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輩子的顧行也是在覺生寺的時候發現了小師弟白連的行蹤,於是,趕忙將白連接到身邊,精心照顧。見始終無法勸白連重回穀中陪伴師父後,顧行便也就隻能給師父飛鴿傳書,將白連偷跑的事情,硬說成了是他帶小師弟出穀見世麵。
穀鬼子心裏其實也明白到底是怎麽回事,但見顧行如此回護白連,便也就不再追擊,隻是在回信中說:“不出師,就算不得我穀鬼子的弟子。”
穀鬼子一直有個不成文的規矩,在他還沒有點頭覺得這個徒弟可以出師之前,他的徒弟就不能打著他弟子的名號在江湖上行走,因為他沒有點頭也就代表著他覺得這個徒弟還不能獨立,讓一個沒辦法獨立的人去獨創江湖,肯定要出事,而他穀鬼子丟不起那個人。
可是,即便如此,顧行也不曾見穀鬼子說過“算不得我徒弟”這樣的話。
也就是說,白連這次的偷跑真的是徹底惹怒了穀鬼子。白連本就不是穀鬼子因惜才而收的徒弟,隻是他的故人之子,因故人家中慘遭滅門,夫妻倆及兒子兒媳全部殞命,白連這個孫子才被穀鬼子帶到身邊教養長大。
白連性子愚鈍,始終不能開竅,穀鬼子便也就歇了教白連成才的心,隻求這個故人之子能在他名聲的庇佑下,一生喜樂安康。哪成想,白連不僅不夠聰明,還不夠勤奮,性子浮,玩心重,因為耐不住穀中清修,便偷了穀鬼子的一些東西追著顧行跑出了穀,最要命的是,有了這些防身武器,白連竟然到了京城後還是還被人騙走了全部的金銀細軟,丟盡了穀鬼子的臉。
穀鬼子算是徹底不想再認這個徒弟了,他能收留故人之子長大本就是因為情分,不收白連為徒,別人也說不了他什麽。
上輩子顧行不忍心愛的小師弟被變相逐出師門,便沒有對外張揚穀鬼子的信,隻是私下告知了白連,然後在對外時,雖沒有明說白連是穀鬼子的弟子,卻一直與白連以師兄弟相稱,讓人自然而然的便以為白連也是穀鬼子的弟子,無端就高看了白連一眼。沒有常識被說成不通俗事的純真,不會看人臉色成了真性情的灑脫,連前後顛倒的言行都成了高深莫測的算計。
顧行哭笑不得的同時,也覺得這樣有利於小師弟不被人欺負,便默認了,並和皇五子默契配合,暗中幫白連把聲望值刷了一遍又一遍。
如今想來……
顧遠歸和顧行都覺得,隻有一個詞能夠形容當時的顧行,傻b。
白連說是舍不得師兄才從穀中追來,那又如何能夠比顧行早一步到達京城?又為何不提早聯係,反而等銀兩沒了才苦苦等在覺生寺外求“拯救”?師兄們都已經離穀成家,也就是說,穀中隻剩下了師父穀鬼子,大家本以為小師弟白連會盡心照顧師父,結果……
到最後,顧行才看明白,他捧在手心怕丟了含在嘴裏怕化了小師弟,不過就是個白眼狼。是,他什麽都不懂,像個小孩似的,沒有什麽壞心眼。
但他也沒有絲毫的憐憫之心,和丁點的感恩之情。
簡單來說就是,被寵壞了。
一個巨嬰熊孩子。
對於這號人物,顧遠歸答應了顧行不去刻意為難,畢竟這輩子的白連什麽都還沒有做,但顧遠歸也不打算再像顧行那樣對白連事事上心、仔細照顧了。覺生寺外那個小乞丐是誰?嗬嗬,對不起,我不認識。
“遠歸想好要在哪裏住下了嗎?”皇五子在命人悄悄把他看中的那個小乞丐帶回他的府邸後,終於想起來要招呼顧遠歸這個從小一起長大的友人了。
顧行,字遠歸,“行”是長輩們叫的,字才是平輩叫的。
顧遠歸這次入京,除了送蓮花傘以外就是等待春闈,他從小在穀中長大,自己本身又是陪都雍畿人士,在京中自然不可能有自家的落腳之處,“借住”便成了他的選擇。
當然了,以顧遠歸的大名,想拉攏他,請他到家中小住的權貴不知凡幾,顧遠歸根本不愁住的地方,唯一愁的是如何住才能不給自己平白惹麻煩。
