爺爺扶著這古建築,正對著它一角的一處黑洞張望著。這黑洞似乎才挖開沒多久,隻有不到半米,說白了也就是腦袋大小的窟窿。爺爺身邊還放著一張板子,看來之前有人故意掩埋過,不想被人發現。
我看到這兒,大吃一驚,“啊,被人盜過?”
爺爺瞪了我一眼,我趕忙往後縮了一下。叔叔在一旁說:“我挖過!”
我覺得不可思議,轉過頭說:“你?”
叔叔說:“你記得在我那兒看到的玉葉金花嗎?就從這下麵起出來的!”
我更加吃驚起來,首先,這盜洞不知道是用什麽手法打的,這麽圓,還這麽小。我看看深度,至少兩米以上,再往下根本見不到底。
而且,更令人叫絕的是,要從這麽小的洞裏窺視到這墳頭下麵的全貌,除非用先進的探視儀器,根本不可能做到,更不要說再順一件寶貝上來。我就這麽想著,就開始覺得玄乎了。我先湊到花姐身邊,“花兒,這洞怎麽打的啊?”
花姐看看我,“超大號的洛陽鏟,就是花的力氣要多些,挖通,再在兩邊擴就行!”
我聽完,仔細想了想,這個辦法是可以做到的,但是越往下,這鏟子也就越重,細了的話根本搗不動土層,而且新疆的上半截土幾乎石頭一半、土一半的,萬一碰上個大石頭,帶又帶不上來,那不是一頭鑽進死胡同嗎?
我把這個疑問說給花姐,花姐回道:“體力是關鍵,其次,洛陽鏟越大,有時候越好挖。碰上大石頭,就得往裏加水和水泥,和的比例恰當的話,就可以帶上來了!”
我聽著都覺得暈,這還得有些瓦工的常識,要是水泥弄少了,還是帶不上來,還會越來越稀,多了怕是這個盜洞就廢了。而且,這一招還幫著這墳頭主人加固了一下墳洞。
我又問:“那要是碰到的是墳壁的那層磚,怎麽辦啊?洛陽鏟不會硬到把磚都砸碎吧!”
一旁的小舅聽到我的這個疑問,插嘴說:“你咋這麽笨?!墳磚往下是空心的,把撬杠加長,頭弄尖一點,不出三下就搞定,這都不是問題!”
小舅這麽一說,我立刻明白了。我湊到叔叔身邊,笑嘻嘻地說:“叔,你用什麽法子把它弄上來的啊?還能保證不破,厲害啊!讓咱也學學這人不入墳頭就能順出寶貝的法子啊!”
叔叔也望著那盜洞,“很簡單啊,八爪外麵套個厚布片,厚布片在最外麵可以起到摸的作用,八爪扣上往上拉。這個過程啊,全靠感覺了,要是撞壞了,就怪自己手抖了。這可是絕活,新疆排名靠前的鬼臉都會這一手!”
我見叔叔說得很是自豪,開始在大腦裏演示了一下整個流程。盜洞打完,伸下去的厚布片八爪就等於人手的加長,挨著物件後,還得測算出大小,再拿八爪套牢。
從盜洞提上來的時候,手就算輕微地抖一下,這下麵的寶貝可就等於被人砸到了牆上一樣,碎了可就等於親手毀了一件寶貝,而且連渣都見不到。可是叔叔卻很完好地把東西拿了上來,這功夫也絕非一朝一夕就能練就的。
我不禁暗自稱奇,稱讚道:“叔叔,你厲害啊!這玉葉金花可是毫發無傷地順上來了啊!”
叔叔苦笑一下,“嗬嗬,你忘了嗎,那底座可是碎在下麵了。那是八爪往上拉的時候,碰到了敲碎的墳磚了。還好,老天保佑,上半部分還很完好!”
我點點頭,不過就這本事,我想換了是我,怕是連這玉葉金花的枝都不一定能看到了。不過話說回來,光這盜洞,就打得夠讓人吃驚的了,這手法,懂得看的就是門道。這一行的,看這盜洞,就知道碰上高手了。說簡單點,光個盜洞,就夠讓人學習上一陣子了。
爺爺看了一會兒,直接站了起來,對叔叔說:“你洞子外麵的浮土怎麽不往下挖半米的斜坡,手放平,拉八爪感覺就差,往下半米的弧度,可以讓你感覺更靈敏,你腦子怎麽長的?”
叔叔站一邊不說話,聽爺爺在那兒罵著。我躲在一邊比畫了一下,可不是嘛,手放平拉,提的重量有所減輕,但是感覺靈敏度沒有往下半米的靈敏度高,但是,一旦往下挖半米的斜坡,那重量就會大很多。我的天,這麽挖墳可以說驚為天人啊!
