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第 50 章
進擊的生活流(快穿) 作者:青竹葉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時間的車輪滾滾,一晃三年過去,知青點有了很大變化。
小餘同誌結婚了,和天府之國來的粑耳朵,生了兩個男孩,第一個隨母姓,第二個隨父姓。小餘同誌結婚的時候,很多人都哭了,他們舍不得小餘知青,更舍不得那一手廚藝。可是結婚了都得搬出去住,誰也不能例外。
接手知青點爐灶的是昭明,他拿手的清淡健康餐被吐槽了一次又一次,湖南來的同誌天天抱著自己的辣椒粉哭。眾怒之下,昭明終於厚著臉皮跟小餘知青學習,主要方向就是用素菜做出以假亂真的葷菜。
小餘同誌毫無保留的教給他怎麽做一頓全素的滿漢全席,昭明則教小餘同誌她不擅長的西式點心。
小花同誌也結婚了,和靦腆的眼鏡同誌,才生了一個白胖大閨女,還躺在床上坐月子。他兩個都是一個城市的,以後也能一起回去。
除了最開始的兩個,知青們沒有和本地青年結婚,男女都沒有。昭明一開始並不看好的白知青也硬生生的抗住了壓力,知青裏未婚的女性,最大的已經二十六,最小也有十九,在這個年代已經是不好嫁出去的老姑娘,但大家還是頂住了。
村裏去年把‘楊梅製品廠’改成‘上灣村水果罐頭加工廠’。
縣裏一家罐頭廠淘汰了兩個老機器,喬寬給了昭明消息,昭明又告訴大隊長。大隊長頗有魄力,一千多一台的機器,咬咬牙買了。為了擴大罐頭種類,今年春天還進了很多果樹,蜜桔、黃桃等都有。
去年一年都過得驚心動魄,今年相對平靜一些,和他們知青息息相關的卻是重開高考的事。十月份的時候,北京那邊來了加急電報,說要重開高考。
昭明是京城戶口,他的老家就是天子腳下,若說誰的消息最快,非他莫屬。所以這事兒從他嘴裏出來,很多人都相信了。
雖然在上灣村已經待得很習慣,但是有機會回去,那肯定還是要回去。村子的生活一眼就能看到頭,他們還年輕,而城裏能提供更多的機會和可能性。
昭明也很認真的複習,他準備把自己投機倒把的事業停一停。
仗著和大隊長關係好,昭明這些年沒少往外跑,縣裏的喬寬不知出於什麽目的,也願意帶著他。他從未從他身上感受到對自己負麵的情緒,倒是很多時候看到他就心潮澎湃。要不是對方有心愛的人,昭明差點就誤會了。
不過這麽多年也沒看到過對方的愛人,真是奇怪啊。莫非已經沒戲了?
他們常坐縣裏運輸隊的車,去海邊搗騰便宜的海產幹貨,然後返到內陸,換成別的東西,來回的賺取差價,有時候也收一些老物件。期間遇上過路匪,遇上過巡邏隊,好幾次險被逮住,生死一線。
昭明不懂古董,不過他的審美完全沒問題,哪怕全然不懂的古董,他一眼看過去,就能找出最有藝術價值的東西,這點天生的眼光,連喬寬都隻能說服。
村裏人隻知道他在縣城裏有個朋友,隔幾個月要去住一些日子,誰也不知道他幹的是要坐牢的買賣。或許隱隱有些猜測,但之前打下的人緣還在,誰也沒有說破。
昭明會做人,從縣裏回來,總是要帶一些村裏缺的東西,一些布票、油票、工業票,甚至是稀缺的自行車票和縫紉機票。村裏人就用手裏的錢和糧食去換,一時沒有,還可以佘著,那些票都很搶手,去晚一點都沒份。
幾年時間,昭明很是攢下了一份家底,不說存的古董黃金,就說手裏的現金就有三四千之多。
這就足夠他在北京城買幾間小四合院的了,所以昭明決定收手,這段時間查得特別嚴,他還是別頂風作案了。他還委婉的勸告了喬寬,怎麽說都是帶他賺錢的大哥,不好看著他陷在裏頭。
喬寬筷子一頓,也就是一秒,又夾了一塊排骨放到昭明的碗裏,“你準備考試了?”這會兒他正請昭明吃飯,吃的糖醋排骨,昭明以前都不知道自己居然這麽喜歡細排骨,糖醋的紅燒的蒜香的油炸的……全都喜歡。
“是啊,老家來消息,說可能要重開高考,我準備好好複習,考回去。”昭明夾起那塊排骨吃了,一開始可能還別扭,吃了幾年對方夾的菜,道道都合心意,慢慢就習慣了。
“你想上哪個大學?”
