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時辰後。
一輛並不算奢華的馬車自京城南門出,駛向清源縣。
“恩師,不是提前說好,要去青山縣視察嗎?怎麽臨時改道去清源縣了?”
車廂裏,三人靜坐。
正是準備出城,微服私訪的永興帝李昭陽和方休。
除二人之外,還有紅袖招的紅豆花魁,有方休這位文昌閣大學士發話,紅袖招的管事不敢不放紅豆花魁出去。
一路上,三人也算是有伴。
至於改道去清源縣,是方休臨時起意,不僅是紅豆花魁好奇那首詩的原作者是誰,方休也好奇,所以一道去清源縣一探究竟。
“青山縣和清源縣不差什麽,去哪都一樣。”方休隨口應道。
“……”李昭陽無語。
今天若是沒有紅豆花魁這一出,兩人肯定去青山縣。
可是如今突然改道去清源縣,分明是恩師照顧紅豆花魁一個姑娘家去清源縣尋人多有不便。紅豆花魁對此自然感恩戴德,路上彈個曲什麽的。
兩人這也是互有所需,各有所求!
但可苦了李昭陽!
路上簡直就是一個大燈泡。
閑聊期間,馬車很快駛出京城。
出城門後,眼前的景色突然一變,與京城繁華的景象截然不同,城外顯得蒼涼,荒寂,看來還沒從年前那場大雪災中完全恢複過來。
李昭陽掀開車簾一角,走一路看一路,心情沉重。
這幾年,大紀不好過,大紀的百姓更不好過,天災人禍不斷,李昭陽接手了一個爛攤子,深陷其中,且無法自拔。
“恩師,可曾聽說過清源縣人口外逃,逃入臨縣?清源縣十室九空。”
李昭陽放下車簾,隨口問道。
方休輕輕點點頭,應道:“聽說過,此事兩年前就放在朝堂上議論過一回,當時先帝破例,在金殿上召見了清源縣縣令,可最終也沒討論出個辦法來……清源縣地少人窮,多山野溝壑,道路不行,百姓們生存不易,食不果腹,所以外出尋個活法,人走的多了,清源縣也慢慢地變成一座死縣,走半日路程,才能看見一個村子,村子裏也沒多少人……”
“可奴家看著,前往清源縣的人並不少啊。”
透過車窗,紅豆花魁瞧見官道兩側,不多遠就看見拖家帶口的百姓,看方向正是前往清源縣的。
“紅豆姑娘有所不知。”方休歎息一聲,解釋道:“有人回去,那是因為朝廷一年前的一道政令……清源縣凡歸家百姓,每人獎賞十兩銀子。”
這也是沒有辦法的辦法。
朝廷總不能眼睜睜地看著清源縣人口外流嚴重,慢慢變成一座死城,而什麽都不做。清源縣距離京城不足二十裏,乃京畿之地,對鞏固京城城防有著不可代替的作用。
此縣,絕不能空。
“可饒是這樣,獎賞豐厚,也沒多少清源百姓願意回家,對他們來說,去附近的青山縣和雲河縣定居,要比待在清源縣等死要強。”
車廂裏,三人一時沉默。
李昭陽和方休是無可奈何,深深的憂愁。紅豆花魁則是一臉疑惑,她沒忍住,又掀開車簾朝外看了一眼。
馬車並未走多遠,但是官道兩側的行人越來越多,無一例外,他們行進的方向都是清源縣。如果清源縣活不下去,為什麽這麽多人,都要趕往清源縣呢?
奇怪,真是奇怪。
這種奇怪現象很快被其他兩人發現,李昭陽出言,叫停馬車,扶著方休下來。
隨便在路上攔住一家三口,李昭陽問道:
“你們,是去往清源縣的?”
“正是!”
“他們也是?”李昭陽指著路上其他人。
“正是!”
李昭陽懵了!
依據前幾日奏折上所言,清源縣人口回流政令實施以來效果並不太明顯,但怎麽看現在這種情況,路上到處都是拖家帶口回清源縣的人,跟奏折上說的不一樣。
清源縣縣令何須扯謊!
“為何?難道你們不知清源縣沒有活路嗎?還是回去後隻為領朝廷發的十兩銀子?”方休道。
路人懵了,這老頭瞎說什麽呢。
看路人有些不高興,李昭陽急忙拉住方休,自己主動上前跟路人打交道。
“你們為何要歸家?”
“為何不呢?”
路人語氣帶著反問,摸不著頭腦。
李昭陽想了想,又說道:
“不是說,回去後也沒活路嗎?就算有朝廷發的每人十兩銀子,可也隻夠幾個月的生活之資,日後怎麽辦?吃什麽喝什麽?”