上輩子,因為覺生寺的主持是穀鬼子相交多年的友人,於是,顧行便留在了覺生寺廂房讀書。
如今,顧遠歸其實也挺想繼續在覺生寺裏安頓下來的,不為別的,隻為名聲好聽。
但是,覺生寺什麽人都能進來,白連想要找顧遠歸認親是再容易不過的,到時候顧遠歸想不認這個師弟都不可能。畢竟顧行寵愛白連是人盡皆知的事情,如今他性格前後差別太大,他師父穀鬼子第一個就會看出問題。
如果覺生寺不行的話,那麽,皇五子作為顧行的發小,就成為了緊隨其後的選擇。皇五子比顧行大四歲,現年十八,已過了出宮建府的年紀,早就有了自己的皇子府,不要說住一個顧行了,十個八個都不在話下。
顧遠歸對於皇五子的態度是……我除非有病,才會再和你這麽個神經病來往。
上輩子的顧行之所以會幫皇五子奪嫡,一是因為白連,二就是因為他和皇五子的交情。顧遠歸好像忘記說了,雍畿大族顧氏大房最近這一代出了個皇貴妃,貴妃膝下一子一女,那個子便是皇五子,而顧行則是顧氏二房之孫。也就是,根本就沒人信顧行不會和皇五子穿一條褲子,因為皇五子不僅是顧遠歸的朋友,還是顧遠歸不遠不近的親戚。
_(:3)∠)_等顧遠歸算明白這層關係後,內心真是日了汪了。
皇五子未來登基後,以那麽一個神經病理由殺了最大的功臣顧行,這樣對待自己的親戚,還有一群下屬哭著喊著要為他效忠,也是醉醉噠。
說起來,除了皇五子以外,顧遠歸其實還有顧家可以住。
雍畿雖不是大雍的首都,卻是舉足若輕的陪都,是無數世家大族的根。住在雍畿的遺老遺少們,一直端著架子,自詡正統,卻也在京中置下了無數大宅,方便家中子弟入京暫住。
可顧遠歸如今最怕的就是和皇五子扯上關係。三進三出的大宅子是大房準備的,二房去占這個便宜,顧遠歸表示,不太合適啊。
顧行僅剩的血脈親人,他的親娘顧顏氏,就曾在顧行進京前特意修書一封,讓穀鬼子安排顧行在京中的住宿,“一切聽從師父的安排,不要過多的驚動家裏”,顧顏氏的意思很直白,無論是顧家大房,還是顏氏的娘家,顧行的外家,顧行能不沾就不要沾。
顏家也是大族,並且不可避免的在未來卷入了奪嫡風波,最後還輸了,輸的老慘了。
掌握了未來的顧遠歸,如今再看顧顏氏早些年的行動,不得不說,這是一個雖然被迫困於四角天地,但心中自有溝壑的奇女子,她後來的很多布置如今早已初露端倪。
可惜,上輩子的顧行自詡聰明,卻白瞎了一副好腦子,浪費了他娘的一番苦心。
這輩子,顧遠歸說什麽都不可能再讓顧顏氏失望了。可是,這也不能住,那也不能住,怎麽辦?
戚悶騷表示,我家大門常打開,開放懷抱等你。
咳,戚述沒真這麽唱,但顧遠歸從他躍躍欲試的眼睛裏,看到了相同的意思。這一世沒了原主回來的可能性,顧遠歸也就沒矯情,收拾收拾行李,利索的就住到了承澤親王在京中的王府。
亮出承澤親王的大名,不要說一個小小的白連了,它足以擋下一切衝著顧行or他師父穀鬼子名聲而來的牛鬼蛇神,括弧,包括各路皇子。
承澤親王是世襲罔替的爵位,雖然基本每一代的親王都是斷袖,而每一代的世子全要靠過繼,但它就是這麽神奇的屹立至今,手握三十萬重病,守衛西北門戶,卻仍被帝王信任,不會猜疑半分。
為什麽?因為承澤親王是徹徹底底的保皇黨,從不在奪嫡之戰中提前站隊。
皇子們雖然會惱怒與承澤王府的不給麵子,卻會在自己當上皇帝後明白這份忠誠有多麽難能可貴。
於是,這便保證了承澤親王府的長盛不衰。
當然了,承澤親王府皇帝深受寵信也有一個原因是,承澤親王府總是出斷袖,繼承人一般都會從皇帝的兒子中過繼。這一代的承澤親王就是正則帝同母異父的弟弟,戚述同學更是正則帝養在外麵的親兒子。
一個不會威脅皇權,又有能力辦事的存在,皇帝又怎麽可能不喜歡?
