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十年後的今天,當我們在網絡上問及年輕人們, “你對民國所受的苦難印象最深的是什麽?”我們得到的回答是“侵略、屠殺、饑荒和內戰”。
這段歲月留給我們的創痕太深, 以至於很多後來人連揭開它的勇氣都沒有, 因為揭開就是一篇又一篇的血淚, 我們難以置信在不足百年前的同一片土地上, 我們的人民經受了這樣殘酷的折磨——的確, 在回顧曆史的時刻, 天災和暴行往往令人們印象更為深刻,因此往往忽略了這其中不見硝煙、卻更為暴虐的金融罪惡。
——那正是美國在1934年所推出的《白銀收購法案》。
被三年後的日軍侵華暴行所掩蓋,甚至因為美國在二戰中的盟友形象,而使得人們在並不漫長的八十年中,逐漸淡忘了這場單方麵的金融屠殺。我們曾在1930-1933年真正感受到國家的複蘇和希望,我們的輕工業蓬勃發展, 我們的現代金融業迎來了溫暖的黃金時代。
而所有的一切, 在1934年的夏天被終結了。
如果一定要形象和通俗地打一個比方, 那就是美國人在中國萬方多難的時刻, 在她身懷六甲還要勉力與華北的日本侵略者周旋的時刻, 暗出黑拳,猛打懷胎七月的中國。
美國人要用中國的白銀, 來滋養自己大蕭條後的市場。
對美國的毒手有苦難言, 中國不得不分娩, 她要娩出一個現代幣製的新經濟體製——盡管所有銀行家都明白,現在改革幣製是不明智的,因為國際金融環境並不好, 中國的國力也沒有達到足夠的標準,但劇烈的陣痛之中,孩子隻能早產。
——怎麽辦,這個孩子生下來就會是殘疾的。經濟是國家的根本,孱弱的幣製體係帶來的會是一係列的惡果,包括可預見的資本外逃、無規製的紙幣泛濫、惡性的通貨膨脹、以及後續必然發生的工商業大地震和大蕭條。
但如果不生,中國也要陪同死亡。
生下來,還有一線希望。
中國的銀行家們隻能盡力挽救,這時候就是罵遍羅斯福的祖宗十八代也沒用,金求嶽在和穆藕初的通信裏說:“如果我是羅斯福,我也會同意這個法案,割自己家的韭菜不如割中國的,美國佬不是一向如此嗎?自己有難、八方承擔,別人有難,他積極點讚。”講和平主義的時候就是人類燈塔,金融貧血的時候就是國際衛生巾。
穆藕初:“……”雖然話很粗俗但道理的確如此。
現在要做的是專注自身,盡量地讓即將誕生的法幣健康一些、健壯一些。
這中間所麵臨的困難太多了,不僅是銀根上的捉襟見肘,還有各種政治和軍事問題在困擾著商人們。
金求嶽推開金家老宅的祠堂,這裏是祠堂的後殿,過去用來祭祀(事實上八竿子打不著的)金家曆代名流,還祀帶來高貴血脈的善敏貝勒一家。現在善敏和福晉的牌位被挪到前殿去了,高大的後殿不允許外人進入,丁廣雄看守著它。
這裏有一座真正的金銀山。
黑暗裏,一線陽光從窗縫裏鑽進來,把灰塵照得清晰,銀幣隨著人的腳步,發出幾不可聞的嗡鳴。它是這樣高大,從地板堆到了天花板,寶光璀璨,上麵是銀幣,下麵是金條。
這裏是兩千萬。
求嶽盯著它,有點想笑,石瑛說孔祥熙是山西人,家裏要鑄金山銀山,而這句話給了金總巨大的啟發——張嘉璈所言非虛,薑承月聽說的也是真的。
金山銀山就在此處。
自二月稅改之後,求嶽就在著意地囤積現銀。他對民國惡劣的金融狀況雖不深知、但總有個模糊的印象。電視劇拍得讓人摸不著頭腦,有些電視劇裏用銀洋,有一些則用紙幣,他好奇地問過劇組——為啥兩個戲都是民國戲,但是貨幣不一樣?
