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大中則好脾氣地笑道,「不會,不會,萬一那樣,再返回來就是,萬大叔不怕累。」
看他那好好先生的樣子,錢亦繡捂著嘴直樂,又說道,「萬大叔心裏高興,當然不怕累了。」
萬大中和錢滿霞聽了,都是臉蛋紅紅地瞥了對方一眼,又趕緊把眼神轉開。
這就是古代不好的地方,定親的男女雙方哪怕再柔情蜜意,也要守禮,連話都不好意思多說一句。
不過,看到小姑姑那稚嫩的小臉寫滿談戀愛的蜜意,還是有些違和。這還是上初二的年齡,好不?
進入冬月,錢三貴的身子骨又有些不好,倒也沒有嚴重到像往年那樣躺在床上不能動的地步,隻是不能出門,天天穿著大棉袍戴著狐狸皮帽子在屋裏烤碳爐。
現在有總管蔡老頭,許多事都他拍板,實在重要了,才會去稟報錢三貴。
錢香家又開始組織裝香腸。雖然現在很多地方都出現了香腸這種食物,但味道最好的還是錢香家的香腸。
李姑爺聽從錢亦繡的建議,對自家裝的香腸進行了包裝,取名為「李記」香腸,不止做香腸,還做了老臘肉,做出來就由錦繡行幫著銷售。當然,京城的還是由崔掌櫃負責,省城的還是由宋府負責。
如今的錦繡行同宋府也建立了長期貿易合作夥伴關係。
這次崔掌櫃回京,不僅帶去了香腸,錢家還送了國公府幾百斤蓮藕。做為年禮,又送了張家、宋府、翟府各四百斤蓮藕,香腸和老臘肉各送了一百斤。
張家是錢亦繡去送的,宋、翟兩府的年禮是錢亦錦專門請假去省城送的。
張家和宋府很高興地送了回禮,都是一些布匹、學習用品之類的東西,經濟價值比錢家送的高一些。
翟大人不在府中,但家裏的總管知道錢亦錦是翟大人的「小友」,不僅很給麵子地收下了年禮,還送了等同價值的回禮。
可兩天後,翟老太就派身邊婆子找到溪山縣的錦繡行,說家裏人都十分喜歡吃他們送的香腸和蓮藕,想再買些,還拿了五錢銀子給錢華。
錢華看著手裏的五錢銀子想了想,就讓人拿了五十斤香腸,兩百斤蓮藕給他們。然後,趕緊差人給錢三貴送信,自己做虧了一筆生意。
錢三貴聽了,又讓來人回去說,他做得對,這筆生意虧也要做。
錢亦錦小朋友聽了,又糾結了。他不知道該不該跟翟大人說一聲,他老娘這樣也太那個了,雖然就是一點吃食,值不了幾個錢,即使送了也算不上索賄。但對翟大人的官聲總歸不好。
錢亦繡勸道,「翟大人那麽聰明,肯定知道他娘的行蹤,該怎麽處理看他吧。這點東西也不多,也可以說是咱們的一個心意。」又說,「那翟老太可能還是鄉下的老觀念,覺得五錢銀子就是五百文錢,能買很多東西。她也不是故意拿少錢買多東西,若是錢華叔叔隻給五錢銀子的東西,老太太也不會生氣。」
錢亦錦聽了,心中才好過些。翟大人畢竟是自己的偶像,他還是不希望偶像的老娘給偶像抹黑。
幾天後,從京城回來的翟大人很快知道了這件事,又讓他的一個幕僚衛先生來錦繡行找錢華。衛先生笑著說香腸和蓮藕很好吃,謝謝他們有心,又提前送了錢亦錦一個紅包,讓錢華幫著轉送。
臘月二十,私塾放了假,要等到來年正月二十才開學。
錢亦錦便想去縣城住一晚,嚐嚐當縣裏人的滋味。錢亦繡早就想去那個宅子住一晚,可都沒能如願。
見小正太要去住,心裏又癢癢起來,扯著程月的裙子說想跟哥哥同去。可看到小娘親那紅紅的眼圈,隻有舉雙手投降。
萬大中說自己正好要去縣城買些年貨,就由他帶著小正太去縣城,同去的還有錢亦善。
小正太在縣城玩了三天,回來的時候,竟然帶回一個老者。
