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仙樓是這少京城中極負盛名的酒樓,八寶鴨更是其中一絕。謝昭昭跟著蕭淮上了樓,甫一轉進珠簾隔著的小築,四溢的香氣便撲麵而來。
方才的晚膳根本沒有好好吃,現下,她是真的有點餓了。一坐下,謝昭昭就忙不迭的撕了一個鴨腿,待察覺到蕭淮的笑意,才訕訕收了手,重新拿起桌上的筷子。
鴨腿被夾起來,她頓了頓,還是放進了蕭淮的碗裏,「老……老爺今晚也沒怎麽吃。」
「噗嗤——」屋頂上傳來憋笑聲,謝昭昭循聲抬頭望去。
「是夜三。」蕭淮頓了頓,「老爺?我,很老?」
謝昭昭一口鴨肉哽在喉頭,吞不下去又吐不出來,隻能連忙衝蕭淮擺手。終於吞下了鴨肉,她才淚眼汪汪的開口解釋:「我隻是覺得,這樣稱呼,穩妥一些。」
「你可以叫我寧川。」
「哦。」
謝昭昭埋著頭,她又不是謝凝,這般親密的稱呼,怎麽叫得出口。好在美食當前,這點小插曲很快便被謝昭昭拋諸腦後。不過片刻,便杯盤狼藉,謝昭昭撫了撫鼓起來的肚皮,十分想打個嗝,可天子麵前,她忍住了。
小築臨窗,扭頭望去,江安河清波蕩漾,一盞盞蓮花燈漂浮在水麵上,化作星星點點的亮光,與沉沉夜幕的萬裏星河交相輝映。
這是大周的習俗,中元節臨近,百姓會在河邊放河燈。起初是為了祭奠先人,祈求祖先福佑後輩,到後來卻漸漸演變為一種祈福的儀式。
見謝昭昭目不轉睛的望著河邊的燈火,蕭淮開口詢問,「想不想試試看?」
「什麽?」
蕭淮卻拉起她,二話不說下了樓,扶著謝昭昭翻身上馬。日行千裏的寶馬在這少京城中根本跑不開,跑了不過數百米,便在沿河的一處小攤子前停下來,「老板,兩隻河燈。」
小販:「好嘞。」
「皇……」謝昭昭看著小販遞來的河燈,心中有些動容,「我其實也沒有很想……就是覺得……」
「謝凝,出了皇宮,你想做什麽,便做什麽。」蕭淮接過河燈,將懷中的人圈緊。
男人的胸膛寬厚,仿佛蘊藏著可以撼動山海的力量。謝昭昭不知道她是不是同謝凝產生了共情,聽蕭淮那般說,心中一時間竟酸酸澀澀。
一路行至河邊,蕭淮扶著謝昭昭下馬,尋了個人不太多的地方。暗衛不知道從哪冒出來,躬身給蕭淮遞上火折子。
河燈燃起,瑩瑩的一點火光包裹在蓮花之中,謝昭昭跪在地上,將河燈輕輕推入河中。河水蕩開一圈圈波紋,她雙手合十,誠心祈願。
在這個世界裏,她沒有親人,自然也沒有什麽要祭奠的,隻希望這河燈真的能帶來福運,保佑她在現實世界的家人平安。
謝昭昭微頓,也希望神明在上,保佑蕭淮一世平安,做個人人敬仰的好皇帝。
祈完願,謝昭昭睜開眼,卻看到蕭淮依舊闔著雙目,立在她身側。月光之下,男人清俊的側顏愈發硬朗,鼻梁高挺,眼睫低垂。
謝昭昭偏頭看向身側的男人,他是一國之君,握著天下人的生死禍福,也有求而不得,需要向神明祈的願嗎?
