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婉的歪話就派不下去了,便又說:「爹娘也應該給小弟弟先起個小名了,總小弟弟的叫著,多不方便啊!」在三家村,男孩子生下來先起小名,家裏隨意叫著,到到大些時或是請老輩或是請有名望的人幫忙起大名,不比女孩直接起了名字就成。


    其實寧梁和於氏早商量了許久了,但是就是一直商量不出來,二房的長孫叫狗剩,三房的叫拴兒,自家的叫什麽好呢?三家村這邊都相信賤名兒才能養得住孩子,因此他們想到的自然都是「貓剩」、「小狗子」之類的,還有一個是「四丫頭」,故意叫女孩的名兒,為的是騙閻王爺家裏生個女孩兒,這樣就不能被小鬼帶走了。


    這樣的名兒寧婉聽了都不滿意,她雖讀過書,也能幫弟弟取一個文雅大氣的字,但是又不合三家村這邊的規矩,想也知道爹娘一定不會同意的,因此想了半日倒有一上主意,「不如叫石頭吧,哪有什麽東西比石頭還硬還長久的呢?」


    爹娘一聽便相視一笑,「果然不錯,又是個賤名兒,聽著也不差。」然後就叫小弟弟,「石頭,你三姐幫你起名了!」


    石頭哪裏能聽得懂,嘴裏吐個小泡泡睡著了,大家便哈哈笑了起來,「石頭吐小泡泡的樣子最好看了!」


    沒兩天大姑與爹一起來家了,原來中秋節時寧賢因孩子小不能回娘家,大姑去了趙家莊子上幫忙也不得空兒,大姐夫和大姑夫都忙著家裏的農活兒,因此便沒有來三家村,眼下趙家回了縣城,大姑便過來看娘,也將大姐的節禮捎來了。


    大姑是個爽快人,與娘笑著說:「那天二郎給我送了紅蛋,知道你生了兒子,我喜得晚上都沒睡好。如今你們兩個將來就有靠了。」在她心裏,固然也覺得寧婉能幹,但是畢竟比不得兒子能當家立戶,傳承血脈。


    於氏就笑,又悄悄向姑姐說:「還是麻煩姐姐幫著婉兒相看相看親事,家裏有了石頭,她便如兩個姐姐一樣好好嫁出去,我和也爹自然也要多給她備嫁妝的。」


    大姑就笑,「這事兒包在我身上!」可是又說:「我看婉兒長得越來越俊,也越來越能幹,倒是不想把她說在我們村裏,最好也像她二姐姐一樣嫁到鎮裏去,隻是我們那邊的雙台鎮上我認得的人家不多。」


    於氏也深以為然,「我聽她爹說,就是虎台縣裏的人看了婉兒都說她不像山村裏的姑娘呢,望遠樓的掌櫃一直念叨家裏沒有年歲差不多的兒孫,否則一定要我們家結親的,所以我想著婉要是能嫁到鎮上也不差什麽。好在她現在還小,倒不急,隻慢慢打聽就行。」見寧婉端著茶進來,就不言語了。


    寧婉其實聽到了,家裏才多大?她的耳朵又靈,就連先前娘小聲說的話也聽得七七八八,隻是不好直接反駁,她固然是要嫁的,但是斷然不能嫁太早,家裏隻剩下爹娘和弟弟恐怕很難撐得起家業的,她總要多幫扶幾年。


    大姑便又與於氏和寧婉說起了家常,「你們道我中秋節為什麽沒回娘家?是到一旁趙家的莊子上幫忙去了。趙太太請了十分重要的客人,管事一下子點了二十多個人過去幫忙,廚房裏每天都不停地做各種吃食:除了一日三餐還有點心、奶酪、果盤……流水般地送上去,時常送上去什麽樣就什麽樣端了回來,全賞了大家,我這些日子竟吃了好多沒見過的東西。」


    「聽管灑掃的人說,花園裏的小路上不許有一片落葉的,隻要看到就要趕緊拾走,你們想那院子裏又是怎麽樣幹淨?隻是大家都進不去,並不能看到。」


    寧婉便問:「趙太太請的客人是誰呢?」


    「我們哪裏知道,隻恍惚聽說是安平衛的,姓路,」大姑突然又一拍腦門,「我還看到了路家的少爺呢,穿著錦繡的衣裳,騎著一匹大馬,十分威武!」


    寧婉便知道了,原來到趙家作客的是趙太太的兒女親家,趙太太的女兒便嫁到了安平衛路家。而這路家正是世襲安平衛指揮同知的,這位路少爺正是嫡長子,將來也會承襲家裏的軍職。寧婉嫁過去時,趙太太的女兒已經生了路家的嫡長孫,四品官職自然將來是趙太太外孫的。是一門十分不錯的親事,也無怪趙太太十分用心。


