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回家將婚事已敲定的事,跟家裏人說了之後,她便開始忙碌著要去陳家下定的一應事務。


    盧廣義得償所願,連著幾天都是笑嗬嗬的,別人問他笑什麽,他也不說,但偷空總會忍不住偷偷樂嗬。周進如今不在家,盧嬌月成日裏也沒什麽事幹,就幫著她娘一同準備要去陳家下定的聘禮。


    聘禮銀子梅氏打算照著上次的數額來,也給九兩九,取長長久久之意。至於一應彩禮都是按著村裏規矩來,隻比當初給裴家的多,不會比那個少。至於家具什麽的,家裏是剛起的新房子,每個屋裏的家具都是新打的,也不用重新再做。


    準備好一切,選了個良辰吉日,二房兩口子便帶著聘禮上陳家下聘了。


    直到此時,村裏人才知道原來陳家要和盧家二房結親。


    羨慕之人自是許多,要知道盧廣義在村裏有女兒待嫁的人家眼中可是香餑餑,之前便有不少人通過相熟的人,往梅氏跟前遞話,若不然梅氏也不會心心念念想給兒子娶媳婦。


    連著多日,陳鐵根走在村裏的時候,總會有人上前來與他搭話,話裏話外都是羨慕,說陳鐵根以後日子不用愁了,靠著親家,以後隨便在外麵擺個小攤子,就能顧上一家吃喝不用愁。


    陳鐵根活了這麽多年,還沒出過這種風頭,成日裏都是笑眯眯的,待桂丫十分和顏悅色不說,甚至還要折騰著給她辦嫁妝。


    這一行舉將寡婦氣得不輕,家裏本來就不夠寬裕,給桂丫辦嫁妝,以後柱子成親或者她兒子出生,不就少得了。


    關鍵是她根本阻止不了,她慣是個做事喜歡迂回的性子,自然不好意思明火執仗跟陳鐵根說以後他要給柱子準備多少多少東西,好給他娶媳婦,隻能拿著那還未出生兒子說事。可是她說得次數太多,陳鐵根早就麻木了,寡婦一說,他就回她一句,這不還沒生嘛,等生了再說。


    寡婦一口老血又噴出來,連著多天臉都是陰陰的。


    對於陳鐵根要給女兒置辦嫁妝的事,劉翠蘭是抱著樂見其成的態度,桂丫也是他的種,做爹的給做女兒的辦嫁妝是理所應當,更何況早些年她和她女兒沒少給陳家做牛做馬,這些嫁妝是該置辦的。


    鄉下人給女兒辦嫁妝,不過是些鋪蓋、被麵、臉盆之類的東西,家裏寬裕的話,再給打幾口家具。可一來陳家沒錢,二來婚期定在明年的臘月十八,距離這個時候還有不到兩個月,時間是非常緊湊的,家具自然省了。不過將一應物什置辦齊了,也花了陳鐵根近三兩銀子。


    不多,但對比鄉下其他人家嫁女兒,已經算是不少的了。


    如今劉翠蘭心思變了,自然覺得這份嫁妝有些薄,就將自己的打算理所應當的說了出來。劉翠蘭說要把盧家給的聘禮都給桂丫陪過去,陳鐵根當時臉色有些不好,不過劉翠蘭一力堅持,並說盧二家給自家做臉,他們也不能太不像話。無奈,陳鐵根也隻能應下。


    不應下也沒辦法,劉翠蘭如今強硬得厲害,尤其最近陳鐵根被村裏有些人吹捧得有些飄飄然,大家都說自己是高攀了盧老二家,如今他就要給全村人看看,他陳鐵根也是非常大方的,哪家嫁女兒會把男方家給的聘禮都陪過去?還不是都留在家裏給兒子娶媳婦。


    提起兒子,陳鐵根不禁心裏頗不是滋味,前頭和村裏人吹噓完自己有多麽大方,扭頭又找寡婦生兒子去了。他倒是想找劉翠蘭,隻可惜劉翠蘭現在不讓他沾身。


    見此,桃丫不禁和姐姐私下議論:「姐,還是你有法子。」


    桂丫但笑不語。


    其實這稱不上是有沒有法子,不過人的天性難改。她爹被她奶拿捏了一輩子,被她二叔欺負了半輩子,性格自卑且懦弱。之後娶了寡婦,在寡婦刻意的討好逢迎之下,他的內心開始慢慢膨脹起來。


    桂丫當初回家沒多久就看出了這一切端倪,也因此就在背地裏教劉翠蘭如何對付陳鐵根、寡婦,還有陳婆子這些人。當然這話是不會明說,隻是旁敲側擊加潛移默化,如今看來效果不錯。


    至於這次的事,不過是劉翠蘭愛女心切擺出強勢之態,桂丫特意讓桃丫出去和小夥伴們玩的時候,不小心說漏嘴道出盧家那邊給了多少聘禮。村裏眼紅盧家二房的人不少,一聽給了這麽多聘禮更是眼紅加羨慕,自然就有人當著她爹麵前說酸話。


    少不了會有人激她爹,她爹不就成被趕上架子的鴨子了嗎。


    經過這一出,桂丫此時充滿了信心,也許她家裏糟心事確實不少,但一切並非不能解決。


    按下不提,周進出去了十多日,終於回來了。


    跑完這一趟,年前他是不會再出去了,剛好又下起鵝毛大雪,看這勢頭,接下來的天氣大多也是如此,年前這些日子也隻能在家裏貓冬。


    牛角村那邊的私塾也停了,雪大路滑,小娃子們出門上學,家裏的大人也不放心。尤其私塾那邊取暖不便,鄉下人都不富裕,不可能為了孩子上學還單獨弄一份炭火給孩子取暖,所以一般到了天真正開始冷的時候,私塾都會給學生們放假,等次年開春暖和了以後再去。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農夫家的小嬌娘 卷五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璃莫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璃莫並收藏農夫家的小嬌娘 卷五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