編劇:“我也搞不清,作者說不知道。”
金總:“……”
道具師倒是非常會講:“那個電視劇有銀洋砸人的鏡頭嘛,本來也是用紙幣,導演說銀洋效果好。這個戲有女主角哭著把錢灑向天空的場麵,你要撒銀洋不就沒有那種、哎,飄飄灑灑的鏡頭了嘛。”
金總:“……”真雞兒有道理。
——你們到底在拍些什麽鬼東西啊!
但無論如何,大家有個模糊的認知,一定在某個時刻,民國的貨幣變了,從貴金屬變成了印鈔機刷過的紙。這讓金總有些警惕。加之33年的時候宋子文出了個昏招,抗議白銀價格太低,購買力太弱——這讓蔣校長在購買美軍裝備的時候肥腸吃虧。
美國婊裏婊氣,假裝為難了一會兒,美滋滋地簽了一個抬升白銀價格的協議。
那時候金總就罵了一遍宋子文,為了個美國大炮坑中國外貿。不過這種抬升影響不太大,因此大家也就忍了。但金總防患於未然,還是默默地開始收集現銀——票據貼現的這半年,現銀全部被關進了金家祠堂,賬麵上則靠貸款和增值利潤交割。
有錢在手總是不慌。
穆藕初寫信來問他、馮耿光也打電話問他,金總發渾:“我不是財政部長,你也不是,問我幹嘛?”
馮六爺怒道:“混賬!要是都袖手旁觀,靠孔祥熙那無能廢物主張,你就坐著等死吧!”
金總賣萌:“說話就說話,幹嘛生氣呀。”
六爺煩死了:“你到底怎麽想的。”
“我不知道。”金求嶽爽快得教人無奈,“六爺,你要是知道怎麽辦,你會來問我?其實你心裏都有數,你也在觀望。光靠我們努力有個屁用,孔部長自己不想好好弄,四個神能拖得動一個豬?”
不怕隊友不給力,就怕隊友太會送。
“總要看看他的誠意吧?”求嶽拿起銀幣,吹出好聽的銳響,“這種事嘛就像談戀愛,誰先主動誰被動,一次倒貼,永遠倒貼。”
馮耿光沉默了,過了老半天,恨得牙根兒癢癢:“兔崽子淨會說渾話……什麽談戀愛?你給我來上海,你要在我麵前,我把你敲一頓。”
金總才不去呢!
和六月份應激性的喧嘩不同,銀行家們從一開始的群情激憤,變成了沉默而焦慮的關注。
情形比他們預計得更壞。僅兩個月間,近3000萬巨額的現銀排山倒海地向外血崩——來一個參照物,1930年中國經濟小春天的時候,國民政府的財政收入也隻有7億而已。
到八月的時候,外資銀行也動起來了,銀價一天比一天看漲,孔祥熙倒也不是完全地吃幹飯,火燒屁股地頒布打擊白銀走私的法條,禁止私自買賣白銀,上海嚴防死守。
但並沒有什麽用。
條條大路通美國,此路不行繞路走,高達8000萬的白銀潮水一樣奔向上海,又千軍萬馬地倏然向內陸擴散,它們要從日本人控製下的華北、以及英屬殖民地的香港,漂洋過海,往美國去。
這些還是被海關和軍隊攔截下的數據,而據1984年《中國的對外貿易和工業發展》一書中所提到的勘核情況,這一年外逃的白銀高達2.57億!