    果然大姑就說:「我去幫忙了半個月,連賞錢加工錢一共得了近兩貫,裏麵還有路家賞的,你們說,他們多有錢!」


    娘聽了頗為大姑掙了這一筆錢高興,「有錢人家行事就是大方,大姐得了兩貫錢也是命好!」


    大姑就笑,「我給你們每人都買了東西!」說著拿出來衣裳吃食的給大家看。親戚間自然是相互幫扶的,先前大姑也時常貼娘家弟弟,可是她不過一個農婦,家裏有丈夫有兒女,貼的自然也有限,不能從根本上改變寧家的生活。眼下寧家日子好了,自然也會貼大姑家裏,大姑便更要回禮。


    這樣親戚才會越處越好。


    當然親戚並不都是一樣的,劉家這門親卻一直相反,從來都隻有寧家給劉家的,卻少有劉家回報的。


    按說劉家住在馬驛鎮裏,日子比梨樹村裏大姑和大姐家都要好,但是他們卻極小氣。娘生了石頭他們本是最早知道的,劉貨郎過來時隻拿了三尺紅布,他一向巧嘴,雖然東西少卻將話說得十分圓滿,「本來想買些雞蛋送來的,隻是鎮上的雞蛋哪裏有我們村裏的新鮮?我原想進了村子換些,不料大叔大嬸們都說嶽父和嶽母家裏雞養得最多,也不缺雞蛋吃,我便想著,自家人不弄那些虛的,不如等我回了馬驛鎮再讓清兒挑別的買來。」


    又說了一堆家裏人如何惦記娘,寧清挺著肚子要回娘家的話,把爹聽得十分動容,「都是一家人,大家實實在在的來往就好。」又說劉貨郎,「你攔住清兒就對了,山路難行,她有了身子,若是不小心碰了一下可怎麽了得?」


    「正是,嶽父說得十分有道理,我爹娘就常說我的親事結得好,還讓我向嶽父學些為人處事的道理……」劉貨郎到三家村一次,賣了貨,又在寧家吃了一頓好飯好菜,最後挑著擔子走時還帶了一隻小公雞,爹聽了寧清特別想家,又饞家裏燉雞的味後立即抓了最肥的一隻小公雞捆了翅膀讓劉貨郎帶給寧清吃。


    寧婉在心裏冷笑了幾回,便自嘲道:「其實劉家也不是沒有給寧家回禮,隻不過這回禮是一堆好話兒而已。」當然隻在心裏對自己說的,她並不願意說破了讓爹娘聽了傷心,畢竟寧清也是他們的女兒。再說白了,寧家的帳都在她的手中握著,爹娘也不可能拿著補貼寧清,隻一隻雞真算不了什麽。


    娘出月子時,家裏正過了最忙碌的一個月,但各種的事情依舊不少,她見了自然著急,要出來做事。其實要帶一個奶娃娃本就很忙,寧婉死活攔住了娘,「省幾個錢重要還是養好石頭重要?娘還是在家裏帶石頭,等明年開春石頭大了,娘也就能出來做事了。」又留大娘在家裏幫一個月的忙。


    過了中秋後天便一天天冷下來了,寧家送到虎台縣的東西再沒有時鮮貨,而曬好的幹貨是很輕的,送上一回便能用上些時日,至於那些炒貨雖然還多得很,但是寧婉卻有意壓下了許多,這些東西總要到了快春節時才能賣上更高的價呢,眼下隻供得上幾家長期送貨的酒家就行了。


    而且,家裏也另有原因不能隔日去虎台縣了,秋收後是要將糧食運到馬驛鎮交稅賦的,先前都要寧梁一筐筐地背去,如今正好用毛驢送。自家的送完了,也幫別人家送了幾次,自然也都要算工的,寧婉便將這些工合成一處,又貼了些錢將爹今年的徭役頂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生財閨女 卷一 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水波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水波並收藏生財閨女 卷一 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