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曲畢。
大殿之中鴉雀無聲。
永興帝微微點頭,在心中醞釀了幾句,道:
“此曲,此……確實不一般,是吳儂軟語?好似是吳國那邊流行的唱法,嗯,咳咳,好,好極了!”
轟!
話音剛落,大殿之中瞬間炸開了鍋。
雷鳴般的掌聲不絕於耳,就連一些不動如山的老夫子們也情不自禁地鼓起了掌。
群臣百官借著酒意,站起來讚歎道:
“好……”
“好曲,好詞!”
“想不到我大紀,還有人能寫出這樣的曲子,寫出這樣的詞來!”
“好好好……這首就算放在吳國,也是一頂一的佳作佳篇。”
讚歎聲和尖叫聲此起彼伏。
要知道,這裏可是皇宮興慶殿。
可此刻亂的跟民間菜市場一樣。
雖然興慶殿本來就是舉辦宴會,讓大家高興的地方。
可朝廷諸公也應該時刻注意自己的行為舉止,如今這般模樣實在太瘋魔了。
永興帝往下壓壓手,殿內這才逐漸安靜下來。
永興帝開口,對李剋說道:“此曲確實不一般,怪不得你會遲到,此曲叫什麽名字,又是何人所作?”
李剋道:“此曲《聲聲慢》,曲是紅袖招紅豆花魁所作!”
永興帝又問:“詞呢?”
李剋餘光偷偷看了陳朝一眼,轉而又看向永興帝:“恕臣弟不敢說。”
永興帝奇怪,手掌放在龍案上:“有何不敢說?如此大作定是大才之人,朕定要好好獎賞一番才對。”
李剋硬著頭皮道:“是,是……”
眾人翹首以盼,伸著腦袋張望著。
可最終李剋嘴裏也沒透露作詞者的名字,他撩起袍擺誠惶誠恐地跪下,額頭觸地:“臣弟不敢。”
永興帝急眼了:“讓你說你就……”
話說到這個份上,李剋不敢也得敢,結巴道:
“這曲《聲聲慢》,曲是紅袖招紅豆花魁所作,詞則是宰,宰相所作!”
轟!
大殿之中。
再次炸開了鍋。
眾人張大嘴巴,同時偏頭,看著席間那一襲仙鶴紫袍,臉上露出一副不可思議的表情。
詞竟然是陳朝,是當朝宰相所作?
再看當事人陳朝,好像跟沒事人一樣,周圍的喧鬧跟他無關,自顧自地飲酒。
“咳咳。”
永興帝輕咳兩聲,回過神來,看向陳朝道:“朕真是沒想到,亞父不僅會治國理政,而且還會作詞。”
“呀,差點忘了……先前就有民間傳言說,亞父是詩仙轉世來著,去年南山流傳的《飲酒》和《將進酒》兩篇佳作皆是亞父所作。”
“亞父不僅會作詩,還會作詞呢。”
陳朝皮笑肉不笑,盯著永興帝。
他倒是想看看這位小皇帝要搞什麽鬼?
李剋遲來,安排歌姬上場演奏《聲聲慢》,定是永興帝的安排。
不是這小子的安排,陳朝跟他姓。
“詩仙不敢當,這幾首隻是臣平時作著玩的,陶冶情操之用,遠沒有陛下年少時分,寫的那首《我的父親是皇帝》這篇佳作好。”
噗——
永興帝差點一口血噴出來。
真是哪壺不開提哪壺。
那首《我的父親是皇帝》是他八歲時候寫的,歌頌的是先帝的功勞。
是永興帝這輩子的汙點。
再看底下群臣,憋笑的辛苦,眼淚掛在眼角,卻不敢流下來,也不敢伸手去擦……
當然,永興帝也不算後繼無人,因為國舅慕容庭曾經也寫了一篇,名字叫做《我的姐姐是太後》,和永興帝的那首有異曲同工之妙。
“咳咳。”
永興帝尷尬地咳嗽兩聲,看著殿中幾近失態的群臣,嘴角不由下拉,給李剋使了一個眼色。
李剋趕緊上前,道:
“那個,既然說到詩詞一道,今日趁著大好機會,不如我們好好論一論,互相探討一下,宰相這首《聲聲慢》不似尋常一般的詞,是曲子詞的一種,寫的極好,傳唱民間必定風靡,本王愛不釋手。”
話鋒一轉,李剋又道:
“本王想說的是,宰相先前所作的那首《將進酒》,本王極為喜歡,多有捧讀,隻是其中有幾句大為不解,還望宰相為本王解惑。”
李剋說話的同時,天子之師,文昌閣大學士方休就坐在席間,情不自禁端起了麵前的酒杯,張嘴欲言。
可最後一個字也沒蹦出。
隻是悶了一口烈酒,無奈地搖搖頭。
廣陵王李剋此言一出,群臣目光齊聚在陳朝身上,忽又打量永興帝和那歌姬一眼。
心裏盤算起來,頓時有了主意。
他們好像明白了什麽。
原來,這一切都是永興帝的主意。
借李剋和歌姬之口,引出聲聲慢,複又引出詩仙之名,再便是陳朝先前所作的那兩首詩。
陳朝沒去雲州打仗之前,憑借《飲酒》“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以及《將進酒》一詩中的名句“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複來”中打出名聲。
在京城各大才子圈中,已經流傳開來。
兩首詩,已經足夠陳朝把“詩仙”的名頭,攬進自己的懷裏。
可接踵而至的便是質疑聲,有許多人質疑這兩首詩是陳朝抄的,抄襲他人所作,為自己攬名聲。
因為這兩首詩的意境,前後相差太大,根本不可能是同一人所作。
此事在京城鬧得沸沸揚揚,可是後來因為方休出麵。
方休曾以人格擔保,這兩首就是陳朝所作!