——再比一次,感受一下,國民政府全國財政收入,才7個億。至於民間資產,到1934年為止,央行、中行、交行三大行所有的資產加起來,也不過18個億。
三分之一的國庫崩了。
金融的寒暖是比季節變化還要快的。
那一年的南京的秋天仍是多雨,淋淋漓漓的細雨令金陵城蒸騰起迷濛的霧嵐,正仿佛賀梅詠中愁緒,洇滿街角和窗隙。
周裕拍著身上的雨水匆忙而入,恰見白小爺正在簷下洗頭,沒叫人服侍,是求嶽提著個黃銅小壺給他濯發。兩人也不說話,一人坐著,一人俯身在銅盆裏,唯水聲撲簌,是合著簷上細雨滴答的節拍。
這一種平淡恬靜的情形就叫人不忍驚動。
周裕抖著傘上的雨水,暗道小爺這兩個月瘦多了,看見他白淨的手臂伸開來,露出肌肉漂亮的線條,心知他刀馬旦大成,往日的溫柔媚態裏,居然多了一份寶劍般的銳氣。
露生接了肥皂,抬頭見他在門口垂手不語,揉著頭發問:“什麽事?”
周裕拱手道:“擾了少爺和小爺的興致,剛接的電話,通州報喪來。”
求嶽放下銅壺:“誰死了?”
“善成廠的張老板,前天夜裏跳樓了。”周裕有些抱憾,“商會幾家都說知道了,著人來問少爺的意思。”
其實不問原因也能大略猜到,由夏至秋,跳樓的消息已經是報紙都報不過來的頻繁。張福清在標金投機中虧了近百萬,傾家蕩產,待到求嶽和商會一幹執委到達通州的時候,他家裏甚至連喪儀都辦得很簡陋,沒有鮮花,唯有紙糊的兩列花圈歪斜地排在門口。
張太太痰湧昏聵,不能見客,張福清的兩個兒子和兒媳勉力主持喪事,見了金會長也隻知哭泣:“當初也勸家父不要去炒標金,他說年紀大了,廠裏的生意又比不上南邊,想掙一筆錢自己養老,誰想到會弄成這樣!”
他們所說的標金,即是上海從19世紀開始的貴金屬期貨炒作。之前專指黃金,後來又漸漸納入白銀。張老板既不懂金融規律、也不知世界趨勢,以為金銀一體、銀價飆升如此,金子是比銀還貴重的,那不是會漲更多嗎?被上海的掮客所騙,別人都在買賣白銀,他居然傻乎乎地買了一堆黃金——期貨,連最後連止損的本錢都賠光了。
金總:傻逼嗎?白銀的價格是根據美國的黃金儲備來界定的,白銀漲了黃金肯定跌啊!
真是吃屎都趕不上熱乎的,硬吃吃死了。
所以張少爺這話是有些不講道理的埋怨,倒好像是紡織行會沒照顧到張福清,令他走投無路才跳樓。求嶽也聽出這話裏的意思,心說商會早就研究過這次金價波動,內部也通知了不要盲信謠傳跟風投機,張老板不聽人勸,有什麽辦法?看這兩個兒子也是毫無用處,一點兒骨氣沒有,三十多的人了,跟媳婦一樣且怨且哭,大概是哭自己原本能繼承的家產現在不翼而飛,他心裏不免嫌惡。唯想起張福清自打相識以來,除了小家子氣外,卻也沒有別的壞處,在華北抵製日貨、聯絡銷售,都是勤勤懇懇,到底也算紡織行會的一員老將,心中又覺憐憫。歎口氣道:“別哭了,先把你爸爸好好安葬,這幾天我們都留在通州,葬禮的事情大家都會幫忙。”又把幾個白紙包放在張少爺手裏:“我這裏兩萬塊,還有你其他幾個叔叔的吊儀,家裏有什麽困難就跟我說,你爸爸跟我們認識這麽多年,不會撒手不管的。”
兩位張少爺皆哭道:“謝謝金叔叔。”
金總:“……叫哥就好。”
眾人連悲痛的心都沒了,隻覺無奈。張福清的長子比求嶽還大幾歲,為了兩萬塊錢,開口就叫叔叔,養兒無用如此,難怪張福清要鋌而走險地賺養老金。
這一天都在通州的酒店隨意安頓了,露生看看酒店的毛巾,居然也是靡百客,欣慰之餘也覺心酸,絞了熱毛巾遞與求嶽:“擦擦臉,我去給你放水,今天一天是累壞了你了。”
“我還好。”求嶽把臉蒙在毛巾裏,“就是耳朵疼。”
金總在喪事上坐陪了一下午,被幾個姨太太哭得頭昏腦脹,還被幾個不知什麽來路的親戚小姐用眼揩油——穆藕初原想跟他說兩句話,被梨花帶雨的小姐們接二連三地阻撓:“金先生,謝謝你照顧我伯父(舅父/叔父/姑父),他最疼愛我,我們一家無以為報!”