不過,其實戚述這個親兒子蠻討厭他當皇帝的老爹的,因為他娘連妃子都不是,隻是正則帝下江南時一夜風流後的外室,江湖上一直流傳的“大明湖畔的x雨荷”,就是他娘了。
作為正則帝的滄海遺珠,戚述同學和大部分恨不能和親爹相認的私生子的態度不太一樣,他對他老子一直是鼻子不是鼻子,眼睛不是眼睛的。他寧可沒有一個當皇帝的爹,也想要一個正常的三口之家。
戚述的願望,在他娘死後實現了,他良心發現的爹,做主把他過繼給了這一代的承澤親王當兒子。承澤親王夫夫沒孩子,對戚述那真是疼到了骨子裏。
結果,戚述還沒享受多長時間的父子親情呢,就被他的渣爹正則帝,又一旨宣到了京城。美名其曰承澤親王府和皇室的培養感情,實則嘛……在戚述看來,正則帝就跟棒打鴛鴦的王母差不多,讓他和他認定的親人一年都不見得能鵲橋相會一次。
承澤親王也很生氣,但是能怎麽辦呢?他又幹不過他親哥,為了一個肯定不會被正則帝虐待,隻會覺得虧欠良多想要不斷彌補的兒子起兵造反,理由好像也不太能站得住腳。
最終父子三人隻能無奈任命,順便小小的詛咒了一下強拆人家父子的正則帝。
正則帝這邊則覺得他這樣才是正確的,因為畢竟他才是戚述的親爹,他給了戚述其他皇子得不到的地位,又把他接到身邊賦予了絕不可能給別的兒子的信任和愛護,戚述還能有什麽不滿足的呢?最重要的是繁華的京城總比苦寒的西北要好吧?
承澤親王在京中的府邸被修葺的美輪美奐,在全國最適宜人類居住的宅院排行榜裏,是絕對能擠入前三的。
沒見過世麵的現代人顧遠歸,被古代能達到這樣的工藝,而狠狠的震了一把。
咳,總而言之,顧遠歸借住到戚述那裏,真的是一個即表了忠心,又不會太過開罪各位皇子的好辦法,比住在覺生寺還省事。
穀鬼子給顧遠歸的來信中,對此事表達了高度的讚揚。學來文與武,賣身帝王家,他們賣的是帝王,可不是帝王的兒子,君子不立危牆之下,過早的站隊絕對不是什麽明智之舉。穀鬼子見徒弟能看的這般透徹,並以最快的速度交好了承澤親王世子,真是老懷欣慰。
順便的,穀鬼子還交代顧遠歸,科舉之前,老實在王府裏讀書,不要急於去拜見他各位已經入朝為官的師兄,免得給正則帝留下善於鑽營的不良印象。
上輩子的顧行為了小師弟白連,挨個敲了師兄們的家門,請他們照顧一二。這確實是讓顧行在正則帝心中的形象大打了折扣,雖然正則帝最後還是為了吉祥兆頭點了顧行當狀元,卻也沒有重用他。於是,顧行這才隻能偏於一隅,當了皇五子的謀士,而不是在朝中步步高升。
當然,因為白連,顧行倒也算是求仁得仁,心甘情願。
顧遠歸可就不樂意了。
一直到春闈之前,顧遠歸都始終處於一種“閉門謝客,專心備戰”的狀態,一句話,誰也不見。
對此,皇子們也沒脾氣,甚至反而隱隱覺得這才是一個名士該有的風采,更是心向往之,抖m的可以。這些人裏,隻有皇五子有些伐開心,因為他覺得他和顧行的交情與旁人不同,顧行拒絕見別人,不應該不見他,最重要的是,為什麽顧行寧可去住和他沒什麽交情的承澤王府,也不肯借住在他這裏?隻是分隔七年,顧行就和他如此生分了嗎?
當然,皇五子這麽迫切的想要見顧遠歸,也是因為他把白連接入府後,聽了白連的前後遭遇,知道了白連原來是顧遠歸的師弟,好可憐的,顧遠歸都不管管。
對於皇五子義正言辭的信,顧遠歸無奈,心想著這貨果然一遇白連就掉智商。
然後,顧遠歸回信說,我是有個師弟,但師弟一直在穀中盡心照顧師父,又怎麽會出現在京城?況且就算師父能放心師弟離穀,他自小在穀內長大,什麽常識都沒有的師弟,也沒可能孤身找到京城的。
此信一去,皇五子那邊就在沒了消息,也不知道他是真信了顧遠歸,還是有別的打算,反正他是沒再來騷擾過,顧遠歸樂得清閑,便也就沒去深究皇五子前後反常的動作。
戚述同學則……
終於有的看也有的吃了!好開心!