爺爺又蹲了下去,往盜洞裏探了探。隻見他閉著眼,用手往洞口扇了扇,我知道他在聞著墳裏飄上來的味兒。突然,他轉頭衝我們說:“你們一頭頭、一隻隻的,都給我閃遠一點兒,全是你們的汗味兒。都去把家夥什兒拿出來,還要我教你們嗎?!”
大家聽完,也是一愣,接著都各忙各的去了。我抄了一把兵工鏟,遠遠地站著。
大約五分鍾後,爺爺說:“大力,過來挖,挖個一人洞!二子抬土,別丟太遠。小花兒,你和妞兒去找個高點的地方盯著去。剩下的,把下去呼吸用的軟管套好!你們幾個還愣著幹嗎,潛水服不知道準備好嗎?你們一頭頭、一隻隻的,都怎麽了?不會幹活了嗎?”
爺爺說完站起身,又忙別的去了。大家跟著忙碌了起來,我唯一做的就是和叔叔把軟管的一頭連在麵具上,另一頭按著手動鼓風機。這手動鼓風機也就是老式的吹爐火用的那種,上下有兩個壓氣柄。
我想到,一旦下麵空氣稀薄時,我們這裏是絕對不能停的,一旦停了,軟管裏的空氣會在幾口之內就沒了。我的天,壓力一下來了,怪不得爺爺前麵讓我們休息來著。看來,關鍵時刻,我們比下麵挖盜洞的輕鬆不了多少。
我做完這一切,對叔叔說:“一旦用上了馬上叫我,我周圍轉轉去!”
我先細細地看了看那岩泥混合的建築,看不出什麽名堂。我猜測,如果是墳頭,那很可能是個標誌性的建築,可是一般建墳都很低調啊,除非是大官,或者皇帝什麽的,才會厚葬,可爺爺不是說過大墳不挖嗎?這等於破壞規矩啊!
我相信爺爺,那這個肯定不是大墳,而且從順上來的那個玉葉金花的品質看,好像也不會是大墳。可是換個角度看,把墳建在一個鳥不拉屎的地方,還花力氣搞這麽個再放個百年依然是這麽個樣子的建築,也太煞費苦心了,沒點實力,也幹不出這麽個事兒。
但是,這麽做是為了什麽呢?還真讓人摸不著頭腦。
我看到這兒,大吃一驚,“啊,被人盜過?”
爺爺瞪了我一眼,我趕忙往後縮了一下。叔叔在一旁說:“我挖過!”
我覺得不可思議,轉過頭說:“你?”
叔叔說:“你記得在我那兒看到的玉葉金花嗎?就從這下麵起出來的!”
我更加吃驚起來,首先,這盜洞不知道是用什麽手法打的,這麽圓,還這麽小。我看看深度,至少兩米以上,再往下根本見不到底。
而且,更令人叫絕的是,要從這麽小的洞裏窺視到這墳頭下麵的全貌,除非用先進的探視儀器,根本不可能做到,更不要說再順一件寶貝上來。我就這麽想著,就開始覺得玄乎了。我先湊到花姐身邊,“花兒,這洞怎麽打的啊?”
花姐看看我,“超大號的洛陽鏟,就是花的力氣要多些,挖通,再在兩邊擴就行!”
我聽完,仔細想了想,這個辦法是可以做到的,但是越往下,這鏟子也就越重,細了的話根本搗不動土層,而且新疆的上半截土幾乎石頭一半、土一半的,萬一碰上個大石頭,帶又帶不上來,那不是一頭鑽進死胡同嗎?
我把這個疑問說給花姐,花姐回道:“體力是關鍵,其次,洛陽鏟越大,有時候越好挖。碰上大石頭,就得往裏加水和水泥,和的比例恰當的話,就可以帶上來了!”
我聽著都覺得暈,這還得有些瓦工的常識,要是水泥弄少了,還是帶不上來,還會越來越稀,多了怕是這個盜洞就廢了。而且,這一招還幫著這墳頭主人加固了一下墳洞。
我又問:“那要是碰到的是墳壁的那層磚,怎麽辦啊?洛陽鏟不會硬到把磚都砸碎吧!”
一旁的小舅聽到我的這個疑問,插嘴說:“你咋這麽笨?!墳磚往下是空心的,把撬杠加長,頭弄尖一點,不出三下就搞定,這都不是問題!”