“……”
所以幹嘛你還想以身相許?金總心道我可去你媽的吧,真他媽人家的喪事你的相親會,都是從哪冒出來的操蛋娘們兒,信不信你姑父晚上來打飛你腦殼。
遠遠地,從張家巷傳來嗩呐的聲音,很哀涼地,是“哭五更”的曲子,好像是記錄了張福清庸碌而辛苦的一生,音容笑貌都從嗩呐的哀哭中來,不知他的夫人和孩子在想什麽,商會的同僚們卻是都想起他緊張地追隨在求嶽身後,埋沒在榮德生和穆藕初背影裏,但是認真地說:“我們善成廠……”
稅改的時候,他也跟著大家發報紙,“屍位素餐,實覺汗顏。”
是個很可愛的老叔叔。
求嶽亦想起他那年早春他去到句容,抓著帽子道:“我們善成廠願意幫助你。”雖然在那之前,他還在通州的地頭上罵過:“害群之馬,投機倒把的奸商!”
是非成敗都是轉頭空。
張老板真的犧牲了,並不是第一個死在中美貿易戰裏的冤魂,之前還有更多冤魂。隻是因為他們認識,所以更刺心。
一陣一陣還有鍾聲,它沒有打破夜色,反令夜色更沉默,一聲接一聲的喪鍾,酸楚中生。
露生遙聽窗外:“張老板做法事了。”
他回頭看看求嶽,他知道他心熱、心也軟。
求嶽蒙著臉道:“我沒哭。”
露生摸摸他的手,柔歎一聲,在他身邊坐下來:“哥哥,我有一件事不明白,能不能問你?”
“你要看我的心,哥哥都掏出來給你。”
露生紅了臉,輕輕推他一下:“什麽時候還說這種話。”揭了求嶽臉上的毛巾,見他隻是發懵,並未嚎啕大哭,稍稍放心,想了一想,神情鄭重地問:“我知道咱們家有錢,有現銀,你從六月的時候也就在研究怎麽對抗這場白銀外流——哥哥,既然有救國的誌向,又有救國的辦法,你為什麽遲遲不動呢?”
求嶽低下頭。
“不光是你,馮六爺、穆先生、榮先生,你們全都不動,我不信你們是這樣冷血薄情的人。”露生說著,隻是迷惑,並不憤慨:“我是真的不懂這些金融的大學問,所以我想問問你,你們到底在猶豫什麽?”
又是遙遠的鍾聲過來。
很長久的沉默,求嶽長長地出了一口氣:“哥哥簡單地回答你——因為大家都在等。”
“等什麽?”
