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到了十一月中下旬,使遼的正旦使也該出發了,使團中有正使一位,副使三位。雲雁回和趙允初都是副使,正使是一位兵部的員外郎,叫李行簡,還有一位副使則是外戚,也姓李,李珣,按輩分算是仁宗的舅表弟。
當年的李宸妃沒能享受到分毫太後榮耀,就去世了,直到劉後死後她是仁宗生母的真相方才揭曉,仁宗心中可說一直存在愧疚。
所以,除了追封李宸妃為後之外,仁宗對李宸妃的家人也頗為優待。
在此之前,李宸妃的兄弟李用和也擔任過使臣,因為使臣去一趟遼國,不說代不代購,禮物肯定是能收到不少的,是個肥差。
而這個李珣,則是李用和的第三子。李用和雖然出身貧寒,因李後才得以入仕,但是他機敏過人,在姐姐追封後位之後,又知道低調做人,十分聰明,所以仁宗很喜歡他,這次也特地關照他兒子。
四個使臣,三個是半桶水,可見這位正使有多強了。
此前雲雁回和李行簡接觸不多,畢竟李行簡是兵部的,同他沒什麽往來。這次,雲雁回和趙允初去報道時大家一會麵,雲雁回對這位老爺子算是服了。
李老爺子少年家貧,苦讀後中進士,年輕的時候在太常寺待過,也知過地方,還做過禦史,人生經驗不知道多豐富。學識淵博,是當代出名的書法家,家中藏書萬卷,其中大部分還是他自己手抄的。
李行簡的談吐之中,便能體現出他的內涵,雲雁回對其十分尊重。
巧的是,李行簡和雲雁回雖然沒有直接接觸過,但是因為他以前做過禦史,和禦史台的人有些交情,對雲雁回有那麽些了解,還頗為欣賞呢。
雲雁回和趙允初的關係不必說,趙允初與李珣之間同為皇親國戚,也是惺惺相惜,如此一來,使團上層很是融洽,歡歡樂樂準備踏上去遼國上京的路程。
每次使臣赴遼,都要帶上很多禮物,這次也不例外,禮物極為豐富,從金銀器物,到綾羅綢緞,各色吃食,等等等等,包含眾多。
這些東西,是在遼國貴族中都很搶手,遼人每次招待使臣,接禮物時最是開心了,畢竟大宋國土遼闊富饒,多得是他們沒有的玩意兒。
這一次,還有一個特別的“禮物”,那就是來自孔家班的演出。孔寄親自帶隊,帶走了孔家班一半的精英,並若幹道具服裝,一同去遼國演出。
這消息一傳出去,惹得議論紛紛。此前從未有過民間藝人受邀去遼國演出的先例,汴戲如此出名,叫京人又是自豪,又惋惜走了一半的名角兒,他們得有幾個月見不著人了。
叫雲雁回有些哭笑不得的是,出發之時,大家集合在一處,還有家人來送行的,場麵十分熱鬧。
這時候,雲雁回看到李珣恭恭敬敬地請示李行簡,是否能捎帶些茶去遼國。
李行簡愣了一下,然後說:“此乃榷賣之物,怎敢私與遼人。”
李珣縮了縮脖子,“喏……”
雲雁回差點昏過去,小聲對趙允初說:“您家這親戚,不是聽說他爹挺聰明嗎,怎麽他這個樣啊?”
走私這種事情,屢禁不止,尤其是從國內帶糧食、茶葉等違禁物出國,像雲雁回那樣從遼國摟東西回來還好,沒什麽大礙。對於類似事件,使團內很多人都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尤其是這些皇親國戚,隻要不太過分,也沒人追究。
但是,偏偏李珣還傻傻去問李行簡。或許他心裏是覺得,這麽些東西帶著很顯眼,不說也會被發現,應當同帶頭的打個招呼,但事實上大家都是自己默默捎帶上好嗎?
趙允初也汗了一下,小聲說道:“聽說他爹從未夾帶過,可能也沒教給他這些。”
看來是小聰明沒教,潛規則也沒教。
雲雁回光是看著都覺得尷尬,虧了李行簡還能若無其事地說,這種東西不方便帶到遼國去,也真是不容易。
雲雁回趕緊上前,“公粹啊,你過來看看,東西這麽放沒關係吧?”
