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特的是,裏麵別無所有,唯有正中一塊六尺徑長的、乳白色圓形石台,石台不高略有二尺盈餘,四周是細碎的沙石,夾雜若幹鵝卵石,台麵光滑如鏡,一塵不染。


    圓石南麵僅一尺之隔的、是一塊呈四方形灰黑色的平石,平石足有四尺見方,而且也很光滑,平石似乎不厚,隻是稍微凸出沙地約莫一寸,明顯比圓石矮許多。


    子因粗略估計,泥沙之下兩石塊可能埋入不多,目睹一圓一方一白一黑、一大一小一高一低,兩塊碩大且造型獨特的怪石,一北一南擺放在茅草屋裏,其形狀大小和方位用意,著實令木子因大惑不解。


    木子因盤坐在石台上,兩手好奇地摩挲著圓石邊緣,抬頭巡視茅屋正前方,見兩丈之處,左右各有一異形石架,大小相似,約六尺長、三尺寬,厚約一尺。


    石架旁又各有一石凳,那是明顯供人使用的,子因走下石台,過去一看,難免驚訝不已,原來兩個石架的台麵上,都被人用利器鏤空了一部分,顯得有些古怪。


    木子因站在左邊石架旁觀望,不明白為何眼前平整的台麵,其中上部會被鏤空一指多深,凹陷的部分、分明是一柄劍的影像。


    而凹陷的劍影中、還有兩個橫隔的支架,整個劍影的正中,刻有‘九龍劍’三個篆書字體。子因揣摩:難道這是擺放九龍劍的劍台?九龍劍沒有劍鞘嗎?


    子因一時想不明白,更為詭異離奇的是、劍影的凹槽外上方台麵上,刻著隸書體‘欲演九龍先修禦龍’八個頗具氣勢的文字。


    隻是,木子因有些懷疑自己的眼睛,因為這八個字既不是陰文、也不是陽文,而是……木子因忍不住伸出手指確認一下。


    子因仔細甚至用力觸摸,發現這些字並無凹凸感、表麵平滑,顯然這並非利器所刻,木子因很是奇怪,再看劍影下方,則刻有不少小字,整整齊齊,排滿整個石台表麵。


    再看右邊石台的鏤空部分,在左右兩側,均拉扯起數根絲線,這分明是一座特製的石琴,木子因一眼瞥見、琴額上刻寫的篆書,卻是‘姑射琴’三個大字,他竟然產生一絲莫名的衝動,自然而然、就走到近前。


    子因本就無意、閱讀左邊劍台上,那蒼蠅般大小的文字,何況,他於武學一道,早已哂然,對所謂‘九龍劍’之類諸如刀槍兵器,更是不感興趣,所以,他才來走到右側的姑射琴台架正麵,仔細審視這古老、而又勻潤的石琴。


    這架石琴比木子因之前所見、所彈的任何琴器,都要寬得多、而且更長,估計它迸發出的聲音,應該是更加細膩清脆、更富穿透力,且能傳得更遠。一種衝動的欲望引導著他,子因竟莫名其妙地、端坐在琴台旁,他好奇審視這具石琴,目數之下居然是九根絲弦,超出師傳的七弦調琴。


    子因對樂器、樂理了然於胸,雖說古時琴具也有十弦、十八弦甚至三十二弦不等,但指法音調等演技截然不同,再看龍池鳳沼,更遠超尋常瑤琴。


    龍池頂端同樣、刻有隸書‘欲奏射琴先習乘雲’,其餘部位仍舊整整齊齊刻滿小字。字跡雖小,卻是毫厘不失、筆畫清晰如新,無需湊近便可閱讀,似乎是為邊學邊練、而故意保留安排的。


    想起師父平日教授自己的《逍遙遊》琴曲,木子因坦然就坐,正揮袖欲彈,五指未落,驀然覺著有些不妥,心念閃過、便懸臂停住。


    想到此乃神人之物,他一個外來少年焉能亂來,子因慌忙站起身,對著山穀恭恭敬敬作揖一周,並再三大聲致歉:


    “小生木子因,冒昧拜訪姑射神人,敬請原宥!還望仙家不吝賜教。”


    山穀中隻是傳來陣陣回音,不停地嗡嗡作響並無異樣。


    “……姑射神人……不吝賜教……姑射神人……不吝賜教……!”


