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於唐汐知,或許是有了心理準備,竟是最平靜的那一個。
「男兒誌在四方,如果真是鴻鵠,小小的小南村也關不住你。」唐汐知沒有看向安碩,反而看向了安大娘,目光沉靜,「娘,讓他去吧。」
唐汐知如何不明白,他一直覺得自己不能為她遮風擋雨,更覺得自己配不上她,所以如今他便是要去披荊斬棘,讓她日後行事都不再需要怕任何人,不再顧忌會得罪誰。
如果她阻了他,或許他會聽話,但日後就隻能看他一直消沉下去,他的誌氣、他的勇敢都會日漸消磨殆盡,這並不是她所想看到的他,所以她放他去,就如同他對她有信心,她對他亦是一樣,她相信在他成功之後,所有的苦難終究會化為甜蜜。
安大娘雖是愁容滿麵,不過方才安槐一問,她也知道了安碩身後有王爺保駕,所以也不再那麽驚慌了。
「碩子,你既然決定了……什麽時候要出發?」她聲音有些乾澀地問。
安碩垂下眼。「求得了娘的諒解,等一下便出發。」
他是由縣裏趕回的,行李還在馬上,連整理都不用。
安槐見眾人依依不舍,兄長仍是一臉慚愧,便說道:「哥,你安心去戰場殺敵吧,家裏還有我呢!等你回來了,我肯定已經考上秀才,說不定連舉人都考上了呢!」
安碩扯了扯唇角,拍拍安槐的肩,算是受了他這份情。
「娘,槐子,我要離開了,汐兒……」他看向了唐汐知,唐汐知卻是微低著頭,不發一語,連看都不看他。
安碩歎了口氣,轉身出了家門,安大娘要送,被他攔了下來,母子兩人又依依不舍地敘了番話,才將人送走。
待安碩出了門,安大娘轉頭,看著垂首沉默的唐汐知,忍不住說道:「兒媳婦啊,你不去送送碩子?」
唐汐知嬌軀微震,抬起頭來,卻是滿臉淚水。
「我……我不敢送他。」平時說話利索的她,此時卻哽咽了,「我怕自己一開口,會求他留下來……更怕自己一開口,他真的舍不得走了。」
這是安大娘與安槐第一次看到唐汐知哭,都狠狠地揪了心。
她是何等堅強的女子,就連剛入門時被安大娘一陣折磨都沒掉一滴眼淚,現在卻因丈夫遠征而哭得妝發齊花,平時優雅幹練的形象蕩然無存,他們這才明白她放安碩離開,內心遭受了多大的痛苦,多大的掙紮,多大的心酸。
安大娘也忍不住紅了眼眶,自己真的娶了個好兒媳婦,整個心都掛在了兒子身上,安槐更是難過得鼻酸,長嫂很賢慧,卻得自己擔著思念及憂慮的苦。
聽到門外馬蹄聲響起,唐汐知這才急急站了起來,卻因為身體僵硬久了腳麻,差點沒摔了個跟頭,隻能扶著桌子跌跌撞撞的往外奔去,但當她奔到大門外,卻隻能看到馬蹄揚起的塵埃。
唐汐知終是忍不住蹲下身來,抱頭痛哭。
第十一章 苦等丈夫歸家來
三個月後,小南村終於能從鎮子上打聽到西南戰事的隻字片語。
不過消息卻是千奇百怪,有說出師大捷,雍王軍隊一到就將都蠻族逼退百裏,解了興文縣城之危,有說都蠻狡猾,不與大軍直接接觸,而是采取迂回戰術,另派了小隊人馬燒了西南征軍大批糧草……種種謠言互相矛盾,又言之鑿鑿,都不知道何者為真何者是假。
這樣的消息自然在小南村裏談得火熱,唐汐知更是大手筆的捐出了去年安家所有收入的一半,作為西南邊軍的軍餉,此舉不僅帶動了小南村一帶,甚至大到歙縣、整個徽州都興起了捐款的風潮,給了親征軍極大的驚喜,而雍王的封地出現這樣的自發行動,更令雍王麵子賺得滿滿,看安碩的目光也更不一樣了。
