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綴說她不過,兩人相視一笑,玉綴隻得去了正房,將一些常用的東西收拾過來,又細細告知蕭如初具體的位置,就連香爐也搬了過來,擱在屋角,她正欲點燃時,卻被蕭如初阻止道:「一晚上罷了,沒什麽打緊的,香就不必點了。」
玉綴隻得作罷,又再三叮囑,燈火蠟燭不必吹熄,免得夜裏起來看不清楚東西,再撞著哪兒,事無巨細,說得詳詳細細,就差做給她看了,蕭如初趕緊一一應下,玉綴這才離去。
許是西廂屋子的屋頂矮了些,那淅淅瀝瀝落下來的雨聲便愈發近了,間或伴隨著極有節奏的嗒嗒聲響,過了不知多久,雨聲漸歇,那有節奏的聲音便顯得更為清晰了。
初時沒有睡意,蕭如初便推開雕花木窗來,一看,果不其然,屋子後麵種著一樹芭蕉,寬大的葉子伸展開來,如同一把大扇子,屋簷上的雨水落在芭蕉葉上,便發出啪嗒一聲,水花四濺開來,沾染在蕭如初的麵頰上,隻覺得夜涼如水。
第二日晨起,照例給夫人和老太太請過安之後,蕭如初回了明清苑,才在房中坐定,便見玉綴引著一名丫鬟過來,道:「小姐,這是夫人院裏伺候的,說是有話來傳。」
那丫鬟便向蕭如初見禮,脆生生道:「夫人著奴婢來傳話,聽說明清苑的正房昨兒晚上漏水,恰巧府中要修整院子,匠人也已經尋來了,便先給明清苑修一修。」
蕭如初聽罷,便對玉綴道:「去取五十兩銀子來。」
玉綴去了,不多時回轉,果然取了一封銀子來,交給了那丫鬟,蕭如初微笑道:「替我向夫人道個謝,這次勞煩她操心了,這銀子便是修整院子需要的花費,煩請你轉交給夫人。」
那丫鬟忙不迭道:「三少夫人客氣了,奴婢必然會如實轉交的。」
那丫鬟收了銀子,回去東跨院,聽見小廳中有人說話,便在門口侍立,恰逢柳氏的貼身丫鬟綠梅過來,見著了她,便問道:「夫人讓去明清苑傳話,可去了不曾?」
丫鬟連忙回道:「已經去了。」她說著,將蕭如初給的那一封銀子拿出來,道:「這是三少夫人給的。」
又把蕭如初交代的話一一學來說了,綠梅收了銀子,道:「這事我知道了,你先去罷。」
她說著便進了小廳,隻見柳氏正與楊氏說話,先是與兩人見了禮,柳氏問道:「都安排下去了麽?這兩日天氣不好,眼看著這雨還得下一陣子,什麽事兒都湊一堆來了。」
楊氏接道:「可不是麽?越急越忙,越忙越亂,如今天公不作美,便是耽擱了什麽事情,想來也沒人能指摘娘親的不是。」
柳氏沒說話,底下的綠梅答道:「都安排下去了,沒什麽大問題,還請夫人放心,」她說完,這才說起明清苑的事情來,道:「方才著人去明清苑那邊傳話,現下已經回來了。」
柳氏遂問道:「明清苑怎麽個說法?」
綠梅細聲道:「倒是沒說什麽,直接讓捎了銀子過來,說是謝過夫人,還請夫人多多費心了。」
她說著,又將那一封銀子雙手奉上,柳氏粗略一看,便點頭道:「先收好。」
綠梅應了,退下後,楊氏笑道:「看不出來,倒是個爽快人。」
柳氏慢條斯理地喝了茶,道:「說來也是巧,昨兒晚上,明清苑的正房漏了水,她要是不爽快,隻怕那房子一時半會還住不了了。」
聞言,楊氏驚訝道:「還有這事兒?這……」
柳氏放下茶盞,笑了一聲,道:「想不到罷?便是我也是才聽說的。」
聽到這裏,楊氏有些好奇,微微壓低聲音道:「這些年來,明清苑當真連瓦都沒翻過一片麽?」
柳氏也低聲道:「還別說,正房院兒就是這麽做的,年年修整,我冷眼瞅著,明清苑還真是邊兒都沒挨著,愣是連一塊瓦片兒都沒動過。」
