的妻兒。
所以既然怎麽走都是絕路,趙瑞當然要拖一群人陪葬,然後來個死無對證,讓活著的大家也都不好過。
皇帝又問老四:「珣兒也是一路跟著這案子過來的,你對這認罪書有什麽看法?」
「回稟父皇,依兒臣對二哥生前為人的了解,他招認的內容應當未必全都屬實。何況通敵一事應是機密,二哥必是慎之又慎,如何能牽扯出十二人之多?」
趙珣之所以如此直言不諱,是因為猜到趙瑞的認罪書損害了自己的利益。
趙瑞既然打算當攪屎棍,就要把生前的死敵都給潑髒了。這封認罪書中,不僅有像薛家這樣因為太過忠實本分,哪個皇子都不靠,很可能曾經得罪了他的忠良,還會有老四的一些暗樁。
皇帝也知道其中必有無辜,但問題在於,假的成不了真,必須真摻著假才能瞞天過海,所以這裏麵,同樣也有真正危害朝廷的奸細。
真假難辨,老四又不可能光明正大地跳出來說,哪些是他手下的暗樁,這就讓皇帝頭疼了。
「既存在不屬實,又無法查證哪些是真,哪些是假,那該如何辦?」皇帝又將目光轉向沈學胤。
「陛下,臣以為,二殿下受了這幾日嚴刑,應當已是真心悔過,這封認罪書上所列官吏名單,十之八|九為真。通敵叛國不是一般的罪名,陛下切莫輕放啊!」
霍留行在心裏冷笑一聲。
這個沈學胤,多年來始終打壓武將以抬高文臣地位,十一年前就曾向皇帝進讒言,害大齊失去河西,也逼他九死一生地入了西羌戰俘營,如今這番發言,確實是他的作風。
太子的臉色一下子變得有些難看。
皇帝卻好像比較認同沈學胤的觀點,想了想,點了點頭。
趙珣、趙琛、霍留行齊齊陷入了沉默。
誰都有心反駁,但誰先開了這個口,誰無疑就成了靶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