這才漸漸平息“抄襲”風波。
沒想到,在今日宴會上,永興帝借題發揮,又將此事重新提起。
輕笑一聲,陳朝瞬間明白了其中的貓膩。
陳朝道:“王爺有何不解,盡管說來便是!”
兵來將擋,水來土掩。
這難不倒陳朝。
李剋等的就是這句話,拱手道:
“《將進酒》一詩中有這麽幾句,本王每每讀來,百思不得其解。岑夫子,丹丘生,將進酒,杯莫停……請問宰相,這岑夫子,丹丘生是何人?還有這一句,陳王昔時宴平樂,鬥酒十千恣歡謔,這句借用典故,可詩中的陳王又是誰?縱觀史籍,並未有一位陳王的帝王?”
“還請宰相,給本王解惑。”
雖遲但到……陳朝心裏想到。
當初作這首詩時,陳朝想過改一改這幾句。
有人問起,自己答不上來,豈不是尷尬?
但當時,腦子也不知怎樣想的,陳朝想保證這首詩的原汁原味。
所以未改一筆,原封不動地丟了出來。
所以才有了今日之禍。
永興帝高高坐在龍椅之上,靜觀事態發展,有馬前卒李剋拋出問題,群臣看著,而他自己則是穩坐釣魚台,陳朝跑不掉了……
大殿之中鴉雀無聲。
永興帝微微點頭,在心中醞釀了幾句,道:
“此曲,此……確實不一般,是吳儂軟語?好似是吳國那邊流行的唱法,嗯,咳咳,好,好極了!”
轟!
話音剛落,大殿之中瞬間炸開了鍋。
雷鳴般的掌聲不絕於耳,就連一些不動如山的老夫子們也情不自禁地鼓起了掌。
群臣百官借著酒意,站起來讚歎道:
“好……”
“好曲,好詞!”
“想不到我大紀,還有人能寫出這樣的曲子,寫出這樣的詞來!”
“好好好……這首就算放在吳國,也是一頂一的佳作佳篇。”
讚歎聲和尖叫聲此起彼伏。
要知道,這裏可是皇宮興慶殿。
可此刻亂的跟民間菜市場一樣。
雖然興慶殿本來就是舉辦宴會,讓大家高興的地方。
可朝廷諸公也應該時刻注意自己的行為舉止,如今這般模樣實在太瘋魔了。
永興帝往下壓壓手,殿內這才逐漸安靜下來。
永興帝開口,對李剋說道:“此曲確實不一般,怪不得你會遲到,此曲叫什麽名字,又是何人所作?”
李剋道:“此曲《聲聲慢》,曲是紅袖招紅豆花魁所作!”
永興帝又問:“詞呢?”
李剋餘光偷偷看了陳朝一眼,轉而又看向永興帝:“恕臣弟不敢說。”
永興帝奇怪,手掌放在龍案上:“有何不敢說?如此大作定是大才之人,朕定要好好獎賞一番才對。”
李剋硬著頭皮道:“是,是……”
眾人翹首以盼,伸著腦袋張望著。
可最終李剋嘴裏也沒透露作詞者的名字,他撩起袍擺誠惶誠恐地跪下,額頭觸地:“臣弟不敢。”
永興帝急眼了:“讓你說你就……”
話說到這個份上,李剋不敢也得敢,結巴道:
“這曲《聲聲慢》,曲是紅袖招紅豆花魁所作,詞則是宰,宰相所作!”
轟!
大殿之中。
再次炸開了鍋。
眾人張大嘴巴,同時偏頭,看著席間那一襲仙鶴紫袍,臉上露出一副不可思議的表情。
詞竟然是陳朝,是當朝宰相所作?