“北京的學校,我肯定要回去。寬哥,我聽說最近查這個,你是不是緩一緩。”
“好……聽你的。”
喬寬就笑起來,昭明覺得他的笑容有些不太對。
“怎麽了?你表情有點怪。”
“你快二十了吧?”喬寬突然問。
“啊?”
“我覺得你說的有道理,能活出自己的精彩的人,才有資格得到別人的喜歡。這是個好時代,我也想努力一把,讓我喜歡的人因為被優秀的人喜歡而暗自驕傲。”
“我什麽時候說的?”昭明一下沒想起來。
十一月,緊急備考的時候,姥爺給了他消息,說他們中有人要平反。昭明就去了一趟,他不知道是怎麽的突然起的念頭,抱上了他唯一釀製成功的猴兒酒。
去了他才知道,老道士讓平反了,上麵有人保他。
一個老同誌上台了,給很多被虧待的同誌平反了,上灣村有個老教授半個月前就讓人接走了,大卡車送走的。按著順序,軍政人員、高級知識分子、技術人員、傳統傳承人員陸陸續續會返回老家。
昭明之前就猜測他的姥姥姥爺最多半年就能回去,但是沒想到第一個走的居然是從事本土信仰傳承的老道長。
來接老道士的是一波軍人,雖然他們沒有穿軍裝,但那股鋒芒畢露的銳氣是擋不住的。老道長榮辱不驚,他一一和大家道別,到了昭明這裏,看他抱著一壇子酒,就笑了,“這是給我的吧,我盼著你這酒可盼了一年了。”
昭明吃了一驚,他釀猴兒酒的事誰也沒告訴,這道士怎麽知道他釀了一整年?
“這酒是百果之精華,釀製不易,我不能白白拿了。”老道士從懷裏摸出一枚小若雀卵的石頭來,灰白色的,表明光滑而不透明,像是河灘上衝刷得十分細膩的鵝卵石。“這東西的功用,一夜之後你就知曉了。”
“幾輩子攢下的功德,要好好珍惜,做好人,做好事。你是有福之人。”
不但知道他釀了一整年,還知道這是猴兒酒……昭明認識老道這麽久,第一次從他身上看出點從事信仰職業的特性來,神神秘秘,特別蠱惑人心。
大概是這個原因,晚上睡覺的時候,昭明忍不住從衣服口袋裏把鵝卵石拿出來,塞在自己枕頭下麵。
當晚,昭明做了一個長長的夢,他夢見自己坐在虛空之中,星辰在自己腳下,日月在自己身側,一個非男非女十分縹緲的聲音念著一段拗口的經文。
那些經文他連一個音標都不認識,但奇怪的是,這段經文經由他的耳朵到了他的心,他自然而然的就明白了意思,竟是‘道德經’
卻不是他知道的那個版本,有許多地方有了變動。這經文每在他耳邊誦讀一遍,身體就輕了一份,整個靈魂都要飄飄然起來。
如此三遍,那段古怪拗口的經文便沒有了。
他醒過來,下意識去找枕頭底下的鵝卵石,顯然,沒有了,消失得無影無蹤。
昭明張嘴,想要念出他聽過的那段經文,但他無論如何發音,一個字都念不出來,那簡直不像是人類的嗓子可以發出的聲音。
我的娘,這是個什麽神仙人物?
