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書寫的時候,我時常會想,究竟要放多少的「自己」進去?
我曾在《野獸看招!》的後記中提到,每一個角色都是不同分量的「我」,不論男女。我藉由他們的口、他們的舉止把我內心深處的想法表達出來,包含這個係列中兩個主角對於「時尚」和「流行」的看法。但這畢竟是言情小說,多數時候我盡量不使「自己」介入過多,唯獨此係列的兩本女主,分別代表了百分之四十及百分之七十的「我」。
占百分之七十的,當然是這一本的女主,冉擷羽冉小姐。
當我寫完《單身時尚守則》後,有人問我下本會是怎樣的故事?多數人覺得應該是開心的,連我自己本來也這麽以為,結果稿子一開下去,差異何止十萬八千裏,太多糾結的設定寫得我自己都發悶,甚至一不小心投入太多的「自己」而使故事主軸偏離。「複仇」從來不會是我書寫的主題,相較於這種白費力氣的無聊事,我更看重如何讓自己活得更好,所以為了讓女主能往這個方向走,著實費了一番工夫。
總言之,能夠和於覓那個鬆花皮蛋成為莫逆的,肯定也不會是顆白雞蛋。
隻因這本女主的性格大半來自於我的本性,我跟她一樣死心眼,一旦認定了某一件事,就是把牙咬斷了都會堅持到底。我曾深深地確信自己不被愛,至今這個想法依舊,隻是減淡了許多,我對自己受過的傷害始終難以忘懷,因為我怕痛。當我的底線被徹底觸犯,我一輩子都不會原諒對方,我的人生沒有太多灰色地帶,非黑即白,好惡分明。原本我一度安排這本書的結尾是個大團圓,但我發現我寫不出來,即便我說過我喜愛一個快樂的結局,問題是我無法昧著良心寫出連我自己都不以為然的事——所以,若要問女主跟男主的母親最後是否有和好?我的答案是不,就算過了一百年還是不。
因為我也有一個永遠都不可能原諒的人。
所以,就這樣吧。(笑)
由於係列兩本的女主都代表了滿多成分的「我」,所以不否認我有私心,各自給她們配了這麽兩個救苦救難、勇於涉險的男主,也許內心真實的我一直都在期待救贖,盡管我明白奇跡並不存在這世上。你要問我真有這種男人嗎?我的答案絕對是別傻了孩子,正因為不存在,才要寫在小說裏,現實的醜陋我已看盡,何苦連在夢裏都不放過自己?總之寫作這檔事就是自娛娛人,能娛樂到,就當我們有緣分,娛樂不到就……哈哈,有緣再見吧。
(有時候覺得到了這把年紀,也沒什麽特別好求的,寫我想寫的,滿足我能滿足的人就已經是很好的一個福分,我也不過是在芸芸眾生之中想找個小角落舒舒服服地說故事,僅此而已。)
我常在書裏寫到關於「付出」,其實我的看法是「並非付出得多的人就值得愛」,單方麵的付出不過是一種自以為是的壓力,嘴上說著「不求回報」,難道真一點都不求?我不信,人是自私又利己的生物,即便是一句「希望你過得好」也是回報的一種,足以讓自己沉浸在「我的付出幫助了你」的沾沾自喜中。付出根本是一種自爽行為,承受這種龐大情感的一方遠比付出者還要辛苦,如果不愛,再多也隻是一種負擔,如果愛著,那更不可能無動於衷,隻顧享受。我本想把這一點寫出來,但一直找不到一個好的論述,隻得放在後記碎碎念一下,大夥兒看看就好嘍!