楊氏心中納罕,問道:「如今三房的新人進門來,也沒提麽?」
柳氏斜睨了她一眼:「怎麽沒提?你娘我也不是那等苛刻之人,自然是與正房院兒順嘴提過幾句的,哪知她聽過,愣是半天沒開腔,我也便沒再說這事了,按道理來,說不說在我,應不應在她,既然正房院兒沒表態,我又何苦來哉?」
楊氏嘖嘖道:「也不知正房院兒怎麽想的?」
「可不是,」柳氏絮絮道:「不過不知怎麽,她一向與明清苑不大對付,便是五哥兒懷琛,她見了也還有個好好臉色,說話和聲和氣的,二房的就更不消說了,能爬到我們頭上去,唯獨三房與老四懷瑜,當真是見不得臉。」
楊氏有一下沒一下地搖著團扇,笑道:「您還別說,老四她可不是按不住麽?」
柳氏轉念想了想,道:「還真是,懷瑜那性子,專是來克她的,也不知是個什麽債來,待日後再說。」
銀子送出去了,柳氏倒也給麵子,將將至下午,雨稍停歇,便有幾名老匠人拎桶抬梯的,過來明清苑了,一院子的人連忙收拾起來,將正房騰出來,先是把昨夜漏水的地方換了瓦,修補齊整,好歹別再外邊下大雨,屋裏下小雨了。
待修補齊整,一名匠人便與玉綴道:「這瓦眼看著一天是揭不完了,倘若半途又下起了雨,反倒不美。」
他說得也不無道理,玉綴看了看陰沉的天氣,便道:「那依你們所見,又是怎樣個章程?」
老匠人砸了咂嘴,道:「不瞞姑娘說,且先把門窗修繕一遍,待過兩日,天放晴了,再來翻瓦,想來順利的話,不過半日的功夫便可完事。」
玉綴想了想,又細心問道:「除了翻瓦和修繕門窗,可還有旁的?」
老匠人知她的意思,便答道:「這些管事原都安排妥了,姑娘放心便是,院牆和影壁,房梁這些一概都會修整的,咱們都是老手藝了,做起事情來手腳快的很。」
玉綴這才放下心來,讓他們先忙著,那邊吆喝一聲,便各自拿著家夥們忙活起來,玉綴讓玉露和疏桐幾個人在一旁留意著,別讓他們摔打了物什,這才往東廂過來。
玉綴隻得作罷,又再三叮囑,燈火蠟燭不必吹熄,免得夜裏起來看不清楚東西,再撞著哪兒,事無巨細,說得詳詳細細,就差做給她看了,蕭如初趕緊一一應下,玉綴這才離去。
許是西廂屋子的屋頂矮了些,那淅淅瀝瀝落下來的雨聲便愈發近了,間或伴隨著極有節奏的嗒嗒聲響,過了不知多久,雨聲漸歇,那有節奏的聲音便顯得更為清晰了。
初時沒有睡意,蕭如初便推開雕花木窗來,一看,果不其然,屋子後麵種著一樹芭蕉,寬大的葉子伸展開來,如同一把大扇子,屋簷上的雨水落在芭蕉葉上,便發出啪嗒一聲,水花四濺開來,沾染在蕭如初的麵頰上,隻覺得夜涼如水。
第二日晨起,照例給夫人和老太太請過安之後,蕭如初回了明清苑,才在房中坐定,便見玉綴引著一名丫鬟過來,道:「小姐,這是夫人院裏伺候的,說是有話來傳。」
那丫鬟便向蕭如初見禮,脆生生道:「夫人著奴婢來傳話,聽說明清苑的正房昨兒晚上漏水,恰巧府中要修整院子,匠人也已經尋來了,便先給明清苑修一修。」
蕭如初聽罷,便對玉綴道:「去取五十兩銀子來。」
玉綴去了,不多時回轉,果然取了一封銀子來,交給了那丫鬟,蕭如初微笑道:「替我向夫人道個謝,這次勞煩她操心了,這銀子便是修整院子需要的花費,煩請你轉交給夫人。」
那丫鬟忙不迭道:「三少夫人客氣了,奴婢必然會如實轉交的。」
那丫鬟收了銀子,回去東跨院,聽見小廳中有人說話,便在門口侍立,恰逢柳氏的貼身丫鬟綠梅過來,見著了她,便問道:「夫人讓去明清苑傳話,可去了不曾?」
丫鬟連忙回道:「已經去了。」她說著,將蕭如初給的那一封銀子拿出來,道:「這是三少夫人給的。」