安碩是村子裏唯一參戰的人,又官居六品,說起來也算是村子裏的驕傲了,更不用說自從趙家被流放之後,那些跟隨趙家與安家作對的村民們要不就是痛哭認錯,要不也賣房賣地灰溜溜的搬出了小南村,現在整個村子齊心一誌,都在為村裏的茶業而努力,所以安家的聲望在小南村裏可不一般。
尤其跟著安家賣了一季的南山嬉春茶,大夥兒賺了錢之後,也仿效安家紛紛蓋了新房,若有久未來過小南村的人近日造訪,定會驚疑自己是不是走錯了路,因為這簡直是天翻地覆的改變。
進了村,以往的泥濘小路早已不見,改為平坦寬敞的鋪青石路,這是為了運茶方便,村裏的茅草屋與土坯屋全數重建成了堅固的磚瓦房,整齊劃一的漆成白色,再加上唐汐知是個會過日子的,種了很多花木將安家整理得美輪美奐,於是眾人也學著她在農閑蒔花種草,遠遠望去家家戶戶白牆黛瓦,花木扶疏,若遇山嵐環繞,細雨蒙蒙,無疑人間仙境。
不過即使現在大夥兒都過得好了,家裏有奴仆的兩進房子仍舊隻有安大娘這一家。
安家前院的大桂樹下冬暖夏涼,鳥語花香,唐汐知特地放了桌椅,讓安大娘平時無聊能坐在樹下喝茶吃點心賞花。平時鄰裏你來我往的,見到這好地方,都會忍不住多坐一下,久而久之唐汐知的椅子越添越多,茶水點心也越放越足,最後安家的前院幾乎成了鄰裏農閑時乘涼聊天的據點,白日安家甚至都不太關大門了。
當然,村裏人也是知道感恩的,吃了人家的點心茶水,不時也會拿些果菜雞蛋什麽的上門,安家幾乎都不需要養雞了。
當初唐汐知特意將前院蓋得大了些,隻是想讓家人多些鬆活的空間,想不到居然讓家裏成了村裏最熱鬧的地方,倒是歪打正著,至少安大娘生活多采多姿,不至於一直牽掛著出征的大兒子了。
「男兒誌在四方,如果真是鴻鵠,小小的小南村也關不住你。」唐汐知沒有看向安碩,反而看向了安大娘,目光沉靜,「娘,讓他去吧。」
唐汐知如何不明白,他一直覺得自己不能為她遮風擋雨,更覺得自己配不上她,所以如今他便是要去披荊斬棘,讓她日後行事都不再需要怕任何人,不再顧忌會得罪誰。
如果她阻了他,或許他會聽話,但日後就隻能看他一直消沉下去,他的誌氣、他的勇敢都會日漸消磨殆盡,這並不是她所想看到的他,所以她放他去,就如同他對她有信心,她對他亦是一樣,她相信在他成功之後,所有的苦難終究會化為甜蜜。
安大娘雖是愁容滿麵,不過方才安槐一問,她也知道了安碩身後有王爺保駕,所以也不再那麽驚慌了。
「碩子,你既然決定了……什麽時候要出發?」她聲音有些乾澀地問。
安碩垂下眼。「求得了娘的諒解,等一下便出發。」
他是由縣裏趕回的,行李還在馬上,連整理都不用。
安槐見眾人依依不舍,兄長仍是一臉慚愧,便說道:「哥,你安心去戰場殺敵吧,家裏還有我呢!等你回來了,我肯定已經考上秀才,說不定連舉人都考上了呢!」
安碩扯了扯唇角,拍拍安槐的肩,算是受了他這份情。
「娘,槐子,我要離開了,汐兒……」他看向了唐汐知,唐汐知卻是微低著頭,不發一語,連看都不看他。
安碩歎了口氣,轉身出了家門,安大娘要送,被他攔了下來,母子兩人又依依不舍地敘了番話,才將人送走。
待安碩出了門,安大娘轉頭,看著垂首沉默的唐汐知,忍不住說道:「兒媳婦啊,你不去送送碩子?」
唐汐知嬌軀微震,抬起頭來,卻是滿臉淚水。