原來,這位老者從北邊來溪山縣尋親,親戚沒找著,身上盤纏卻用光了,在路過錢家宅子時,竟然餓暈了過去。
錢亦錦起了惻隱之心,讓萬大中把老人扶進屋,給他吃了飯,洗了澡,還讓他住了一宿。第二天,緩過勁的老人看了錢亦錦寫的字,不停地搖頭歎息。說字是人的臉麵,很漂亮的一個孩子,咋就寫了一手不堪的字。為了報錢亦錦的「救命」之恩,便指出了他寫字的不足之處,還提筆寫了幾個大字出來。
錢亦錦先還不服氣老者說他的字不堪,自己的字在私塾裏是寫得最好的,連張先生都數次誇獎。可當他看到老者寫的那幾個遒勁有力的大字後,也就服了氣。萬萬沒想到,這位快餓死的老人能寫得一手如此漂亮的好字。
老者歎道,「說來慚愧,老夫年青時還曾中過舉,一直教書育人。哎,無奈妻子早逝,又無兒女,晚年來這裏投親,錢囊被偷,又未找到親戚……」
一旁的萬大中聽了一喜,提醒錢亦錦道,「錦娃,這位老先生中過舉,學問肯定比張先生好許多。你把他接去你家,老先生一邊教你學問,一邊探訪自家親戚。既解了他的困,又教了你學問,兩全其美。」又問老者道,「我出的這個主意怎麽樣?他家裏地方大,供你吃供你住,你就教導他。若是你找到親戚了,想去投親也成。不想投親,繼續教他也成。這孩子聰明得緊,又仁義,你若是把他教出息了,他定會給你養老。有時候,靠親戚不如靠學生。」
錢亦錦一聽,對啊,張先生雖然是一位好先生,但也隻能啟蒙,若再繼續往深裏教,就有些力不從心了。宋公子一直勸自己換一位先生,這或許正是一個好機會。
老者想了想,也覺得沒有比這更好的出路。
於是,兩人一拍即合。萬大中作證,錢亦錦當場磕頭拜了這位餘老先生為師。
錢三貴見孫子領回來一個早年中過舉的人給他當師傅,高興異常,趕緊讓吳氏去給餘先生準備房間。
看他那好好先生的樣子,錢亦繡捂著嘴直樂,又說道,「萬大叔心裏高興,當然不怕累了。」
萬大中和錢滿霞聽了,都是臉蛋紅紅地瞥了對方一眼,又趕緊把眼神轉開。
這就是古代不好的地方,定親的男女雙方哪怕再柔情蜜意,也要守禮,連話都不好意思多說一句。
不過,看到小姑姑那稚嫩的小臉寫滿談戀愛的蜜意,還是有些違和。這還是上初二的年齡,好不?
進入冬月,錢三貴的身子骨又有些不好,倒也沒有嚴重到像往年那樣躺在床上不能動的地步,隻是不能出門,天天穿著大棉袍戴著狐狸皮帽子在屋裏烤碳爐。
現在有總管蔡老頭,許多事都他拍板,實在重要了,才會去稟報錢三貴。
錢香家又開始組織裝香腸。雖然現在很多地方都出現了香腸這種食物,但味道最好的還是錢香家的香腸。
李姑爺聽從錢亦繡的建議,對自家裝的香腸進行了包裝,取名為「李記」香腸,不止做香腸,還做了老臘肉,做出來就由錦繡行幫著銷售。當然,京城的還是由崔掌櫃負責,省城的還是由宋府負責。
如今的錦繡行同宋府也建立了長期貿易合作夥伴關係。
這次崔掌櫃回京,不僅帶去了香腸,錢家還送了國公府幾百斤蓮藕。做為年禮,又送了張家、宋府、翟府各四百斤蓮藕,香腸和老臘肉各送了一百斤。
張家是錢亦繡去送的,宋、翟兩府的年禮是錢亦錦專門請假去省城送的。
張家和宋府很高興地送了回禮,都是一些布匹、學習用品之類的東西,經濟價值比錢家送的高一些。
翟大人不在府中,但家裏的總管知道錢亦錦是翟大人的「小友」,不僅很給麵子地收下了年禮,還送了等同價值的回禮。
可兩天後,翟老太就派身邊婆子找到溪山縣的錦繡行,說家裏人都十分喜歡吃他們送的香腸和蓮藕,想再買些,還拿了五錢銀子給錢華。
