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阿祿見了,也說道,「姐姐和大寶不去算了,大伯娘和阿菊姐,還有奶,總要罵他們,說的話又難聽。大不了,我帶點好吃的回來給他們吃。」
陳大寶雖然懂事,到底還小,也想吃好吃的。聽說小舅舅會給他們帶好吃的回來,笑開了懷,頭點得像雞啄米。
王氏歎了口氣,對陳名說,「要不,就不帶他們兩個去?省得礙別人的眼。」
陳名不讚成地說道,「平時不去就算了,可十七是我娘的壽辰,不去不好。」又摸著陳大寶的頭說,「太姥姥隻是嘴碎,還是心疼你們的。大姥姥和阿菊姑姑雖說不……不太喜歡你們,但你大姥爺、大堂舅對你們還是不錯的。以後你們娘兩個要在村裏立足,總要有人幫襯,光有你小舅舅,還是太單薄了些。你聰慧明事理,要想法子跟他們把關係維係好。至於阿菊姑姑她們,說話不好聽,就離她們遠著些。」
「她們不止說話不好聽,阿菊姑姑還會揪我的耳朵,還讓大虎哥哥打我,有一次還偷偷掐了我娘呢。」陳大寶嘟囔道。
王氏紅了眼圈,陳名歎了口氣,對陳阿祿說道,「去了你大伯家,要不錯眼地看著你姐姐和大寶。」然後,又念叨了些大伯陳業小小年紀就跟著守寡的陳老太下地幹活,又咬牙賣了幾畝田地,供陳名和陳實讀書的事情。
從這些話裏聽出來,陳名對陳業很有感情。
陳阿祿和陳大寶都點頭應是。
陳阿福倒是想多看看這個世界,多認認這裏的人,特別是親戚。不僅不覺得為難,還非常想去。便點頭道,「好,我們——去。」又安慰他們道,「我已經——不傻了,不會被——欺負。」
飯後,認了一個多時辰的書後,除了王氏,其他人都歇息去了。
躺在床上,陳大寶的眉頭還是皺著的。陳阿福伸手抹著他的眉頭問,「去大姥姥家——很為難嗎?」
小正太嘟嘴說,「嗯,她們罵我揪我也就算了。可她們還要罵娘掐娘,兒子心裏就特別不舒坦。」
「為什麽?她們,大伯娘、阿菊——為什麽恨咱們?」聽陳老太話裏的意思,隻有陳老太和陳業知道陳阿福不是陳名的親生女兒,其他人都不知道。
小正太點著兩根瘦指頭說道,「一個是大姥姥覺得大姥爺小時候跟太姥一起供養了姥爺和三姥爺,姥爺讀書和看病的錢用的比三姥爺還多。三姥爺都知道知恩圖報,給他們家修了大房子,還偶爾會帶錢回來孝敬。而咱家不僅不能多給大房孝敬錢,太姥還會偷偷幫補咱們家。」
又把小腦袋湊過來,用小瘦瓜子捂著嘴八卦道,「還有一個更重要的原因哦,聽村裏的人說,阿菊姑姑想嫁給長生叔叔,可長生叔叔不願意。阿菊姑姑又看上了鄰村的一個叔叔,那個叔叔也不願意。大姥姥和阿菊姑姑就覺得定是娘親收了大寶當兒子,壞了陳家的家風,好後生才不願意娶阿菊姑姑。」
小正太真聰明,這事情表述的淋漓盡致。
又聽小正太說了他知道的陳名三兄弟的情況,聯想到陳名晚上說的,再加上自己的腦補,陳阿福知道了陳家過去的一些舊事。
陳名三兄弟的爹嫌在土裏刨食掙不到錢,就跟著一個遠親去跑商。十年間還是掙了些錢,先後給家裏添置了二十幾畝田地。想著跑最後一次商就收手,誰知那次卻在途中掉下懸崖摔死了。那時老大陳業九歲,老二陳名七歲,老三陳實五歲。
家裏隻剩婦人和孩子,陳名的二叔及二嬸便起了霸占他們家產的心思,把家搬去了陳業家,還想接手他家的田地幫著管,並逼迫寡嫂再嫁。
在人們看來,二叔借口侄子小,寡嫂或許會再嫁,他想幫著管家沒有錯。但寡嫂立誌不再嫁,孩子聰慧不願意親戚幫著管,也沒錯。
