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臣領命。」郭伯言朗聲領罰。
「壽王隨朕來。」宣德帝離開龍椅,順便帶走了兒子。
趙恒目不斜視地走了。
郭伯言一家三口恭敬地低著頭,待帝王身影徹底消失,郭伯言才領頭,一家三口朝殿外走去。台階之下,胡氏嘴裏塞著帕子,被侍衛按在地上跪著,眼睜睜地看著宋二爺被打板子,宋二爺呢,雙手緊緊扒著長凳,臉白如紙,腚上已經見血,疼得眼淚鼻涕一塊兒往外流,口中發出一聲比一聲滲人的痛苦悶哼。
瞧見郭伯言三人,胡氏仰頭,又怒又恨,眼珠子都要瞪出來了。
郭伯言隻冷冷一笑,命人打完板子,將夫妻倆送去國公府。
前往崇政殿的路上, 宣德帝想了很多。
宋家來要人這事,他相信郭伯言能解決的很漂亮,鬧不出多大水花,但百姓們茶餘飯後一談論, 那丫頭的名望算是徹底毀了, 一個滿身都是笑料談資的女人, 他若繼續讓她當王妃,損的是兒子的威望。
「這門婚事,作罷吧, 朕再尋個有殊色的名門閨秀給你。」坐到龍椅上,宣德帝看著兒子道。
趙恒正色道:「兒臣,曾許諾。」
宣德帝麵露不解。
趙恒看了一眼特意帶進來的福公公。
福公公馬上彎腰, 向宣德帝解釋道:「皇上, 四月選秀,四姑娘臉上起了一次疹子,皇上賜婚後,王爺曾去國公府探望四姑娘。四姑娘傷了臉,名聲又受損,憂心忡忡恐王爺嫌棄。為了讓四姑娘能安心休養, 王爺曾親口許諾,說大婚會如期舉行。」
宣德帝知道兒子去過國公府,卻不知竟然說過這番話,沉默片刻,皺眉道:「可這次……」
趙恒突然朝宣德帝行了一禮, 然後上前幾步,從禦桌上取來一張裁剪過的宣紙,再借宣德帝的墨筆,行雲流水地寫了兩行字。宣德帝坐在對麵,一個字一個字地看著,既驚豔兒子的這手清逸好字,又為字中決心而震撼。
「我不負黎民,亦不為黎民負她。」
我沒做過對不起黎民百姓的事,那些百姓笑話我是他們喜歡議人是非,我不能因為這樣的人,而辜負有婚約的女子。
宣德帝突然一個字都說不出來了。兒子此言,雖然是為兒女情長,卻蘊含深意。身為帝王,一言一行都被臣子百姓盯著,還極其容易被人誤解,明明自己沒做什麽,那些人便一頂大帽子扣了下來,指責他哪裏做的不對。故雖為帝王,為顧忌悠悠之口,帝王也不能事事稱心如意。倘若能做到兒子這般豁達,隻求問心無愧……
看著那短短兩行字,宣德帝半晌無言,然後長長地歎了口氣。他這一生,怕是學不來兒子的豁達了,但這不妨礙宣德帝重新認識這個兒子。兒子年少時,曾經努力在他麵前表現過,但那時他忙著堵住朝臣百姓之口忙著穩固帝位,無心管教家中幼子,特別是老三,有人說老三的口疾便是老天爺對他的天譴,所以每次看到老三,他都忍不住遷怒。
等帝位穩固了,等他有時間多分給孩子們了,宣德帝才遺憾地發現,他的老三再也不會用期待的眼神看他,老三的文課武課也都不再出彩。宣德帝試著鼓勵兒子,兒子並不領情,宣德帝畢竟要操勞國事,久而久之,他開始默許兒子的選擇,既然兒子無心朝堂,他也不強迫他。
但現在,親眼目睹了兒子的才學,領教了兒子的心胸,宣德帝不想再埋沒這個兒子。
「真的,非她不娶?」重新坐回龍椅,宣德帝有些揶揄地看著兒子問。
趙恒不解父皇為何而愉悅,但還是點點頭。
宣德帝便道:「君子重諾,你想當君子,朕願成全你,隻是,朕現在缺個翰林院修撰,朕成全了你的愛美之心,你是不是也該為朕分憂?」
趙恒皺了下眉。
福公公卻高興不已,翰林院修撰雖然隻是個從六品的小官,但其掌修國史實錄、負責為帝王進講經史,乃天子近臣,最有機會得到皇上的信任,一旦被皇上青睞,官職升遷還不容易?升了官,手中便有了權。
宣德帝知道兒子介意什麽,指著福公公道:「朕看他就跟你肚子裏的蛔蟲似的,你想什麽他都清楚,進了翰林院,以後需要說話的地方就讓他替你說。」這麽一想,宣德帝忽的記起了高祖皇帝用過的一位禁軍將領。
當時大周初建,以武將身份奪得天下的高祖皇帝最忌武將,禁軍將領用了一個,沒過多久便因疑心換了新的。後來有個姓楊的接管禁軍不久突染啞疾,自己說不了話,全靠身邊一個忠仆替他解釋,不也穩穩當當地管了十二年禁軍?