“等內戰停下來。”
露生心中陡然一沉。
“這頭救市、那頭軍費狂增,我們的錢到底是拿去救市還是買大炮?。”求嶽看住他,“美國人是混賬,蔣光頭更混賬。”
這段歲月留給我們的創痕太深, 以至於很多後來人連揭開它的勇氣都沒有, 因為揭開就是一篇又一篇的血淚, 我們難以置信在不足百年前的同一片土地上, 我們的人民經受了這樣殘酷的折磨——的確, 在回顧曆史的時刻, 天災和暴行往往令人們印象更為深刻,因此往往忽略了這其中不見硝煙、卻更為暴虐的金融罪惡。
——那正是美國在1934年所推出的《白銀收購法案》。
被三年後的日軍侵華暴行所掩蓋,甚至因為美國在二戰中的盟友形象,而使得人們在並不漫長的八十年中,逐漸淡忘了這場單方麵的金融屠殺。我們曾在1930-1933年真正感受到國家的複蘇和希望,我們的輕工業蓬勃發展, 我們的現代金融業迎來了溫暖的黃金時代。
而所有的一切, 在1934年的夏天被終結了。
如果一定要形象和通俗地打一個比方, 那就是美國人在中國萬方多難的時刻, 在她身懷六甲還要勉力與華北的日本侵略者周旋的時刻, 暗出黑拳,猛打懷胎七月的中國。
美國人要用中國的白銀, 來滋養自己大蕭條後的市場。
對美國的毒手有苦難言, 中國不得不分娩, 她要娩出一個現代幣製的新經濟體製——盡管所有銀行家都明白,現在改革幣製是不明智的,因為國際金融環境並不好, 中國的國力也沒有達到足夠的標準,但劇烈的陣痛之中,孩子隻能早產。
——怎麽辦,這個孩子生下來就會是殘疾的。經濟是國家的根本,孱弱的幣製體係帶來的會是一係列的惡果,包括可預見的資本外逃、無規製的紙幣泛濫、惡性的通貨膨脹、以及後續必然發生的工商業大地震和大蕭條。
但如果不生,中國也要陪同死亡。
生下來,還有一線希望。
中國的銀行家們隻能盡力挽救,這時候就是罵遍羅斯福的祖宗十八代也沒用,金求嶽在和穆藕初的通信裏說:“如果我是羅斯福,我也會同意這個法案,割自己家的韭菜不如割中國的,美國佬不是一向如此嗎?自己有難、八方承擔,別人有難,他積極點讚。”講和平主義的時候就是人類燈塔,金融貧血的時候就是國際衛生巾。
穆藕初:“……”雖然話很粗俗但道理的確如此。
現在要做的是專注自身,盡量地讓即將誕生的法幣健康一些、健壯一些。
這中間所麵臨的困難太多了,不僅是銀根上的捉襟見肘,還有各種政治和軍事問題在困擾著商人們。
金求嶽推開金家老宅的祠堂,這裏是祠堂的後殿,過去用來祭祀(事實上八竿子打不著的)金家曆代名流,還祀帶來高貴血脈的善敏貝勒一家。現在善敏和福晉的牌位被挪到前殿去了,高大的後殿不允許外人進入,丁廣雄看守著它。
這裏有一座真正的金銀山。
黑暗裏,一線陽光從窗縫裏鑽進來,把灰塵照得清晰,銀幣隨著人的腳步,發出幾不可聞的嗡鳴。它是這樣高大,從地板堆到了天花板,寶光璀璨,上麵是銀幣,下麵是金條。
這裏是兩千萬。
求嶽盯著它,有點想笑,石瑛說孔祥熙是山西人,家裏要鑄金山銀山,而這句話給了金總巨大的啟發——張嘉璈所言非虛,薑承月聽說的也是真的。
金山銀山就在此處。
自二月稅改之後,求嶽就在著意地囤積現銀。他對民國惡劣的金融狀況雖不深知、但總有個模糊的印象。電視劇拍得讓人摸不著頭腦,有些電視劇裏用銀洋,有一些則用紙幣,他好奇地問過劇組——為啥兩個戲都是民國戲,但是貨幣不一樣?
編劇:“我也搞不清,作者說不知道。”
金總:“……”
道具師倒是非常會講:“那個電視劇有銀洋砸人的鏡頭嘛,本來也是用紙幣,導演說銀洋效果好。這個戲有女主角哭著把錢灑向天空的場麵,你要撒銀洋不就沒有那種、哎,飄飄灑灑的鏡頭了嘛。”
金總:“……”真雞兒有道理。
——你們到底在拍些什麽鬼東西啊!