不過,陳家二叔兩口子年富力強,陳業家卻孤兒寡母,絕大多數村人都認為最後獲勝的會是陳家二叔。
陳業小小年紀很有想法,陳老太也不是懦弱的婦人,他們當然不會讓自家的產業被人謀奪去。兩人經過商議,偷偷賣了四畝地,用所得的二十兩銀子分別給高裏正家和族親中比較得高望重的人家送了大禮,求他們幫幫孤兒寡母。
這幾家本就看不上陳家二叔不齒的行為,又收了大禮,便幫著陳家母子把那個想謀奪寡嫂侄子家產的二叔趕跑了,保住了家業。
通過這個教訓,陳業小小年紀便知道自家必須強大起來,才不會受欺負。他覺得光在地裏刨食沒有發展,但像他爹一樣跑商又太危險。覺得兩個弟弟聰明,是讀書的苗子。便說服陳老太又賣了幾畝地,供兩個弟弟讀書,原本在私塾讀書的他卻輟了學。他沒有條件繼續讀,也讀不進去。
陳老太屬於那種夫在從夫,夫死從子的婦人,聽從了兒子的安排。
又賣了四畝地,家裏還剩十八畝。陳業從此便同陳老太一起早出晚歸下地幹活,而沒有再像原來那樣請長工種地了。隻在農忙母子倆實在忙不過來時,才會請幾天短工。
陳名和陳實都懂事,見母親和哥哥如此辛苦,讀書也用功。陳名十三歲就中了童生,先生說他來年定能中秀才。隻不過第二年得了一場風寒,後轉成肺癆,差點沒死了,也就沒有繼續進學。
陳實沒有陳名會讀書,但為人精明活絡,嘴巴極甜,知道自己讀不出個明堂,學的這些已經足夠用了。在他十二歲時,停了學業,去縣城鋪子當夥計,後又做了帳房。再後來娶了那個東家的閨女,又去府城自己開了個鋪子。
在陳名十八歲的時候,陳家正式分家。因為那時陳名病得快死了,看病的錢花得如流水,陳實又要去府城創業,也需要大筆銀錢。
手心手背都是肉,陳老太心疼老二陳名,但也不想他一個人把另兩個兒子拖累了,便提出分家。分家了,屬於陳名的田地給他治病,能治好是造化,治不好也不會連累另兩個兒子。
陳大寶雖然懂事,到底還小,也想吃好吃的。聽說小舅舅會給他們帶好吃的回來,笑開了懷,頭點得像雞啄米。
王氏歎了口氣,對陳名說,「要不,就不帶他們兩個去?省得礙別人的眼。」
陳名不讚成地說道,「平時不去就算了,可十七是我娘的壽辰,不去不好。」又摸著陳大寶的頭說,「太姥姥隻是嘴碎,還是心疼你們的。大姥姥和阿菊姑姑雖說不……不太喜歡你們,但你大姥爺、大堂舅對你們還是不錯的。以後你們娘兩個要在村裏立足,總要有人幫襯,光有你小舅舅,還是太單薄了些。你聰慧明事理,要想法子跟他們把關係維係好。至於阿菊姑姑她們,說話不好聽,就離她們遠著些。」
「她們不止說話不好聽,阿菊姑姑還會揪我的耳朵,還讓大虎哥哥打我,有一次還偷偷掐了我娘呢。」陳大寶嘟囔道。
王氏紅了眼圈,陳名歎了口氣,對陳阿祿說道,「去了你大伯家,要不錯眼地看著你姐姐和大寶。」然後,又念叨了些大伯陳業小小年紀就跟著守寡的陳老太下地幹活,又咬牙賣了幾畝田地,供陳名和陳實讀書的事情。
從這些話裏聽出來,陳名對陳業很有感情。
陳阿祿和陳大寶都點頭應是。
陳阿福倒是想多看看這個世界,多認認這裏的人,特別是親戚。不僅不覺得為難,還非常想去。便點頭道,「好,我們——去。」又安慰他們道,「我已經——不傻了,不會被——欺負。」
飯後,認了一個多時辰的書後,除了王氏,其他人都歇息去了。
躺在床上,陳大寶的眉頭還是皺著的。陳阿福伸手抹著他的眉頭問,「去大姥姥家——很為難嗎?」
小正太嘟嘴說,「嗯,她們罵我揪我也就算了。可她們還要罵娘掐娘,兒子心裏就特別不舒坦。」
