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止吳氏父母把所有的養老銀子拿出來,吳祖至也把所有的積蓄拿出來,湊夠一百五十兩銀子,請吳祖至把錢帶給吳氏。他們都想把錢三貴的命保住,不能讓吳氏當寡婦。
或許是這筆銀子的數額太大,王首實竟然沒有把銀子給吳氏拿去,而是又借了些銀子買了條小船,開始做船運生意。生意越做越好,小船換成大船。後來又買了好幾條船,及千畝良田,成了那一帶遠近聞名的大財主。
這些話是吳祖至的婆娘王氏說的。她看見錢滿江找到吳祖至說了實情,便哭著跪下把她哥哥做的事說了出來。
她說她之前也不知道她哥哥能幹這些事,後來知道了又不敢跟吳祖至說實話。
王氏跪著哭訴了自己哥哥昧下給錢三貴救命銀子的事,氣得吳祖至差點吐血。
自己被騙了這麽多年,尤其是老父老母,掛心女兒女婿,臨死都不放心。老母病糊塗了,偶爾還會問,「妞妞拿了那些銀子,可給女婿治好病了?」
那些年,偶爾會收到王首實托人帶來的信,說銀子送去錢家了,錢家人嫌銀子少不太高興。而吳祖至那時是傾囊而出的,媳婦王氏已經頗有微詞,他一個月也就八兩銀子的收入,還有這麽大一家人及一房下人要過活,實在擠不出太多的銀子。再加上有些生妹妹的氣,便也沒再給妹妹帶銀子回去。
最讓他生氣的是,父母先後去逝,他們扶棺回鄉,妹妹竟然拒絕回來給老父老母的墳頭磕頭,從那時起他就徹底恨上了妹妹一家。後來妹妹派人去棗州找他,他不僅不見,還把人攆跑了。
卻原來,那些銀子根本就沒到妹妹手裏。王首實昧了銀子,又怕事情敗露,便挑撥兩家的關係,讓他們不再來往。更可惡的是,自己的婆娘後來知道了真相,卻還助紂為虐,幫王首實欺騙自己。
他氣得想休了王氏,可兒子、兒媳、兩個孫子一個孫女跪了一地,又看到老妻不停地磕頭賠罪,便暫時留下了她。之後就和兒子吳慶書一起,匆匆跟著錢滿江來京城與妹妹相聚。
當吳氏聽說自己父母臨老還牽掛自己時,更是哭得不行。
吳慶書又跪下給錢三貴和吳氏磕頭,替自己的母親賠罪。
吳慶書二十五、六歲,白淨儒雅,文質彬彬。他上年春闈考了個同進士,由於家裏沒有門路,也沒有多餘錢財走路子,所以現在還在候官。
他哭得聲淚俱下,氣自己舅家狼心狗肺,又擔心自己老娘,怕他爹會休了她。她已經五十歲的人了,若是被休,怕是活不下去了。
吳氏雖然恨王氏助紂為虐,但畢竟不想哥哥這麽大歲數還休妻,何況吳慶書這個侄子還不錯。便也勸吳祖至,王氏就不要休了,畢竟做壞事的是她親哥哥,她不敢說,也在情理之中。
但是王首實一家,這個帳必須要清算。若是那一百五十兩銀子當年交到吳氏手裏,那真是雪中送碳,三房一家遠不會吃那麽多的苦頭。讓吳氏父母帶著牽掛走,就更讓吳氏兄妹不能釋懷。
這件事就交由錢曉楓去辦,由錢三貴和錢滿江分別寫了信,控訴了王首實的罪行,讓他直接去溫縣交給縣太爺。鄉恩伯和禦林軍的四品官在京城不算什麽,但在遠隔千裏的冀安省,那可是貴人和皇上身邊的近臣,那裏的縣太爺肯定會買帳。
說完了正事,就讓等在廳屋裏的潘月和錢亦繡三姐弟去東側屋見禮。
自從潘月跟錢滿江進京以來,還從來沒有分開這麽多天,她已經等得不耐煩了。聽說能進側屋了,便急急進去,紅著眼圈拉著錢滿江的手說,「江哥哥,你走了這麽久,月兒怕又你不回來了。」
靜兒也拉著錢滿江的長袍糯糯說道,「娘親還哭了,說想爹爹想得心痛。」