整個承澤親王府的下人都有一種最近如沐春風的感覺,雖然世子還是麵癱臉,但明顯能感覺到這是一個內心裏比較快樂的麵癱,大家平日裏在王府走動也能稍稍鬆快一些。
對於兒子的變化,自認為是好爸爸的正則帝更是早早的就看在了眼裏,感慨在了心裏。
“那個顧行就這麽好?”
“好。”戚述在正則帝麵前保持著始終如一的寡言,將一副“老子就是不想搭理你”的態度進行到底。
偏偏正則帝還就吃這一套,覺得這才是一個兒子該有的對老子的真正態度,而不是也像宮女太監似的阿諛奉承,多了幾分功利,少了些許真情。
“看上了?”承澤親王世代斷袖的傳統還真是打不破的魔咒呢。
“恩。”
“能多說兩個字不?”正則帝逗兒子。
“看上了。”
還尼瑪真就比“恩”多了兩個字啊!
正則帝完全不會覺得他兒子看上一個十四歲的少年有多麽禽獸,隻會覺得,吼吼,朕倒是要親自看看這個素有早慧之名的顧家遠歸到底有何能耐,能讓我兒砸這麽開心。他要是個好的呢,朕就祝福一下,賜個婚什麽的討好一下兒砸,要是不好呢……那就酌情再議。
而在正則帝看來,看一個人最好的辦法,就是通過科舉考試。
於是,顧遠歸麵對臨時改了詩賦題目的科舉卷,真的是想嗬嗬正則帝一臉了,有真才實學的是原主啊,哪怕我學的是語文,也不可能比古人強。
大雍的科舉考試比較貼近主世界的唐朝。大體有五個方向,墨義、口試、貼經、策問和詩賦,不像是明朝,就隻有經義一門,用八股局限住了舉子們的腦洞。
換言之,如果拿滿分一百為例,那麽詩賦就占了二十分!二十分!二十分!
前麵的墨義、口試、貼經、策問都和顧遠歸記憶裏的顧行上輩子一毛一樣,他隻需要按照顧行的答案再寫一遍就成,下筆如有神,根本不需要思考。但最後二十分的詩賦,卻徹底卡主了顧遠歸。
上輩子,沒有正則帝攪合,詩賦考的是中規中矩的五言絕句和駢體文,中心思想隻有一個,借物抒情,表達一下自己的政治理想。
簡直不能更好寫。
但偏偏這輩子正則帝神來一筆,好好的政治理想,變成了風花雪月的謳歌愛情……顧遠歸在考場上看到考題的時候,想手撕正則帝的心都有了。這還能不能好了?!正則帝老了之後的朝政混亂,根本不是什麽他人老昏聵,而是本性暴露吧?就衝這考題就能看出來,他盛年的時候也沒靠譜到哪裏去。
最後,喜聞樂見的,大家在詩賦上都被正則帝給坑了。連負責閱卷的禮部官員都一臉心塞,這麽大年紀了,看小年輕謳歌愛情,酸來酸去的,確實有點為難人。
顧遠歸反倒是異軍突起。他是自己硬著頭皮亂編的,雖然他能背不少主世界的古詩詞,但是,拿前人的智慧來給自己臉上貼金這種事,他真的做不到啊,那樣和抄襲有什麽區別?作為大學語文教授的顧遠歸,是絕對無法容忍抄襲的。
其實,本來顧遠歸都在琢磨著要不然交白卷算了,反正原主也已經當過一次三元及第,但神奇的正則帝在最後來了一句題材不限,力求創新。
也就是說,不再要求對仗和平仄,顧遠歸用現代人的想法,還是能東拚西湊幾篇的。
於是,顧遠歸這樣反而算是點了題。想法新穎,題材與眾不同。
_(:3)∠)_顧遠歸對此隻能說,命運的慣性是強大的,大家想讓他拿三元衝吉祥的心也是蠻拚的,什麽理由都能謅出來。
而顧遠歸在文章裏引用的一些特意標注出來的是引用了某某的詩句,也得到了考官們的一致讚賞,雖然沒聽說過這文,但詩是好詩。
正則帝尤其中意那兩句“一生一代一雙人”和“人生若隻如初見”。
看來正則帝同學如果活在主世界,一準是個納蘭粉。
正則帝還特意在叫兒砸戚述吃飯的時候,順便私下裏把顧遠歸當添頭也一並宣入了宮。特意詢問了一下這納蘭性德是何許人也,頗有要是人還活著就召入宮中奉旨寫詩的意思。顧遠歸去哪裏給正則帝變出個納蘭來?最後隻能推說是無意中從師父珍藏的孤本中看到的古人詩詞,不知為何沒能傳頌下來。