又把蕭如初交代的話一一學來說了,綠梅收了銀子,道:「這事我知道了,你先去罷。」
她說著便進了小廳,隻見柳氏正與楊氏說話,先是與兩人見了禮,柳氏問道:「都安排下去了麽?這兩日天氣不好,眼看著這雨還得下一陣子,什麽事兒都湊一堆來了。」
楊氏接道:「可不是麽?越急越忙,越忙越亂,如今天公不作美,便是耽擱了什麽事情,想來也沒人能指摘娘親的不是。」
柳氏沒說話,底下的綠梅答道:「都安排下去了,沒什麽大問題,還請夫人放心,」她說完,這才說起明清苑的事情來,道:「方才著人去明清苑那邊傳話,現下已經回來了。」
柳氏遂問道:「明清苑怎麽個說法?」
綠梅細聲道:「倒是沒說什麽,直接讓捎了銀子過來,說是謝過夫人,還請夫人多多費心了。」
她說著,又將那一封銀子雙手奉上,柳氏粗略一看,便點頭道:「先收好。」
綠梅應了,退下後,楊氏笑道:「看不出來,倒是個爽快人。」
柳氏慢條斯理地喝了茶,道:「說來也是巧,昨兒晚上,明清苑的正房漏了水,她要是不爽快,隻怕那房子一時半會還住不了了。」
聞言,楊氏驚訝道:「還有這事兒?這……」
柳氏放下茶盞,笑了一聲,道:「想不到罷?便是我也是才聽說的。」
聽到這裏,楊氏有些好奇,微微壓低聲音道:「這些年來,明清苑當真連瓦都沒翻過一片麽?」
柳氏也低聲道:「還別說,正房院兒就是這麽做的,年年修整,我冷眼瞅著,明清苑還真是邊兒都沒挨著,愣是連一塊瓦片兒都沒動過。」
楊氏心中納罕,問道:「如今三房的新人進門來,也沒提麽?」
柳氏斜睨了她一眼:「怎麽沒提?你娘我也不是那等苛刻之人,自然是與正房院兒順嘴提過幾句的,哪知她聽過,愣是半天沒開腔,我也便沒再說這事了,按道理來,說不說在我,應不應在她,既然正房院兒沒表態,我又何苦來哉?」
楊氏嘖嘖道:「也不知正房院兒怎麽想的?」
「可不是,」柳氏絮絮道:「不過不知怎麽,她一向與明清苑不大對付,便是五哥兒懷琛,她見了也還有個好好臉色,說話和聲和氣的,二房的就更不消說了,能爬到我們頭上去,唯獨三房與老四懷瑜,當真是見不得臉。」
楊氏有一下沒一下地搖著團扇,笑道:「您還別說,老四她可不是按不住麽?」
柳氏轉念想了想,道:「還真是,懷瑜那性子,專是來克她的,也不知是個什麽債來,待日後再說。」
銀子送出去了,柳氏倒也給麵子,將將至下午,雨稍停歇,便有幾名老匠人拎桶抬梯的,過來明清苑了,一院子的人連忙收拾起來,將正房騰出來,先是把昨夜漏水的地方換了瓦,修補齊整,好歹別再外邊下大雨,屋裏下小雨了。
待修補齊整,一名匠人便與玉綴道:「這瓦眼看著一天是揭不完了,倘若半途又下起了雨,反倒不美。」
他說得也不無道理,玉綴看了看陰沉的天氣,便道:「那依你們所見,又是怎樣個章程?」
老匠人砸了咂嘴,道:「不瞞姑娘說,且先把門窗修繕一遍,待過兩日,天放晴了,再來翻瓦,想來順利的話,不過半日的功夫便可完事。」
玉綴想了想,又細心問道:「除了翻瓦和修繕門窗,可還有旁的?」
老匠人知她的意思,便答道:「這些管事原都安排妥了,姑娘放心便是,院牆和影壁,房梁這些一概都會修整的,咱們都是老手藝了,做起事情來手腳快的很。」
玉綴這才放下心來,讓他們先忙著,那邊吆喝一聲,便各自拿著家夥們忙活起來,玉綴讓玉露和疏桐幾個人在一旁留意著,別讓他們摔打了物什,這才往東廂過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