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給本宮領三十個板子去,想不出解毒的法子就別出這個殿門了!”阜懷堯一怒,隻是看了看危在旦夕的父皇,複道:“顧卿留下。”
令罷,凶神惡煞的銀衣鐵衛將慶幸保住性命的太醫們拎了出去,沒多久就傳來一片哀嚎聲。
再看內殿,隻剩下三人。
“起來說話。”站到龍床前查看皇帝情況的阜懷堯開口,此時看來,哪裏還有方才震怒的模樣?
顧鄲起身,神態鎮定,也不複那副誠惶誠恐的樣子,拱手道:“啟稟殿下,皇上所中的毒名曰‘荊丹’,是為前朝大內密藥,雖然失傳已久,不過給臣一個月時間,還是有把握解毒的。”
“‘荊丹’,太子丹以荊卿為計,欲刺於秦……一箭雙雕,二弟真是好手段。”白衣的男子淡淡道,回頭看向太醫,“有把握解毒,那顧卿還有何顧慮?”
顧鄲道:“‘荊丹’毒性剛烈,解毒過程亦是如此,皇上纏綿病榻多年,臣惟恐……”
他的話未盡,意思已經明了,皇帝一年裏有一半的時間是在龍床上躺著的,手裏權力放給了幾個兒子,早就是一副任聽天命的模樣了,此次下毒,反而是給了他一個解脫,這沒有求生的念頭,又如何熬過解毒的過程?
阜懷堯望向龍床上的父親,狹長的眼底晦澀不明。
皇帝不過六十就已然白發蒼蒼,容貌依稀可以辨出和阜懷堯有幾分相似,氣勢卻顯得弱了很多,滿鋪金黃鑲玉鍍銀隻是更顯得他年邁病衰,那細微的呼吸聲都好似隨時會斷掉。
“太子爺,”自小隨身服侍他的近侍常安急匆匆走了進來,“恭肅王帶著禁軍往永寧王府去了,說是寧王圖謀不軌,串通德妃毒害皇上。”
第一個對付的果然是他麽……阜懷堯目光微動,“顧卿照顧好父皇,本宮去一趟永寧王府。”
話音未落,龍床上突然有了動靜,臉色灰敗的皇帝緩緩睜開眼睛,裏麵是垂死的黯淡無光,隻有在觸及到阜懷堯的麵孔時,掠過一抹淺淺的慈愛,“堯兒,過來。”
……
阜氏王朝——玉衡綿延百年,當今聖上自中年起一直多病,近四十才有子嗣,長子即是皇太子阜懷堯,他的生母是宮中地位不高的昭儀——一個小國無關緊要的聯姻公主,生下他時便已去世,聖上卻十分寵愛這位頗具帝王風範的長子,不到七歲便開始讓他聽政,而後十六歲參政,阜懷堯聰慧過人,手腕果決鐵血但也剛柔有度,群臣對他大多是敬畏有加。
二皇子阜崇臨為皇後娣子,皇後善妒,其子也性格陰沉,不過他倒是驍勇善戰,在邊疆執兵三年,打退幾番蠻夷來襲,班師回朝後隱隱有和太子阜懷堯分庭抗禮之勢,他身後有皇後撐腰,勢力的確不可小覷。
三子便是德妃之子,永寧王阜遠舟,文采斐然武功高強,詩詞書畫琴棋樣樣精通,以文武驚豔天下,待人處事不驕不躁,素有“仁德君子”之美談,他出生時禮部尚書之女德妃已經被打入冷宮,一住就是九年,後來精通詩文歌賦的伽藍國王子來訪,以一人之力大敗阜氏王朝才子幾十人,年僅九歲的阜遠舟挺身而出,效仿古人七步成詩,伽藍王子大為歎服,聖上龍顏大悅,賜下永寧王稱號,由太子負責教導,阜懷堯將他推薦給當世鬼才——帝師江太傅,而江太傅在教他五年之後都歎曰“汝有帝王之才,已遠遠勝我”,遂辭官而去。
阜遠舟在政見上見識獨到深謀遠慮,令人折服,以戶部禮部為首,和恭肅王掌管的兵部私下鬥得如火如荼,也是自成氣候的一派。
幼子淑妃之子博安王阜博琅卻是大大不如幾位長兄,性情懦弱,隻愛撥琴弄畫不愛江山美人,早早出了宮當個閑散王爺去了。
如今傳言德妃謀害聖上,恭肅王一口咬定永寧王謀權篡位,震驚的群臣雖然不太相信“仁德君子”阜遠舟會做這種事,不過權力更替的趨勢在暗地裏波濤洶湧已久,就算出什麽妖娥子都不意外了,百官紛紛選好陣營,等待更猛烈的皇位之爭。
……
深夜,無月無星,永寧王府,明火仗行下禁軍重重,鎧甲冰冷。
書房裏,端坐在書案後的男子似乎沒有察覺到那金戈之氣似的,兀自盯著手中的一份書信,然後將其投入火盆之中,焚燒殆盡。
“王爺,肅王帶兵衝進來了!”侍衛統領趙衡進門時神色難看無比。
蟠龍大椅上,年不過弱冠的永寧王抬起頭來,汶玉冠下,目光依舊是沉著的,深幽不見底,叫人一眼栽進去都不值如何尋得出路,“安排得怎麽樣?”