正則帝龍心大悅,因為孤本也就是說這個世上僅此一本,如果顧遠歸和他師父不說,顧遠歸大可以說這是他做的詩,但他並沒有,不占他人之名,實在是個心性極好的孩子,狀元也是當得的。提前就劇透了未來殿試的考試結果。
顧遠歸,自然是笑納了。
穀鬼子心裏其實也明白到底是怎麽回事,但見顧行如此回護白連,便也就不再追擊,隻是在回信中說:“不出師,就算不得我穀鬼子的弟子。”
穀鬼子一直有個不成文的規矩,在他還沒有點頭覺得這個徒弟可以出師之前,他的徒弟就不能打著他弟子的名號在江湖上行走,因為他沒有點頭也就代表著他覺得這個徒弟還不能獨立,讓一個沒辦法獨立的人去獨創江湖,肯定要出事,而他穀鬼子丟不起那個人。
可是,即便如此,顧行也不曾見穀鬼子說過“算不得我徒弟”這樣的話。
也就是說,白連這次的偷跑真的是徹底惹怒了穀鬼子。白連本就不是穀鬼子因惜才而收的徒弟,隻是他的故人之子,因故人家中慘遭滅門,夫妻倆及兒子兒媳全部殞命,白連這個孫子才被穀鬼子帶到身邊教養長大。
白連性子愚鈍,始終不能開竅,穀鬼子便也就歇了教白連成才的心,隻求這個故人之子能在他名聲的庇佑下,一生喜樂安康。哪成想,白連不僅不夠聰明,還不夠勤奮,性子浮,玩心重,因為耐不住穀中清修,便偷了穀鬼子的一些東西追著顧行跑出了穀,最要命的是,有了這些防身武器,白連竟然到了京城後還是還被人騙走了全部的金銀細軟,丟盡了穀鬼子的臉。
穀鬼子算是徹底不想再認這個徒弟了,他能收留故人之子長大本就是因為情分,不收白連為徒,別人也說不了他什麽。
上輩子顧行不忍心愛的小師弟被變相逐出師門,便沒有對外張揚穀鬼子的信,隻是私下告知了白連,然後在對外時,雖沒有明說白連是穀鬼子的弟子,卻一直與白連以師兄弟相稱,讓人自然而然的便以為白連也是穀鬼子的弟子,無端就高看了白連一眼。沒有常識被說成不通俗事的純真,不會看人臉色成了真性情的灑脫,連前後顛倒的言行都成了高深莫測的算計。
顧行哭笑不得的同時,也覺得這樣有利於小師弟不被人欺負,便默認了,並和皇五子默契配合,暗中幫白連把聲望值刷了一遍又一遍。
如今想來……
顧遠歸和顧行都覺得,隻有一個詞能夠形容當時的顧行,傻b。
白連說是舍不得師兄才從穀中追來,那又如何能夠比顧行早一步到達京城?又為何不提早聯係,反而等銀兩沒了才苦苦等在覺生寺外求“拯救”?師兄們都已經離穀成家,也就是說,穀中隻剩下了師父穀鬼子,大家本以為小師弟白連會盡心照顧師父,結果……
到最後,顧行才看明白,他捧在手心怕丟了含在嘴裏怕化了小師弟,不過就是個白眼狼。是,他什麽都不懂,像個小孩似的,沒有什麽壞心眼。
但他也沒有絲毫的憐憫之心,和丁點的感恩之情。
簡單來說就是,被寵壞了。
一個巨嬰熊孩子。
對於這號人物,顧遠歸答應了顧行不去刻意為難,畢竟這輩子的白連什麽都還沒有做,但顧遠歸也不打算再像顧行那樣對白連事事上心、仔細照顧了。覺生寺外那個小乞丐是誰?嗬嗬,對不起,我不認識。
“遠歸想好要在哪裏住下了嗎?”皇五子在命人悄悄把他看中的那個小乞丐帶回他的府邸後,終於想起來要招呼顧遠歸這個從小一起長大的友人了。
顧行,字遠歸,“行”是長輩們叫的,字才是平輩叫的。
顧遠歸這次入京,除了送蓮花傘以外就是等待春闈,他從小在穀中長大,自己本身又是陪都雍畿人士,在京中自然不可能有自家的落腳之處,“借住”便成了他的選擇。
當然了,以顧遠歸的大名,想拉攏他,請他到家中小住的權貴不知凡幾,顧遠歸根本不愁住的地方,唯一愁的是如何住才能不給自己平白惹麻煩。
