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爺!」關氏象征性喊了句,等沈侯爺出門後,臉上的擔憂褪去,有件事她是認同侯爺的,京城中真要有什麽消息,穀家如此看重這個外孫,肯定會派人來通知,可為了個女子做出這種事來,將來如何擔得起侯府。
關氏坐了會兒後,劉媽媽進來悄聲稟報:「夫人,三少爺又出去了。」
關氏才鬆緩下去的神情徒然一變,淩厲道:「派人去把他抓回來!」
劉媽媽忙點頭:「是。」
「慢著。」關氏阻止她,沉吟片刻,「找到人後送去別苑裏看牢了,先不必接回府。」
劉媽媽匆忙離去,到了外院後找了管事,深更半夜的,後門那兒悄然出去了四個家仆,很快巷子內響起馬蹄聲。
沒多久,後門這兒花壇樹後走出來個人,往沈津陽休息的院子走去,一刻鍾後,宣澤院內,沈津陽靠在榻上,一旁站著的小家仆,正說起剛剛的事。
沈津陽翻了翻手中的賬簿抬頭問站在那兒的管事:「三千兩?」
穀管家點點頭:「三少爺與人一起做倒貨買賣,虧了。」
「倒貨買賣虧了一千兩,賭債兩千兩。」沈津陽繼而往下翻,這幾年來零零碎碎的,小到幾十兩,大到幾百上千,有些是父親知道的,教訓過後填補進去,但大部分是父親不知曉的,關氏私下貼補,可關氏哪裏貼補的夠呢,於是就從公中勻出,幾年來算下來,已經上萬。
沈津陽輕笑:「他倒是有本事。」
穀管家端的嚴肅:「大少爺為何忽然想到這個……」府中中饋一直是侯夫人執掌,他這邊雖知道不少,但他謹記著當初小姐的吩咐,這些事也就沒有稟報給侯爺。
「穀叔,你可知道為何父親會這麽信任與你,母親過世這麽多年,如今都是侯夫人在執掌,也能讓你與她手下的賀當家平起平坐。」
「侯爺信任小姐。」
「你說的沒錯,父親信任母親,他這一生外人看糊塗,心裏卻清透的很,這沈家之中有外心的人兩個手都數不完,獨是母親沒有外心,她做的一切都是為了沈家為了我和姐姐,而你是從穀家跟著母親陪嫁過來,受她囑托要好好照看我們,隻要是為了我,就是為了沈家,所以他讓你打理母親的嫁妝,插手這府中中饋。」沈津陽當時雖小,卻清楚記得父親在母親麵前的承諾,這沈家將來是他們嫡長子繼承的,不會有別人。
父親說這番話是真疼他這個兒子麽,這不過是其中很小一部分罷了,他看上的還有母親身後的穀家,穀家在京城中的人脈,這些東西可不是關家能夠給予的,他當然也分得清誰承襲侯府才能讓沈家更繁榮,所以縱使他這個做兒子的再不孝順,再忤逆,再惹他生氣,隻要他出息,就夠資格。
而這恰恰也是沈津陽心中對父親存在最大芥蒂的地方,他分得清利弊,他要嫡長子繼承家業,重視外人的目光,他也毀了他的母親。
娶妻半年納妾,長姐出生後不過一年,後院就有庶女出生,他出生後到母親過世,又有一雙庶子女,理由是開枝散葉,然母親過世半年都不到,關氏便進門了,理由自然是後院不能沒有主母。
「少爺平時並不過問這些。」
沈津陽放下簿子:「今時不同往日。」以往他沒想回家,對這些自然也都不在意,隻要母親的東西不被人動,府中這些他知道也閉一隻眼,但往後可不一樣了。
穀管家沉默了會:「少爺想成親了。」
沈津陽笑了:「你去尋幾個師傅,將我這院裏好好修繕一下,尤其是那小廚房,另外隔壁的小園子與這兒打通起來,把園子內另外兩扇門封了。」
穀管家正色:「少爺此舉,的確是過了。」
「除了這傷勢是意料之外……其餘可都是預料之內的,怎麽會過了呢。」沈津陽垂眸,笑道,「不過要說起來,恰是這傷的功勞最大。」