昭明再去回想灰撲撲的老道士,隻覺得對方渾身冒著仙氣。
快十二月份,高考確定重開的消息終於傳到了上灣村這個偏僻的小村子,這時候距離考試已經很近很近了。
村裏大廣播播報這個消息的時候,昭明看到知青老大哥的眼裏淚如滾珠。他來了那麽久,從來沒看到過這位老大哥掉眼淚,別說掉眼淚,就是露出強烈情緒都是極少有,他總是冷靜自持,從未有這般失態的時候。
別的同誌早就哭成了一團。
所有人都知道,改變命運的時候到了。
原本就在複習的人更加拚命學習,他們隻要一有空,就從懷裏掏出一本書看,哪怕幹活中的那一點點清閑。因為油燈太暗,蠟燭太貴,大家就聚集在一個屋子裏,點了一根蠟燭複習,一晚上就要用掉兩根蠟燭,熬得眼睛通紅,蠟燭熏得眼皮烏黑。
他們和本地村民的關係好,大隊長等人看他們這樣通宵達旦,怕他們熬不住,一商量,說,讓知青都上半日工,下午讓他們學習。村裏一些人家甚至給他們送了雞蛋過來,讓他們好好補補,好好讀書考大學。
知青們自是感激不盡。他們也願意投桃報李,把村裏也準備考大學的三個人找來,咱們一起學習。知青們的複習資料比較足,昭明一知道消息就從縣圖書館收羅了兩套‘數理化自學叢書’,還有知青們以前留下的許多筆記,村裏的青年幾天複習下來都感覺良好。
別的村子的知青就沒有這樣優待了,白日一天的勞動下來已經筋疲力盡,還要強撐著身體挑燈夜讀,時間又特別緊張,這種情況下自然複習效果不好。
上灣村的同誌幾年如一日的付出,才換得這一刻,別的村子的知青再如何羨慕埋怨都沒用。
甚至村裏人還要笑話他們;你們有人能修理農機嗎?你們有人幫著村裏辦廠子嗎?你們能幾年時間一天不停的給村裏掃盲嗎?什麽都沒有這時候瞎比比什麽?
昭明在這個時候更不拖後腿,他包攬三餐。為保證營養,他向村裏人買魚、野雞等葷菜,還有豆腐、時令蔬菜,每日的雞蛋都打了,主食從二兩升到三兩,每日一次夜宵,以保證每個人都能吃得好,吃得營養。
這兩個月下來,到了真正考試的時候,村裏人驚訝的發現,知青們好像都還胖了些,連村裏來蹭飯的三個青年也圓了臉龐。
考試的地點在縣城第三中學,大隊長出借了兩輛牛車,把考試人員送到縣裏。
考試有兩天,大家一早整理好自己的東西,準考證、筆和墨水之類的,然後穿上厚實的棉襖,裹上帽子圍巾,坐在牛車的草垛子上,因為車搖搖晃晃,這時候看書會眼發昏,大家就閉著眼睛背誦。
到了縣裏,時候已經不早了,考場門口站滿了人,說一句人山人海不過分。
“來來,吹了一路凍僵了吧。都活動活動手腳。”婦女主任提著一個暖水瓶,裏麵是隊裏給他們準備的糖水,用紅棗、紅糖和生薑熬的。她身後跟著素梅,素梅手裏提著籃子,籃子裏有竹杯子。
在別的考生都跺著腳看複習資料的時候,他們村的考生聚集在一起,手裏捧著竹杯子,喝著熱乎乎的糖水,大家相互的鼓勵。
“我以後也想像哥哥姐姐們一樣考大學。”素梅說,她十一歲了,今年剛上了縣裏的初中,今年他們村子有五個上初中的。
今年小學畢業的也就八個,除了三個實在不想讀輟學了,別的都上了初中,其中還有兩個是女孩子。讓他們家裏同意上初中著實不容易,知青們捐贈了三年的舊課本和足夠的鉛筆和本子,又說了很多好話,描述了一下美好的未來,這幾個孩子的家長才同意了。