但無論如何,大家有個模糊的認知,一定在某個時刻,民國的貨幣變了,從貴金屬變成了印鈔機刷過的紙。這讓金總有些警惕。加之33年的時候宋子文出了個昏招,抗議白銀價格太低,購買力太弱——這讓蔣校長在購買美軍裝備的時候肥腸吃虧。
美國婊裏婊氣,假裝為難了一會兒,美滋滋地簽了一個抬升白銀價格的協議。
那時候金總就罵了一遍宋子文,為了個美國大炮坑中國外貿。不過這種抬升影響不太大,因此大家也就忍了。但金總防患於未然,還是默默地開始收集現銀——票據貼現的這半年,現銀全部被關進了金家祠堂,賬麵上則靠貸款和增值利潤交割。
有錢在手總是不慌。
穆藕初寫信來問他、馮耿光也打電話問他,金總發渾:“我不是財政部長,你也不是,問我幹嘛?”
馮六爺怒道:“混賬!要是都袖手旁觀,靠孔祥熙那無能廢物主張,你就坐著等死吧!”
金總賣萌:“說話就說話,幹嘛生氣呀。”
六爺煩死了:“你到底怎麽想的。”
“我不知道。”金求嶽爽快得教人無奈,“六爺,你要是知道怎麽辦,你會來問我?其實你心裏都有數,你也在觀望。光靠我們努力有個屁用,孔部長自己不想好好弄,四個神能拖得動一個豬?”
不怕隊友不給力,就怕隊友太會送。
“總要看看他的誠意吧?”求嶽拿起銀幣,吹出好聽的銳響,“這種事嘛就像談戀愛,誰先主動誰被動,一次倒貼,永遠倒貼。”
馮耿光沉默了,過了老半天,恨得牙根兒癢癢:“兔崽子淨會說渾話……什麽談戀愛?你給我來上海,你要在我麵前,我把你敲一頓。”
金總才不去呢!
和六月份應激性的喧嘩不同,銀行家們從一開始的群情激憤,變成了沉默而焦慮的關注。
情形比他們預計得更壞。僅兩個月間,近3000萬巨額的現銀排山倒海地向外血崩——來一個參照物,1930年中國經濟小春天的時候,國民政府的財政收入也隻有7億而已。
到八月的時候,外資銀行也動起來了,銀價一天比一天看漲,孔祥熙倒也不是完全地吃幹飯,火燒屁股地頒布打擊白銀走私的法條,禁止私自買賣白銀,上海嚴防死守。
但並沒有什麽用。
條條大路通美國,此路不行繞路走,高達8000萬的白銀潮水一樣奔向上海,又千軍萬馬地倏然向內陸擴散,它們要從日本人控製下的華北、以及英屬殖民地的香港,漂洋過海,往美國去。
這些還是被海關和軍隊攔截下的數據,而據1984年《中國的對外貿易和工業發展》一書中所提到的勘核情況,這一年外逃的白銀高達2.57億!
——再比一次,感受一下,國民政府全國財政收入,才7個億。至於民間資產,到1934年為止,央行、中行、交行三大行所有的資產加起來,也不過18個億。
三分之一的國庫崩了。
金融的寒暖是比季節變化還要快的。
那一年的南京的秋天仍是多雨,淋淋漓漓的細雨令金陵城蒸騰起迷濛的霧嵐,正仿佛賀梅詠中愁緒,洇滿街角和窗隙。
周裕拍著身上的雨水匆忙而入,恰見白小爺正在簷下洗頭,沒叫人服侍,是求嶽提著個黃銅小壺給他濯發。兩人也不說話,一人坐著,一人俯身在銅盆裏,唯水聲撲簌,是合著簷上細雨滴答的節拍。
這一種平淡恬靜的情形就叫人不忍驚動。
周裕抖著傘上的雨水,暗道小爺這兩個月瘦多了,看見他白淨的手臂伸開來,露出肌肉漂亮的線條,心知他刀馬旦大成,往日的溫柔媚態裏,居然多了一份寶劍般的銳氣。
露生接了肥皂,抬頭見他在門口垂手不語,揉著頭發問:“什麽事?”
