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相性情寬厚,為政之道處處求穩。


    章太傅從前跟著先帝實行新法,家世好,性子傲,做事大刀闊斧,講究險中求勝。


    兩個人每每爭執不下,要麽是向太後從中和稀泥,要麽是秦盈盈出麵得罪人。


    眼下就有一件棘手的事。


    黃河水患衝毀了無數田地房舍,遭了災的百姓沒有地種,沒有屋子住,紛紛湧入東西二京。


    先前靠著京中富戶開設的粥棚還能勉強應付,隨著人數越來越多,粥棚供不應求,矛盾也漸漸突顯出來。單是這兩日就已經出現了好幾起流民傷人的事件。


    章太傅主張把流民中的青壯挑出來,或者充軍,或者充役。蘇相卻不同意,覺得他們本是農人,強行充軍有傷天和。


    向太後這一次果斷地站在了蘇相這邊。


    秦盈盈也覺得章太傅的方法有些激進,她想了想,說:「不如讓他們自己選,願意入伍的可以改成軍戶,不願意的也別勉強,至於那些年輕力壯的,一直這麽白吃白喝也不是辦法……」


    章太傅挑著眉,用他那把華麗的貴族腔說:「難不成太妃娘娘有什麽好主意?」


    這話說得不大客氣。


    確切說,他對秦盈盈一直不大客氣。要不是看他長得帥,秦盈盈早就找機會教訓他了。


    她沒理章太傅,而是湊到向太後跟前嘰嘰咕咕一通說。


    向太後越聽越驚奇,到最後眉毛都挑了起來,「這主意你怎麽想出來的?」


    秦盈盈笑眯眯,「就剛剛想出來的。」


    向太後暗自感慨,她真慶幸,當年沒與「她」為敵,不然自己這太後之位能不能坐得成都兩說。


    秦盈盈的主意有點損,向太後沒在大殿上說,下了朝把幾名輔政大臣留了下來。


    按照秦盈盈的說法,需得把流民分成三波,一波是自願從軍的青壯,一波是不願意的,剩下的便是老弱婦孺。


    最難辦的就是第二種,既不願從軍從役,又不能白白地養著他們,秦盈盈便想了個「富幫貧」的主意。


    京中富戶在郊外都有農莊,如今正值秋收,農莊上急需人手,這些流民常年耕種,若去莊子上勞作,完全可以掙來一口飯吃。


    隻是有一個問題,即使這些流民願意出去找活,也不一定能找到。農莊的主人大多喜歡用熟人,這些不知根不知底的流民他們不願用,也不敢用。


    秦盈盈的辦法就是「獎勵政策」——凡是雇傭流民的田莊主人,所雇之人達到一定數量,就能得到朝廷的賞賜;貢獻最大的十家,官家會親賜匾額。


    皇帝題寫的匾額,就連朝中大臣都沒有,這要往家裏一掛,足以光耀門楣了。


    那些地主富戶不缺錢,缺的就是榮譽。


    這個主意一出,就連蘇相都目瞪口呆。


    道理很簡單,然而他們這些書香門弟、清流之家養出來的讀書人,是不大可能往這方麵想的,或者即使有人想到了,也不好意思說出來。


    隻有秦盈盈這種經曆過禮崩樂壞的時代,看慣了形式主義的現代人才能想到這樣的法子。


    雖然有點損,但是沒人反對。


    就算那些富戶們事後回過味兒來,也是一個願打一個願挨。


    這件事便交給章太傅去做了。


    至於剩下的老弱婦孺,按照以往的傳統,都是收攏到京中善堂,由朝廷供養,各府貴眷或心存善念,或為了名聲多少會資助些,勉強也能過得去。


    秦盈盈卻不想這樣湊合。


    「我在意的是那些小孩子。他們年紀還小,未來有無限可能。若是這樣一股腦地收到善堂裏,饑一頓飽一頓地混上兩年,年紀到了,要麽賣苦力,要麽幹脆成了小混混,這輩子就沒指望了。」


    向太後虛心地問:「那你覺得應該怎麽辦?」


    秦盈盈想做回自己的老本行——開幼兒園。


    不僅給那些無家可歸的小孩子們一口吃的,還要教他們讀書習字,把他們培養成對社會有用的人。


    其實,這個想法在她心裏已經存了很久,起初沒敢貿然行動,她怕自己擔負不起那麽多孩子的人生。


    但是,這些日子以來,她看過各地傳來的邸報,也出宮去看了流民的生活狀況,發現是她把問題想複雜了。


    古代和現代不一樣,現代培養一個孩子的成本太高,古代卻不是。


    除非是那些鍾鳴鼎食的大戶人家,對子弟的培養有一套家族傳承的理念。


    絕大多數普通人家的小孩和地裏的莊稼一樣,靠天收。父母給口吃的,長大了學門手藝,或者跟著家裏種地,能養活自己,能娶能嫁就算好的了。


    像秦盈盈這種打算開個幼兒園,教小孩子們讀書寫字、發掘特長的想法已經算是超前了。


    向太後沒發表意見,主要是她不懂,讓秦盈盈去問溫王妃。溫王妃經常收留一些無家可歸的孩子,算是有經驗。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冒牌小太妃 中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展顏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展顏並收藏冒牌小太妃 中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