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之後, 洛九江給旁人講刀。
他一向不是藏私的性格, 不管提問人修為如何, 隻要對方理解能力足夠,他都會盡量為對方講深一些。
其中一人性好研究幽微之物,連聽刀法都向他求問刀道至微,洛九江斟酌著對方的接受能力, 把刀勢這一課講了一些給他聽。
“受教了。”那人誠心誠意地躬身行了一禮, 隨即又請教道:“那敢問這一招叫什麽呢?”
“……不可說。”洛九江幽幽道。
“啊?”
“我的意思是……你就當這一刀的名字叫不可說吧。”當時已經成為刀神的洛九江默默丟下這一句, 在眾人或百思不得其解,或狂熱而飽含著“刀神果真高深不可莫測”的眼光中獨自走遠了。
仔細一看, 背影還有點蕭瑟。
後來有人專門收集洛九江的逸聞編成集子,有關這“不可說”的刀招之事自然也就成了一段眾口相傳的無頭公案。
等這故事再兜兜轉轉重回洛九江的耳朵裏, 幾乎已經走形到麵目全非。一向豁達爽朗的刀神大人一口熱茶噴了出來,無奈和著苦笑一起掛了滿臉。
他刻意不說這一招的名字本就是為了防著這種事,沒想到到底還是沒防住。
當然,這一招的名字遠比修真界裏的那些傳言更加驚人而直白, 拿封雪的話講就是堪稱信息量極大的微小說典範——因為它就叫“對不住了, 老泰山!”
不提百年歲月之後的久遠故事,暫把話說回此刻洛九江領悟刀勢之時。
當洛九江和龍神虛影直麵相對之時,山洞中烏壓壓地掀起了一陣陰沉的颶風。
這處山洞空閑不大, 幾乎每一分都被龍神虛影的身體填滿;然而在這條藍龍影子的每一絲空隙裏,如今都塞滿了細小輕薄如蟬翼銀針的刀勢。
無數刀勢上下應和, 前後相交, 仿佛流動的水, 也如同無處不在的風,它們在不聲不響之中已然擰成一體。
颶風呼嘯,每粒被其揚起的泥土都蓄滿了力道,在山洞岩壁上打出一處處坑窪,而那凝結而起的刀勢在方寸之中流轉出不可抵擋的氣勢,磅礴如東海,沉重似泰山。
颶風的最末端,是洛九江穩穩持著刀柄的手。
洛九江握著自己的刀。他攥著澄雪,神色淡然又篤定,就仿佛眼下正被他揮出的不是一把身外之物,不是才配上還不到兩年的新刀。他如此信任自己的愛刀,正如信任自己本身。
在如今這種必死之地裏,他居然也能以弱勝強,憑自己悟性生生開出一條活路。這也就難怪後來有個關於洛九江的傳言:據說靈蛇島少主洛郎,隻要一刀在手,那便神擋殺神,佛擋殺佛,連混沌也敢逞性斬斷。雖然單人匹馬,但卻是無可匹敵。
而這傳言……與其說是個謠言,倒不如說是個預言。
它並沒有哪裏說錯。
…………
颶風般的刀勢與龍神虛影僵持片刻,隨即幾乎是肉眼可見的,那藍龍影子身上宛如琉璃碎裂一般,蔓延開無數細碎的崩裂紋路。
而反觀洛九江,雖然表情依舊凝重,卻沒有任何吃力勉強之感。
當藍龍虛影遍身都被那密密麻麻的微小裂紋布滿之時,仿佛時間都在此刻停駐了一瞬。在那個至關重要,一決勝負的時刻,藍龍連瘋狂而暴虐的眼珠上都有裂痕延伸開,更給這本來就少活物氣的虛影多添了一分“非人”之感。
與它對視的洛九江呼吸都忍不住一窒。
下一刻,藍龍整條龍軀都再維持不住,那細小的裂紋瞬間擴大,把它分成了四分五裂的一灘。
宛如血肉殘破零落的萬年以前。
龍神虛影在徹底破碎以前發出一聲不甘的長嘯,那聲浪一層層擊打在山腹處的岩壁之上,再一重重地變作回聲,再一次湧入洛九江的耳朵。
這一幕恍惚之間與寒千嶺的夢境重疊,無論是萬年以前,還是萬年以後,英雄末路從來都是一般悲涼。
那煙霧一般散發著幽幽藍光的龍神軀體終於分崩離析,洛九江直到此時才在眼神中透出一抹疲憊之色,他緩緩放下自己的手,又一次輕聲地重複了一句抱歉。
伴隨著那些消逝的光點一同落下的,還有一滴小小的血珠。
洛九江向後退了一步,錯開那血珠將要落下的地點。麵對於如此純淨的神龍之血,在親眼目睹了它是怎麽讓神龍虛影暴漲身形以後,洛九江神色間仍然不含任何貪婪。