「為什麽?她們,大伯娘、阿菊——為什麽恨咱們?」聽陳老太話裏的意思,隻有陳老太和陳業知道陳阿福不是陳名的親生女兒,其他人都不知道。
小正太點著兩根瘦指頭說道,「一個是大姥姥覺得大姥爺小時候跟太姥一起供養了姥爺和三姥爺,姥爺讀書和看病的錢用的比三姥爺還多。三姥爺都知道知恩圖報,給他們家修了大房子,還偶爾會帶錢回來孝敬。而咱家不僅不能多給大房孝敬錢,太姥還會偷偷幫補咱們家。」
又把小腦袋湊過來,用小瘦瓜子捂著嘴八卦道,「還有一個更重要的原因哦,聽村裏的人說,阿菊姑姑想嫁給長生叔叔,可長生叔叔不願意。阿菊姑姑又看上了鄰村的一個叔叔,那個叔叔也不願意。大姥姥和阿菊姑姑就覺得定是娘親收了大寶當兒子,壞了陳家的家風,好後生才不願意娶阿菊姑姑。」
小正太真聰明,這事情表述的淋漓盡致。
又聽小正太說了他知道的陳名三兄弟的情況,聯想到陳名晚上說的,再加上自己的腦補,陳阿福知道了陳家過去的一些舊事。
陳名三兄弟的爹嫌在土裏刨食掙不到錢,就跟著一個遠親去跑商。十年間還是掙了些錢,先後給家裏添置了二十幾畝田地。想著跑最後一次商就收手,誰知那次卻在途中掉下懸崖摔死了。那時老大陳業九歲,老二陳名七歲,老三陳實五歲。
家裏隻剩婦人和孩子,陳名的二叔及二嬸便起了霸占他們家產的心思,把家搬去了陳業家,還想接手他家的田地幫著管,並逼迫寡嫂再嫁。
在人們看來,二叔借口侄子小,寡嫂或許會再嫁,他想幫著管家沒有錯。但寡嫂立誌不再嫁,孩子聰慧不願意親戚幫著管,也沒錯。
不過,陳家二叔兩口子年富力強,陳業家卻孤兒寡母,絕大多數村人都認為最後獲勝的會是陳家二叔。
陳業小小年紀很有想法,陳老太也不是懦弱的婦人,他們當然不會讓自家的產業被人謀奪去。兩人經過商議,偷偷賣了四畝地,用所得的二十兩銀子分別給高裏正家和族親中比較得高望重的人家送了大禮,求他們幫幫孤兒寡母。
這幾家本就看不上陳家二叔不齒的行為,又收了大禮,便幫著陳家母子把那個想謀奪寡嫂侄子家產的二叔趕跑了,保住了家業。
通過這個教訓,陳業小小年紀便知道自家必須強大起來,才不會受欺負。他覺得光在地裏刨食沒有發展,但像他爹一樣跑商又太危險。覺得兩個弟弟聰明,是讀書的苗子。便說服陳老太又賣了幾畝地,供兩個弟弟讀書,原本在私塾讀書的他卻輟了學。他沒有條件繼續讀,也讀不進去。
陳老太屬於那種夫在從夫,夫死從子的婦人,聽從了兒子的安排。
又賣了四畝地,家裏還剩十八畝。陳業從此便同陳老太一起早出晚歸下地幹活,而沒有再像原來那樣請長工種地了。隻在農忙母子倆實在忙不過來時,才會請幾天短工。
陳名和陳實都懂事,見母親和哥哥如此辛苦,讀書也用功。陳名十三歲就中了童生,先生說他來年定能中秀才。隻不過第二年得了一場風寒,後轉成肺癆,差點沒死了,也就沒有繼續進學。
陳實沒有陳名會讀書,但為人精明活絡,嘴巴極甜,知道自己讀不出個明堂,學的這些已經足夠用了。在他十二歲時,停了學業,去縣城鋪子當夥計,後又做了帳房。再後來娶了那個東家的閨女,又去府城自己開了個鋪子。
在陳名十八歲的時候,陳家正式分家。因為那時陳名病得快死了,看病的錢花得如流水,陳實又要去府城創業,也需要大筆銀錢。
手心手背都是肉,陳老太心疼老二陳名,但也不想他一個人把另兩個兒子拖累了,便提出分家。分家了,屬於陳名的田地給他治病,能治好是造化,治不好也不會連累另兩個兒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