“這位公子,你知道的這麽詳細,想必你也是咱們清源縣人吧?”
李昭陽點點頭。
路人打開話匣,說道:“以前回去是沒有活路,十兩銀子夠幹嘛的?吃穿用度,哪一樣能離了錢?大家都說,誰回去誰傻子,可現在跟以前不一樣了,聽說南山有位來自京城的大商人,他在南山建造酒坊,規模大到無邊,光釀酒的屋子都有兩千多間哩。”
“那位大商人還說了,隻要我們回去,每人領二兩的安家費。”
“二兩?”
李昭陽懷疑自己聽錯了,朝廷發十兩銀子都解決不了的事,二兩夠幹嘛?
“公子不急,且聽我說完……二兩隻是安家費,那位大商人說了,他的酒坊對外招工,隻要我們在酒坊好好幹,每日能領三十文的工錢,多勞多得,每日都有錢拿,我們當然要回去……好了,不與公子說了,我要趕快去南山了,去晚了就報不上名了。”
路人急匆匆走了,隻剩下李昭陽和方休兩臉懵逼。
重新回到馬車裏,紅豆花魁看兩人臉色有些不對勁,也不敢胡亂開口說話。
很久以後,李昭陽才喃喃道:
“這得建多大的酒坊才能收留這麽多人?”
“很大,很大,很大!”
方休說了三遍。
……
……
走了有七八裏的樣子,馬車慢慢停下,李昭陽掀開車簾往外瞅了一眼。
“怎麽回事?怎麽停下了?”
車夫不知道該怎麽回答,因為在前麵不遠處,大約十幾丈之外,有幾十個鋪路的工人截斷官道,他們正在往官道的地基裏鋪砌石頭,然後倒上泥漿狀的東西。
李昭陽正疑惑之時,方休探頭,道:“此乃重修的水泥官道,以石頭為基,水泥抹麵,平坦異常!不怕風雨!”
方休想起自己第一次達到青山縣的場景,那時,也是如今一模一樣的場麵。
“水泥?”
李昭陽微微蹙眉,不解道。
方休哈哈笑了一聲,拍拍李昭陽的肩膀:
“走吧,一起下車看看,定會大吃一驚的……”
一輛並不算奢華的馬車自京城南門出,駛向清源縣。
“恩師,不是提前說好,要去青山縣視察嗎?怎麽臨時改道去清源縣了?”
車廂裏,三人靜坐。
正是準備出城,微服私訪的永興帝李昭陽和方休。
除二人之外,還有紅袖招的紅豆花魁,有方休這位文昌閣大學士發話,紅袖招的管事不敢不放紅豆花魁出去。
一路上,三人也算是有伴。
至於改道去清源縣,是方休臨時起意,不僅是紅豆花魁好奇那首詩的原作者是誰,方休也好奇,所以一道去清源縣一探究竟。
“青山縣和清源縣不差什麽,去哪都一樣。”方休隨口應道。
“……”李昭陽無語。
今天若是沒有紅豆花魁這一出,兩人肯定去青山縣。
可是如今突然改道去清源縣,分明是恩師照顧紅豆花魁一個姑娘家去清源縣尋人多有不便。紅豆花魁對此自然感恩戴德,路上彈個曲什麽的。
兩人這也是互有所需,各有所求!
但可苦了李昭陽!