我喜歡聽歌,所以好幾本書都用了歌詞,這是作者的一點任性。在上本有一首〈i am a rock〉,算是這個係列的潛在主旨,我英文不算太好,第一次聽到這首歌,調子歡欣鼓舞,以為歌詞也該是快樂的,直到有天偶然看到翻譯,我被狠狠刺中,不禁慶幸自己虛乏的英文能力,否則也許在聽見它的當下,我就會不受控製地爆哭出來。
〈i am a rock〉敘述的,幾乎是我的人生。
我建造了許多牆/和一座深邃堅固的城堡/沒有人可以入侵/我不需要友情,友情隻會帶來痛苦/那是我所輕蔑的歡笑與愛/我是一塊岩石,我是一座島嶼。
我有自己的書/還有詩可以保護我/我穿著盔甲防衛/躲在房間裏,安全的藏在子宮裏/我不與人接觸,也沒人會和我接觸/我是一塊岩石,我是一座島嶼。
paul simon一直是我十分欽佩的歌手及創作人,他總是一身簡便裝束,不多打扮,僅一把吉他襯著他的靈魂,便感動了所有人。他的詞如詩般優柔,卻簡單地使我們見了血,彷佛被掐著喉嚨般難以言語。我曾有一度崩潰,把自己關在房間裏,一遍一遍地播放著這首歌,催眠般告訴自己:i am a rock。
因為岩石感覺不到痛苦,島嶼從不哭泣。
很久以前,我曾試著冷眼以對,嘲笑自己對於感情的渴望,我驕傲自己的獨立,但不過是一種強撐的假象,因我無所依靠,隻能直挺站著漠視我身後的一片荒蕪。我筆下的女主多少帶著我的期盼,期盼遇到一個真正愛護自己,將自己全心全意放之心上的人。
現實中太多磨難,我隻好期許我筆下的主角快樂、不容易被擊垮(即便真垮了也有人幫忙撐著),隻因活生生的我脆弱不堪,總被一句無心的言語給殺得片甲不留。我過去以為麻痹自己是最好的麵對方式,可隨著成長,我告訴自己,即便痛了傷了,我仍想細細品味人生裏的每一種況味。讓自己麻木很簡單,可這樣活著又有什麽意思?很多人告訴我放下,我說不,我不放下,我要一輩子記著這些味道,即便為此遍體鱗傷,那也是我衷心所願。
誰不是荊棘叢裏走過來的?我的人生沒特別幸運,也沒特別不幸,我痛過的你們也痛過,我的荊棘比你少一點,比她多一點,但我們都背著它前進。當有時真的痛得重了,我會告訴自己不要怕,這隻是一份考驗,那些傷痛將會成為滋養我的養分,直到開出花朵的那天。
(是的,我和女主一樣,還是天真地相信著這一天的存在,人生不就是需要一點盲目的「相信」?)
至於richard marx的〈heaven only knows〉也是我個人很喜歡的一首歌,歌詞唱誦著遊子的滄桑及惶然。他四月來台演出,可惜沒唱這一首。很多時候我很佩服這些創作人可以這麽坦然地麵對自己的灰敗,在書寫這篇後記的時候,我正在聽eminem的〈not afraid〉。我聽著這個幾乎擁有一切的男人,獨獨缺乏愛,盡管全世界的歌迷擁戴他,也仍無法治療他內心深處的孤獨,他的空虛狠狠地打進我心底,使我鬱悶,所以連這篇後記也跟著黑暗起來了……一切都是eminem的錯!(最好是)
這套係列名叫【愛很潮】,由「單身是一種時尚,戀愛是一種潮流」這一句話發想而來,和什麽潮濕啊、鹹濕啊一點關係都沒有,希望可以給大家很多愛的感覺嘍。不過其實暗地裏的係列名叫「陽光撞黑洞」,或是「追你好辛苦」,還有一個叫「勇者無懼」……感謝好友們提供。
至於尾聲則是我個人的惡趣味,老實說這套書名是我想出來的,結果寫完了沒一本符合主旨,尤其是這本。相信不少人看到中間應該會內心os:「作者騙我!」對、對不起……(跪)不知不覺就寫成這樣了,我也是千百萬個不得已,所以其實這一套書背後真正的意義是「因為愛很潮,所以單身的不單身了,不婚的也結婚了」世界大同、天下太平,喔耶!
這一本的調性算是我難得的嚐試(分明是誤打誤撞來的),如果有人喜歡,那真是不肖灩我最大的榮幸(開始狗腿)。下一本還在構思,應該會是快樂的……我希望。山水有相逢,上本沒篇幅廢話,我在這本徹底廢話回來(有必要這樣嗎?),總之,一樣謝謝看到這兒的讀者朋友,舊雨新知一樣感謝,還有再一次讓我爆字數的編輯(至少沒像上一本那麽多了嘛……)、出版社大人、給我支持和吐槽的好友們,以及非死不可上的寶貝們(笑),謝謝你們,衷心感謝!