村裏的小領導有感於知識真的是個好東西(可以修車辦廠),也幫著一塊兒勸,婦女主任很是積極的支持女孩兒上學。她聽到女兒說以後要考大學,就笑了,“好啊,隻要你能考上,娘就一直供你讀書。”
一會兒,大家進場了,這會兒天氣還很冷,可是每個人的臉上都洋溢著喜悅的笑容。
除了小花同誌額外要多考一門外語,別的人都隻考四門,小花考俄語。
知青老大哥確實是個人才,兩天考完了,他居然能把考卷全部默出來,大家拿著考卷到縣裏找老師寫答案,然後大夥兒對著這張‘非標準’答卷對答案。
四門四百分的卷子,昭明對完答案後的分數是三百一十分,這是個高分,卻不是最高的。知青老大哥的分數還高一點,三百二十多,其餘人差他們一等,幾個在兩百五十分上下,還有幾個不到兩百分。
隻考了一百多一些的人都很沮喪,覺得自己的希望大概不大了。
大家不知道自己這樣的水平可以考一個什麽樣的學校。
這年頭填報誌願還很粗糙,三個誌願三所學校,但問題是大部分就知道北大清華和本地院校,很多人甚至不懂本科大專的區別,問縣裏的老師也都丈二金剛摸腦袋,全都稀裏糊塗的。專業意向也沒有明確想法,就分了個文理科,模模糊糊的有個大致分類。
大家便集思廣益,把自己知道的學校集中一下,終於有了將近二十個選擇。
每個人都把這學校抄錄了一份,每日抱在懷裏,一邊等著初選結束填誌願,一邊琢磨著自己考什麽學校好。
過了些日子,公社裏通知他們村裏有十一個過了高考初選,知青裏頭有十個,本村還有一個。昭明作為其中一人,和另外十人一起去了公社社長的辦公室。
大隊長陪著一塊兒去,他不知道哪裏聽到的消息,說有些公社領導會偷偷瞞下錄取名單,把名額給自己的子侄親友。大隊長覺得自己這些年在領導麵前也有些麵子情,所以跟著一塊兒去,說說好話。
說實話,昭明是很感動的,因為這個事兒其實和他沒什麽關係。他也知道,這種替代上學的事兒肯定不會少,昭明甚至不敢保證說自己就不可能成為那個被替代的一員。
“叔,這事兒麻煩您了。咱們別的不求,就想平平順順的。”
大隊長點點頭,“你們叫了我那麽多年的叔,我還能不管了?”
“哦,對了叔,那通知書是先送到公社裏頭嗎?是不是除了本人別人是不可以代領的?我擔心有什麽意外,是不是直接送到本人手裏更好一些?”
“行,我跟領導說。”
後麵怎麽樣昭明不知道,他就知道,上灣村上了初選的十一個人,後來一個不拉全都收到了錄取通知書。
第一個收到的知青老大哥,他穩穩的上了北大的中文係,昭明是第二個,他和老大哥一個學校,北大外語係。他兩個是一塊兒送來的,公社領導拿到通知書就趕緊送過來了,一路跑一路宣傳,於是村裏人都聚集過來,再然後看到了兩人拿著錄取通知書,一人呆滯一人捂著臉哭得撕心裂肺的場景。
“北京大學是不是北京的大學?”
“去了北京不就能去看看咱主席了?還能去長城!”
“上了大學就是大學生啦。咱們村出大學生了?”
“可不是?放以前,那就是秀才,考上大學直接戶口轉城裏,等畢業了,國家包分配工作。”
村裏人議論紛紛,昭明隻覺得耳邊嗡嗡嗡,嗡嗡嗡,一邊眼前晃過很多莫名熟悉的鏡頭,一邊又有那晦澀拗口的經文一聲比一聲清晰可見,還有個軟糯的孩子聲音在耳邊絮絮叨叨。
他隻覺天旋地轉……
“不好啦,阿明高興得昏倒啦!”