趙衡道:“府裏清客下人已經遣散,但德妃娘娘那裏……晚了一步,娘娘被軟禁了。”
“表妹呢?”
“劉尚書一家被重軍圍困,表小姐執意不肯離開,被暗衛打昏帶走了。”
“……阜崇臨!”沉著裂開縫隙,三個字,他用力的幾乎咬斷牙根,殺氣暴漲,長發飛旋,甚至能夠隱隱聽見空氣被撕裂的聲音。
十三年的苦苦經營,竟然一朝敗在他手裏!怎麽能甘心?!
鶴頂蛟龍燈下,阜遠舟似乎覺得那燭火太過刺眼,微微掩了掩雙眼,平複了一下氣息,道:“趙衡,你也走吧。”
趙衡一驚,猛地跪下:“屬下不走,屬下誓死追隨王爺!”
年輕的永寧王隻意味不明地道了一句:“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他要在父皇麵前澄清此事,為母妃和表妹一家脫罪,而不是耗盡自己的力量和二皇子拚死一博。
滿腹憂慮的趙衡剛從密道離開,不遠處就傳來一陣大笑聲,身著黑色紋金親王服的恭肅王帶著幾個士兵踢開沉重的梨木大門,挾著京城二月的寒風走進書房,被邊疆磨練出的刀刻般的容貌和阜遠舟有些許相似,隻是盡是張狂的笑意,得意之態人盡皆知,“成王敗寇,這滋味不知三弟嚐得可盡興?”
端坐在主位上的永寧王也笑了,和肅王不同,他此時斂去眸間深沉,一派溫潤君子之意,燭光輝映間照出一張俊極無匹的臉,峰眉入鬢,眼如曜石,蕭疏豐峻,“盡不盡興遠舟不知,不過二皇兄隻帶這麽幾個護衛進來,恐怕就真的不能讓遠舟盡興了。”
令罷,凶神惡煞的銀衣鐵衛將慶幸保住性命的太醫們拎了出去,沒多久就傳來一片哀嚎聲。
再看內殿,隻剩下三人。
“起來說話。”站到龍床前查看皇帝情況的阜懷堯開口,此時看來,哪裏還有方才震怒的模樣?
顧鄲起身,神態鎮定,也不複那副誠惶誠恐的樣子,拱手道:“啟稟殿下,皇上所中的毒名曰‘荊丹’,是為前朝大內密藥,雖然失傳已久,不過給臣一個月時間,還是有把握解毒的。”
“‘荊丹’,太子丹以荊卿為計,欲刺於秦……一箭雙雕,二弟真是好手段。”白衣的男子淡淡道,回頭看向太醫,“有把握解毒,那顧卿還有何顧慮?”
顧鄲道:“‘荊丹’毒性剛烈,解毒過程亦是如此,皇上纏綿病榻多年,臣惟恐……”
他的話未盡,意思已經明了,皇帝一年裏有一半的時間是在龍床上躺著的,手裏權力放給了幾個兒子,早就是一副任聽天命的模樣了,此次下毒,反而是給了他一個解脫,這沒有求生的念頭,又如何熬過解毒的過程?