老話一句,下一本見嘍!
不p.s.一下我會睡不好:是低,我在非死不可上弄了一個粉絲頁,經常在那裏哀號,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在上頭搜尋一下「夏灩」,就能找到我嘍!
還有這一本完稿之前世足賽開打,後來又加上溫布頓網球賽,身為球迷一邊寫稿一邊看球真是快爆肝。恭喜盧彥勳晉級到溫網男單八強,在他打敗賽會第五種子的andy roddick之後有段訪問,其中一段話我非常喜歡,分享給大家。當記者問他,在他麵對roddick時有沒想過自己會勝利?小盧很坦言回答他其實不覺得自己會贏,可即使如此,他還是奮力打好每一顆球,然後他說,他不知道自己可以在這屆溫網走多遠,但他會奮戰到最後一刻。
人生不也是如此?我們不一定在做自己喜歡的工作,不一定能找到自己喜歡的人事物,但我們還是得麵對一切,堅持到最後一刻,付出自己的努力。至少總有一天,我們可以像anastacia般大聲宣告:i paid my dues.(我已付出我的努力)
願有一天,我能心安理得地將這句話作為我的墓誌銘。:)
然後,希望這本書出版的時候德國已經晉級到四強(好啦我知道有點困難),niemand gibt uns eine chance. doch konnen wir siegen. fur immer und immer——沒有人給我們機運,但我們可以勝利,在任何時候。然後總有一天,我們可以成為英雄。
這是出自apocalyptica與德國歌手till lindemann所合作的一首歌:〈helden〉,獻給這些奮戰到底的勇士們,也獻給正試圖奮鬥的大家。:)
注:simon & garfunkel的〈i am a rock〉,翻譯一樣來自「安德森之夢」。richard marx的〈heaven only knows〉歌詞則是不肖灩自己翻譯的。
【豆豆提醒本書已經連載完成,豆豆小說閱讀網(http://.dddbbb)】
我曾在《野獸看招!》的後記中提到,每一個角色都是不同分量的「我」,不論男女。我藉由他們的口、他們的舉止把我內心深處的想法表達出來,包含這個係列中兩個主角對於「時尚」和「流行」的看法。但這畢竟是言情小說,多數時候我盡量不使「自己」介入過多,唯獨此係列的兩本女主,分別代表了百分之四十及百分之七十的「我」。
占百分之七十的,當然是這一本的女主,冉擷羽冉小姐。
當我寫完《單身時尚守則》後,有人問我下本會是怎樣的故事?多數人覺得應該是開心的,連我自己本來也這麽以為,結果稿子一開下去,差異何止十萬八千裏,太多糾結的設定寫得我自己都發悶,甚至一不小心投入太多的「自己」而使故事主軸偏離。「複仇」從來不會是我書寫的主題,相較於這種白費力氣的無聊事,我更看重如何讓自己活得更好,所以為了讓女主能往這個方向走,著實費了一番工夫。
總言之,能夠和於覓那個鬆花皮蛋成為莫逆的,肯定也不會是顆白雞蛋。
隻因這本女主的性格大半來自於我的本性,我跟她一樣死心眼,一旦認定了某一件事,就是把牙咬斷了都會堅持到底。我曾深深地確信自己不被愛,至今這個想法依舊,隻是減淡了許多,我對自己受過的傷害始終難以忘懷,因為我怕痛。當我的底線被徹底觸犯,我一輩子都不會原諒對方,我的人生沒有太多灰色地帶,非黑即白,好惡分明。原本我一度安排這本書的結尾是個大團圓,但我發現我寫不出來,即便我說過我喜愛一個快樂的結局,問題是我無法昧著良心寫出連我自己都不以為然的事——所以,若要問女主跟男主的母親最後是否有和好?我的答案是不,就算過了一百年還是不。
因為我也有一個永遠都不可能原諒的人。
