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著二叔的抱怨,我突然來了興趣,走到爺爺跟前,“爺爺,我下去看看好不好?我保證安全!”
爺爺看了我一眼,“你?”
我點點頭,“爺爺,我也算有經驗的了,您就讓我下去看看嘛!”
爺爺看了我一會兒,幫我拉了拉潛水服,“下去後,你可以看到五個洞口,二子進了一個,你去下一個看看。記住,保持呼吸均勻,不要大口呼吸,不然很快會缺氧的!有情況出不來,就用力拉繩子!到洞口往下小心點,下麵別扭著腳!”
我用力地點點頭,戴上頭燈,走到洞口,回頭看了看這一大家子人,套上呼吸麵具,就下去了。這呼吸麵具裏的味道真難聞,全是汗味兒,還有股子土星子味兒。
每下一步,光就變得越暗,直到我挨著那黝黑的洞口,往上看了一眼,發現爺爺和二叔蹲在洞口,正看著我。我撐住那翻開的墳洞,往下慢慢探去,一直到我撐得快到身體極限了還沒有到底。我有些急了,這……到底多深啊。
我心一橫,往下輕輕一跳,感覺身體一沉,就那麽挨著了地麵。我鬆了一口氣,往上看看,這個洞剛好沒過我頭頂,洞口比我高一點。我心裏暗道:“這邪教教主不會算到今天小爺要進來吧,連高度都這麽合適。”
我擰開頭燈,大吃一驚,這……這五棱子墳原來是這麽個造型。
周圍空間很狹小,雙手勉強可以撐開,但是身後的空間卻很大。我擰開頭燈,看見了類似伊斯蘭教教堂的尖頂拱門,身後是什麽,我看不清楚。我往後退了退,似乎有具棺木,而周圍什麽都沒有。
我摸了過去,果然是棺木,是木頭做的,邊緣倒是釘得很好,顏色看不清楚,似乎有些圖騰。當我臉湊近了,用手抹了抹上麵的浮灰,我才看清楚那是佛的坐像。這個我知道,代表此人生前很有威望啊!我心頭一喜,從背後掏出一根撬棍,順著一角就嵌了進去。
可是,我的撬棍隻進去了一點,就無法更深入了。我跪在地上,一手抓著撬棍,一手扶住撬棍的一端,身子用力往前一頂,可是卻仍舊進不得絲毫。我又試了試,還是不行。糟糕,目前的呼吸已經大大加快,這次下來得著急,沒帶榔頭。
我想了想,爺爺下來一趟都沒打開,是不是意思就不讓我們打開?對,這下麵放了一個晚上,都沒通風徹底,萬一有什麽,真不好說。罷了,我一咬牙,用力抽出撬棍,轉身往那拱門鑽去。
我感覺到腳下什麽東西倒在了我的跟前,往下一看,全是石頭和碎木。我覺得異常壓抑,每往前走一步,就感覺空氣少一絲。我趕忙順著門鑽了出去,眼前似乎更加擁擠。
我看見一共有五個門,連同我剛出來的門,都不算高,而且窄,側著身才能進去。這五個門正好圍成五邊形,哦,五棱子墳原來是這麽個意思。而且,每個門口居然都有不同的擺設,這是個陣嗎?這麽擺肯定有它的道理,是什麽呢?