路上簡直就是一個大燈泡。
閑聊期間,馬車很快駛出京城。
出城門後,眼前的景色突然一變,與京城繁華的景象截然不同,城外顯得蒼涼,荒寂,看來還沒從年前那場大雪災中完全恢複過來。
李昭陽掀開車簾一角,走一路看一路,心情沉重。
這幾年,大紀不好過,大紀的百姓更不好過,天災人禍不斷,李昭陽接手了一個爛攤子,深陷其中,且無法自拔。
“恩師,可曾聽說過清源縣人口外逃,逃入臨縣?清源縣十室九空。”
李昭陽放下車簾,隨口問道。
方休輕輕點點頭,應道:“聽說過,此事兩年前就放在朝堂上議論過一回,當時先帝破例,在金殿上召見了清源縣縣令,可最終也沒討論出個辦法來……清源縣地少人窮,多山野溝壑,道路不行,百姓們生存不易,食不果腹,所以外出尋個活法,人走的多了,清源縣也慢慢地變成一座死縣,走半日路程,才能看見一個村子,村子裏也沒多少人……”
“可奴家看著,前往清源縣的人並不少啊。”
透過車窗,紅豆花魁瞧見官道兩側,不多遠就看見拖家帶口的百姓,看方向正是前往清源縣的。
“紅豆姑娘有所不知。”方休歎息一聲,解釋道:“有人回去,那是因為朝廷一年前的一道政令……清源縣凡歸家百姓,每人獎賞十兩銀子。”
這也是沒有辦法的辦法。
朝廷總不能眼睜睜地看著清源縣人口外流嚴重,慢慢變成一座死城,而什麽都不做。清源縣距離京城不足二十裏,乃京畿之地,對鞏固京城城防有著不可代替的作用。
此縣,絕不能空。
“可饒是這樣,獎賞豐厚,也沒多少清源百姓願意回家,對他們來說,去附近的青山縣和雲河縣定居,要比待在清源縣等死要強。”
車廂裏,三人一時沉默。
李昭陽和方休是無可奈何,深深的憂愁。紅豆花魁則是一臉疑惑,她沒忍住,又掀開車簾朝外看了一眼。
馬車並未走多遠,但是官道兩側的行人越來越多,無一例外,他們行進的方向都是清源縣。如果清源縣活不下去,為什麽這麽多人,都要趕往清源縣呢?
奇怪,真是奇怪。
這種奇怪現象很快被其他兩人發現,李昭陽出言,叫停馬車,扶著方休下來。
隨便在路上攔住一家三口,李昭陽問道:
“你們,是去往清源縣的?”
“正是!”
“他們也是?”李昭陽指著路上其他人。
“正是!”
李昭陽懵了!
依據前幾日奏折上所言,清源縣人口回流政令實施以來效果並不太明顯,但怎麽看現在這種情況,路上到處都是拖家帶口回清源縣的人,跟奏折上說的不一樣。
清源縣縣令何須扯謊!
“為何?難道你們不知清源縣沒有活路嗎?還是回去後隻為領朝廷發的十兩銀子?”方休道。
路人懵了,這老頭瞎說什麽呢。
看路人有些不高興,李昭陽急忙拉住方休,自己主動上前跟路人打交道。
“你們為何要歸家?”
“為何不呢?”
路人語氣帶著反問,摸不著頭腦。
李昭陽想了想,又說道:
“不是說,回去後也沒活路嗎?就算有朝廷發的每人十兩銀子,可也隻夠幾個月的生活之資,日後怎麽辦?吃什麽喝什麽?”
“這位公子,你知道的這麽詳細,想必你也是咱們清源縣人吧?”
李昭陽點點頭。
路人打開話匣,說道:“以前回去是沒有活路,十兩銀子夠幹嘛的?吃穿用度,哪一樣能離了錢?大家都說,誰回去誰傻子,可現在跟以前不一樣了,聽說南山有位來自京城的大商人,他在南山建造酒坊,規模大到無邊,光釀酒的屋子都有兩千多間哩。”
“那位大商人還說了,隻要我們回去,每人領二兩的安家費。”
“二兩?”
李昭陽懷疑自己聽錯了,朝廷發十兩銀子都解決不了的事,二兩夠幹嘛?
“公子不急,且聽我說完……二兩隻是安家費,那位大商人說了,他的酒坊對外招工,隻要我們在酒坊好好幹,每日能領三十文的工錢,多勞多得,每日都有錢拿,我們當然要回去……好了,不與公子說了,我要趕快去南山了,去晚了就報不上名了。”
路人急匆匆走了,隻剩下李昭陽和方休兩臉懵逼。
重新回到馬車裏,紅豆花魁看兩人臉色有些不對勁,也不敢胡亂開口說話。
很久以後,李昭陽才喃喃道:
“這得建多大的酒坊才能收留這麽多人?”
“很大,很大,很大!”
方休說了三遍。
……
……
走了有七八裏的樣子,馬車慢慢停下,李昭陽掀開車簾往外瞅了一眼。
“怎麽回事?怎麽停下了?”
車夫不知道該怎麽回答,因為在前麵不遠處,大約十幾丈之外,有幾十個鋪路的工人截斷官道,他們正在往官道的地基裏鋪砌石頭,然後倒上泥漿狀的東西。
李昭陽正疑惑之時,方休探頭,道:“此乃重修的水泥官道,以石頭為基,水泥抹麵,平坦異常!不怕風雨!”
方休想起自己第一次達到青山縣的場景,那時,也是如今一模一樣的場麵。
“水泥?”
李昭陽微微蹙眉,不解道。
方休哈哈笑了一聲,拍拍李昭陽的肩膀:
“走吧,一起下車看看,定會大吃一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