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滿江氣得掄起拳頭砸在桌子上,桌上的茶碗都被震得蹦起來。他大罵道,「豈有此理,欺人太甚!」
潘駙馬更心疼。在人前,外孫女一直笑意盈盈。卻沒想到,她不僅被人戲弄,還被人如此惡意中傷。喝道,「明天我就去麵聖,去見太後,必須徹查那件事,懲誡原凶。」
讓潘駙馬主動說去見皇上見太後,太難得了。
當著親人的麵,錢亦繡才卸下偽裝,靠在江爹爹身上委委屈屈哭了一場。
錢江滿極難過,拍著她的背哽咽說道,「都是爹爹不好。想著你娘身體不好,你弟妹年幼,心思都放在他們身上,卻從來沒有過多關心過你。你從小孝敬爺奶娘親,照顧弟妹,爹爹就覺得繡兒是能幹的,從來沒想過繡兒也會無助,會傷心難過……你現在還這麽小,那些喪天良的人怎麽能這麽誣陷你……爹爹明天就去求見太後,請她給你作主。」
錢亦繡哭夠了,錢滿江便讓她回院子歇息,說大人們會商量怎麽辦。她也覺得今天累得厲害,主要是心累,便點頭回去了。
錢亦繡走後,三個人就開始猜測這事倒底是誰搞出來的。
錢滿江和潘陽都認為是崔氏做的,她不想讓錢亦繡當她的兒媳婦,所以想把錢亦繡的名聲搞臭,讓梁家嫌棄。
潘駙馬覺得也不一定,崔素英是崔家女,又被精明的梁老太君調教了這麽多年,不應該蠢到這種地步。之前她說的那些話已經討了梁府長輩的不快,她再作死也不敢做得如此過份……
不過,這次不管是不是她,傳言如此不堪,源頭還是在崔氏那裏。所以,必須得讓梁府給錢亦繡和錢家一個交待。至於那兩年期限,已經被這樣嫌棄了,還是算了。
但若不是她,還會是誰,為什麽要這麽做?還有,該怎樣把這個影響消除……
正商量著,下人來報,梁則重、梁宜謙、梁錦昭祖孫三人來訪。
原來,梁錦玉一回府,正好遇見休沐在家的大哥梁錦昭,便將今天羅素兒和王雯說的傳言告訴了他。還討好地說,自己反複申明沒有這事,錢姐姐沒有惦記自己的哥哥。
梁錦昭聽了嚇了一跳,這種話可是不能亂傳的,會毀了錢亦繡的名聲,讓她以後如何在京城立足?他趕緊去外書房找到祖父梁則重和父親梁宜謙,把這事說了。那兩人聽了,也是吃驚不已。
梁家祖孫三人一起去了梁老太君的院子,讓人去把崔氏叫來,又讓人把梁錦玉和梁錦琛叫來。
梁錦玉說她是今天聽王雯最先說起的,至於王雯是聽誰說的就不知道了。梁錦琛說他是昨天聽崔家的一個同上國子監的表哥提過一句,還問他是不是從鄉下來的錢姑娘特別想給他當大嫂。
這事鬧大了,梁家幾人麵色凝重。
把他們兩個人打發走,崔氏哭著指天發誓說自己從來沒說過錢亦繡惦記梁錦昭之類的話。她對外統共隻說過一次不滿錢亦繡的話,就是那次回娘家說的,而且也說的是梁錦昭心悅記錢亦繡。那次也不是存心想壞錢亦繡的名聲,隻是想讓潘氏給潘駙馬傳個話。
梁宜謙說道,「爹,兒子也覺得崔氏不會出去說那些不妥當的話。她雖然不太滿意錢家姑娘,但還是顧家顧兒子,這話說出去,不僅對錢姑娘不好,對昭兒也不好。上次我們已經訓斥過她了,她即使有再多不滿,也不會出去亂說。」
梁老太君也點了點頭,以她對崔氏的了理,崔氏應該不敢做這種損人不利己的蠢事。
梁則重想了想,冷哼道,「這應該是五皇子和那幾家人搞出來的。在他們看來,錢家是寧王一係的人,繡兒更是寧王世子一起長大的妹妹。若是繡兒嫁給梁家了,那麽一直中立的梁家很可能會偏向寧王。他們更怕因為珍月郡主的關係,從來不參與朝政的太後會旗幟鮮明地支持寧王。所以,想一石二鳥,借這件事把錢家逼出京城,也讓梁家和錢家徹底反目。」
又責斥崔氏道,「若不是你犯口舌之忌回崔家亂說,他們也不會抓住這事興風作浪。你想讓潘氏傳話,想沒想過別人也同樣能夠傳話,還把話變了味兒?」