我開始仔細地打量起來,其中一個門口上應該有個立柱,半截是岩石和硬木,上麵原來擺的應該就是那隻被我們弄出去的“龍”杯。隻不過不知道什麽原因,那立柱倒了。
另一個門口似乎有什麽東西被拆掉了,地上散落著碎石,哦,想起來了,應該是玉葉金花。我順著叔叔打的盜洞往上看去,果然,這洞很正地打到了玉葉金花的正上方,看來叔叔運氣有點好。
我左右看看,決定從“玉葉金花”門進去看看,說不定能找到不一樣的東西。此時的我有些激動,我一手按著胸,擦了一把汗,貓著身子,鑽進了這個門。裏麵似乎比外麵還要熱,一身的汗似乎是在瞬間就在潛水服裏湧了出來。
我打量了下整個房間,房間很小,而且斜度很大,呈半扇形。看來,整個墳呈圓形,一個大大的圓。我看著墳壁,果然是打磨過的,頂部是平的,而且有立柱支撐。感覺造這個墳的不是在建墳,而是在打造一個宮殿似的。
建這個墳,跟打造帝王皇陵完全不同。帝王皇陵需要的是風水之地,加之人手充足,而且就等於是個開山工程。而這兒就不同了,地兒不大,等於在給一隻麻雀做手術,要的人工或許不是那麽多,但是要的就是能工巧匠。
就這個五棱子墳,首先要挖一個大大的坑,很寬,再挖成圓,為了保證地表的土層不受變化,再一邊由外側的坑溝往下打墳洞,一邊打一邊修築,直到快打通前,用大塊的岩石把中心區域填實,但是又要把這個道兒留出來。
或者是直接開挖岩石,之後在頂部進行其他建築,而這岩石之間的縫隙也很有講究,既不能挨著,也不能分得太開。挨著的話,日後熱脹冷縮,岩石會碎。分太開的話,估計連六十年不到,墳就會塌。
我試著輕輕地繞過這門口的立柱,盡量不去破壞它。我低著頭往裏看去,裏麵依舊很燥熱,不同的是,這個墳洞裏的牆上畫滿了大朵大朵的蓮花,而正頂端是一尊佛,這佛居然還有外國人的大胡子。這是什麽佛啊?
這尊佛可以用色彩斑斕來說,盡管上麵有浮灰,它表情嚴肅中透露著一絲超然,似笑非笑中透露著一絲邪性。而且,那眼睛居然是金色的,頭燈照上去,居然還有些金光閃閃。我猜,這屋裏會不會是做法事的地方。
我仰著頭看了半天,才又低下頭,地上橫七豎八地放著不少兵器。我試著撿起一把刀,已經被氧化得不成樣子了。我從地上又撿起一把,左右手各拿一把,試了試重量,居然是重刀。
重刀適合平原作戰,這兩把重刀重量不分伯仲,看來是批量生產的,說明他們有自己的打鐵鋪,而且還有規模,看來這位教主野心不小啊。
我心念一轉,左右手一發力,“當啷”一聲,一陣火花飛起,這刀居然沒有斷裂。果然是好刀啊!我摸摸這刀身,應該屬於英吉沙的前期版本,刀身綿長,前段厚重,刀柄順手,但是反身側砍不順暢,這就是說明這刀適合戰場上短兵相接,速戰速決,但是對陣高手時,就沒有優勢了。
爺爺看了我一眼,“你?”
我點點頭,“爺爺,我也算有經驗的了,您就讓我下去看看嘛!”
爺爺看了我一會兒,幫我拉了拉潛水服,“下去後,你可以看到五個洞口,二子進了一個,你去下一個看看。記住,保持呼吸均勻,不要大口呼吸,不然很快會缺氧的!有情況出不來,就用力拉繩子!到洞口往下小心點,下麵別扭著腳!”
我用力地點點頭,戴上頭燈,走到洞口,回頭看了看這一大家子人,套上呼吸麵具,就下去了。這呼吸麵具裏的味道真難聞,全是汗味兒,還有股子土星子味兒。
每下一步,光就變得越暗,直到我挨著那黝黑的洞口,往上看了一眼,發現爺爺和二叔蹲在洞口,正看著我。我撐住那翻開的墳洞,往下慢慢探去,一直到我撐得快到身體極限了還沒有到底。我有些急了,這……到底多深啊。
我心一橫,往下輕輕一跳,感覺身體一沉,就那麽挨著了地麵。我鬆了一口氣,往上看看,這個洞剛好沒過我頭頂,洞口比我高一點。我心裏暗道:“這邪教教主不會算到今天小爺要進來吧,連高度都這麽合適。”
我擰開頭燈,大吃一驚,這……這五棱子墳原來是這麽個造型。
周圍空間很狹小,雙手勉強可以撐開,但是身後的空間卻很大。我擰開頭燈,看見了類似伊斯蘭教教堂的尖頂拱門,身後是什麽,我看不清楚。我往後退了退,似乎有具棺木,而周圍什麽都沒有。
我摸了過去,果然是棺木,是木頭做的,邊緣倒是釘得很好,顏色看不清楚,似乎有些圖騰。當我臉湊近了,用手抹了抹上麵的浮灰,我才看清楚那是佛的坐像。這個我知道,代表此人生前很有威望啊!我心頭一喜,從背後掏出一根撬棍,順著一角就嵌了進去。
可是,我的撬棍隻進去了一點,就無法更深入了。我跪在地上,一手抓著撬棍,一手扶住撬棍的一端,身子用力往前一頂,可是卻仍舊進不得絲毫。我又試了試,還是不行。糟糕,目前的呼吸已經大大加快,這次下來得著急,沒帶榔頭。
我想了想,爺爺下來一趟都沒打開,是不是意思就不讓我們打開?對,這下麵放了一個晚上,都沒通風徹底,萬一有什麽,真不好說。罷了,我一咬牙,用力抽出撬棍,轉身往那拱門鑽去。
我感覺到腳下什麽東西倒在了我的跟前,往下一看,全是石頭和碎木。我覺得異常壓抑,每往前走一步,就感覺空氣少一絲。我趕忙順著門鑽了出去,眼前似乎更加擁擠。
我看見一共有五個門,連同我剛出來的門,都不算高,而且窄,側著身才能進去。這五個門正好圍成五邊形,哦,五棱子墳原來是這麽個意思。而且,每個門口居然都有不同的擺設,這是個陣嗎?這麽擺肯定有它的道理,是什麽呢?