錢滿江笑著抱起靜兒,又拍拍潘月的肩哄道,「怎麽會不回來,我也舍不得月兒和孩子們。我是去接舅舅了,快來給舅舅見禮。」
吳祖至已經知道潘月是郡主,自然不敢受她的禮。潘月向他曲膝萬福,他趕緊起身還了禮。
他們父子還是有些納悶,這兩口子好像與常人有異,閨房裏的話也能當眾說出來,真是羞煞人也。
吳氏又道,給他們的院子桂香院已經收拾好了,讓他們暫時住在錢家。
錢三貴和錢滿江的意思是,既然吳慶書已經有了功名,他們就幫著走走門路,看能不能給吳慶書謀個官。同進士出身,弄個好些的缺不容易,但不怎麽樣的八品小官還是能弄一個。先讓他走上仕途,再途途圖之。
若是吳慶書的缺找到了,就讓吳祖至跟著兒子享福,不要再繼續給孫同知當幕僚。幕僚或是師爺,聽著好聽,看人臉色討吃食,跟下人也差不了多少。
吃晚飯的時候,幾人還興高采烈地講著吳慶書候官的事情。
吳氏笑道,「最好能謀個京官,這樣,哥哥一家也能住在京城了。」
錢老頭嗤道,「真是婦人之見。你當京官是大街上的白菘,說拿就拿?京官,那是皇上直接管著的,全大乾朝的人都看著的,能那麽好尋摸?」
一句話擠兌得吳氏滿臉通紅,也讓吳祖至父子難堪不已。錢滿江趕緊打著哈哈把話圓過去。
晚飯後,吳氏把吳祖至父子領去桂香院歇息,其他人都回院子,可江爹爹卻把錢亦繡留下了。原來,他和三貴爺爺要商量怎麽給吳慶書謀個缺。
潘月不願意自己回去,被錢滿江拉去西側屋哄了幾句。明兒偷偷把門簾掀個縫偷看,又悄悄跟錢亦繡說,「姐姐,爹爹又親親了……」
錢亦繡趕緊捂住了他的小嘴,又把想去掀門簾的靜兒拉住。
稍後,潘月眉眼彎彎地走出側屋,領著兩個孩子先回去了。
看來,江爹爹的美男計又得逞了。
東側屋裏隻剩下三個人了,幾人低聲商量起來。
錢三貴雖然是伯爺,但想謀個官,肯定是沒這個本事。錢滿江在軍裏的關係勉強,但文官也是摸不到火門。
或許是這筆銀子的數額太大,王首實竟然沒有把銀子給吳氏拿去,而是又借了些銀子買了條小船,開始做船運生意。生意越做越好,小船換成大船。後來又買了好幾條船,及千畝良田,成了那一帶遠近聞名的大財主。
這些話是吳祖至的婆娘王氏說的。她看見錢滿江找到吳祖至說了實情,便哭著跪下把她哥哥做的事說了出來。
她說她之前也不知道她哥哥能幹這些事,後來知道了又不敢跟吳祖至說實話。
王氏跪著哭訴了自己哥哥昧下給錢三貴救命銀子的事,氣得吳祖至差點吐血。
自己被騙了這麽多年,尤其是老父老母,掛心女兒女婿,臨死都不放心。老母病糊塗了,偶爾還會問,「妞妞拿了那些銀子,可給女婿治好病了?」
那些年,偶爾會收到王首實托人帶來的信,說銀子送去錢家了,錢家人嫌銀子少不太高興。而吳祖至那時是傾囊而出的,媳婦王氏已經頗有微詞,他一個月也就八兩銀子的收入,還有這麽大一家人及一房下人要過活,實在擠不出太多的銀子。再加上有些生妹妹的氣,便也沒再給妹妹帶銀子回去。
最讓他生氣的是,父母先後去逝,他們扶棺回鄉,妹妹竟然拒絕回來給老父老母的墳頭磕頭,從那時起他就徹底恨上了妹妹一家。後來妹妹派人去棗州找他,他不僅不見,還把人攆跑了。
卻原來,那些銀子根本就沒到妹妹手裏。王首實昧了銀子,又怕事情敗露,便挑撥兩家的關係,讓他們不再來往。更可惡的是,自己的婆娘後來知道了真相,卻還助紂為虐,幫王首實欺騙自己。
他氣得想休了王氏,可兒子、兒媳、兩個孫子一個孫女跪了一地,又看到老妻不停地磕頭賠罪,便暫時留下了她。之後就和兒子吳慶書一起,匆匆跟著錢滿江來京城與妹妹相聚。