李珣被引了過來,傻乎乎去看車架,“是什麽?”
“噓,”雲雁回把他拉到角落裏,“你方才是做什麽,你要捎帶貨物去遼國販賣嗎?”
李珣呆呆道:“不是啊,我有一位朋友,他的親人在遼地,想請我捎些茶過去。可惜,好像給漢人帶也不讓?”
雲雁回:“……”
雲雁回無語地小聲嘀咕道:“這什麽朋友,還是絕交算了吧……”
這什麽幫忙捎帶,一聽就知道,分明是借他的手銷貨。可惜了,李珣根本沒懂,那人估計也不知道李珣這個天然呆,還傻乎乎跑去問正使能不能帶東西,如此,可算是失敗了。
李珣沒聽清楚,還問來著:“你說什麽?”
“沒什麽,我是說看來你要把茶退回你朋友那兒了。”雲雁回說道,“我看,你還不如問問你朋友要帶些什麽回來。”
“現在已經來不及了……”李珣鬱悶地道,“早知道,我應該早些去問,唉。”
雲雁回拍拍他的肩膀,“算了。”大家交情不深,雲雁回也不好直接點明,隻能含糊地安慰李珣一下。
不過,李珣既然是這樣的心思,看來此次和他爹一樣,也不會玩兒走私了。這其實是很正確的做法,他們一家作為外戚,而且是沒有一位活著的太後幫忙撐著的外戚,不一門心思盡忠,如何立足呢。
幸好李行簡也是人精,把這件事糊弄過去之後,再也沒提過,此事沒有掀起任何波瀾,大家平穩出發了。
……
因攜帶許多禮物,經過半月有餘的路程,一行人方才到了宋遼邊境。
此時,便有遼國的接伴使來迎接他們,帶他們一路去國都。
這名接伴使姓耶律——遼國隻有兩個姓,耶律和蕭,自我介紹,乃是遼國大林牙院的北麵林牙,說得一口較為流利的漢話,“在下耶律德華。”
雲雁回:“噗。”
雲雁回一個沒憋住,眾人紛紛看向他,“?”
“失禮,失禮,嘴裏進了蟲子。”雲雁回慚愧地道。
這人長得連一般都稱不上,尤其是有一雙眯縫眼,這也罷了,雲雁回也不會以貌取人,可是他叫“德華”就讓人頓生反差之感了……
耶律德華並沒察覺,與大家一一見過之後,首先就代表遼國表示熱烈歡迎,尤其是非常感謝他們把孔家班拉來了,遼國上下期盼已久,隻希望能一睹汴戲真貌。
耶律德華對汴戲讚不絕口,自稱未曾聽過,但是將戲詞倒背如流,也聽出使宋國聽過汴戲的同僚哼過,還有一些輾轉流傳到遼國的唱腔,雖然都不正宗,但也叫他從此魂牽夢縈,這一次,他還是自請來做接伴使的。
孔寄雖然聽過很多讚美了,但是麵對耶律德華發自內心的讚頌,也不由得有些美,加上他也接受了一些鴻臚寺的短期培訓,知道他們的存在代表了什麽,於是十分和氣地感謝耶律德華,並命人現場就給耶律德華來了一段《望情魚》中的經典唱段。
人一張嘴,耶律德華就知道是哪一出,說倒背如流真不是誇張。但他倒背如流這麽久,還是第一次親耳聽到正版的汴戲,挺高大一個漢子,居然聽得淚如雨下。
耶律德華拿衣袖擦著眼淚,哽咽著道:“這一段實在是感人,梁生為了何麗姝,願意投海……嗚嗚嗚!”他說著,還拉著李行簡說,“您說是吧?您對這一段有什麽看法嗎?”
李行簡非常機智,他過耳不忘,從文字藝術的角度上評價了一番,然後就不動聲色地把袖子扯出來,讓了一步。
雲雁回及時頂了上來,開始侃:“不知耶律兄是否知道,汴戲還有個別稱?”
耶律德華:“嗯?還請賜教?”