上輩子,因為覺生寺的主持是穀鬼子相交多年的友人,於是,顧行便留在了覺生寺廂房讀書。
如今,顧遠歸其實也挺想繼續在覺生寺裏安頓下來的,不為別的,隻為名聲好聽。
但是,覺生寺什麽人都能進來,白連想要找顧遠歸認親是再容易不過的,到時候顧遠歸想不認這個師弟都不可能。畢竟顧行寵愛白連是人盡皆知的事情,如今他性格前後差別太大,他師父穀鬼子第一個就會看出問題。
如果覺生寺不行的話,那麽,皇五子作為顧行的發小,就成為了緊隨其後的選擇。皇五子比顧行大四歲,現年十八,已過了出宮建府的年紀,早就有了自己的皇子府,不要說住一個顧行了,十個八個都不在話下。
顧遠歸對於皇五子的態度是……我除非有病,才會再和你這麽個神經病來往。
上輩子的顧行之所以會幫皇五子奪嫡,一是因為白連,二就是因為他和皇五子的交情。顧遠歸好像忘記說了,雍畿大族顧氏大房最近這一代出了個皇貴妃,貴妃膝下一子一女,那個子便是皇五子,而顧行則是顧氏二房之孫。也就是,根本就沒人信顧行不會和皇五子穿一條褲子,因為皇五子不僅是顧遠歸的朋友,還是顧遠歸不遠不近的親戚。
_(:3)∠)_等顧遠歸算明白這層關係後,內心真是日了汪了。
皇五子未來登基後,以那麽一個神經病理由殺了最大的功臣顧行,這樣對待自己的親戚,還有一群下屬哭著喊著要為他效忠,也是醉醉噠。
說起來,除了皇五子以外,顧遠歸其實還有顧家可以住。
雍畿雖不是大雍的首都,卻是舉足若輕的陪都,是無數世家大族的根。住在雍畿的遺老遺少們,一直端著架子,自詡正統,卻也在京中置下了無數大宅,方便家中子弟入京暫住。
可顧遠歸如今最怕的就是和皇五子扯上關係。三進三出的大宅子是大房準備的,二房去占這個便宜,顧遠歸表示,不太合適啊。
顧行僅剩的血脈親人,他的親娘顧顏氏,就曾在顧行進京前特意修書一封,讓穀鬼子安排顧行在京中的住宿,“一切聽從師父的安排,不要過多的驚動家裏”,顧顏氏的意思很直白,無論是顧家大房,還是顏氏的娘家,顧行的外家,顧行能不沾就不要沾。
顏家也是大族,並且不可避免的在未來卷入了奪嫡風波,最後還輸了,輸的老慘了。
掌握了未來的顧遠歸,如今再看顧顏氏早些年的行動,不得不說,這是一個雖然被迫困於四角天地,但心中自有溝壑的奇女子,她後來的很多布置如今早已初露端倪。
可惜,上輩子的顧行自詡聰明,卻白瞎了一副好腦子,浪費了他娘的一番苦心。
這輩子,顧遠歸說什麽都不可能再讓顧顏氏失望了。可是,這也不能住,那也不能住,怎麽辦?
戚悶騷表示,我家大門常打開,開放懷抱等你。
咳,戚述沒真這麽唱,但顧遠歸從他躍躍欲試的眼睛裏,看到了相同的意思。這一世沒了原主回來的可能性,顧遠歸也就沒矯情,收拾收拾行李,利索的就住到了承澤親王在京中的王府。
亮出承澤親王的大名,不要說一個小小的白連了,它足以擋下一切衝著顧行or他師父穀鬼子名聲而來的牛鬼蛇神,括弧,包括各路皇子。
承澤親王是世襲罔替的爵位,雖然基本每一代的親王都是斷袖,而每一代的世子全要靠過繼,但它就是這麽神奇的屹立至今,手握三十萬重病,守衛西北門戶,卻仍被帝王信任,不會猜疑半分。
為什麽?因為承澤親王是徹徹底底的保皇黨,從不在奪嫡之戰中提前站隊。
皇子們雖然會惱怒與承澤王府的不給麵子,卻會在自己當上皇帝後明白這份忠誠有多麽難能可貴。
於是,這便保證了承澤親王府的長盛不衰。
當然了,承澤親王府皇帝深受寵信也有一個原因是,承澤親王府總是出斷袖,繼承人一般都會從皇帝的兒子中過繼。這一代的承澤親王就是正則帝同母異父的弟弟,戚述同學更是正則帝養在外麵的親兒子。
一個不會威脅皇權,又有能力辦事的存在,皇帝又怎麽可能不喜歡?