他沈津陽活了二十六載,離開青州時比任何時候都清楚自己在做什麽,自然也清楚做了這決定將會麵臨什麽。
穀管家便不再提起這件事:「明日我就去找人。」
「去查一下他之前都是向哪幾家錢莊借的銀子。」沈津陽往後靠去,有一下沒一下敲著賬簿,目光微沉,「還有,看看他最近在做什麽。」
「是。」
關於沈侯府大少爺要被降罪的事愈演愈烈,一開始還隻是別人私底下說,後來傳開去,說的人越來越多,也就不再忌諱。
阿喜在家養傷的這些天裏,英子每日去市集回來都能聽到不少,傳的誇張的甚至要說整個沈侯府都要被端了,阿喜雖心知這些都是人傳人往大了說,但對降罪一事,她一直沒能放下心來。
倒是沈侯府那兒,沈津陽似乎半點不受影響,自己養傷出不來,還差人給茉莉送了些小玩樣,就這樣過去了半個月,阿喜肩膀上的紗布將拆時,這天一早,張家這邊忽然來了幾位差爺,說知府大人有請,說是要詢問一些當初城外遇劫時的情況。
前來的差爺阿喜在之前見過,是府衙裏的人,阿喜回去換了身衣裳跟隨他們前去,到了府衙後差爺去請大人,阿喜在堂內等候,約莫兩刻鍾都沒等到知府大人出現,卻等到了英子和茉莉。
阿喜抱住撲到她懷裏的茉莉:「你怎麽會來這兒?」
茉莉搖搖頭看向英子,英子道:「嫂子,我帶著茉莉去街上買東西,有幾個人過來說是官府的人,把我們請過來的。」
話音剛落,屋外有了動靜,阿喜抬起頭看到走進來的幾個人,看著他們的裝束後阿喜微怔了下,這是……宮裏來的人?
別人也許認不出,但阿喜對這些喬裝出宮的公公很熟悉,他們身上的氣質很特殊,即便是普通裝束,也能夠分辨出來。
而看知府大人對他們的態度,這幾個人還不是普通的內宮中人。
阿喜向知府佟大人行了禮,來人很快告知了目的,要阿喜聽旨,皇上召見她和茉莉,要她們即刻進京。
阿喜不等多想,先帶著茉莉和英子跪下:「民婦接旨。」
前來傳達口諭的公公看起來挺和善:「起來罷。」
關氏坐了會兒後,劉媽媽進來悄聲稟報:「夫人,三少爺又出去了。」
關氏才鬆緩下去的神情徒然一變,淩厲道:「派人去把他抓回來!」
劉媽媽忙點頭:「是。」
「慢著。」關氏阻止她,沉吟片刻,「找到人後送去別苑裏看牢了,先不必接回府。」
劉媽媽匆忙離去,到了外院後找了管事,深更半夜的,後門那兒悄然出去了四個家仆,很快巷子內響起馬蹄聲。
沒多久,後門這兒花壇樹後走出來個人,往沈津陽休息的院子走去,一刻鍾後,宣澤院內,沈津陽靠在榻上,一旁站著的小家仆,正說起剛剛的事。
沈津陽翻了翻手中的賬簿抬頭問站在那兒的管事:「三千兩?」
穀管家點點頭:「三少爺與人一起做倒貨買賣,虧了。」
「倒貨買賣虧了一千兩,賭債兩千兩。」沈津陽繼而往下翻,這幾年來零零碎碎的,小到幾十兩,大到幾百上千,有些是父親知道的,教訓過後填補進去,但大部分是父親不知曉的,關氏私下貼補,可關氏哪裏貼補的夠呢,於是就從公中勻出,幾年來算下來,已經上萬。
沈津陽輕笑:「他倒是有本事。」
穀管家端的嚴肅:「大少爺為何忽然想到這個……」府中中饋一直是侯夫人執掌,他這邊雖知道不少,但他謹記著當初小姐的吩咐,這些事也就沒有稟報給侯爺。
「穀叔,你可知道為何父親會這麽信任與你,母親過世這麽多年,如今都是侯夫人在執掌,也能讓你與她手下的賀當家平起平坐。」
「侯爺信任小姐。」
「你說的沒錯,父親信任母親,他這一生外人看糊塗,心裏卻清透的很,這沈家之中有外心的人兩個手都數不完,獨是母親沒有外心,她做的一切都是為了沈家為了我和姐姐,而你是從穀家跟著母親陪嫁過來,受她囑托要好好照看我們,隻要是為了我,就是為了沈家,所以他讓你打理母親的嫁妝,插手這府中中饋。」沈津陽當時雖小,卻清楚記得父親在母親麵前的承諾,這沈家將來是他們嫡長子繼承的,不會有別人。