當吳氏聽說自己父母臨老還牽掛自己時,更是哭得不行。
吳慶書又跪下給錢三貴和吳氏磕頭,替自己的母親賠罪。
吳慶書二十五、六歲,白淨儒雅,文質彬彬。他上年春闈考了個同進士,由於家裏沒有門路,也沒有多餘錢財走路子,所以現在還在候官。
他哭得聲淚俱下,氣自己舅家狼心狗肺,又擔心自己老娘,怕他爹會休了她。她已經五十歲的人了,若是被休,怕是活不下去了。
吳氏雖然恨王氏助紂為虐,但畢竟不想哥哥這麽大歲數還休妻,何況吳慶書這個侄子還不錯。便也勸吳祖至,王氏就不要休了,畢竟做壞事的是她親哥哥,她不敢說,也在情理之中。
但是王首實一家,這個帳必須要清算。若是那一百五十兩銀子當年交到吳氏手裏,那真是雪中送碳,三房一家遠不會吃那麽多的苦頭。讓吳氏父母帶著牽掛走,就更讓吳氏兄妹不能釋懷。
這件事就交由錢曉楓去辦,由錢三貴和錢滿江分別寫了信,控訴了王首實的罪行,讓他直接去溫縣交給縣太爺。鄉恩伯和禦林軍的四品官在京城不算什麽,但在遠隔千裏的冀安省,那可是貴人和皇上身邊的近臣,那裏的縣太爺肯定會買帳。
說完了正事,就讓等在廳屋裏的潘月和錢亦繡三姐弟去東側屋見禮。
自從潘月跟錢滿江進京以來,還從來沒有分開這麽多天,她已經等得不耐煩了。聽說能進側屋了,便急急進去,紅著眼圈拉著錢滿江的手說,「江哥哥,你走了這麽久,月兒怕又你不回來了。」
靜兒也拉著錢滿江的長袍糯糯說道,「娘親還哭了,說想爹爹想得心痛。」
錢滿江笑著抱起靜兒,又拍拍潘月的肩哄道,「怎麽會不回來,我也舍不得月兒和孩子們。我是去接舅舅了,快來給舅舅見禮。」
吳祖至已經知道潘月是郡主,自然不敢受她的禮。潘月向他曲膝萬福,他趕緊起身還了禮。
他們父子還是有些納悶,這兩口子好像與常人有異,閨房裏的話也能當眾說出來,真是羞煞人也。
吳氏又道,給他們的院子桂香院已經收拾好了,讓他們暫時住在錢家。
錢三貴和錢滿江的意思是,既然吳慶書已經有了功名,他們就幫著走走門路,看能不能給吳慶書謀個官。同進士出身,弄個好些的缺不容易,但不怎麽樣的八品小官還是能弄一個。先讓他走上仕途,再途途圖之。
若是吳慶書的缺找到了,就讓吳祖至跟著兒子享福,不要再繼續給孫同知當幕僚。幕僚或是師爺,聽著好聽,看人臉色討吃食,跟下人也差不了多少。
吃晚飯的時候,幾人還興高采烈地講著吳慶書候官的事情。
吳氏笑道,「最好能謀個京官,這樣,哥哥一家也能住在京城了。」
錢老頭嗤道,「真是婦人之見。你當京官是大街上的白菘,說拿就拿?京官,那是皇上直接管著的,全大乾朝的人都看著的,能那麽好尋摸?」
一句話擠兌得吳氏滿臉通紅,也讓吳祖至父子難堪不已。錢滿江趕緊打著哈哈把話圓過去。
晚飯後,吳氏把吳祖至父子領去桂香院歇息,其他人都回院子,可江爹爹卻把錢亦繡留下了。原來,他和三貴爺爺要商量怎麽給吳慶書謀個缺。
潘月不願意自己回去,被錢滿江拉去西側屋哄了幾句。明兒偷偷把門簾掀個縫偷看,又悄悄跟錢亦繡說,「姐姐,爹爹又親親了……」
錢亦繡趕緊捂住了他的小嘴,又把想去掀門簾的靜兒拉住。
稍後,潘月眉眼彎彎地走出側屋,領著兩個孩子先回去了。
看來,江爹爹的美男計又得逞了。
東側屋裏隻剩下三個人了,幾人低聲商量起來。
錢三貴雖然是伯爺,但想謀個官,肯定是沒這個本事。錢滿江在軍裏的關係勉強,但文官也是摸不到火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