蕭淮到底還是沒能在宰相府留宿,不僅是蕭淮,連謝遠清都連夜被傳進了宮。西北傳來消息,阿若部族的老王突染惡疾,大王子光英趁機聯合其他各部,將原本老王屬意的王位繼承人莫連王子驅逐。
先帝還在位時,西北各部族就時常發生動亂,常年侵擾大周邊境,邊疆百姓苦不堪言。後來蕭淮繼位,著護國大將軍範謹揮師北上,整整用了五年時間才將西北的內亂平定。範謹凱旋回朝後,便是程尋一直駐守西北。
這幾年,各部族雖偶有動蕩,但都被程尋所率的長平軍一一化解,邊疆互市也得以重啟。若說有什麽不尋常之處,便是從前一個名叫阿若的小部族日漸興起,並漸漸成為西北部族最為強大的一支力量。
如今,阿若部族突然內訌,大周朝廷自然不會也不敢坐視不理。原本班師回朝的大將軍程尋在得此消息後,已經率五萬先鋒軍先行返回燕州,剩餘十五萬交由副將李平,暫時紮住在元瀾江沿江以北。
元瀾江橫貫大周國土北部,是護禦西北的一道天然屏障。
謝昭昭被護送回宰相府的時候,剛好碰上謝遠清從府中匆匆走出來。
「娘娘。」見到謝昭昭從外頭回來,謝遠清並無意外,這宰相府但凡有風吹草動,自然瞞不過他。隻是他沒有想到,皇上會如此厚待自己的女兒,居然這般由著這丫頭的性子胡鬧。
「父親不必多禮。」
謝昭昭此刻看向謝遠清的眼神,是有些複雜的。
原書中,昭寧十二年的這次阿若族內亂很快就會被程尋平定,最終於大周而言不過是件微不足道的小事,但對謝家來說,卻是件頂大的事。隻因阿若部族的興起並非意外,是大周朝廷一直在暗中扶持。西北部族多為胡人,生性豪放,不受管製,且極為排外。大周此舉便是在西北部族內培植起一支可以為己所用的力量,用胡人去管製胡人。而獻上這「以胡製胡」計策之人,便是宰相謝遠清。
這一次入宮,謝遠清還會繼續這樣的懷柔政策,且提議支持光英王子,隻因比起六王子莫連,光英此人庸碌無能,更好控製。
可謝昭昭知道,一年之後,莫連王子便會東山再起,最終斬殺光英,繼承王位。而謝遠清也是在那個時候,被禦史大夫簡易之檢舉私通外族。
各種緣由還不清楚,但謝昭昭猜想,蕭淮大抵也是在那個時候,對謝家動了殺心。
謝遠清已經踏上馬車,這一去,很有可能就是謝家走向深淵的開始。
「父親。」謝昭昭還是開口喊住了謝遠清。
覆巢之下 焉有完卵。她與謝家本就是一榮俱榮,一損俱損。她想自保,就得先護住謝家。
謝遠清微微一愣,轉身看向謝昭昭,躬身:「娘娘有何吩咐?」
「父親可否借一步說話?」
方才的晚膳根本沒有好好吃,現下,她是真的有點餓了。一坐下,謝昭昭就忙不迭的撕了一個鴨腿,待察覺到蕭淮的笑意,才訕訕收了手,重新拿起桌上的筷子。
鴨腿被夾起來,她頓了頓,還是放進了蕭淮的碗裏,「老……老爺今晚也沒怎麽吃。」
「噗嗤——」屋頂上傳來憋笑聲,謝昭昭循聲抬頭望去。
「是夜三。」蕭淮頓了頓,「老爺?我,很老?」
謝昭昭一口鴨肉哽在喉頭,吞不下去又吐不出來,隻能連忙衝蕭淮擺手。終於吞下了鴨肉,她才淚眼汪汪的開口解釋:「我隻是覺得,這樣稱呼,穩妥一些。」
「你可以叫我寧川。」
「哦。」
謝昭昭埋著頭,她又不是謝凝,這般親密的稱呼,怎麽叫得出口。好在美食當前,這點小插曲很快便被謝昭昭拋諸腦後。不過片刻,便杯盤狼藉,謝昭昭撫了撫鼓起來的肚皮,十分想打個嗝,可天子麵前,她忍住了。
小築臨窗,扭頭望去,江安河清波蕩漾,一盞盞蓮花燈漂浮在水麵上,化作星星點點的亮光,與沉沉夜幕的萬裏星河交相輝映。
這是大周的習俗,中元節臨近,百姓會在河邊放河燈。起初是為了祭奠先人,祈求祖先福佑後輩,到後來卻漸漸演變為一種祈福的儀式。
見謝昭昭目不轉睛的望著河邊的燈火,蕭淮開口詢問,「想不想試試看?」
「什麽?」
蕭淮卻拉起她,二話不說下了樓,扶著謝昭昭翻身上馬。日行千裏的寶馬在這少京城中根本跑不開,跑了不過數百米,便在沿河的一處小攤子前停下來,「老板,兩隻河燈。」
