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寒霄沒有說話,隻是伸手臂將她抱住。
用力地。
他身體半彎曲著,以一個別扭的姿勢把臉埋到瑩月的頸窩裏去。
他此前有過一點點預感,一直希望不要成真。可是這世上的事,偏偏好的不靈壞的靈。
他最不希望的那個可能,發生了。
瑩月如今不那麽纖瘦了,他抱在懷裏,剛剛好,她馨香的味道和柔軟的感覺給了他很大的慰藉,他有妻室,有老祖父,還有小妹妹,一家子老弱,他不能亂。
沒有什麽大不了。
那一道刀光點過喉嚨,最難的時候,他都逃過走出來了。
他的親人,是軟肋也是盔甲,十五歲出走那一年,他眾叛親離,也獨立熬了過來,如今,家人總是都會站在他這一邊。
那就沒那麽可怕,兵來將擋,水來土掩罷了。
他終於直起身鬆開了手。
瑩月很擔心地打量著他。
方寒霄暫時沒有解釋什麽,要了水,洗浴過上床以後,才開始低聲說起。
淡青色的帳子放下來,窗外月光很亮,照得屋中地上都鋪著銀輝。
瑩月沒聽幾句,就目瞪口呆:「吳、吳太監?!」
她不至於被一個太監嚇成這樣,因為她已經聯想到,說吳太監,實際上真正說的是誰——
「我在揚州看見那個被千方百計沉屍並牽連你二叔差點被滅口的閹人屍體時,就有過一點懷疑。」方寒霄低道,「一般的屍體,便是有所殘缺,死都死矣,真的不必要如此大費周章。」
然而對方費了,這是掩飾,也是暴露。
方寒霄當時沒有往他懷疑的角度深想,一個是證據太少,其二,他也是有點不敢。
率土之民,莫非王臣。
他隱在幕後攪動朝堂,意指儲君,可他也不是不敬畏皇權。
「你覺得出現在吳太監私宅裏的武人是證據?」瑩月混亂著,費勁地找了個點切入去問。
她畢竟寫過《餘公案》,再不關心旁務,見識也與一般後宅婦人不同,可以與談此類秘事。
方寒霄道:「這是最後的一環。」
他也需要重新整理自己的思路,當下一點點倒推起來。
這件事的最初開端,源於他六年前的遇匪,撇除掉感情因素,方伯爺買凶殺他不奇怪,找的凶手特別厲害在當時看也不奇怪,甚至殺完他以後就此銷聲匿跡都可以解釋,最大的疑問是出現在了六年以後:為什麽方伯爺二度試圖尋找這夥人時,才開了個頭,就被毫不留情地滅口。
需要特別注意的是,不但不留情,其中更突兀的因素是狂妄,有什麽事情,值得殺掉一位當朝伯爺來掩蓋?從常理論,天子腳下發生這麽惡性的案件,隻會引得追查力度嚴苛加倍,這夥人更難藏匿。
——這件滅口案的手法,與徐二老爺在揚州時遭遇的其實高度相似,都是不惜一切掩蓋什麽,不惜一切滅口。
這節暫且按下不提,隨後先韓王世子在甘肅出事,他機緣巧合下印證了與先韓王世子相同的傷口,至此他發現事情遠不是他原來想的那樣簡單,他振作起來,決意追查。
開始查不出個所以然來,因為毫無頭緒,直到隆昌侯奪了方伯爺的差事,他跟方老伯爺在任上跑過,裏麵許多手腳,他知道,他盯上隆昌侯,沒多久發現了隆昌侯的銀錢流向潞王,他決定將目標側重向潞王。
方老伯爺那時不信任他,他因此放棄祖蔭,想靠自己闖出一條路來,他投靠了韓王,那麽不管怎樣,先將潞王打擊下來不會有錯。
隨後,他知道了方老伯爺病重,返京。
他照顧方老伯爺,將錯就錯娶了瑩月。
這段時間發生了不少事,但從大局上沒有很大變故,他零碎做了些事,直到去年下半年與於星誠下揚州,新的重大線索終於出現。
這就要說到徐二老爺陰錯陽差的卷入了,大概天衣無縫這種事,既是「天衣」,那麽人間本是不存在的。
那具綁著石頭的閹人屍體,將他麵前蒙昧的紗撕開了一條縫。
他那時懷疑潞王,也懷疑蜀王,但因為無法解釋這兩王為什麽向他下手,他覺得他們都有嫌疑,可嫌疑也都不大,於是隻能止步於懷疑。
吳太監這個人物,在這時出現。
與兩藩王府一樣,他掌管的皇陵也是有內侍的,他本人就是,但是當時他沒有留意他,任何人都沒有留意到他。
這裏,需要提到一件已經為許多人所遺忘的案件,那就是離奇自殺留下遺書,背起了刺殺延平郡王的黑鍋的那個鹽梟,那案子以鹽梟遺書為準早已結了,可是方寒霄從未忘記其中的葫蘆提之處——什麽人有這樣大的能耐,能逼鹽梟認這種鍋?