所以,就這樣吧。(笑)
由於係列兩本的女主都代表了滿多成分的「我」,所以不否認我有私心,各自給她們配了這麽兩個救苦救難、勇於涉險的男主,也許內心真實的我一直都在期待救贖,盡管我明白奇跡並不存在這世上。你要問我真有這種男人嗎?我的答案絕對是別傻了孩子,正因為不存在,才要寫在小說裏,現實的醜陋我已看盡,何苦連在夢裏都不放過自己?總之寫作這檔事就是自娛娛人,能娛樂到,就當我們有緣分,娛樂不到就……哈哈,有緣再見吧。
(有時候覺得到了這把年紀,也沒什麽特別好求的,寫我想寫的,滿足我能滿足的人就已經是很好的一個福分,我也不過是在芸芸眾生之中想找個小角落舒舒服服地說故事,僅此而已。)
我常在書裏寫到關於「付出」,其實我的看法是「並非付出得多的人就值得愛」,單方麵的付出不過是一種自以為是的壓力,嘴上說著「不求回報」,難道真一點都不求?我不信,人是自私又利己的生物,即便是一句「希望你過得好」也是回報的一種,足以讓自己沉浸在「我的付出幫助了你」的沾沾自喜中。付出根本是一種自爽行為,承受這種龐大情感的一方遠比付出者還要辛苦,如果不愛,再多也隻是一種負擔,如果愛著,那更不可能無動於衷,隻顧享受。我本想把這一點寫出來,但一直找不到一個好的論述,隻得放在後記碎碎念一下,大夥兒看看就好嘍!
我喜歡聽歌,所以好幾本書都用了歌詞,這是作者的一點任性。在上本有一首〈i am a rock〉,算是這個係列的潛在主旨,我英文不算太好,第一次聽到這首歌,調子歡欣鼓舞,以為歌詞也該是快樂的,直到有天偶然看到翻譯,我被狠狠刺中,不禁慶幸自己虛乏的英文能力,否則也許在聽見它的當下,我就會不受控製地爆哭出來。
〈i am a rock〉敘述的,幾乎是我的人生。
我建造了許多牆/和一座深邃堅固的城堡/沒有人可以入侵/我不需要友情,友情隻會帶來痛苦/那是我所輕蔑的歡笑與愛/我是一塊岩石,我是一座島嶼。
我有自己的書/還有詩可以保護我/我穿著盔甲防衛/躲在房間裏,安全的藏在子宮裏/我不與人接觸,也沒人會和我接觸/我是一塊岩石,我是一座島嶼。
paul simon一直是我十分欽佩的歌手及創作人,他總是一身簡便裝束,不多打扮,僅一把吉他襯著他的靈魂,便感動了所有人。他的詞如詩般優柔,卻簡單地使我們見了血,彷佛被掐著喉嚨般難以言語。我曾有一度崩潰,把自己關在房間裏,一遍一遍地播放著這首歌,催眠般告訴自己:i am a rock。
因為岩石感覺不到痛苦,島嶼從不哭泣。
很久以前,我曾試著冷眼以對,嘲笑自己對於感情的渴望,我驕傲自己的獨立,但不過是一種強撐的假象,因我無所依靠,隻能直挺站著漠視我身後的一片荒蕪。我筆下的女主多少帶著我的期盼,期盼遇到一個真正愛護自己,將自己全心全意放之心上的人。
現實中太多磨難,我隻好期許我筆下的主角快樂、不容易被擊垮(即便真垮了也有人幫忙撐著),隻因活生生的我脆弱不堪,總被一句無心的言語給殺得片甲不留。我過去以為麻痹自己是最好的麵對方式,可隨著成長,我告訴自己,即便痛了傷了,我仍想細細品味人生裏的每一種況味。讓自己麻木很簡單,可這樣活著又有什麽意思?很多人告訴我放下,我說不,我不放下,我要一輩子記著這些味道,即便為此遍體鱗傷,那也是我衷心所願。
誰不是荊棘叢裏走過來的?我的人生沒特別幸運,也沒特別不幸,我痛過的你們也痛過,我的荊棘比你少一點,比她多一點,但我們都背著它前進。當有時真的痛得重了,我會告訴自己不要怕,這隻是一份考驗,那些傷痛將會成為滋養我的養分,直到開出花朵的那天。
(是的,我和女主一樣,還是天真地相信著這一天的存在,人生不就是需要一點盲目的「相信」?)