錢華看著手裏的五錢銀子想了想,就讓人拿了五十斤香腸,兩百斤蓮藕給他們。然後,趕緊差人給錢三貴送信,自己做虧了一筆生意。
錢三貴聽了,又讓來人回去說,他做得對,這筆生意虧也要做。
錢亦錦小朋友聽了,又糾結了。他不知道該不該跟翟大人說一聲,他老娘這樣也太那個了,雖然就是一點吃食,值不了幾個錢,即使送了也算不上索賄。但對翟大人的官聲總歸不好。
錢亦繡勸道,「翟大人那麽聰明,肯定知道他娘的行蹤,該怎麽處理看他吧。這點東西也不多,也可以說是咱們的一個心意。」又說,「那翟老太可能還是鄉下的老觀念,覺得五錢銀子就是五百文錢,能買很多東西。她也不是故意拿少錢買多東西,若是錢華叔叔隻給五錢銀子的東西,老太太也不會生氣。」
錢亦錦聽了,心中才好過些。翟大人畢竟是自己的偶像,他還是不希望偶像的老娘給偶像抹黑。
幾天後,從京城回來的翟大人很快知道了這件事,又讓他的一個幕僚衛先生來錦繡行找錢華。衛先生笑著說香腸和蓮藕很好吃,謝謝他們有心,又提前送了錢亦錦一個紅包,讓錢華幫著轉送。
臘月二十,私塾放了假,要等到來年正月二十才開學。
錢亦錦便想去縣城住一晚,嚐嚐當縣裏人的滋味。錢亦繡早就想去那個宅子住一晚,可都沒能如願。
見小正太要去住,心裏又癢癢起來,扯著程月的裙子說想跟哥哥同去。可看到小娘親那紅紅的眼圈,隻有舉雙手投降。
萬大中說自己正好要去縣城買些年貨,就由他帶著小正太去縣城,同去的還有錢亦善。
小正太在縣城玩了三天,回來的時候,竟然帶回一個老者。
原來,這位老者從北邊來溪山縣尋親,親戚沒找著,身上盤纏卻用光了,在路過錢家宅子時,竟然餓暈了過去。
錢亦錦起了惻隱之心,讓萬大中把老人扶進屋,給他吃了飯,洗了澡,還讓他住了一宿。第二天,緩過勁的老人看了錢亦錦寫的字,不停地搖頭歎息。說字是人的臉麵,很漂亮的一個孩子,咋就寫了一手不堪的字。為了報錢亦錦的「救命」之恩,便指出了他寫字的不足之處,還提筆寫了幾個大字出來。
錢亦錦先還不服氣老者說他的字不堪,自己的字在私塾裏是寫得最好的,連張先生都數次誇獎。可當他看到老者寫的那幾個遒勁有力的大字後,也就服了氣。萬萬沒想到,這位快餓死的老人能寫得一手如此漂亮的好字。
老者歎道,「說來慚愧,老夫年青時還曾中過舉,一直教書育人。哎,無奈妻子早逝,又無兒女,晚年來這裏投親,錢囊被偷,又未找到親戚……」
一旁的萬大中聽了一喜,提醒錢亦錦道,「錦娃,這位老先生中過舉,學問肯定比張先生好許多。你把他接去你家,老先生一邊教你學問,一邊探訪自家親戚。既解了他的困,又教了你學問,兩全其美。」又問老者道,「我出的這個主意怎麽樣?他家裏地方大,供你吃供你住,你就教導他。若是你找到親戚了,想去投親也成。不想投親,繼續教他也成。這孩子聰明得緊,又仁義,你若是把他教出息了,他定會給你養老。有時候,靠親戚不如靠學生。」
錢亦錦一聽,對啊,張先生雖然是一位好先生,但也隻能啟蒙,若再繼續往深裏教,就有些力不從心了。宋公子一直勸自己換一位先生,這或許正是一個好機會。
老者想了想,也覺得沒有比這更好的出路。
於是,兩人一拍即合。萬大中作證,錢亦錦當場磕頭拜了這位餘老先生為師。
錢三貴見孫子領回來一個早年中過舉的人給他當師傅,高興異常,趕緊讓吳氏去給餘先生準備房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