他一直在有意收集汴戲的相關知識,但還真不知道汴戲有個別稱。
“因為汴戲的雛形,隻有琵琶為伴奏,所以又叫彈詞。”雲雁回滔滔不絕地道,“以諸宮調集合起來,演繹戲本上的故事,融入了雜劇、說話等技藝的精髓,最後才成就了汴戲。叫汴戲,但是這汴戲的口音卻有相當一部分是晉地口音,因為此戲雖然在汴京成形、成名,但起源於澤州……”
雲雁回將汴戲的來源和特色等等故事,一通神侃,侃得耶律德華暈頭轉向,消化這些知識都來不及,哪裏還顧得上其他。最後說完了,耶律德華甚是折服,還要感謝雲雁回告訴他這些。
雲雁回:“嗬嗬嗬,沒什麽,回頭到了上京,咱們便可以鑼鼓架起來,唱段全的了,也算一償您的心願。”
耶律德華連連點頭,這時又微微羞澀地道:“雲兄如此精通汴戲,想來也是文采風流,實不相瞞,我作了不少關於《望情魚》的詩詞,你能否指點一二呢?”
來了來了!遼人最喜歡做的事!和宋人交流文學!
“哦,這個啊……”雲雁回往後退了一步,想換上李行簡來。
誰知道,耶律德華一把抓住了雲雁回的手,期待地道:“若是能唱和一番,那就更好了!”
雲雁回:“……”
雲雁回回頭看了一眼李行簡,卻見李行簡微微頷首,心中頓時有了底。
李行簡是知道他底細的,既然同意,那就說明李行簡知道這個遼人文化水平更差,於是放心地道:“那您念一下作品吧。”
耶律德華於是閉了閉眼,醞釀了一下感情,聲情並茂地念道:“汴京遊來烏鯉魚,朝食禾花夜思君。癡情一片好兒女,雙雙對對成仙去!”
雲雁回:“……………………”
耶律德華緩緩睜開眼,擦了擦眼角的淚水,竟是被自己的詩感動哭了。
雲雁回木然轉頭看向李行簡。
李行簡笑嗬嗬地點了點頭,“接伴使果然是貴國文采斐然之輩,難怪能在大林牙院任職。”
雲雁回:“……還未請教遼國大林牙院的職責?”
趙允初幽幽道:“職司文翰。”
雲雁回:“…………”
耶律德華麵上略帶自豪,看來對於自己能在相當於大宋翰林院的地方就職,還是很得意的。
而李行簡仍是老神在在的樣子,可是雲雁回一想到方才他誇耶律德華那句話,就一陣大寒。靠,老頭簡直太損了!
當年的李宸妃沒能享受到分毫太後榮耀,就去世了,直到劉後死後她是仁宗生母的真相方才揭曉,仁宗心中可說一直存在愧疚。
所以,除了追封李宸妃為後之外,仁宗對李宸妃的家人也頗為優待。
在此之前,李宸妃的兄弟李用和也擔任過使臣,因為使臣去一趟遼國,不說代不代購,禮物肯定是能收到不少的,是個肥差。
而這個李珣,則是李用和的第三子。李用和雖然出身貧寒,因李後才得以入仕,但是他機敏過人,在姐姐追封後位之後,又知道低調做人,十分聰明,所以仁宗很喜歡他,這次也特地關照他兒子。
四個使臣,三個是半桶水,可見這位正使有多強了。
此前雲雁回和李行簡接觸不多,畢竟李行簡是兵部的,同他沒什麽往來。這次,雲雁回和趙允初去報道時大家一會麵,雲雁回對這位老爺子算是服了。
李老爺子少年家貧,苦讀後中進士,年輕的時候在太常寺待過,也知過地方,還做過禦史,人生經驗不知道多豐富。學識淵博,是當代出名的書法家,家中藏書萬卷,其中大部分還是他自己手抄的。
李行簡的談吐之中,便能體現出他的內涵,雲雁回對其十分尊重。
巧的是,李行簡和雲雁回雖然沒有直接接觸過,但是因為他以前做過禦史,和禦史台的人有些交情,對雲雁回有那麽些了解,還頗為欣賞呢。
雲雁回和趙允初的關係不必說,趙允初與李珣之間同為皇親國戚,也是惺惺相惜,如此一來,使團上層很是融洽,歡歡樂樂準備踏上去遼國上京的路程。
每次使臣赴遼,都要帶上很多禮物,這次也不例外,禮物極為豐富,從金銀器物,到綾羅綢緞,各色吃食,等等等等,包含眾多。
這些東西,是在遼國貴族中都很搶手,遼人每次招待使臣,接禮物時最是開心了,畢竟大宋國土遼闊富饒,多得是他們沒有的玩意兒。
這一次,還有一個特別的“禮物”,那就是來自孔家班的演出。孔寄親自帶隊,帶走了孔家班一半的精英,並若幹道具服裝,一同去遼國演出。
這消息一傳出去,惹得議論紛紛。此前從未有過民間藝人受邀去遼國演出的先例,汴戲如此出名,叫京人又是自豪,又惋惜走了一半的名角兒,他們得有幾個月見不著人了。
叫雲雁回有些哭笑不得的是,出發之時,大家集合在一處,還有家人來送行的,場麵十分熱鬧。
這時候,雲雁回看到李珣恭恭敬敬地請示李行簡,是否能捎帶些茶去遼國。
李行簡愣了一下,然後說:“此乃榷賣之物,怎敢私與遼人。”
李珣縮了縮脖子,“喏……”
雲雁回差點昏過去,小聲對趙允初說:“您家這親戚,不是聽說他爹挺聰明嗎,怎麽他這個樣啊?”