他隻是避開那滴血,就如同兩刻鍾以前,他把這血珠特意讓給龍神虛影。
像是無法逃避的宿命一般,萬年後的龍神虛影終究走向了和萬年前一樣的結果;而險死還生在鬼門關前過了一遭的洛九江,本質也依然與親麵災禍以前一樣,沒有任何改變。
縱使鬥轉星移,滄海桑田,也總有本性與執著不曾改變,因而就算重來千次萬次,大概也隻是重複同一個結局。
變化的隻是青山綠水,不是人心。
在洛九江的目送之下,那滴血珠默默無聲地滲入了山岩之中,沒再激起任何異動。
而洛九江則在這一刻許下了一個諾言。
“我不知道您是否還牽掛在意千嶺……但同樣的事情,隻要我活一日,就必然不會讓它發生在千嶺身上。”
“您……一路走好。”
洛九江默立良久,靜靜送了這片屬於龍神殘存的執念最後一程。
作為萬年以後仍被祂恩典澤被的後輩,作為或許終身也得不到對方承認的家人。
——————————
少許的休整之後,洛九江又繼續向山腹處前進。
此前的山腹雖然光線暗淡,但總算有龍神虛影的幽藍色光芒照著,憑洛九江金丹修士的眼力,總還能視物無阻。然而等神龍影子消失以後,這裏就徹底變作黑漆漆的一片。
山腹重地何來光源,也不知是不是五行之精本身就有吸光的特性,這片黑暗遠比外麵濃重,幾乎達到伸手不見五指的程度。
期間洛九江也試著點過火折子,或是捧出一顆夜明珠,卻全然沒有效果。
似乎此地隻容許某些特殊的存在為人照明,比如神龍虛影,比如寒千嶺。
洛九江既然尋不到合適的光源,便也不過多糾結,隻放開感知在山洞裏小心行走。
原本他從外麵看這座椰子球一樣的山丘,隻覺得滾圓可愛,相比於其他山峰甚至還顯得非常矮小。但直到他親自走進山肚裏,才明了其中必然另有玄機。
至少就洛九江自己估算,他從進入此地開始,所有走過的路程相加在一塊,怕是繞著這“綠茸椰子球”外圍走上三四圈都沒有什麽問題了。
是這裏空間折疊?還是五行之精本身的性質所至?洛九江在腦子裏無聲思索,但邁開的腳步始終未停。
此時此刻,他幾乎已經把全部感知力都放開,每走過一步時,神識都一寸寸滑過身旁山壁。此處岩壁雖然粗糙幹燥、千篇一律,但落在洛九江神識底部還是有著明顯的區別。
他就這樣連續行走了半個時辰,依然沒感覺到身側的岩壁有哪裏和之前的路程有過重疊。
這條沒有光芒的漫漫長路,就好像沒有盡頭似的。
洛九江卻始終未曾放鬆警惕,或是為此感到不耐。
他初出茅廬之時忽逢巨變,卻也仍能在死地白茫茫一片的雪原上獨自走上兩天兩夜,換到如今,耐性自然隻有更好。
他沒有放過每一絲可能有異的細節。
大概又過了半個時辰,洛九江突然站定了腳步。
“第三關,就是這裏了?”他試探性地問道。
山壁四麵八方地把他的聲音又推了回來——“第三關,就是這裏了?”
洛九江:“……”
“在下洛九江。”
——“在下洛九江。”
“敢問閣下是誰?”
——“敢問閣下是誰?”
“你知道,此處是什麽地方嗎?”
——“你知道,此處是什麽地方嗎?”
洛九江:“……”
即使明知道自己的每一句話都會得到相同的回答,洛九江仍是堅持不懈地試了幾回。
這倒不是因為突然童心大起,想聽自己的回音玩玩。而是由於這反彈回來的學話聲根本就不是回音。
天下間,是沒有哪處的回音反彈回來時,會從清朗的、介乎少年與青年之間的音調自發變成奶聲奶氣的童音的。
那童音的咬字還有點模糊,發音腔調和頓挫與洛九江說話的口吻全不一樣。
比起回音或是戲弄,這更像是一隻鸚鵡,正在笨拙的學舌。
洛九江思考了一小會,盡量把話放得更直白簡單了些:“我說話,能聽懂嗎?”
——“我說話,能聽懂嗎?”
“這是哪兒?”
“……”
這一回,那童音沒有再呀呀學語。
洛九江聽到這童子吐字不清地含糊丟出兩個字,或許是因為沒有洛九江這個模板可以照著學,那兩個字聽起來甚至還帶著奶泡泡。
“混沌。”
“……哪兒?”