他的兒子隻是說不利索,做的隻會比那個將領更好。
看出龍椅上的男人是認真的,趙恒便道:「兒臣,領命。」
他似乎不太情願,宣德帝再次賞鑒兒子的字,腦海裏突然冒出郭家那丫頭。雖然名聲不太好,但兒子竟然為了她兩次求他這個父皇,還願意走出心裏那扇門入朝為官,如此看來,郭家丫頭或許正是兒子命定的良配。
衛國公府。
回了臨雲堂,郭伯言笑著對妻子女兒道:「皇上那話聽著煞有介事,其實是說給百姓聽的,要百姓知道是他個為民做主的好皇上,但隻要我打發了宋闊夫妻,這事便過去了,你們娘倆不用擔心。」
林氏也看出皇上是站在郭家這邊了,不然不至於打宋二爺板子,隻是,胡氏夫妻既然千裏迢迢地趕來京城,會輕易被打發回去嗎?如果郭伯言用權勢恐嚇對方,一旦傳出去,郭伯言的名聲壞了,皇上那也落了顏麵。
郭伯言看眼女兒,有些話不好當著孩子的麵說,隻道:「依我看,進京應是那惡婦的主意,宋闊懦弱膽小,我去許他些好處,他自會心滿意足地回江南,再不敢來京城作妖。」
林氏一點就透,宋嘉寧不太放心,小聲提醒繼父道:「父親,我二叔最怕我二嬸,家裏什麽事都我二嬸說了算,就算他在你麵前答應了,回頭被我二嬸一訓,恐怕又要反悔。」上輩子,嬸母將她關在後院不許她出門,她哭著求二叔放她出去,二叔答應地好好的,回去被二嬸一罵,就再也沒有露過麵。
「壽王隨朕來。」宣德帝離開龍椅,順便帶走了兒子。
趙恒目不斜視地走了。
郭伯言一家三口恭敬地低著頭,待帝王身影徹底消失,郭伯言才領頭,一家三口朝殿外走去。台階之下,胡氏嘴裏塞著帕子,被侍衛按在地上跪著,眼睜睜地看著宋二爺被打板子,宋二爺呢,雙手緊緊扒著長凳,臉白如紙,腚上已經見血,疼得眼淚鼻涕一塊兒往外流,口中發出一聲比一聲滲人的痛苦悶哼。
瞧見郭伯言三人,胡氏仰頭,又怒又恨,眼珠子都要瞪出來了。
郭伯言隻冷冷一笑,命人打完板子,將夫妻倆送去國公府。
前往崇政殿的路上, 宣德帝想了很多。
宋家來要人這事,他相信郭伯言能解決的很漂亮,鬧不出多大水花,但百姓們茶餘飯後一談論, 那丫頭的名望算是徹底毀了, 一個滿身都是笑料談資的女人, 他若繼續讓她當王妃,損的是兒子的威望。
「這門婚事,作罷吧, 朕再尋個有殊色的名門閨秀給你。」坐到龍椅上,宣德帝看著兒子道。
趙恒正色道:「兒臣,曾許諾。」
宣德帝麵露不解。
趙恒看了一眼特意帶進來的福公公。
福公公馬上彎腰, 向宣德帝解釋道:「皇上, 四月選秀,四姑娘臉上起了一次疹子,皇上賜婚後,王爺曾去國公府探望四姑娘。四姑娘傷了臉,名聲又受損,憂心忡忡恐王爺嫌棄。為了讓四姑娘能安心休養, 王爺曾親口許諾,說大婚會如期舉行。」
宣德帝知道兒子去過國公府,卻不知竟然說過這番話,沉默片刻,皺眉道:「可這次……」
趙恒突然朝宣德帝行了一禮, 然後上前幾步,從禦桌上取來一張裁剪過的宣紙,再借宣德帝的墨筆,行雲流水地寫了兩行字。宣德帝坐在對麵,一個字一個字地看著,既驚豔兒子的這手清逸好字,又為字中決心而震撼。
「我不負黎民,亦不為黎民負她。」
我沒做過對不起黎民百姓的事,那些百姓笑話我是他們喜歡議人是非,我不能因為這樣的人,而辜負有婚約的女子。
宣德帝突然一個字都說不出來了。兒子此言,雖然是為兒女情長,卻蘊含深意。身為帝王,一言一行都被臣子百姓盯著,還極其容易被人誤解,明明自己沒做什麽,那些人便一頂大帽子扣了下來,指責他哪裏做的不對。故雖為帝王,為顧忌悠悠之口,帝王也不能事事稱心如意。倘若能做到兒子這般豁達,隻求問心無愧……