崔氏一聽怎麽跟政治聯係上了,嚇得哭著跪了下去。
梁老太君說道,「你現在是梁家婦,而不是崔家女。一言一行,要從梁家的大局出發。你以為是家務事,拿去娘家說。現在好了,他們大做文章,把我們的家務事也弄進了奪儲的風波中。看到沒?一說到政治,你娘家人還不是把你也當成了一顆棋子。哼,嫁出去的閨女,哪裏有家族的前程重要。」
崔氏流著眼淚點點頭。
梁則重又說道,「現在知道我為何一定要讓昭兒把錢姑娘娶進門了吧?試問,哪個十三歲的小姑娘,聽到那樣的話能沉住氣,笑對他人?哪個小姑娘在遇到那麽難堪的場麵,能擔然麵對,還做出那麽好的詩?你滿心滿眼看中的靖昌郡主,除了家世好些,哪樣比得了錢姑娘?」
崔氏又流著眼淚點點頭。
老太君歎道,「可見找媳婦有多重要。」衝著梁則重說,「你媳婦是太後幫著說合的,當時她還是皇後。我也見過周氏,覺得她家世雖然不顯,人也不算太精明,但勝在沉穩,敦厚,賢惠,所以就同意了。這個媳婦不錯,敬夫愛子,不惹事,也不會給家族招禍。」
又對梁宜謙說,「你媳婦是你自己在賞梅宴上看中的,說她長得好,有才,吹的簫好聽……當時你爺爺就不同意,說那幾大世家已經暮落西山,人才一代比一代不濟,卻還妄想延續輝煌。當今還是太子的時候就看不慣他們,一當政就毫不手軟地打壓。可我見你情根深種,便不忍你難過,說服你爺爺同意了。可現在,那崔家竟還跟著王家一起摻合進了奪儲的風波中,真是找死。看看潘家多明智,早早摘出來,寧可滿門白丁,也不去摻合……在這種朝堂局勢紛亂複雜的情況下,崔氏還敢回崔家把咱們梁家想求娶錢家女的事說出去,讓他們拿著這事做文章。這也是錢小姑娘大氣,有男兒氣慨。若是一般的小姑娘,氣性再大些,一頭碰死了,怎麽辦?到時五皇子和那幾家勢必會把崔氏推出來頂缸,讓我們梁家怎麽跟太後和皇上交待?怎麽麵對寧王?太後為了泄憤,會不會賜崔氏一條白綾?可見崔家為了五皇子上位,連崔氏的性命都不顧及了。」
潘駙馬更心疼。在人前,外孫女一直笑意盈盈。卻沒想到,她不僅被人戲弄,還被人如此惡意中傷。喝道,「明天我就去麵聖,去見太後,必須徹查那件事,懲誡原凶。」
讓潘駙馬主動說去見皇上見太後,太難得了。
當著親人的麵,錢亦繡才卸下偽裝,靠在江爹爹身上委委屈屈哭了一場。
錢江滿極難過,拍著她的背哽咽說道,「都是爹爹不好。想著你娘身體不好,你弟妹年幼,心思都放在他們身上,卻從來沒有過多關心過你。你從小孝敬爺奶娘親,照顧弟妹,爹爹就覺得繡兒是能幹的,從來沒想過繡兒也會無助,會傷心難過……你現在還這麽小,那些喪天良的人怎麽能這麽誣陷你……爹爹明天就去求見太後,請她給你作主。」
錢亦繡哭夠了,錢滿江便讓她回院子歇息,說大人們會商量怎麽辦。她也覺得今天累得厲害,主要是心累,便點頭回去了。
錢亦繡走後,三個人就開始猜測這事倒底是誰搞出來的。
錢滿江和潘陽都認為是崔氏做的,她不想讓錢亦繡當她的兒媳婦,所以想把錢亦繡的名聲搞臭,讓梁家嫌棄。
潘駙馬覺得也不一定,崔素英是崔家女,又被精明的梁老太君調教了這麽多年,不應該蠢到這種地步。之前她說的那些話已經討了梁府長輩的不快,她再作死也不敢做得如此過份……
不過,這次不管是不是她,傳言如此不堪,源頭還是在崔氏那裏。所以,必須得讓梁府給錢亦繡和錢家一個交待。至於那兩年期限,已經被這樣嫌棄了,還是算了。
但若不是她,還會是誰,為什麽要這麽做?還有,該怎樣把這個影響消除……
正商量著,下人來報,梁則重、梁宜謙、梁錦昭祖孫三人來訪。
原來,梁錦玉一回府,正好遇見休沐在家的大哥梁錦昭,便將今天羅素兒和王雯說的傳言告訴了他。還討好地說,自己反複申明沒有這事,錢姐姐沒有惦記自己的哥哥。