小舅這麽一說,我立刻明白了。我湊到叔叔身邊,笑嘻嘻地說:“叔,你用什麽法子把它弄上來的啊?還能保證不破,厲害啊!讓咱也學學這人不入墳頭就能順出寶貝的法子啊!”
叔叔也望著那盜洞,“很簡單啊,八爪外麵套個厚布片,厚布片在最外麵可以起到摸的作用,八爪扣上往上拉。這個過程啊,全靠感覺了,要是撞壞了,就怪自己手抖了。這可是絕活,新疆排名靠前的鬼臉都會這一手!”
我見叔叔說得很是自豪,開始在大腦裏演示了一下整個流程。盜洞打完,伸下去的厚布片八爪就等於人手的加長,挨著物件後,還得測算出大小,再拿八爪套牢。
從盜洞提上來的時候,手就算輕微地抖一下,這下麵的寶貝可就等於被人砸到了牆上一樣,碎了可就等於親手毀了一件寶貝,而且連渣都見不到。可是叔叔卻很完好地把東西拿了上來,這功夫也絕非一朝一夕就能練就的。
我不禁暗自稱奇,稱讚道:“叔叔,你厲害啊!這玉葉金花可是毫發無傷地順上來了啊!”
叔叔苦笑一下,“嗬嗬,你忘了嗎,那底座可是碎在下麵了。那是八爪往上拉的時候,碰到了敲碎的墳磚了。還好,老天保佑,上半部分還很完好!”
我點點頭,不過就這本事,我想換了是我,怕是連這玉葉金花的枝都不一定能看到了。不過話說回來,光這盜洞,就打得夠讓人吃驚的了,這手法,懂得看的就是門道。這一行的,看這盜洞,就知道碰上高手了。說簡單點,光個盜洞,就夠讓人學習上一陣子了。
爺爺看了一會兒,直接站了起來,對叔叔說:“你洞子外麵的浮土怎麽不往下挖半米的斜坡,手放平,拉八爪感覺就差,往下半米的弧度,可以讓你感覺更靈敏,你腦子怎麽長的?”
叔叔站一邊不說話,聽爺爺在那兒罵著。我躲在一邊比畫了一下,可不是嘛,手放平拉,提的重量有所減輕,但是感覺靈敏度沒有往下半米的靈敏度高,但是,一旦往下挖半米的斜坡,那重量就會大很多。我的天,這麽挖墳可以說驚為天人啊!
爺爺又蹲了下去,往盜洞裏探了探。隻見他閉著眼,用手往洞口扇了扇,我知道他在聞著墳裏飄上來的味兒。突然,他轉頭衝我們說:“你們一頭頭、一隻隻的,都給我閃遠一點兒,全是你們的汗味兒。都去把家夥什兒拿出來,還要我教你們嗎?!”
大家聽完,也是一愣,接著都各忙各的去了。我抄了一把兵工鏟,遠遠地站著。
大約五分鍾後,爺爺說:“大力,過來挖,挖個一人洞!二子抬土,別丟太遠。小花兒,你和妞兒去找個高點的地方盯著去。剩下的,把下去呼吸用的軟管套好!你們幾個還愣著幹嗎,潛水服不知道準備好嗎?你們一頭頭、一隻隻的,都怎麽了?不會幹活了嗎?”
爺爺說完站起身,又忙別的去了。大家跟著忙碌了起來,我唯一做的就是和叔叔把軟管的一頭連在麵具上,另一頭按著手動鼓風機。這手動鼓風機也就是老式的吹爐火用的那種,上下有兩個壓氣柄。
我想到,一旦下麵空氣稀薄時,我們這裏是絕對不能停的,一旦停了,軟管裏的空氣會在幾口之內就沒了。我的天,壓力一下來了,怪不得爺爺前麵讓我們休息來著。看來,關鍵時刻,我們比下麵挖盜洞的輕鬆不了多少。
我做完這一切,對叔叔說:“一旦用上了馬上叫我,我周圍轉轉去!”
我先細細地看了看那岩泥混合的建築,看不出什麽名堂。我猜測,如果是墳頭,那很可能是個標誌性的建築,可是一般建墳都很低調啊,除非是大官,或者皇帝什麽的,才會厚葬,可爺爺不是說過大墳不挖嗎?這等於破壞規矩啊!
我相信爺爺,那這個肯定不是大墳,而且從順上來的那個玉葉金花的品質看,好像也不會是大墳。可是換個角度看,把墳建在一個鳥不拉屎的地方,還花力氣搞這麽個再放個百年依然是這麽個樣子的建築,也太煞費苦心了,沒點實力,也幹不出這麽個事兒。
但是,這麽做是為了什麽呢?還真讓人摸不著頭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