    良久良久,回音漸漸消失,木子因方才坐下,忽然間,就聽見身後偏西位的斷崖下,傳來“嘩啦”一聲悶響。


    子因應聲立起,回頭緊急看去,那兒正是溶洞的出入門口,地下灑落了一堆石塊,子因瞧著驚出一身冷汗。


    想到當時出了溶洞口,若是喜不自禁,大喊大叫,極有可能被墜石砸死,由此看來、姑射神人自我封閉,與世多爭、極為吝嗇柔情。


    虧得自己禮貌在先、謹慎有餘,幸為神人接納,換做自我狂妄、任意不敬之輩,未必真的能、活著離開仙居。


    子因呼出一口長氣,抬頭慶幸,昂首忽見溶洞門口、四丈高處的斷崖,正是剛才脫落石塊的岩壁,裂痕殘麵呈現一片灰白色,且上麵赫然刻著兩行詩,詩文共計四句:


    姑射山居兩百年,神人自古不纏綿。


    風花雪月凝眸去,琴劍紅塵贈有緣。


    字大堪比尋常人家對開的窗戶,筆法起落分明,意蘊藕斷絲連,氣勢恢宏鋒芒執著,隱約可以看出詩人、個中性情與眾不同。


    “琴劍紅塵贈有緣!有緣……難道會與我有緣?”


    木子因念到此處,雖然有些懷疑,卻也不免為仙家的神機妙算暗暗吃驚。


    子因走到近處,細看岩壁墜石裂痕如新,絕非先刻後粘之類庸俗舉措,即使真是後來粘補,那也是非常人之功。況脫落下的石塊厚約三四尺,最大的重逾千鈞,依稀印有倒字,且與岩壁上字體相連,可知傑作乃神工寫就。


    於是,木子因幾番搖頭歎服,自言自語:“天意,天意!既然神人如此禮遇,那小生就放肆了!”


    子因複又轉身、回坐於琴台石凳上,拈指作勢按壓調音,本欲試弦小奏一段,誰料琴絲堅硬如鐵,不曾有半點顫動,指尖劃過隻覺一陣刺痛。


    木子因不由自主地喊了一聲:“啊呀!這是什麽琴……”


    細看手指不免驚愕,竟有絲絲血痕紅印,他這才想起石琴上,刻著‘欲奏射琴先習乘雲’幾個字的用意,暗暗讚歎原來仙家之物,絕非常人、隨隨便便可以使用的。


    子因不由地從頭再念,這才恍然大悟,將石琴上刻寫的隸書文字、從頭到尾細細看了一遍,字跡細小繁多,足足花了一個時辰,其後冥思深想,方才了解大意。


    原來,石琴上刻著的是‘乘雲氣功’,一共分九重習練,第一重姑射歸來;第二重冰雪初成;第三重處子甘心;第四重煙火淡去;第五重吸風飲露;第六重浮雲飛天;第七重神遊四海;第八重物透穀熟;第九重清狂何信;均有詳細姿勢步驟,和各章節吐納修煉的要領說明,最後指出九重功滿事成,彈奏此琴方能盡興。


    木子因一心想彈奏石琴,更是認定仙家之物必有妙用,依言準備擇地照石刻習練,怎奈因之前耽擱時久,第一重前後默念諳熟,隻開了個頭便日落。


    好在臨行前,子因捎帶八九塊糍粑和麵餅,估計耽擱一宿不成問題,木子因從岩洞裏取出石碗,舀了一碗清泉,放在九龍劍的劍台上,攙和著吃完兩塊糍粑和一張餅。


    此時穀中已極其昏暗,唯有四株清麗脫俗的梨花,猶如璀璨的窈窕仙子,在這幽靜的崖穀裏修煉。或許是在等候、曾與她們朝夕相處的故人,木子因仔細欣賞這幾株梨花,夜幕中周身無處不是、沁人心脾的花香。