走私這種事情,屢禁不止,尤其是從國內帶糧食、茶葉等違禁物出國,像雲雁回那樣從遼國摟東西回來還好,沒什麽大礙。對於類似事件,使團內很多人都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尤其是這些皇親國戚,隻要不太過分,也沒人追究。
但是,偏偏李珣還傻傻去問李行簡。或許他心裏是覺得,這麽些東西帶著很顯眼,不說也會被發現,應當同帶頭的打個招呼,但事實上大家都是自己默默捎帶上好嗎?
趙允初也汗了一下,小聲說道:“聽說他爹從未夾帶過,可能也沒教給他這些。”
看來是小聰明沒教,潛規則也沒教。
雲雁回光是看著都覺得尷尬,虧了李行簡還能若無其事地說,這種東西不方便帶到遼國去,也真是不容易。
雲雁回趕緊上前,“公粹啊,你過來看看,東西這麽放沒關係吧?”
李珣被引了過來,傻乎乎去看車架,“是什麽?”
“噓,”雲雁回把他拉到角落裏,“你方才是做什麽,你要捎帶貨物去遼國販賣嗎?”
李珣呆呆道:“不是啊,我有一位朋友,他的親人在遼地,想請我捎些茶過去。可惜,好像給漢人帶也不讓?”
雲雁回:“……”
雲雁回無語地小聲嘀咕道:“這什麽朋友,還是絕交算了吧……”
這什麽幫忙捎帶,一聽就知道,分明是借他的手銷貨。可惜了,李珣根本沒懂,那人估計也不知道李珣這個天然呆,還傻乎乎跑去問正使能不能帶東西,如此,可算是失敗了。
李珣沒聽清楚,還問來著:“你說什麽?”
“沒什麽,我是說看來你要把茶退回你朋友那兒了。”雲雁回說道,“我看,你還不如問問你朋友要帶些什麽回來。”
“現在已經來不及了……”李珣鬱悶地道,“早知道,我應該早些去問,唉。”
雲雁回拍拍他的肩膀,“算了。”大家交情不深,雲雁回也不好直接點明,隻能含糊地安慰李珣一下。
不過,李珣既然是這樣的心思,看來此次和他爹一樣,也不會玩兒走私了。這其實是很正確的做法,他們一家作為外戚,而且是沒有一位活著的太後幫忙撐著的外戚,不一門心思盡忠,如何立足呢。
幸好李行簡也是人精,把這件事糊弄過去之後,再也沒提過,此事沒有掀起任何波瀾,大家平穩出發了。
……
因攜帶許多禮物,經過半月有餘的路程,一行人方才到了宋遼邊境。
此時,便有遼國的接伴使來迎接他們,帶他們一路去國都。
這名接伴使姓耶律——遼國隻有兩個姓,耶律和蕭,自我介紹,乃是遼國大林牙院的北麵林牙,說得一口較為流利的漢話,“在下耶律德華。”
雲雁回:“噗。”
雲雁回一個沒憋住,眾人紛紛看向他,“?”