小餘同誌結婚了,和天府之國來的粑耳朵,生了兩個男孩,第一個隨母姓,第二個隨父姓。小餘同誌結婚的時候,很多人都哭了,他們舍不得小餘知青,更舍不得那一手廚藝。可是結婚了都得搬出去住,誰也不能例外。
接手知青點爐灶的是昭明,他拿手的清淡健康餐被吐槽了一次又一次,湖南來的同誌天天抱著自己的辣椒粉哭。眾怒之下,昭明終於厚著臉皮跟小餘知青學習,主要方向就是用素菜做出以假亂真的葷菜。
小餘同誌毫無保留的教給他怎麽做一頓全素的滿漢全席,昭明則教小餘同誌她不擅長的西式點心。
小花同誌也結婚了,和靦腆的眼鏡同誌,才生了一個白胖大閨女,還躺在床上坐月子。他兩個都是一個城市的,以後也能一起回去。
除了最開始的兩個,知青們沒有和本地青年結婚,男女都沒有。昭明一開始並不看好的白知青也硬生生的抗住了壓力,知青裏未婚的女性,最大的已經二十六,最小也有十九,在這個年代已經是不好嫁出去的老姑娘,但大家還是頂住了。
村裏去年把‘楊梅製品廠’改成‘上灣村水果罐頭加工廠’。
縣裏一家罐頭廠淘汰了兩個老機器,喬寬給了昭明消息,昭明又告訴大隊長。大隊長頗有魄力,一千多一台的機器,咬咬牙買了。為了擴大罐頭種類,今年春天還進了很多果樹,蜜桔、黃桃等都有。
去年一年都過得驚心動魄,今年相對平靜一些,和他們知青息息相關的卻是重開高考的事。十月份的時候,北京那邊來了加急電報,說要重開高考。
昭明是京城戶口,他的老家就是天子腳下,若說誰的消息最快,非他莫屬。所以這事兒從他嘴裏出來,很多人都相信了。
雖然在上灣村已經待得很習慣,但是有機會回去,那肯定還是要回去。村子的生活一眼就能看到頭,他們還年輕,而城裏能提供更多的機會和可能性。
昭明也很認真的複習,他準備把自己投機倒把的事業停一停。
仗著和大隊長關係好,昭明這些年沒少往外跑,縣裏的喬寬不知出於什麽目的,也願意帶著他。他從未從他身上感受到對自己負麵的情緒,倒是很多時候看到他就心潮澎湃。要不是對方有心愛的人,昭明差點就誤會了。
不過這麽多年也沒看到過對方的愛人,真是奇怪啊。莫非已經沒戲了?
他們常坐縣裏運輸隊的車,去海邊搗騰便宜的海產幹貨,然後返到內陸,換成別的東西,來回的賺取差價,有時候也收一些老物件。期間遇上過路匪,遇上過巡邏隊,好幾次險被逮住,生死一線。
昭明不懂古董,不過他的審美完全沒問題,哪怕全然不懂的古董,他一眼看過去,就能找出最有藝術價值的東西,這點天生的眼光,連喬寬都隻能說服。
村裏人隻知道他在縣城裏有個朋友,隔幾個月要去住一些日子,誰也不知道他幹的是要坐牢的買賣。或許隱隱有些猜測,但之前打下的人緣還在,誰也沒有說破。
昭明會做人,從縣裏回來,總是要帶一些村裏缺的東西,一些布票、油票、工業票,甚至是稀缺的自行車票和縫紉機票。村裏人就用手裏的錢和糧食去換,一時沒有,還可以佘著,那些票都很搶手,去晚一點都沒份。
幾年時間,昭明很是攢下了一份家底,不說存的古董黃金,就說手裏的現金就有三四千之多。
這就足夠他在北京城買幾間小四合院的了,所以昭明決定收手,這段時間查得特別嚴,他還是別頂風作案了。他還委婉的勸告了喬寬,怎麽說都是帶他賺錢的大哥,不好看著他陷在裏頭。
喬寬筷子一頓,也就是一秒,又夾了一塊排骨放到昭明的碗裏,“你準備考試了?”這會兒他正請昭明吃飯,吃的糖醋排骨,昭明以前都不知道自己居然這麽喜歡細排骨,糖醋的紅燒的蒜香的油炸的……全都喜歡。
“是啊,老家來消息,說可能要重開高考,我準備好好複習,考回去。”昭明夾起那塊排骨吃了,一開始可能還別扭,吃了幾年對方夾的菜,道道都合心意,慢慢就習慣了。
“你想上哪個大學?”