他此前太忽視吳太監了,從未把吳太監與延平郡王遇刺案聯係到一起去,可實際上,兩者恰恰有聯係,聯係就在這個鹽梟。
他當時已經將範圍圈定在直隸地界的高官,但哪怕是高官,鹽梟行走在刀口上,不是沒有見過世麵的小民,可能隨便一個高官去逼他,他就認下這種罪名嗎,他至少得懷疑一下高官在他死後說話算不算話,是不是真的能不牽連他家人罷——隻有原來就和他有聯係的人,他才可以付出這種信任。
用力地。
他身體半彎曲著,以一個別扭的姿勢把臉埋到瑩月的頸窩裏去。
他此前有過一點點預感,一直希望不要成真。可是這世上的事,偏偏好的不靈壞的靈。
他最不希望的那個可能,發生了。
瑩月如今不那麽纖瘦了,他抱在懷裏,剛剛好,她馨香的味道和柔軟的感覺給了他很大的慰藉,他有妻室,有老祖父,還有小妹妹,一家子老弱,他不能亂。
沒有什麽大不了。
那一道刀光點過喉嚨,最難的時候,他都逃過走出來了。
他的親人,是軟肋也是盔甲,十五歲出走那一年,他眾叛親離,也獨立熬了過來,如今,家人總是都會站在他這一邊。
那就沒那麽可怕,兵來將擋,水來土掩罷了。
他終於直起身鬆開了手。
瑩月很擔心地打量著他。
方寒霄暫時沒有解釋什麽,要了水,洗浴過上床以後,才開始低聲說起。
淡青色的帳子放下來,窗外月光很亮,照得屋中地上都鋪著銀輝。
瑩月沒聽幾句,就目瞪口呆:「吳、吳太監?!」
她不至於被一個太監嚇成這樣,因為她已經聯想到,說吳太監,實際上真正說的是誰——
「我在揚州看見那個被千方百計沉屍並牽連你二叔差點被滅口的閹人屍體時,就有過一點懷疑。」方寒霄低道,「一般的屍體,便是有所殘缺,死都死矣,真的不必要如此大費周章。」
然而對方費了,這是掩飾,也是暴露。
方寒霄當時沒有往他懷疑的角度深想,一個是證據太少,其二,他也是有點不敢。
率土之民,莫非王臣。
他隱在幕後攪動朝堂,意指儲君,可他也不是不敬畏皇權。
「你覺得出現在吳太監私宅裏的武人是證據?」瑩月混亂著,費勁地找了個點切入去問。
她畢竟寫過《餘公案》,再不關心旁務,見識也與一般後宅婦人不同,可以與談此類秘事。
方寒霄道:「這是最後的一環。」
他也需要重新整理自己的思路,當下一點點倒推起來。
這件事的最初開端,源於他六年前的遇匪,撇除掉感情因素,方伯爺買凶殺他不奇怪,找的凶手特別厲害在當時看也不奇怪,甚至殺完他以後就此銷聲匿跡都可以解釋,最大的疑問是出現在了六年以後:為什麽方伯爺二度試圖尋找這夥人時,才開了個頭,就被毫不留情地滅口。
需要特別注意的是,不但不留情,其中更突兀的因素是狂妄,有什麽事情,值得殺掉一位當朝伯爺來掩蓋?從常理論,天子腳下發生這麽惡性的案件,隻會引得追查力度嚴苛加倍,這夥人更難藏匿。
——這件滅口案的手法,與徐二老爺在揚州時遭遇的其實高度相似,都是不惜一切掩蓋什麽,不惜一切滅口。
這節暫且按下不提,隨後先韓王世子在甘肅出事,他機緣巧合下印證了與先韓王世子相同的傷口,至此他發現事情遠不是他原來想的那樣簡單,他振作起來,決意追查。
開始查不出個所以然來,因為毫無頭緒,直到隆昌侯奪了方伯爺的差事,他跟方老伯爺在任上跑過,裏麵許多手腳,他知道,他盯上隆昌侯,沒多久發現了隆昌侯的銀錢流向潞王,他決定將目標側重向潞王。
方老伯爺那時不信任他,他因此放棄祖蔭,想靠自己闖出一條路來,他投靠了韓王,那麽不管怎樣,先將潞王打擊下來不會有錯。
隨後,他知道了方老伯爺病重,返京。
他照顧方老伯爺,將錯就錯娶了瑩月。
這段時間發生了不少事,但從大局上沒有很大變故,他零碎做了些事,直到去年下半年與於星誠下揚州,新的重大線索終於出現。
這就要說到徐二老爺陰錯陽差的卷入了,大概天衣無縫這種事,既是「天衣」,那麽人間本是不存在的。
那具綁著石頭的閹人屍體,將他麵前蒙昧的紗撕開了一條縫。
他那時懷疑潞王,也懷疑蜀王,但因為無法解釋這兩王為什麽向他下手,他覺得他們都有嫌疑,可嫌疑也都不大,於是隻能止步於懷疑。
吳太監這個人物,在這時出現。
與兩藩王府一樣,他掌管的皇陵也是有內侍的,他本人就是,但是當時他沒有留意他,任何人都沒有留意到他。
這裏,需要提到一件已經為許多人所遺忘的案件,那就是離奇自殺留下遺書,背起了刺殺延平郡王的黑鍋的那個鹽梟,那案子以鹽梟遺書為準早已結了,可是方寒霄從未忘記其中的葫蘆提之處——什麽人有這樣大的能耐,能逼鹽梟認這種鍋?
他此前太忽視吳太監了,從未把吳太監與延平郡王遇刺案聯係到一起去,可實際上,兩者恰恰有聯係,聯係就在這個鹽梟。
他當時已經將範圍圈定在直隸地界的高官,但哪怕是高官,鹽梟行走在刀口上,不是沒有見過世麵的小民,可能隨便一個高官去逼他,他就認下這種罪名嗎,他至少得懷疑一下高官在他死後說話算不算話,是不是真的能不牽連他家人罷——隻有原來就和他有聯係的人,他才可以付出這種信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