    子因不由癡想,若是以後與這梨花相伴,佐以閑琴逸致,自己豈不是也成了姑射神人,自童年流亡,偶見‘姑射神人’四個字便心存好奇。


    後來他聽神華宮主說起,那是尋常人自作多情時,更是不解何謂姑射神人,直到隨師父學習書畫琴棋時,讀莊子大作《逍遙遊》,才知道一切是怎麽回事。


    想到逍遙遊時猛一驚悸,師父教的《逍遙遊》曲,而今正好用此琴來演奏,卻不知那乘雲氣功是不是很難練,噯!此刻風景極佳更無睡意,何不趁時練上一練。


    於是他走到鄰近草屋裏,卻意外發現圓石泛著瑩瑩微光,木子因不管三七二十一,脫去鞋子往石台上一坐。誰曾想,石台居然觸手生溫且舒適無比,子因暗叫天助我也。


    子因遂將第一重‘姑射歸來’,反複默念至熟,其後依照文字所敘的服氣、運氣和導氣之法呼吸凝練,這一練舒服愜意,難以言表難以控製,到最後呼吸吐納更是隨意,隻要肢體伸縮遊移,內息就自導自行。


    木子因萬沒想到如此神奇,第一重不知不覺一氣嗬成,待到雙臂合攏、兩掌交接撫於氣海時,穀中明如白晝,原來一輪滿月高掛頭頂。


    子因覺得身體有些微熱和幹渴,起身喝了一碗事先準備好的泉水,頓時步履如鴻身輕如風,四下遊走一番,感覺倒像真有幾分仙氣似的。


    木子因不禁連聲讚歎神奇,再次坐回石台上,撫摸寶座浮想聯翩,繼而不覺躺了下來,四肢大開美美仰望蒼穹,誰知暈乎乎竟睡著了。


    直到幾隻黃鸝鳥、嘰嘰喳喳叫醒了木子因,原來山穀中已滿是陽光,這一覺睡得真是不知不覺紮紮實實。


    子因起身來到溪水邊稍微漱洗,而後三下五去二吃完剩餘的麵餅,便匆匆坐在琴台邊,接著閱讀第二重‘冰雪初成’。


    等熟練要領後本欲席地而練,子因忽然想起,昨夜在石台上練習頗為奇妙,於是轉身又走幾步來到茅屋裏,一五一十端坐在石台上,從新默念一遍開始習練。


    由於有了前次的經曆,子因幹脆隨意而為,氣隨心、動隨念,甚至常常連自己也不知道,內息從哪裏來到那裏去。除了依文而動、呼吸配合,其他的感受就是體內沸騰流轉、冷熱交替,在腑髒裏按摩、在經脈裏回旋、在肢體裏衝湧。


    也不知何時結束,反正就覺得流淌停止萬水歸海,一種無欲無求的空明、從腦海照耀全身,一種物我兩忘的境界、衍射整個山穀天空。


    不知不覺木子因一睜眼,兩腿之間數枚梨花映入眼簾,子因不由莞爾,再抬頭凝視幾樹梨花,卻是紅光滿麵,他不禁一驚,原來日影西斜,已是下午酉時左右。


    木子因慌忙起身,摸出包裹在懷中的幾塊糍粑,吃完後繼續看第三重時,穀中漸顯幽暗,況且未帶多餘食物不宜久留,決定擇機再行練習,子因遂沿原路準備返回山頂。


    剛走到溶洞洞門前,木子因發現、暗流水口處的一塊大圓石旁邊,似乎有些許白色柔軟的東西在水中搖曳。


    木子因心頭驚悸俯身撈取,意外抓出幾塊布片,他發現這正是多年前、穀管家交給自己的那個布包料。


    隻因布料在水中長期浸泡,近乎疏鬆腐解,經不起外力提拉,故而一碰即斷,子因遂兩手合並左右抄托,慢慢將殘損的布包移出水麵。


    包裹裏確實有些分量,好在管家用柔軟紗布棉絮包裹了四層,雖然破爛了兩三層布片,裏麵的東西並未散落。


    原來管家的布包,被木子因扔下洞後,因為內部包裹嚴密,且有保護之物,故未能迅速沉底,反而被水流衝帶,最後抵達溶洞口外,被橢圓大山石阻住故而停下來。


    長年累月的浸泡,使得布包及保護層漸漸腐朽飄起,幸而被木子因尋來並找到。


    木子因將布包小心放置在、洞外茅草屋裏的大石台上,稍微用力布包便裂解,裏麵是一個油紙包,似乎看見油紙上麵、映有彎彎曲曲的印跡。


    子因打開油紙不由大吃一驚,油紙包裹的是、數枚黑白分明的石蛋,大小與雞蛋仿佛。


    子因數了一下整整十個石蛋,其中四個白色的、六個黑色的,黑白石蛋看上去幾乎一般大小。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踏雪昆侖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老同學84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老同學84並收藏踏雪昆侖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