“北京的學校,我肯定要回去。寬哥,我聽說最近查這個,你是不是緩一緩。”
“好……聽你的。”
喬寬就笑起來,昭明覺得他的笑容有些不太對。
“怎麽了?你表情有點怪。”
“你快二十了吧?”喬寬突然問。
“啊?”
“我覺得你說的有道理,能活出自己的精彩的人,才有資格得到別人的喜歡。這是個好時代,我也想努力一把,讓我喜歡的人因為被優秀的人喜歡而暗自驕傲。”
“我什麽時候說的?”昭明一下沒想起來。
十一月,緊急備考的時候,姥爺給了他消息,說他們中有人要平反。昭明就去了一趟,他不知道是怎麽的突然起的念頭,抱上了他唯一釀製成功的猴兒酒。
去了他才知道,老道士讓平反了,上麵有人保他。
一個老同誌上台了,給很多被虧待的同誌平反了,上灣村有個老教授半個月前就讓人接走了,大卡車送走的。按著順序,軍政人員、高級知識分子、技術人員、傳統傳承人員陸陸續續會返回老家。
昭明之前就猜測他的姥姥姥爺最多半年就能回去,但是沒想到第一個走的居然是從事本土信仰傳承的老道長。
來接老道士的是一波軍人,雖然他們沒有穿軍裝,但那股鋒芒畢露的銳氣是擋不住的。老道長榮辱不驚,他一一和大家道別,到了昭明這裏,看他抱著一壇子酒,就笑了,“這是給我的吧,我盼著你這酒可盼了一年了。”
昭明吃了一驚,他釀猴兒酒的事誰也沒告訴,這道士怎麽知道他釀了一整年?
“這酒是百果之精華,釀製不易,我不能白白拿了。”老道士從懷裏摸出一枚小若雀卵的石頭來,灰白色的,表明光滑而不透明,像是河灘上衝刷得十分細膩的鵝卵石。“這東西的功用,一夜之後你就知曉了。”
“幾輩子攢下的功德,要好好珍惜,做好人,做好事。你是有福之人。”
不但知道他釀了一整年,還知道這是猴兒酒……昭明認識老道這麽久,第一次從他身上看出點從事信仰職業的特性來,神神秘秘,特別蠱惑人心。
大概是這個原因,晚上睡覺的時候,昭明忍不住從衣服口袋裏把鵝卵石拿出來,塞在自己枕頭下麵。
當晚,昭明做了一個長長的夢,他夢見自己坐在虛空之中,星辰在自己腳下,日月在自己身側,一個非男非女十分縹緲的聲音念著一段拗口的經文。
那些經文他連一個音標都不認識,但奇怪的是,這段經文經由他的耳朵到了他的心,他自然而然的就明白了意思,竟是‘道德經’
卻不是他知道的那個版本,有許多地方有了變動。這經文每在他耳邊誦讀一遍,身體就輕了一份,整個靈魂都要飄飄然起來。
如此三遍,那段古怪拗口的經文便沒有了。
他醒過來,下意識去找枕頭底下的鵝卵石,顯然,沒有了,消失得無影無蹤。
昭明張嘴,想要念出他聽過的那段經文,但他無論如何發音,一個字都念不出來,那簡直不像是人類的嗓子可以發出的聲音。
我的娘,這是個什麽神仙人物?
