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領完任務,拿著一個大饅頭,往饅頭裏夾好牛肉幹,抓起一瓶純淨水,就開始繼續往裏走。我猜,這墳頭也就在附近不遠處。我繞過山坳時,眼前的景色把我驚呆了:一座孤零零的大墳包就那麽突兀地出現在我眼前,而墳周圍的天然屏障就是山。
周圍有三座大山,交會之處那一片空地就是那墳頭所在。這墳極大,墳包長約十米,將這三座山之間的平地填滿了。土堆上已經長滿了雜草,墳碑看樣子,原本應該有些雕刻,材質也是四川很常見的山岩,隻是顏色略微有些發黃。這明顯是因為年代久遠,被雨水和山風腐蝕而致。
我很想看清楚那墳碑上寫著什麽,就往墳碑上吐了好幾口水,側過臉借著光線想看清楚。
我發現了一些痕跡,似乎在很久很久之前就存在,難道……難道字跡是被人刻意抹去的?我用手指順著這些痕跡摸著,很快就發現了利器的刻痕。那刻痕的邊緣已經有風化的天然塌落,用手一摳,就能摳下一小塊岩石來。我開始猜測,是什麽人將這碑文刮掉,又為什麽刮掉呢?
我回頭看了看山坳的那個轉角,如果不知道的人,遠遠地看到那個轉角,一定以為那是死胡同,隻有走近了,才會看到這裏別有洞天。三座山之間連接緊密,最低一處也得有個三米高的樣子,這倒有點像人為建起來的,隻是過去了太多的年頭,已與天然環境融為一體。
不過話說回來,會不會是建墳的人也是這個打算?如果真的是這樣,那這個建墳的人應該是個很有遠見的人。
不過我自己納悶起來,這是個什麽造型?一般都是些不懂風水的人才會把人埋在山腳下。建墳的人人為地加高了三座山連接的地方,很明顯是為了防止山洪或者防止下雨時雨水倒灌進來,把整個墳泡在水裏的,另一個作用就是為了使整個墳隱藏起來,不被人發現。
可是就算這麽做,水還是會進來啊,畢竟是山腳下,水不可能往上流,也不可能繞開這個墳流。而且按風水學裏講的,這是個四不像地帶,氣不通,水不流,風不順,無不有,四象皆為空,那不就是個垃圾得不能再垃圾的地方嗎?!
我沿著這墳包走了一圈,墳包周圍有很寬的過水槽,槽口很淺,不過這麽看來,在墳剛建好時,這過水槽還很深,槽口消失在了我進來的那個地方。
這時,我腦子裏靈光一閃,不對,有個地方非常不對,可我就是怎麽也想不起來。我往山坳口退了一步,將整個墳包盡收眼底,看了看,我又開始繞著墳包轉悠,把裏裏外外都看了一遍。
就在我走過一片草叢的時候,我被一塊石頭絆了一下,差點摔倒,本來這山坳裏就有些悶,這一下,我被驚出了一身汗,那石頭也被我帶了出來。我心有餘悸地回頭一看,這哪兒是什麽石頭,明明就是半塊石磚。我狠狠地在石磚上踩了一腳,可是腳還沒下去,我就發現了墳的不對之處。
按道理講,這墳包沒有墳磚加上什麽米湯之類的混合物,早該在百年前就被水流和山風什麽的腐蝕成平土坡了,結局應該與那石碑差不多。這石碑都能被吹成那樣,何況泥土堆積出來的墳頭?可是,又是什麽原因造成了這墳頭如今的這種樣貌呢?
我拿起石磚,看了又看。這磚和墳碑的材料完全不同,屬於一種青石。這就是活脫脫的大石頭鑿刻成磚的樣子的,特點就是結實,過個百年拿起來往地上砸都不見得能砸壞,古人要麽拿它鋪設在墳裏,要麽就是把它堆在墳包上麵,因為它的顏色,再加上各種雕刻或擺放組合,會顯得莊重美觀,這大概也就是明代之後開始流行起來的。
但這就是問題所在了。按道理講,這東西應該在這墳包之上,之後要撒石灰,再是雞血辟邪,最後填土夯實,過個幾千年都應該沒什麽問題的,可是這東西怎麽跑到周圍的雜草堆裏來了?!難道是因為山風劇烈,或是水洪湍急,硬生生地把石磚給吹掉了?這個解釋顯然非常不合理。
另一處不合理的是,就算沒有石頭,這麽大的墳用石灰也需要不少呢。就算隻過了千年,這石灰經水流過,也會將周圍弄個寸草不生的,最次也該是禿一塊、草一塊的,可是……可是這附近的草長得如此茂盛,怎麽看也看不出曾經有過被石灰水腐蝕過的樣子。
除非墳裏根本就沒有撒過石灰。墳裏不撒石灰的,古代倒也有過這習俗,但是年代又有些對不上了,因為不撒石灰的習慣得追溯到三國之前,那時候,石灰的作用不被人們所完全了解,想用到墳上可能性也不大。
瘦子不知道什麽時候站到了我身後,突然低聲說:“喂,你看什麽呢?”