梁錦昭聽了嚇了一跳,這種話可是不能亂傳的,會毀了錢亦繡的名聲,讓她以後如何在京城立足?他趕緊去外書房找到祖父梁則重和父親梁宜謙,把這事說了。那兩人聽了,也是吃驚不已。
梁家祖孫三人一起去了梁老太君的院子,讓人去把崔氏叫來,又讓人把梁錦玉和梁錦琛叫來。
梁錦玉說她是今天聽王雯最先說起的,至於王雯是聽誰說的就不知道了。梁錦琛說他是昨天聽崔家的一個同上國子監的表哥提過一句,還問他是不是從鄉下來的錢姑娘特別想給他當大嫂。
這事鬧大了,梁家幾人麵色凝重。
把他們兩個人打發走,崔氏哭著指天發誓說自己從來沒說過錢亦繡惦記梁錦昭之類的話。她對外統共隻說過一次不滿錢亦繡的話,就是那次回娘家說的,而且也說的是梁錦昭心悅記錢亦繡。那次也不是存心想壞錢亦繡的名聲,隻是想讓潘氏給潘駙馬傳個話。
梁宜謙說道,「爹,兒子也覺得崔氏不會出去說那些不妥當的話。她雖然不太滿意錢家姑娘,但還是顧家顧兒子,這話說出去,不僅對錢姑娘不好,對昭兒也不好。上次我們已經訓斥過她了,她即使有再多不滿,也不會出去亂說。」
梁老太君也點了點頭,以她對崔氏的了理,崔氏應該不敢做這種損人不利己的蠢事。
梁則重想了想,冷哼道,「這應該是五皇子和那幾家人搞出來的。在他們看來,錢家是寧王一係的人,繡兒更是寧王世子一起長大的妹妹。若是繡兒嫁給梁家了,那麽一直中立的梁家很可能會偏向寧王。他們更怕因為珍月郡主的關係,從來不參與朝政的太後會旗幟鮮明地支持寧王。所以,想一石二鳥,借這件事把錢家逼出京城,也讓梁家和錢家徹底反目。」
又責斥崔氏道,「若不是你犯口舌之忌回崔家亂說,他們也不會抓住這事興風作浪。你想讓潘氏傳話,想沒想過別人也同樣能夠傳話,還把話變了味兒?」
崔氏一聽怎麽跟政治聯係上了,嚇得哭著跪了下去。
梁老太君說道,「你現在是梁家婦,而不是崔家女。一言一行,要從梁家的大局出發。你以為是家務事,拿去娘家說。現在好了,他們大做文章,把我們的家務事也弄進了奪儲的風波中。看到沒?一說到政治,你娘家人還不是把你也當成了一顆棋子。哼,嫁出去的閨女,哪裏有家族的前程重要。」
崔氏流著眼淚點點頭。
梁則重又說道,「現在知道我為何一定要讓昭兒把錢姑娘娶進門了吧?試問,哪個十三歲的小姑娘,聽到那樣的話能沉住氣,笑對他人?哪個小姑娘在遇到那麽難堪的場麵,能擔然麵對,還做出那麽好的詩?你滿心滿眼看中的靖昌郡主,除了家世好些,哪樣比得了錢姑娘?」
崔氏又流著眼淚點點頭。
老太君歎道,「可見找媳婦有多重要。」衝著梁則重說,「你媳婦是太後幫著說合的,當時她還是皇後。我也見過周氏,覺得她家世雖然不顯,人也不算太精明,但勝在沉穩,敦厚,賢惠,所以就同意了。這個媳婦不錯,敬夫愛子,不惹事,也不會給家族招禍。」
又對梁宜謙說,「你媳婦是你自己在賞梅宴上看中的,說她長得好,有才,吹的簫好聽……當時你爺爺就不同意,說那幾大世家已經暮落西山,人才一代比一代不濟,卻還妄想延續輝煌。當今還是太子的時候就看不慣他們,一當政就毫不手軟地打壓。可我見你情根深種,便不忍你難過,說服你爺爺同意了。可現在,那崔家竟還跟著王家一起摻合進了奪儲的風波中,真是找死。看看潘家多明智,早早摘出來,寧可滿門白丁,也不去摻合……在這種朝堂局勢紛亂複雜的情況下,崔氏還敢回崔家把咱們梁家想求娶錢家女的事說出去,讓他們拿著這事做文章。這也是錢小姑娘大氣,有男兒氣慨。若是一般的小姑娘,氣性再大些,一頭碰死了,怎麽辦?到時五皇子和那幾家勢必會把崔氏推出來頂缸,讓我們梁家怎麽跟太後和皇上交待?怎麽麵對寧王?太後為了泄憤,會不會賜崔氏一條白綾?可見崔家為了五皇子上位,連崔氏的性命都不顧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