昭明再去回想灰撲撲的老道士,隻覺得對方渾身冒著仙氣。
快十二月份,高考確定重開的消息終於傳到了上灣村這個偏僻的小村子,這時候距離考試已經很近很近了。
村裏大廣播播報這個消息的時候,昭明看到知青老大哥的眼裏淚如滾珠。他來了那麽久,從來沒看到過這位老大哥掉眼淚,別說掉眼淚,就是露出強烈情緒都是極少有,他總是冷靜自持,從未有這般失態的時候。
別的同誌早就哭成了一團。
所有人都知道,改變命運的時候到了。
原本就在複習的人更加拚命學習,他們隻要一有空,就從懷裏掏出一本書看,哪怕幹活中的那一點點清閑。因為油燈太暗,蠟燭太貴,大家就聚集在一個屋子裏,點了一根蠟燭複習,一晚上就要用掉兩根蠟燭,熬得眼睛通紅,蠟燭熏得眼皮烏黑。
他們和本地村民的關係好,大隊長等人看他們這樣通宵達旦,怕他們熬不住,一商量,說,讓知青都上半日工,下午讓他們學習。村裏一些人家甚至給他們送了雞蛋過來,讓他們好好補補,好好讀書考大學。
知青們自是感激不盡。他們也願意投桃報李,把村裏也準備考大學的三個人找來,咱們一起學習。知青們的複習資料比較足,昭明一知道消息就從縣圖書館收羅了兩套‘數理化自學叢書’,還有知青們以前留下的許多筆記,村裏的青年幾天複習下來都感覺良好。
別的村子的知青就沒有這樣優待了,白日一天的勞動下來已經筋疲力盡,還要強撐著身體挑燈夜讀,時間又特別緊張,這種情況下自然複習效果不好。
上灣村的同誌幾年如一日的付出,才換得這一刻,別的村子的知青再如何羨慕埋怨都沒用。
甚至村裏人還要笑話他們;你們有人能修理農機嗎?你們有人幫著村裏辦廠子嗎?你們能幾年時間一天不停的給村裏掃盲嗎?什麽都沒有這時候瞎比比什麽?
昭明在這個時候更不拖後腿,他包攬三餐。為保證營養,他向村裏人買魚、野雞等葷菜,還有豆腐、時令蔬菜,每日的雞蛋都打了,主食從二兩升到三兩,每日一次夜宵,以保證每個人都能吃得好,吃得營養。
這兩個月下來,到了真正考試的時候,村裏人驚訝的發現,知青們好像都還胖了些,連村裏來蹭飯的三個青年也圓了臉龐。
考試的地點在縣城第三中學,大隊長出借了兩輛牛車,把考試人員送到縣裏。
考試有兩天,大家一早整理好自己的東西,準考證、筆和墨水之類的,然後穿上厚實的棉襖,裹上帽子圍巾,坐在牛車的草垛子上,因為車搖搖晃晃,這時候看書會眼發昏,大家就閉著眼睛背誦。
到了縣裏,時候已經不早了,考場門口站滿了人,說一句人山人海不過分。
“來來,吹了一路凍僵了吧。都活動活動手腳。”婦女主任提著一個暖水瓶,裏麵是隊裏給他們準備的糖水,用紅棗、紅糖和生薑熬的。她身後跟著素梅,素梅手裏提著籃子,籃子裏有竹杯子。
在別的考生都跺著腳看複習資料的時候,他們村的考生聚集在一起,手裏捧著竹杯子,喝著熱乎乎的糖水,大家相互的鼓勵。
“我以後也想像哥哥姐姐們一樣考大學。”素梅說,她十一歲了,今年剛上了縣裏的初中,今年他們村子有五個上初中的。
今年小學畢業的也就八個,除了三個實在不想讀輟學了,別的都上了初中,其中還有兩個是女孩子。讓他們家裏同意上初中著實不容易,知青們捐贈了三年的舊課本和足夠的鉛筆和本子,又說了很多好話,描述了一下美好的未來,這幾個孩子的家長才同意了。