我嚇了一跳,趕忙轉身,一口饅頭塞進嘴裏,“嗯,我找到墳了!乖乖,真是個大家夥啊!”
瘦子看了我一眼,沒說話。他估計是吃過飯了,手裏握著一把洛陽鏟。他的這把洛陽鏟,連我看了都非常喜歡,全身烏黑,鏟頭圓中帶尖,尖鋒鈍中有利,鏟圓極小,連接之處明眼人一看就知道,不像我們的是焊接上去的,而是一體的。
那鏟身上還有好些花紋,很像一些咒文,跟一把武器一般,如果遇見意外,拿起就可以當武器。這洛陽鏟就好比是人的胳膊的延伸,我記得耗子哥說過,好的洛陽鏟打下去一個洞,你根本不用使多大力氣,洛陽鏟自身的重量就可以把鏟身帶下去,碰見石頭都可以蹭過去。
持鏟人可以憑借下鏟後鏟身的震感,根本不用看帶上來的土,就可以知道是不是離墳頭近了。今天,我算是見識到這種好東西是什麽模樣了。我們的鏟子是自己定做的,下鏟後還得小心連接處,別用力過猛斷在土層裏。
我在盯著瘦子的洛陽鏟看時,他也在看我。我真怕他看出我對他洛陽鏟的喜愛,忙眯著眼,走過去說:“老哥,這……這就是洛陽鏟吧?嘖嘖,你在哪兒買的啊?”
瘦子點了一支煙,叼在嘴裏,驕傲地看著我,幽幽地說了句:“祖上傳下來的!”
周圍有三座大山,交會之處那一片空地就是那墳頭所在。這墳極大,墳包長約十米,將這三座山之間的平地填滿了。土堆上已經長滿了雜草,墳碑看樣子,原本應該有些雕刻,材質也是四川很常見的山岩,隻是顏色略微有些發黃。這明顯是因為年代久遠,被雨水和山風腐蝕而致。
我很想看清楚那墳碑上寫著什麽,就往墳碑上吐了好幾口水,側過臉借著光線想看清楚。
我發現了一些痕跡,似乎在很久很久之前就存在,難道……難道字跡是被人刻意抹去的?我用手指順著這些痕跡摸著,很快就發現了利器的刻痕。那刻痕的邊緣已經有風化的天然塌落,用手一摳,就能摳下一小塊岩石來。我開始猜測,是什麽人將這碑文刮掉,又為什麽刮掉呢?
我回頭看了看山坳的那個轉角,如果不知道的人,遠遠地看到那個轉角,一定以為那是死胡同,隻有走近了,才會看到這裏別有洞天。三座山之間連接緊密,最低一處也得有個三米高的樣子,這倒有點像人為建起來的,隻是過去了太多的年頭,已與天然環境融為一體。
不過話說回來,會不會是建墳的人也是這個打算?如果真的是這樣,那這個建墳的人應該是個很有遠見的人。
不過我自己納悶起來,這是個什麽造型?一般都是些不懂風水的人才會把人埋在山腳下。建墳的人人為地加高了三座山連接的地方,很明顯是為了防止山洪或者防止下雨時雨水倒灌進來,把整個墳泡在水裏的,另一個作用就是為了使整個墳隱藏起來,不被人發現。
可是就算這麽做,水還是會進來啊,畢竟是山腳下,水不可能往上流,也不可能繞開這個墳流。而且按風水學裏講的,這是個四不像地帶,氣不通,水不流,風不順,無不有,四象皆為空,那不就是個垃圾得不能再垃圾的地方嗎?!