不過,其實戚述這個親兒子蠻討厭他當皇帝的老爹的,因為他娘連妃子都不是,隻是正則帝下江南時一夜風流後的外室,江湖上一直流傳的“大明湖畔的x雨荷”,就是他娘了。
作為正則帝的滄海遺珠,戚述同學和大部分恨不能和親爹相認的私生子的態度不太一樣,他對他老子一直是鼻子不是鼻子,眼睛不是眼睛的。他寧可沒有一個當皇帝的爹,也想要一個正常的三口之家。
戚述的願望,在他娘死後實現了,他良心發現的爹,做主把他過繼給了這一代的承澤親王當兒子。承澤親王夫夫沒孩子,對戚述那真是疼到了骨子裏。
結果,戚述還沒享受多長時間的父子親情呢,就被他的渣爹正則帝,又一旨宣到了京城。美名其曰承澤親王府和皇室的培養感情,實則嘛……在戚述看來,正則帝就跟棒打鴛鴦的王母差不多,讓他和他認定的親人一年都不見得能鵲橋相會一次。
承澤親王也很生氣,但是能怎麽辦呢?他又幹不過他親哥,為了一個肯定不會被正則帝虐待,隻會覺得虧欠良多想要不斷彌補的兒子起兵造反,理由好像也不太能站得住腳。
最終父子三人隻能無奈任命,順便小小的詛咒了一下強拆人家父子的正則帝。
正則帝這邊則覺得他這樣才是正確的,因為畢竟他才是戚述的親爹,他給了戚述其他皇子得不到的地位,又把他接到身邊賦予了絕不可能給別的兒子的信任和愛護,戚述還能有什麽不滿足的呢?最重要的是繁華的京城總比苦寒的西北要好吧?
承澤親王在京中的府邸被修葺的美輪美奐,在全國最適宜人類居住的宅院排行榜裏,是絕對能擠入前三的。
沒見過世麵的現代人顧遠歸,被古代能達到這樣的工藝,而狠狠的震了一把。
咳,總而言之,顧遠歸借住到戚述那裏,真的是一個即表了忠心,又不會太過開罪各位皇子的好辦法,比住在覺生寺還省事。
穀鬼子給顧遠歸的來信中,對此事表達了高度的讚揚。學來文與武,賣身帝王家,他們賣的是帝王,可不是帝王的兒子,君子不立危牆之下,過早的站隊絕對不是什麽明智之舉。穀鬼子見徒弟能看的這般透徹,並以最快的速度交好了承澤親王世子,真是老懷欣慰。
順便的,穀鬼子還交代顧遠歸,科舉之前,老實在王府裏讀書,不要急於去拜見他各位已經入朝為官的師兄,免得給正則帝留下善於鑽營的不良印象。
上輩子的顧行為了小師弟白連,挨個敲了師兄們的家門,請他們照顧一二。這確實是讓顧行在正則帝心中的形象大打了折扣,雖然正則帝最後還是為了吉祥兆頭點了顧行當狀元,卻也沒有重用他。於是,顧行這才隻能偏於一隅,當了皇五子的謀士,而不是在朝中步步高升。
當然,因為白連,顧行倒也算是求仁得仁,心甘情願。
顧遠歸可就不樂意了。
一直到春闈之前,顧遠歸都始終處於一種“閉門謝客,專心備戰”的狀態,一句話,誰也不見。
對此,皇子們也沒脾氣,甚至反而隱隱覺得這才是一個名士該有的風采,更是心向往之,抖m的可以。這些人裏,隻有皇五子有些伐開心,因為他覺得他和顧行的交情與旁人不同,顧行拒絕見別人,不應該不見他,最重要的是,為什麽顧行寧可去住和他沒什麽交情的承澤王府,也不肯借住在他這裏?隻是分隔七年,顧行就和他如此生分了嗎?
當然,皇五子這麽迫切的想要見顧遠歸,也是因為他把白連接入府後,聽了白連的前後遭遇,知道了白連原來是顧遠歸的師弟,好可憐的,顧遠歸都不管管。
對於皇五子義正言辭的信,顧遠歸無奈,心想著這貨果然一遇白連就掉智商。
然後,顧遠歸回信說,我是有個師弟,但師弟一直在穀中盡心照顧師父,又怎麽會出現在京城?況且就算師父能放心師弟離穀,他自小在穀內長大,什麽常識都沒有的師弟,也沒可能孤身找到京城的。
此信一去,皇五子那邊就在沒了消息,也不知道他是真信了顧遠歸,還是有別的打算,反正他是沒再來騷擾過,顧遠歸樂得清閑,便也就沒去深究皇五子前後反常的動作。
戚述同學則……
終於有的看也有的吃了!好開心!
整個承澤親王府的下人都有一種最近如沐春風的感覺,雖然世子還是麵癱臉,但明顯能感覺到這是一個內心裏比較快樂的麵癱,大家平日裏在王府走動也能稍稍鬆快一些。
對於兒子的變化,自認為是好爸爸的正則帝更是早早的就看在了眼裏,感慨在了心裏。
“那個顧行就這麽好?”