父親說這番話是真疼他這個兒子麽,這不過是其中很小一部分罷了,他看上的還有母親身後的穀家,穀家在京城中的人脈,這些東西可不是關家能夠給予的,他當然也分得清誰承襲侯府才能讓沈家更繁榮,所以縱使他這個做兒子的再不孝順,再忤逆,再惹他生氣,隻要他出息,就夠資格。
而這恰恰也是沈津陽心中對父親存在最大芥蒂的地方,他分得清利弊,他要嫡長子繼承家業,重視外人的目光,他也毀了他的母親。
娶妻半年納妾,長姐出生後不過一年,後院就有庶女出生,他出生後到母親過世,又有一雙庶子女,理由是開枝散葉,然母親過世半年都不到,關氏便進門了,理由自然是後院不能沒有主母。
「少爺平時並不過問這些。」
沈津陽放下簿子:「今時不同往日。」以往他沒想回家,對這些自然也都不在意,隻要母親的東西不被人動,府中這些他知道也閉一隻眼,但往後可不一樣了。
穀管家沉默了會:「少爺想成親了。」
沈津陽笑了:「你去尋幾個師傅,將我這院裏好好修繕一下,尤其是那小廚房,另外隔壁的小園子與這兒打通起來,把園子內另外兩扇門封了。」
穀管家正色:「少爺此舉,的確是過了。」
「除了這傷勢是意料之外……其餘可都是預料之內的,怎麽會過了呢。」沈津陽垂眸,笑道,「不過要說起來,恰是這傷的功勞最大。」
他沈津陽活了二十六載,離開青州時比任何時候都清楚自己在做什麽,自然也清楚做了這決定將會麵臨什麽。
穀管家便不再提起這件事:「明日我就去找人。」
「去查一下他之前都是向哪幾家錢莊借的銀子。」沈津陽往後靠去,有一下沒一下敲著賬簿,目光微沉,「還有,看看他最近在做什麽。」
「是。」
關於沈侯府大少爺要被降罪的事愈演愈烈,一開始還隻是別人私底下說,後來傳開去,說的人越來越多,也就不再忌諱。
阿喜在家養傷的這些天裏,英子每日去市集回來都能聽到不少,傳的誇張的甚至要說整個沈侯府都要被端了,阿喜雖心知這些都是人傳人往大了說,但對降罪一事,她一直沒能放下心來。
倒是沈侯府那兒,沈津陽似乎半點不受影響,自己養傷出不來,還差人給茉莉送了些小玩樣,就這樣過去了半個月,阿喜肩膀上的紗布將拆時,這天一早,張家這邊忽然來了幾位差爺,說知府大人有請,說是要詢問一些當初城外遇劫時的情況。
前來的差爺阿喜在之前見過,是府衙裏的人,阿喜回去換了身衣裳跟隨他們前去,到了府衙後差爺去請大人,阿喜在堂內等候,約莫兩刻鍾都沒等到知府大人出現,卻等到了英子和茉莉。
阿喜抱住撲到她懷裏的茉莉:「你怎麽會來這兒?」
茉莉搖搖頭看向英子,英子道:「嫂子,我帶著茉莉去街上買東西,有幾個人過來說是官府的人,把我們請過來的。」
話音剛落,屋外有了動靜,阿喜抬起頭看到走進來的幾個人,看著他們的裝束後阿喜微怔了下,這是……宮裏來的人?
別人也許認不出,但阿喜對這些喬裝出宮的公公很熟悉,他們身上的氣質很特殊,即便是普通裝束,也能夠分辨出來。
而看知府大人對他們的態度,這幾個人還不是普通的內宮中人。
阿喜向知府佟大人行了禮,來人很快告知了目的,要阿喜聽旨,皇上召見她和茉莉,要她們即刻進京。
阿喜不等多想,先帶著茉莉和英子跪下:「民婦接旨。」
前來傳達口諭的公公看起來挺和善:「起來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