阜懷堯望向龍床上的父親,狹長的眼底晦澀不明。
皇帝不過六十就已然白發蒼蒼,容貌依稀可以辨出和阜懷堯有幾分相似,氣勢卻顯得弱了很多,滿鋪金黃鑲玉鍍銀隻是更顯得他年邁病衰,那細微的呼吸聲都好似隨時會斷掉。
“太子爺,”自小隨身服侍他的近侍常安急匆匆走了進來,“恭肅王帶著禁軍往永寧王府去了,說是寧王圖謀不軌,串通德妃毒害皇上。”
第一個對付的果然是他麽……阜懷堯目光微動,“顧卿照顧好父皇,本宮去一趟永寧王府。”
話音未落,龍床上突然有了動靜,臉色灰敗的皇帝緩緩睜開眼睛,裏麵是垂死的黯淡無光,隻有在觸及到阜懷堯的麵孔時,掠過一抹淺淺的慈愛,“堯兒,過來。”
……
阜氏王朝——玉衡綿延百年,當今聖上自中年起一直多病,近四十才有子嗣,長子即是皇太子阜懷堯,他的生母是宮中地位不高的昭儀——一個小國無關緊要的聯姻公主,生下他時便已去世,聖上卻十分寵愛這位頗具帝王風範的長子,不到七歲便開始讓他聽政,而後十六歲參政,阜懷堯聰慧過人,手腕果決鐵血但也剛柔有度,群臣對他大多是敬畏有加。
二皇子阜崇臨為皇後娣子,皇後善妒,其子也性格陰沉,不過他倒是驍勇善戰,在邊疆執兵三年,打退幾番蠻夷來襲,班師回朝後隱隱有和太子阜懷堯分庭抗禮之勢,他身後有皇後撐腰,勢力的確不可小覷。
三子便是德妃之子,永寧王阜遠舟,文采斐然武功高強,詩詞書畫琴棋樣樣精通,以文武驚豔天下,待人處事不驕不躁,素有“仁德君子”之美談,他出生時禮部尚書之女德妃已經被打入冷宮,一住就是九年,後來精通詩文歌賦的伽藍國王子來訪,以一人之力大敗阜氏王朝才子幾十人,年僅九歲的阜遠舟挺身而出,效仿古人七步成詩,伽藍王子大為歎服,聖上龍顏大悅,賜下永寧王稱號,由太子負責教導,阜懷堯將他推薦給當世鬼才——帝師江太傅,而江太傅在教他五年之後都歎曰“汝有帝王之才,已遠遠勝我”,遂辭官而去。
阜遠舟在政見上見識獨到深謀遠慮,令人折服,以戶部禮部為首,和恭肅王掌管的兵部私下鬥得如火如荼,也是自成氣候的一派。
幼子淑妃之子博安王阜博琅卻是大大不如幾位長兄,性情懦弱,隻愛撥琴弄畫不愛江山美人,早早出了宮當個閑散王爺去了。
如今傳言德妃謀害聖上,恭肅王一口咬定永寧王謀權篡位,震驚的群臣雖然不太相信“仁德君子”阜遠舟會做這種事,不過權力更替的趨勢在暗地裏波濤洶湧已久,就算出什麽妖娥子都不意外了,百官紛紛選好陣營,等待更猛烈的皇位之爭。
……
深夜,無月無星,永寧王府,明火仗行下禁軍重重,鎧甲冰冷。
書房裏,端坐在書案後的男子似乎沒有察覺到那金戈之氣似的,兀自盯著手中的一份書信,然後將其投入火盆之中,焚燒殆盡。
“王爺,肅王帶兵衝進來了!”侍衛統領趙衡進門時神色難看無比。
蟠龍大椅上,年不過弱冠的永寧王抬起頭來,汶玉冠下,目光依舊是沉著的,深幽不見底,叫人一眼栽進去都不值如何尋得出路,“安排得怎麽樣?”
趙衡道:“府裏清客下人已經遣散,但德妃娘娘那裏……晚了一步,娘娘被軟禁了。”
“表妹呢?”
“劉尚書一家被重軍圍困,表小姐執意不肯離開,被暗衛打昏帶走了。”
“……阜崇臨!”沉著裂開縫隙,三個字,他用力的幾乎咬斷牙根,殺氣暴漲,長發飛旋,甚至能夠隱隱聽見空氣被撕裂的聲音。
十三年的苦苦經營,竟然一朝敗在他手裏!怎麽能甘心?!
鶴頂蛟龍燈下,阜遠舟似乎覺得那燭火太過刺眼,微微掩了掩雙眼,平複了一下氣息,道:“趙衡,你也走吧。”
趙衡一驚,猛地跪下:“屬下不走,屬下誓死追隨王爺!”
年輕的永寧王隻意味不明地道了一句:“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他要在父皇麵前澄清此事,為母妃和表妹一家脫罪,而不是耗盡自己的力量和二皇子拚死一博。
滿腹憂慮的趙衡剛從密道離開,不遠處就傳來一陣大笑聲,身著黑色紋金親王服的恭肅王帶著幾個士兵踢開沉重的梨木大門,挾著京城二月的寒風走進書房,被邊疆磨練出的刀刻般的容貌和阜遠舟有些許相似,隻是盡是張狂的笑意,得意之態人盡皆知,“成王敗寇,這滋味不知三弟嚐得可盡興?”
端坐在主位上的永寧王也笑了,和肅王不同,他此時斂去眸間深沉,一派溫潤君子之意,燭光輝映間照出一張俊極無匹的臉,峰眉入鬢,眼如曜石,蕭疏豐峻,“盡不盡興遠舟不知,不過二皇兄隻帶這麽幾個護衛進來,恐怕就真的不能讓遠舟盡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