至於richard marx的〈heaven only knows〉也是我個人很喜歡的一首歌,歌詞唱誦著遊子的滄桑及惶然。他四月來台演出,可惜沒唱這一首。很多時候我很佩服這些創作人可以這麽坦然地麵對自己的灰敗,在書寫這篇後記的時候,我正在聽eminem的〈not afraid〉。我聽著這個幾乎擁有一切的男人,獨獨缺乏愛,盡管全世界的歌迷擁戴他,也仍無法治療他內心深處的孤獨,他的空虛狠狠地打進我心底,使我鬱悶,所以連這篇後記也跟著黑暗起來了……一切都是eminem的錯!(最好是)
這套係列名叫【愛很潮】,由「單身是一種時尚,戀愛是一種潮流」這一句話發想而來,和什麽潮濕啊、鹹濕啊一點關係都沒有,希望可以給大家很多愛的感覺嘍。不過其實暗地裏的係列名叫「陽光撞黑洞」,或是「追你好辛苦」,還有一個叫「勇者無懼」……感謝好友們提供。
至於尾聲則是我個人的惡趣味,老實說這套書名是我想出來的,結果寫完了沒一本符合主旨,尤其是這本。相信不少人看到中間應該會內心os:「作者騙我!」對、對不起……(跪)不知不覺就寫成這樣了,我也是千百萬個不得已,所以其實這一套書背後真正的意義是「因為愛很潮,所以單身的不單身了,不婚的也結婚了」世界大同、天下太平,喔耶!
這一本的調性算是我難得的嚐試(分明是誤打誤撞來的),如果有人喜歡,那真是不肖灩我最大的榮幸(開始狗腿)。下一本還在構思,應該會是快樂的……我希望。山水有相逢,上本沒篇幅廢話,我在這本徹底廢話回來(有必要這樣嗎?),總之,一樣謝謝看到這兒的讀者朋友,舊雨新知一樣感謝,還有再一次讓我爆字數的編輯(至少沒像上一本那麽多了嘛……)、出版社大人、給我支持和吐槽的好友們,以及非死不可上的寶貝們(笑),謝謝你們,衷心感謝!
老話一句,下一本見嘍!
不p.s.一下我會睡不好:是低,我在非死不可上弄了一個粉絲頁,經常在那裏哀號,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在上頭搜尋一下「夏灩」,就能找到我嘍!
還有這一本完稿之前世足賽開打,後來又加上溫布頓網球賽,身為球迷一邊寫稿一邊看球真是快爆肝。恭喜盧彥勳晉級到溫網男單八強,在他打敗賽會第五種子的andy roddick之後有段訪問,其中一段話我非常喜歡,分享給大家。當記者問他,在他麵對roddick時有沒想過自己會勝利?小盧很坦言回答他其實不覺得自己會贏,可即使如此,他還是奮力打好每一顆球,然後他說,他不知道自己可以在這屆溫網走多遠,但他會奮戰到最後一刻。
人生不也是如此?我們不一定在做自己喜歡的工作,不一定能找到自己喜歡的人事物,但我們還是得麵對一切,堅持到最後一刻,付出自己的努力。至少總有一天,我們可以像anastacia般大聲宣告:i paid my dues.(我已付出我的努力)
願有一天,我能心安理得地將這句話作為我的墓誌銘。:)
然後,希望這本書出版的時候德國已經晉級到四強(好啦我知道有點困難),niemand gibt uns eine chance. doch konnen wir siegen. fur immer und immer——沒有人給我們機運,但我們可以勝利,在任何時候。然後總有一天,我們可以成為英雄。
這是出自apocalyptica與德國歌手till lindemann所合作的一首歌:〈helden〉,獻給這些奮戰到底的勇士們,也獻給正試圖奮鬥的大家。:)
注:simon & garfunkel的〈i am a rock〉,翻譯一樣來自「安德森之夢」。richard marx的〈heaven only knows〉歌詞則是不肖灩自己翻譯的。
【豆豆提醒本書已經連載完成,豆豆小說閱讀網(http://.dddbb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