看著那短短兩行字,宣德帝半晌無言,然後長長地歎了口氣。他這一生,怕是學不來兒子的豁達了,但這不妨礙宣德帝重新認識這個兒子。兒子年少時,曾經努力在他麵前表現過,但那時他忙著堵住朝臣百姓之口忙著穩固帝位,無心管教家中幼子,特別是老三,有人說老三的口疾便是老天爺對他的天譴,所以每次看到老三,他都忍不住遷怒。
等帝位穩固了,等他有時間多分給孩子們了,宣德帝才遺憾地發現,他的老三再也不會用期待的眼神看他,老三的文課武課也都不再出彩。宣德帝試著鼓勵兒子,兒子並不領情,宣德帝畢竟要操勞國事,久而久之,他開始默許兒子的選擇,既然兒子無心朝堂,他也不強迫他。
但現在,親眼目睹了兒子的才學,領教了兒子的心胸,宣德帝不想再埋沒這個兒子。
「真的,非她不娶?」重新坐回龍椅,宣德帝有些揶揄地看著兒子問。
趙恒不解父皇為何而愉悅,但還是點點頭。
宣德帝便道:「君子重諾,你想當君子,朕願成全你,隻是,朕現在缺個翰林院修撰,朕成全了你的愛美之心,你是不是也該為朕分憂?」
趙恒皺了下眉。
福公公卻高興不已,翰林院修撰雖然隻是個從六品的小官,但其掌修國史實錄、負責為帝王進講經史,乃天子近臣,最有機會得到皇上的信任,一旦被皇上青睞,官職升遷還不容易?升了官,手中便有了權。
宣德帝知道兒子介意什麽,指著福公公道:「朕看他就跟你肚子裏的蛔蟲似的,你想什麽他都清楚,進了翰林院,以後需要說話的地方就讓他替你說。」這麽一想,宣德帝忽的記起了高祖皇帝用過的一位禁軍將領。
當時大周初建,以武將身份奪得天下的高祖皇帝最忌武將,禁軍將領用了一個,沒過多久便因疑心換了新的。後來有個姓楊的接管禁軍不久突染啞疾,自己說不了話,全靠身邊一個忠仆替他解釋,不也穩穩當當地管了十二年禁軍?
他的兒子隻是說不利索,做的隻會比那個將領更好。
看出龍椅上的男人是認真的,趙恒便道:「兒臣,領命。」
他似乎不太情願,宣德帝再次賞鑒兒子的字,腦海裏突然冒出郭家那丫頭。雖然名聲不太好,但兒子竟然為了她兩次求他這個父皇,還願意走出心裏那扇門入朝為官,如此看來,郭家丫頭或許正是兒子命定的良配。
衛國公府。
回了臨雲堂,郭伯言笑著對妻子女兒道:「皇上那話聽著煞有介事,其實是說給百姓聽的,要百姓知道是他個為民做主的好皇上,但隻要我打發了宋闊夫妻,這事便過去了,你們娘倆不用擔心。」
林氏也看出皇上是站在郭家這邊了,不然不至於打宋二爺板子,隻是,胡氏夫妻既然千裏迢迢地趕來京城,會輕易被打發回去嗎?如果郭伯言用權勢恐嚇對方,一旦傳出去,郭伯言的名聲壞了,皇上那也落了顏麵。
郭伯言看眼女兒,有些話不好當著孩子的麵說,隻道:「依我看,進京應是那惡婦的主意,宋闊懦弱膽小,我去許他些好處,他自會心滿意足地回江南,再不敢來京城作妖。」
林氏一點就透,宋嘉寧不太放心,小聲提醒繼父道:「父親,我二叔最怕我二嬸,家裏什麽事都我二嬸說了算,就算他在你麵前答應了,回頭被我二嬸一訓,恐怕又要反悔。」上輩子,嬸母將她關在後院不許她出門,她哭著求二叔放她出去,二叔答應地好好的,回去被二嬸一罵,就再也沒有露過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