小販:「好嘞。」
「皇……」謝昭昭看著小販遞來的河燈,心中有些動容,「我其實也沒有很想……就是覺得……」
「謝凝,出了皇宮,你想做什麽,便做什麽。」蕭淮接過河燈,將懷中的人圈緊。
男人的胸膛寬厚,仿佛蘊藏著可以撼動山海的力量。謝昭昭不知道她是不是同謝凝產生了共情,聽蕭淮那般說,心中一時間竟酸酸澀澀。
一路行至河邊,蕭淮扶著謝昭昭下馬,尋了個人不太多的地方。暗衛不知道從哪冒出來,躬身給蕭淮遞上火折子。
河燈燃起,瑩瑩的一點火光包裹在蓮花之中,謝昭昭跪在地上,將河燈輕輕推入河中。河水蕩開一圈圈波紋,她雙手合十,誠心祈願。
在這個世界裏,她沒有親人,自然也沒有什麽要祭奠的,隻希望這河燈真的能帶來福運,保佑她在現實世界的家人平安。
謝昭昭微頓,也希望神明在上,保佑蕭淮一世平安,做個人人敬仰的好皇帝。
祈完願,謝昭昭睜開眼,卻看到蕭淮依舊闔著雙目,立在她身側。月光之下,男人清俊的側顏愈發硬朗,鼻梁高挺,眼睫低垂。
謝昭昭偏頭看向身側的男人,他是一國之君,握著天下人的生死禍福,也有求而不得,需要向神明祈的願嗎?
蕭淮到底還是沒能在宰相府留宿,不僅是蕭淮,連謝遠清都連夜被傳進了宮。西北傳來消息,阿若部族的老王突染惡疾,大王子光英趁機聯合其他各部,將原本老王屬意的王位繼承人莫連王子驅逐。
先帝還在位時,西北各部族就時常發生動亂,常年侵擾大周邊境,邊疆百姓苦不堪言。後來蕭淮繼位,著護國大將軍範謹揮師北上,整整用了五年時間才將西北的內亂平定。範謹凱旋回朝後,便是程尋一直駐守西北。
這幾年,各部族雖偶有動蕩,但都被程尋所率的長平軍一一化解,邊疆互市也得以重啟。若說有什麽不尋常之處,便是從前一個名叫阿若的小部族日漸興起,並漸漸成為西北部族最為強大的一支力量。
如今,阿若部族突然內訌,大周朝廷自然不會也不敢坐視不理。原本班師回朝的大將軍程尋在得此消息後,已經率五萬先鋒軍先行返回燕州,剩餘十五萬交由副將李平,暫時紮住在元瀾江沿江以北。
元瀾江橫貫大周國土北部,是護禦西北的一道天然屏障。
謝昭昭被護送回宰相府的時候,剛好碰上謝遠清從府中匆匆走出來。
「娘娘。」見到謝昭昭從外頭回來,謝遠清並無意外,這宰相府但凡有風吹草動,自然瞞不過他。隻是他沒有想到,皇上會如此厚待自己的女兒,居然這般由著這丫頭的性子胡鬧。
「父親不必多禮。」
謝昭昭此刻看向謝遠清的眼神,是有些複雜的。
原書中,昭寧十二年的這次阿若族內亂很快就會被程尋平定,最終於大周而言不過是件微不足道的小事,但對謝家來說,卻是件頂大的事。隻因阿若部族的興起並非意外,是大周朝廷一直在暗中扶持。西北部族多為胡人,生性豪放,不受管製,且極為排外。大周此舉便是在西北部族內培植起一支可以為己所用的力量,用胡人去管製胡人。而獻上這「以胡製胡」計策之人,便是宰相謝遠清。
這一次入宮,謝遠清還會繼續這樣的懷柔政策,且提議支持光英王子,隻因比起六王子莫連,光英此人庸碌無能,更好控製。
可謝昭昭知道,一年之後,莫連王子便會東山再起,最終斬殺光英,繼承王位。而謝遠清也是在那個時候,被禦史大夫簡易之檢舉私通外族。
各種緣由還不清楚,但謝昭昭猜想,蕭淮大抵也是在那個時候,對謝家動了殺心。
謝遠清已經踏上馬車,這一去,很有可能就是謝家走向深淵的開始。
「父親。」謝昭昭還是開口喊住了謝遠清。
覆巢之下 焉有完卵。她與謝家本就是一榮俱榮,一損俱損。她想自保,就得先護住謝家。
謝遠清微微一愣,轉身看向謝昭昭,躬身:「娘娘有何吩咐?」
「父親可否借一步說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