“好。”戚述在正則帝麵前保持著始終如一的寡言,將一副“老子就是不想搭理你”的態度進行到底。
偏偏正則帝還就吃這一套,覺得這才是一個兒子該有的對老子的真正態度,而不是也像宮女太監似的阿諛奉承,多了幾分功利,少了些許真情。
“看上了?”承澤親王世代斷袖的傳統還真是打不破的魔咒呢。
“恩。”
“能多說兩個字不?”正則帝逗兒子。
“看上了。”
還尼瑪真就比“恩”多了兩個字啊!
正則帝完全不會覺得他兒子看上一個十四歲的少年有多麽禽獸,隻會覺得,吼吼,朕倒是要親自看看這個素有早慧之名的顧家遠歸到底有何能耐,能讓我兒砸這麽開心。他要是個好的呢,朕就祝福一下,賜個婚什麽的討好一下兒砸,要是不好呢……那就酌情再議。
而在正則帝看來,看一個人最好的辦法,就是通過科舉考試。
於是,顧遠歸麵對臨時改了詩賦題目的科舉卷,真的是想嗬嗬正則帝一臉了,有真才實學的是原主啊,哪怕我學的是語文,也不可能比古人強。
大雍的科舉考試比較貼近主世界的唐朝。大體有五個方向,墨義、口試、貼經、策問和詩賦,不像是明朝,就隻有經義一門,用八股局限住了舉子們的腦洞。
換言之,如果拿滿分一百為例,那麽詩賦就占了二十分!二十分!二十分!
前麵的墨義、口試、貼經、策問都和顧遠歸記憶裏的顧行上輩子一毛一樣,他隻需要按照顧行的答案再寫一遍就成,下筆如有神,根本不需要思考。但最後二十分的詩賦,卻徹底卡主了顧遠歸。
上輩子,沒有正則帝攪合,詩賦考的是中規中矩的五言絕句和駢體文,中心思想隻有一個,借物抒情,表達一下自己的政治理想。
簡直不能更好寫。
但偏偏這輩子正則帝神來一筆,好好的政治理想,變成了風花雪月的謳歌愛情……顧遠歸在考場上看到考題的時候,想手撕正則帝的心都有了。這還能不能好了?!正則帝老了之後的朝政混亂,根本不是什麽他人老昏聵,而是本性暴露吧?就衝這考題就能看出來,他盛年的時候也沒靠譜到哪裏去。
最後,喜聞樂見的,大家在詩賦上都被正則帝給坑了。連負責閱卷的禮部官員都一臉心塞,這麽大年紀了,看小年輕謳歌愛情,酸來酸去的,確實有點為難人。
顧遠歸反倒是異軍突起。他是自己硬著頭皮亂編的,雖然他能背不少主世界的古詩詞,但是,拿前人的智慧來給自己臉上貼金這種事,他真的做不到啊,那樣和抄襲有什麽區別?作為大學語文教授的顧遠歸,是絕對無法容忍抄襲的。
其實,本來顧遠歸都在琢磨著要不然交白卷算了,反正原主也已經當過一次三元及第,但神奇的正則帝在最後來了一句題材不限,力求創新。
也就是說,不再要求對仗和平仄,顧遠歸用現代人的想法,還是能東拚西湊幾篇的。
於是,顧遠歸這樣反而算是點了題。想法新穎,題材與眾不同。
_(:3)∠)_顧遠歸對此隻能說,命運的慣性是強大的,大家想讓他拿三元衝吉祥的心也是蠻拚的,什麽理由都能謅出來。
而顧遠歸在文章裏引用的一些特意標注出來的是引用了某某的詩句,也得到了考官們的一致讚賞,雖然沒聽說過這文,但詩是好詩。
正則帝尤其中意那兩句“一生一代一雙人”和“人生若隻如初見”。
看來正則帝同學如果活在主世界,一準是個納蘭粉。
正則帝還特意在叫兒砸戚述吃飯的時候,順便私下裏把顧遠歸當添頭也一並宣入了宮。特意詢問了一下這納蘭性德是何許人也,頗有要是人還活著就召入宮中奉旨寫詩的意思。顧遠歸去哪裏給正則帝變出個納蘭來?最後隻能推說是無意中從師父珍藏的孤本中看到的古人詩詞,不知為何沒能傳頌下來。
正則帝龍心大悅,因為孤本也就是說這個世上僅此一本,如果顧遠歸和他師父不說,顧遠歸大可以說這是他做的詩,但他並沒有,不占他人之名,實在是個心性極好的孩子,狀元也是當得的。提前就劇透了未來殿試的考試結果。
顧遠歸,自然是笑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