“失禮,失禮,嘴裏進了蟲子。”雲雁回慚愧地道。
這人長得連一般都稱不上,尤其是有一雙眯縫眼,這也罷了,雲雁回也不會以貌取人,可是他叫“德華”就讓人頓生反差之感了……
耶律德華並沒察覺,與大家一一見過之後,首先就代表遼國表示熱烈歡迎,尤其是非常感謝他們把孔家班拉來了,遼國上下期盼已久,隻希望能一睹汴戲真貌。
耶律德華對汴戲讚不絕口,自稱未曾聽過,但是將戲詞倒背如流,也聽出使宋國聽過汴戲的同僚哼過,還有一些輾轉流傳到遼國的唱腔,雖然都不正宗,但也叫他從此魂牽夢縈,這一次,他還是自請來做接伴使的。
孔寄雖然聽過很多讚美了,但是麵對耶律德華發自內心的讚頌,也不由得有些美,加上他也接受了一些鴻臚寺的短期培訓,知道他們的存在代表了什麽,於是十分和氣地感謝耶律德華,並命人現場就給耶律德華來了一段《望情魚》中的經典唱段。
人一張嘴,耶律德華就知道是哪一出,說倒背如流真不是誇張。但他倒背如流這麽久,還是第一次親耳聽到正版的汴戲,挺高大一個漢子,居然聽得淚如雨下。
耶律德華拿衣袖擦著眼淚,哽咽著道:“這一段實在是感人,梁生為了何麗姝,願意投海……嗚嗚嗚!”他說著,還拉著李行簡說,“您說是吧?您對這一段有什麽看法嗎?”
李行簡非常機智,他過耳不忘,從文字藝術的角度上評價了一番,然後就不動聲色地把袖子扯出來,讓了一步。
雲雁回及時頂了上來,開始侃:“不知耶律兄是否知道,汴戲還有個別稱?”
耶律德華:“嗯?還請賜教?”
他一直在有意收集汴戲的相關知識,但還真不知道汴戲有個別稱。
“因為汴戲的雛形,隻有琵琶為伴奏,所以又叫彈詞。”雲雁回滔滔不絕地道,“以諸宮調集合起來,演繹戲本上的故事,融入了雜劇、說話等技藝的精髓,最後才成就了汴戲。叫汴戲,但是這汴戲的口音卻有相當一部分是晉地口音,因為此戲雖然在汴京成形、成名,但起源於澤州……”
雲雁回將汴戲的來源和特色等等故事,一通神侃,侃得耶律德華暈頭轉向,消化這些知識都來不及,哪裏還顧得上其他。最後說完了,耶律德華甚是折服,還要感謝雲雁回告訴他這些。
雲雁回:“嗬嗬嗬,沒什麽,回頭到了上京,咱們便可以鑼鼓架起來,唱段全的了,也算一償您的心願。”
耶律德華連連點頭,這時又微微羞澀地道:“雲兄如此精通汴戲,想來也是文采風流,實不相瞞,我作了不少關於《望情魚》的詩詞,你能否指點一二呢?”
來了來了!遼人最喜歡做的事!和宋人交流文學!
“哦,這個啊……”雲雁回往後退了一步,想換上李行簡來。
誰知道,耶律德華一把抓住了雲雁回的手,期待地道:“若是能唱和一番,那就更好了!”
雲雁回:“……”
雲雁回回頭看了一眼李行簡,卻見李行簡微微頷首,心中頓時有了底。
李行簡是知道他底細的,既然同意,那就說明李行簡知道這個遼人文化水平更差,於是放心地道:“那您念一下作品吧。”
耶律德華於是閉了閉眼,醞釀了一下感情,聲情並茂地念道:“汴京遊來烏鯉魚,朝食禾花夜思君。癡情一片好兒女,雙雙對對成仙去!”
雲雁回:“……………………”
耶律德華緩緩睜開眼,擦了擦眼角的淚水,竟是被自己的詩感動哭了。
雲雁回木然轉頭看向李行簡。
李行簡笑嗬嗬地點了點頭,“接伴使果然是貴國文采斐然之輩,難怪能在大林牙院任職。”
雲雁回:“……還未請教遼國大林牙院的職責?”
趙允初幽幽道:“職司文翰。”
雲雁回:“…………”
耶律德華麵上略帶自豪,看來對於自己能在相當於大宋翰林院的地方就職,還是很得意的。
而李行簡仍是老神在在的樣子,可是雲雁回一想到方才他誇耶律德華那句話,就一陣大寒。靠,老頭簡直太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