“混沌。”
他一向不是藏私的性格, 不管提問人修為如何, 隻要對方理解能力足夠,他都會盡量為對方講深一些。
其中一人性好研究幽微之物,連聽刀法都向他求問刀道至微,洛九江斟酌著對方的接受能力, 把刀勢這一課講了一些給他聽。
“受教了。”那人誠心誠意地躬身行了一禮, 隨即又請教道:“那敢問這一招叫什麽呢?”
“……不可說。”洛九江幽幽道。
“啊?”
“我的意思是……你就當這一刀的名字叫不可說吧。”當時已經成為刀神的洛九江默默丟下這一句, 在眾人或百思不得其解,或狂熱而飽含著“刀神果真高深不可莫測”的眼光中獨自走遠了。
仔細一看, 背影還有點蕭瑟。
後來有人專門收集洛九江的逸聞編成集子,有關這“不可說”的刀招之事自然也就成了一段眾口相傳的無頭公案。
等這故事再兜兜轉轉重回洛九江的耳朵裏, 幾乎已經走形到麵目全非。一向豁達爽朗的刀神大人一口熱茶噴了出來,無奈和著苦笑一起掛了滿臉。
他刻意不說這一招的名字本就是為了防著這種事,沒想到到底還是沒防住。
當然,這一招的名字遠比修真界裏的那些傳言更加驚人而直白, 拿封雪的話講就是堪稱信息量極大的微小說典範——因為它就叫“對不住了, 老泰山!”
不提百年歲月之後的久遠故事,暫把話說回此刻洛九江領悟刀勢之時。
當洛九江和龍神虛影直麵相對之時,山洞中烏壓壓地掀起了一陣陰沉的颶風。
這處山洞空閑不大, 幾乎每一分都被龍神虛影的身體填滿;然而在這條藍龍影子的每一絲空隙裏,如今都塞滿了細小輕薄如蟬翼銀針的刀勢。
無數刀勢上下應和, 前後相交, 仿佛流動的水, 也如同無處不在的風,它們在不聲不響之中已然擰成一體。
颶風呼嘯,每粒被其揚起的泥土都蓄滿了力道,在山洞岩壁上打出一處處坑窪,而那凝結而起的刀勢在方寸之中流轉出不可抵擋的氣勢,磅礴如東海,沉重似泰山。
颶風的最末端,是洛九江穩穩持著刀柄的手。
洛九江握著自己的刀。他攥著澄雪,神色淡然又篤定,就仿佛眼下正被他揮出的不是一把身外之物,不是才配上還不到兩年的新刀。他如此信任自己的愛刀,正如信任自己本身。
在如今這種必死之地裏,他居然也能以弱勝強,憑自己悟性生生開出一條活路。這也就難怪後來有個關於洛九江的傳言:據說靈蛇島少主洛郎,隻要一刀在手,那便神擋殺神,佛擋殺佛,連混沌也敢逞性斬斷。雖然單人匹馬,但卻是無可匹敵。
而這傳言……與其說是個謠言,倒不如說是個預言。
它並沒有哪裏說錯。
…………
颶風般的刀勢與龍神虛影僵持片刻,隨即幾乎是肉眼可見的,那藍龍影子身上宛如琉璃碎裂一般,蔓延開無數細碎的崩裂紋路。
而反觀洛九江,雖然表情依舊凝重,卻沒有任何吃力勉強之感。
當藍龍虛影遍身都被那密密麻麻的微小裂紋布滿之時,仿佛時間都在此刻停駐了一瞬。在那個至關重要,一決勝負的時刻,藍龍連瘋狂而暴虐的眼珠上都有裂痕延伸開,更給這本來就少活物氣的虛影多添了一分“非人”之感。
與它對視的洛九江呼吸都忍不住一窒。
下一刻,藍龍整條龍軀都再維持不住,那細小的裂紋瞬間擴大,把它分成了四分五裂的一灘。
宛如血肉殘破零落的萬年以前。
龍神虛影在徹底破碎以前發出一聲不甘的長嘯,那聲浪一層層擊打在山腹處的岩壁之上,再一重重地變作回聲,再一次湧入洛九江的耳朵。
這一幕恍惚之間與寒千嶺的夢境重疊,無論是萬年以前,還是萬年以後,英雄末路從來都是一般悲涼。
那煙霧一般散發著幽幽藍光的龍神軀體終於分崩離析,洛九江直到此時才在眼神中透出一抹疲憊之色,他緩緩放下自己的手,又一次輕聲地重複了一句抱歉。
伴隨著那些消逝的光點一同落下的,還有一滴小小的血珠。
洛九江向後退了一步,錯開那血珠將要落下的地點。麵對於如此純淨的神龍之血,在親眼目睹了它是怎麽讓神龍虛影暴漲身形以後,洛九江神色間仍然不含任何貪婪。
他隻是避開那滴血,就如同兩刻鍾以前,他把這血珠特意讓給龍神虛影。