再看當事人陳朝,好像跟沒事人一樣,周圍的喧鬧跟他無關,自顧自地飲酒。
“咳咳。”
永興帝輕咳兩聲,回過神來,看向陳朝道:“朕真是沒想到,亞父不僅會治國理政,而且還會作詞。”
“呀,差點忘了……先前就有民間傳言說,亞父是詩仙轉世來著,去年南山流傳的《飲酒》和《將進酒》兩篇佳作皆是亞父所作。”
“亞父不僅會作詩,還會作詞呢。”
陳朝皮笑肉不笑,盯著永興帝。
他倒是想看看這位小皇帝要搞什麽鬼?
李剋遲來,安排歌姬上場演奏《聲聲慢》,定是永興帝的安排。
不是這小子的安排,陳朝跟他姓。
“詩仙不敢當,這幾首隻是臣平時作著玩的,陶冶情操之用,遠沒有陛下年少時分,寫的那首《我的父親是皇帝》這篇佳作好。”
噗——
永興帝差點一口血噴出來。
真是哪壺不開提哪壺。
那首《我的父親是皇帝》是他八歲時候寫的,歌頌的是先帝的功勞。
是永興帝這輩子的汙點。
再看底下群臣,憋笑的辛苦,眼淚掛在眼角,卻不敢流下來,也不敢伸手去擦……
當然,永興帝也不算後繼無人,因為國舅慕容庭曾經也寫了一篇,名字叫做《我的姐姐是太後》,和永興帝的那首有異曲同工之妙。
“咳咳。”
永興帝尷尬地咳嗽兩聲,看著殿中幾近失態的群臣,嘴角不由下拉,給李剋使了一個眼色。
李剋趕緊上前,道:
“那個,既然說到詩詞一道,今日趁著大好機會,不如我們好好論一論,互相探討一下,宰相這首《聲聲慢》不似尋常一般的詞,是曲子詞的一種,寫的極好,傳唱民間必定風靡,本王愛不釋手。”
話鋒一轉,李剋又道:
“本王想說的是,宰相先前所作的那首《將進酒》,本王極為喜歡,多有捧讀,隻是其中有幾句大為不解,還望宰相為本王解惑。”
李剋說話的同時,天子之師,文昌閣大學士方休就坐在席間,情不自禁端起了麵前的酒杯,張嘴欲言。
可最後一個字也沒蹦出。
隻是悶了一口烈酒,無奈地搖搖頭。
廣陵王李剋此言一出,群臣目光齊聚在陳朝身上,忽又打量永興帝和那歌姬一眼。
心裏盤算起來,頓時有了主意。
他們好像明白了什麽。
原來,這一切都是永興帝的主意。
借李剋和歌姬之口,引出聲聲慢,複又引出詩仙之名,再便是陳朝先前所作的那兩首詩。
陳朝沒去雲州打仗之前,憑借《飲酒》“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以及《將進酒》一詩中的名句“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複來”中打出名聲。
在京城各大才子圈中,已經流傳開來。
兩首詩,已經足夠陳朝把“詩仙”的名頭,攬進自己的懷裏。
可接踵而至的便是質疑聲,有許多人質疑這兩首詩是陳朝抄的,抄襲他人所作,為自己攬名聲。
因為這兩首詩的意境,前後相差太大,根本不可能是同一人所作。
此事在京城鬧得沸沸揚揚,可是後來因為方休出麵。
方休曾以人格擔保,這兩首就是陳朝所作!
這才漸漸平息“抄襲”風波。
沒想到,在今日宴會上,永興帝借題發揮,又將此事重新提起。
輕笑一聲,陳朝瞬間明白了其中的貓膩。
陳朝道:“王爺有何不解,盡管說來便是!”
兵來將擋,水來土掩。
這難不倒陳朝。
李剋等的就是這句話,拱手道:
“《將進酒》一詩中有這麽幾句,本王每每讀來,百思不得其解。岑夫子,丹丘生,將進酒,杯莫停……請問宰相,這岑夫子,丹丘生是何人?還有這一句,陳王昔時宴平樂,鬥酒十千恣歡謔,這句借用典故,可詩中的陳王又是誰?縱觀史籍,並未有一位陳王的帝王?”
“還請宰相,給本王解惑。”
雖遲但到……陳朝心裏想到。
當初作這首詩時,陳朝想過改一改這幾句。
有人問起,自己答不上來,豈不是尷尬?
但當時,腦子也不知怎樣想的,陳朝想保證這首詩的原汁原味。
所以未改一筆,原封不動地丟了出來。
所以才有了今日之禍。
永興帝高高坐在龍椅之上,靜觀事態發展,有馬前卒李剋拋出問題,群臣看著,而他自己則是穩坐釣魚台,陳朝跑不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