村裏的小領導有感於知識真的是個好東西(可以修車辦廠),也幫著一塊兒勸,婦女主任很是積極的支持女孩兒上學。她聽到女兒說以後要考大學,就笑了,“好啊,隻要你能考上,娘就一直供你讀書。”
一會兒,大家進場了,這會兒天氣還很冷,可是每個人的臉上都洋溢著喜悅的笑容。
除了小花同誌額外要多考一門外語,別的人都隻考四門,小花考俄語。
知青老大哥確實是個人才,兩天考完了,他居然能把考卷全部默出來,大家拿著考卷到縣裏找老師寫答案,然後大夥兒對著這張‘非標準’答卷對答案。
四門四百分的卷子,昭明對完答案後的分數是三百一十分,這是個高分,卻不是最高的。知青老大哥的分數還高一點,三百二十多,其餘人差他們一等,幾個在兩百五十分上下,還有幾個不到兩百分。
隻考了一百多一些的人都很沮喪,覺得自己的希望大概不大了。
大家不知道自己這樣的水平可以考一個什麽樣的學校。
這年頭填報誌願還很粗糙,三個誌願三所學校,但問題是大部分就知道北大清華和本地院校,很多人甚至不懂本科大專的區別,問縣裏的老師也都丈二金剛摸腦袋,全都稀裏糊塗的。專業意向也沒有明確想法,就分了個文理科,模模糊糊的有個大致分類。
大家便集思廣益,把自己知道的學校集中一下,終於有了將近二十個選擇。
每個人都把這學校抄錄了一份,每日抱在懷裏,一邊等著初選結束填誌願,一邊琢磨著自己考什麽學校好。
過了些日子,公社裏通知他們村裏有十一個過了高考初選,知青裏頭有十個,本村還有一個。昭明作為其中一人,和另外十人一起去了公社社長的辦公室。
大隊長陪著一塊兒去,他不知道哪裏聽到的消息,說有些公社領導會偷偷瞞下錄取名單,把名額給自己的子侄親友。大隊長覺得自己這些年在領導麵前也有些麵子情,所以跟著一塊兒去,說說好話。
說實話,昭明是很感動的,因為這個事兒其實和他沒什麽關係。他也知道,這種替代上學的事兒肯定不會少,昭明甚至不敢保證說自己就不可能成為那個被替代的一員。
“叔,這事兒麻煩您了。咱們別的不求,就想平平順順的。”
大隊長點點頭,“你們叫了我那麽多年的叔,我還能不管了?”
“哦,對了叔,那通知書是先送到公社裏頭嗎?是不是除了本人別人是不可以代領的?我擔心有什麽意外,是不是直接送到本人手裏更好一些?”
“行,我跟領導說。”
後麵怎麽樣昭明不知道,他就知道,上灣村上了初選的十一個人,後來一個不拉全都收到了錄取通知書。
第一個收到的知青老大哥,他穩穩的上了北大的中文係,昭明是第二個,他和老大哥一個學校,北大外語係。他兩個是一塊兒送來的,公社領導拿到通知書就趕緊送過來了,一路跑一路宣傳,於是村裏人都聚集過來,再然後看到了兩人拿著錄取通知書,一人呆滯一人捂著臉哭得撕心裂肺的場景。
“北京大學是不是北京的大學?”
“去了北京不就能去看看咱主席了?還能去長城!”
“上了大學就是大學生啦。咱們村出大學生了?”
“可不是?放以前,那就是秀才,考上大學直接戶口轉城裏,等畢業了,國家包分配工作。”
村裏人議論紛紛,昭明隻覺得耳邊嗡嗡嗡,嗡嗡嗡,一邊眼前晃過很多莫名熟悉的鏡頭,一邊又有那晦澀拗口的經文一聲比一聲清晰可見,還有個軟糯的孩子聲音在耳邊絮絮叨叨。
他隻覺天旋地轉……
“不好啦,阿明高興得昏倒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