像是無法逃避的宿命一般,萬年後的龍神虛影終究走向了和萬年前一樣的結果;而險死還生在鬼門關前過了一遭的洛九江,本質也依然與親麵災禍以前一樣,沒有任何改變。
縱使鬥轉星移,滄海桑田,也總有本性與執著不曾改變,因而就算重來千次萬次,大概也隻是重複同一個結局。
變化的隻是青山綠水,不是人心。
在洛九江的目送之下,那滴血珠默默無聲地滲入了山岩之中,沒再激起任何異動。
而洛九江則在這一刻許下了一個諾言。
“我不知道您是否還牽掛在意千嶺……但同樣的事情,隻要我活一日,就必然不會讓它發生在千嶺身上。”
“您……一路走好。”
洛九江默立良久,靜靜送了這片屬於龍神殘存的執念最後一程。
作為萬年以後仍被祂恩典澤被的後輩,作為或許終身也得不到對方承認的家人。
——————————
少許的休整之後,洛九江又繼續向山腹處前進。
此前的山腹雖然光線暗淡,但總算有龍神虛影的幽藍色光芒照著,憑洛九江金丹修士的眼力,總還能視物無阻。然而等神龍影子消失以後,這裏就徹底變作黑漆漆的一片。
山腹重地何來光源,也不知是不是五行之精本身就有吸光的特性,這片黑暗遠比外麵濃重,幾乎達到伸手不見五指的程度。
期間洛九江也試著點過火折子,或是捧出一顆夜明珠,卻全然沒有效果。
似乎此地隻容許某些特殊的存在為人照明,比如神龍虛影,比如寒千嶺。
洛九江既然尋不到合適的光源,便也不過多糾結,隻放開感知在山洞裏小心行走。
原本他從外麵看這座椰子球一樣的山丘,隻覺得滾圓可愛,相比於其他山峰甚至還顯得非常矮小。但直到他親自走進山肚裏,才明了其中必然另有玄機。
至少就洛九江自己估算,他從進入此地開始,所有走過的路程相加在一塊,怕是繞著這“綠茸椰子球”外圍走上三四圈都沒有什麽問題了。
是這裏空間折疊?還是五行之精本身的性質所至?洛九江在腦子裏無聲思索,但邁開的腳步始終未停。
此時此刻,他幾乎已經把全部感知力都放開,每走過一步時,神識都一寸寸滑過身旁山壁。此處岩壁雖然粗糙幹燥、千篇一律,但落在洛九江神識底部還是有著明顯的區別。
他就這樣連續行走了半個時辰,依然沒感覺到身側的岩壁有哪裏和之前的路程有過重疊。
這條沒有光芒的漫漫長路,就好像沒有盡頭似的。
洛九江卻始終未曾放鬆警惕,或是為此感到不耐。
他初出茅廬之時忽逢巨變,卻也仍能在死地白茫茫一片的雪原上獨自走上兩天兩夜,換到如今,耐性自然隻有更好。
他沒有放過每一絲可能有異的細節。
大概又過了半個時辰,洛九江突然站定了腳步。
“第三關,就是這裏了?”他試探性地問道。
山壁四麵八方地把他的聲音又推了回來——“第三關,就是這裏了?”
洛九江:“……”
“在下洛九江。”
——“在下洛九江。”
“敢問閣下是誰?”
——“敢問閣下是誰?”
“你知道,此處是什麽地方嗎?”
——“你知道,此處是什麽地方嗎?”
洛九江:“……”
即使明知道自己的每一句話都會得到相同的回答,洛九江仍是堅持不懈地試了幾回。
這倒不是因為突然童心大起,想聽自己的回音玩玩。而是由於這反彈回來的學話聲根本就不是回音。
天下間,是沒有哪處的回音反彈回來時,會從清朗的、介乎少年與青年之間的音調自發變成奶聲奶氣的童音的。
那童音的咬字還有點模糊,發音腔調和頓挫與洛九江說話的口吻全不一樣。
比起回音或是戲弄,這更像是一隻鸚鵡,正在笨拙的學舌。
洛九江思考了一小會,盡量把話放得更直白簡單了些:“我說話,能聽懂嗎?”
——“我說話,能聽懂嗎?”
“這是哪兒?”
“……”
這一回,那童音沒有再呀呀學語。
洛九江聽到這童子吐字不清地含糊丟出兩個字,或許是因為沒有洛九江這個模板可以照著學,那兩個字聽起來甚至還帶著奶泡泡。
“混沌。”
“……哪兒?”
“混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