「我……我不敢送他。」平時說話利索的她,此時卻哽咽了,「我怕自己一開口,會求他留下來……更怕自己一開口,他真的舍不得走了。」
這是安大娘與安槐第一次看到唐汐知哭,都狠狠地揪了心。
她是何等堅強的女子,就連剛入門時被安大娘一陣折磨都沒掉一滴眼淚,現在卻因丈夫遠征而哭得妝發齊花,平時優雅幹練的形象蕩然無存,他們這才明白她放安碩離開,內心遭受了多大的痛苦,多大的掙紮,多大的心酸。
安大娘也忍不住紅了眼眶,自己真的娶了個好兒媳婦,整個心都掛在了兒子身上,安槐更是難過得鼻酸,長嫂很賢慧,卻得自己擔著思念及憂慮的苦。
聽到門外馬蹄聲響起,唐汐知這才急急站了起來,卻因為身體僵硬久了腳麻,差點沒摔了個跟頭,隻能扶著桌子跌跌撞撞的往外奔去,但當她奔到大門外,卻隻能看到馬蹄揚起的塵埃。
唐汐知終是忍不住蹲下身來,抱頭痛哭。
第十一章 苦等丈夫歸家來
三個月後,小南村終於能從鎮子上打聽到西南戰事的隻字片語。
不過消息卻是千奇百怪,有說出師大捷,雍王軍隊一到就將都蠻族逼退百裏,解了興文縣城之危,有說都蠻狡猾,不與大軍直接接觸,而是采取迂回戰術,另派了小隊人馬燒了西南征軍大批糧草……種種謠言互相矛盾,又言之鑿鑿,都不知道何者為真何者是假。
這樣的消息自然在小南村裏談得火熱,唐汐知更是大手筆的捐出了去年安家所有收入的一半,作為西南邊軍的軍餉,此舉不僅帶動了小南村一帶,甚至大到歙縣、整個徽州都興起了捐款的風潮,給了親征軍極大的驚喜,而雍王的封地出現這樣的自發行動,更令雍王麵子賺得滿滿,看安碩的目光也更不一樣了。
安碩是村子裏唯一參戰的人,又官居六品,說起來也算是村子裏的驕傲了,更不用說自從趙家被流放之後,那些跟隨趙家與安家作對的村民們要不就是痛哭認錯,要不也賣房賣地灰溜溜的搬出了小南村,現在整個村子齊心一誌,都在為村裏的茶業而努力,所以安家的聲望在小南村裏可不一般。
尤其跟著安家賣了一季的南山嬉春茶,大夥兒賺了錢之後,也仿效安家紛紛蓋了新房,若有久未來過小南村的人近日造訪,定會驚疑自己是不是走錯了路,因為這簡直是天翻地覆的改變。
進了村,以往的泥濘小路早已不見,改為平坦寬敞的鋪青石路,這是為了運茶方便,村裏的茅草屋與土坯屋全數重建成了堅固的磚瓦房,整齊劃一的漆成白色,再加上唐汐知是個會過日子的,種了很多花木將安家整理得美輪美奐,於是眾人也學著她在農閑蒔花種草,遠遠望去家家戶戶白牆黛瓦,花木扶疏,若遇山嵐環繞,細雨蒙蒙,無疑人間仙境。
不過即使現在大夥兒都過得好了,家裏有奴仆的兩進房子仍舊隻有安大娘這一家。
安家前院的大桂樹下冬暖夏涼,鳥語花香,唐汐知特地放了桌椅,讓安大娘平時無聊能坐在樹下喝茶吃點心賞花。平時鄰裏你來我往的,見到這好地方,都會忍不住多坐一下,久而久之唐汐知的椅子越添越多,茶水點心也越放越足,最後安家的前院幾乎成了鄰裏農閑時乘涼聊天的據點,白日安家甚至都不太關大門了。
當然,村裏人也是知道感恩的,吃了人家的點心茶水,不時也會拿些果菜雞蛋什麽的上門,安家幾乎都不需要養雞了。
當初唐汐知特意將前院蓋得大了些,隻是想讓家人多些鬆活的空間,想不到居然讓家裏成了村裏最熱鬧的地方,倒是歪打正著,至少安大娘生活多采多姿,不至於一直牽掛著出征的大兒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