我開始仔細地打量起來,其中一個門口上應該有個立柱,半截是岩石和硬木,上麵原來擺的應該就是那隻被我們弄出去的“龍”杯。隻不過不知道什麽原因,那立柱倒了。
另一個門口似乎有什麽東西被拆掉了,地上散落著碎石,哦,想起來了,應該是玉葉金花。我順著叔叔打的盜洞往上看去,果然,這洞很正地打到了玉葉金花的正上方,看來叔叔運氣有點好。
我左右看看,決定從“玉葉金花”門進去看看,說不定能找到不一樣的東西。此時的我有些激動,我一手按著胸,擦了一把汗,貓著身子,鑽進了這個門。裏麵似乎比外麵還要熱,一身的汗似乎是在瞬間就在潛水服裏湧了出來。
我打量了下整個房間,房間很小,而且斜度很大,呈半扇形。看來,整個墳呈圓形,一個大大的圓。我看著墳壁,果然是打磨過的,頂部是平的,而且有立柱支撐。感覺造這個墳的不是在建墳,而是在打造一個宮殿似的。
建這個墳,跟打造帝王皇陵完全不同。帝王皇陵需要的是風水之地,加之人手充足,而且就等於是個開山工程。而這兒就不同了,地兒不大,等於在給一隻麻雀做手術,要的人工或許不是那麽多,但是要的就是能工巧匠。
就這個五棱子墳,首先要挖一個大大的坑,很寬,再挖成圓,為了保證地表的土層不受變化,再一邊由外側的坑溝往下打墳洞,一邊打一邊修築,直到快打通前,用大塊的岩石把中心區域填實,但是又要把這個道兒留出來。
或者是直接開挖岩石,之後在頂部進行其他建築,而這岩石之間的縫隙也很有講究,既不能挨著,也不能分得太開。挨著的話,日後熱脹冷縮,岩石會碎。分太開的話,估計連六十年不到,墳就會塌。
我試著輕輕地繞過這門口的立柱,盡量不去破壞它。我低著頭往裏看去,裏麵依舊很燥熱,不同的是,這個墳洞裏的牆上畫滿了大朵大朵的蓮花,而正頂端是一尊佛,這佛居然還有外國人的大胡子。這是什麽佛啊?
這尊佛可以用色彩斑斕來說,盡管上麵有浮灰,它表情嚴肅中透露著一絲超然,似笑非笑中透露著一絲邪性。而且,那眼睛居然是金色的,頭燈照上去,居然還有些金光閃閃。我猜,這屋裏會不會是做法事的地方。
我仰著頭看了半天,才又低下頭,地上橫七豎八地放著不少兵器。我試著撿起一把刀,已經被氧化得不成樣子了。我從地上又撿起一把,左右手各拿一把,試了試重量,居然是重刀。
重刀適合平原作戰,這兩把重刀重量不分伯仲,看來是批量生產的,說明他們有自己的打鐵鋪,而且還有規模,看來這位教主野心不小啊。
我心念一轉,左右手一發力,“當啷”一聲,一陣火花飛起,這刀居然沒有斷裂。果然是好刀啊!我摸摸這刀身,應該屬於英吉沙的前期版本,刀身綿長,前段厚重,刀柄順手,但是反身側砍不順暢,這就是說明這刀適合戰場上短兵相接,速戰速決,但是對陣高手時,就沒有優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