我沿著這墳包走了一圈,墳包周圍有很寬的過水槽,槽口很淺,不過這麽看來,在墳剛建好時,這過水槽還很深,槽口消失在了我進來的那個地方。
這時,我腦子裏靈光一閃,不對,有個地方非常不對,可我就是怎麽也想不起來。我往山坳口退了一步,將整個墳包盡收眼底,看了看,我又開始繞著墳包轉悠,把裏裏外外都看了一遍。
就在我走過一片草叢的時候,我被一塊石頭絆了一下,差點摔倒,本來這山坳裏就有些悶,這一下,我被驚出了一身汗,那石頭也被我帶了出來。我心有餘悸地回頭一看,這哪兒是什麽石頭,明明就是半塊石磚。我狠狠地在石磚上踩了一腳,可是腳還沒下去,我就發現了墳的不對之處。
按道理講,這墳包沒有墳磚加上什麽米湯之類的混合物,早該在百年前就被水流和山風什麽的腐蝕成平土坡了,結局應該與那石碑差不多。這石碑都能被吹成那樣,何況泥土堆積出來的墳頭?可是,又是什麽原因造成了這墳頭如今的這種樣貌呢?
我拿起石磚,看了又看。這磚和墳碑的材料完全不同,屬於一種青石。這就是活脫脫的大石頭鑿刻成磚的樣子的,特點就是結實,過個百年拿起來往地上砸都不見得能砸壞,古人要麽拿它鋪設在墳裏,要麽就是把它堆在墳包上麵,因為它的顏色,再加上各種雕刻或擺放組合,會顯得莊重美觀,這大概也就是明代之後開始流行起來的。
但這就是問題所在了。按道理講,這東西應該在這墳包之上,之後要撒石灰,再是雞血辟邪,最後填土夯實,過個幾千年都應該沒什麽問題的,可是這東西怎麽跑到周圍的雜草堆裏來了?!難道是因為山風劇烈,或是水洪湍急,硬生生地把石磚給吹掉了?這個解釋顯然非常不合理。
另一處不合理的是,就算沒有石頭,這麽大的墳用石灰也需要不少呢。就算隻過了千年,這石灰經水流過,也會將周圍弄個寸草不生的,最次也該是禿一塊、草一塊的,可是……可是這附近的草長得如此茂盛,怎麽看也看不出曾經有過被石灰水腐蝕過的樣子。
除非墳裏根本就沒有撒過石灰。墳裏不撒石灰的,古代倒也有過這習俗,但是年代又有些對不上了,因為不撒石灰的習慣得追溯到三國之前,那時候,石灰的作用不被人們所完全了解,想用到墳上可能性也不大。
瘦子不知道什麽時候站到了我身後,突然低聲說:“喂,你看什麽呢?”
我嚇了一跳,趕忙轉身,一口饅頭塞進嘴裏,“嗯,我找到墳了!乖乖,真是個大家夥啊!”
瘦子看了我一眼,沒說話。他估計是吃過飯了,手裏握著一把洛陽鏟。他的這把洛陽鏟,連我看了都非常喜歡,全身烏黑,鏟頭圓中帶尖,尖鋒鈍中有利,鏟圓極小,連接之處明眼人一看就知道,不像我們的是焊接上去的,而是一體的。
那鏟身上還有好些花紋,很像一些咒文,跟一把武器一般,如果遇見意外,拿起就可以當武器。這洛陽鏟就好比是人的胳膊的延伸,我記得耗子哥說過,好的洛陽鏟打下去一個洞,你根本不用使多大力氣,洛陽鏟自身的重量就可以把鏟身帶下去,碰見石頭都可以蹭過去。
持鏟人可以憑借下鏟後鏟身的震感,根本不用看帶上來的土,就可以知道是不是離墳頭近了。今天,我算是見識到這種好東西是什麽模樣了。我們的鏟子是自己定做的,下鏟後還得小心連接處,別用力過猛斷在土層裏。
我在盯著瘦子的洛陽鏟看時,他也在看我。我真怕他看出我對他洛陽鏟的喜愛,忙眯著眼,走過去說:“老哥,這……這就是洛陽鏟吧?嘖嘖,你在哪兒買的啊?”
瘦子點了一支煙,叼在嘴裏,驕傲地看著我,幽幽地說了句:“祖上傳下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