周裕拱手道:“擾了少爺和小爺的興致,剛接的電話,通州報喪來。”
求嶽放下銅壺:“誰死了?”
“善成廠的張老板,前天夜裏跳樓了。”周裕有些抱憾,“商會幾家都說知道了,著人來問少爺的意思。”
其實不問原因也能大略猜到,由夏至秋,跳樓的消息已經是報紙都報不過來的頻繁。張福清在標金投機中虧了近百萬,傾家蕩產,待到求嶽和商會一幹執委到達通州的時候,他家裏甚至連喪儀都辦得很簡陋,沒有鮮花,唯有紙糊的兩列花圈歪斜地排在門口。
張太太痰湧昏聵,不能見客,張福清的兩個兒子和兒媳勉力主持喪事,見了金會長也隻知哭泣:“當初也勸家父不要去炒標金,他說年紀大了,廠裏的生意又比不上南邊,想掙一筆錢自己養老,誰想到會弄成這樣!”
他們所說的標金,即是上海從19世紀開始的貴金屬期貨炒作。之前專指黃金,後來又漸漸納入白銀。張老板既不懂金融規律、也不知世界趨勢,以為金銀一體、銀價飆升如此,金子是比銀還貴重的,那不是會漲更多嗎?被上海的掮客所騙,別人都在買賣白銀,他居然傻乎乎地買了一堆黃金——期貨,連最後連止損的本錢都賠光了。
金總:傻逼嗎?白銀的價格是根據美國的黃金儲備來界定的,白銀漲了黃金肯定跌啊!
真是吃屎都趕不上熱乎的,硬吃吃死了。
所以張少爺這話是有些不講道理的埋怨,倒好像是紡織行會沒照顧到張福清,令他走投無路才跳樓。求嶽也聽出這話裏的意思,心說商會早就研究過這次金價波動,內部也通知了不要盲信謠傳跟風投機,張老板不聽人勸,有什麽辦法?看這兩個兒子也是毫無用處,一點兒骨氣沒有,三十多的人了,跟媳婦一樣且怨且哭,大概是哭自己原本能繼承的家產現在不翼而飛,他心裏不免嫌惡。唯想起張福清自打相識以來,除了小家子氣外,卻也沒有別的壞處,在華北抵製日貨、聯絡銷售,都是勤勤懇懇,到底也算紡織行會的一員老將,心中又覺憐憫。歎口氣道:“別哭了,先把你爸爸好好安葬,這幾天我們都留在通州,葬禮的事情大家都會幫忙。”又把幾個白紙包放在張少爺手裏:“我這裏兩萬塊,還有你其他幾個叔叔的吊儀,家裏有什麽困難就跟我說,你爸爸跟我們認識這麽多年,不會撒手不管的。”
兩位張少爺皆哭道:“謝謝金叔叔。”
金總:“……叫哥就好。”
眾人連悲痛的心都沒了,隻覺無奈。張福清的長子比求嶽還大幾歲,為了兩萬塊錢,開口就叫叔叔,養兒無用如此,難怪張福清要鋌而走險地賺養老金。
這一天都在通州的酒店隨意安頓了,露生看看酒店的毛巾,居然也是靡百客,欣慰之餘也覺心酸,絞了熱毛巾遞與求嶽:“擦擦臉,我去給你放水,今天一天是累壞了你了。”
“我還好。”求嶽把臉蒙在毛巾裏,“就是耳朵疼。”
金總在喪事上坐陪了一下午,被幾個姨太太哭得頭昏腦脹,還被幾個不知什麽來路的親戚小姐用眼揩油——穆藕初原想跟他說兩句話,被梨花帶雨的小姐們接二連三地阻撓:“金先生,謝謝你照顧我伯父(舅父/叔父/姑父),他最疼愛我,我們一家無以為報!”
“……”
所以幹嘛你還想以身相許?金總心道我可去你媽的吧,真他媽人家的喪事你的相親會,都是從哪冒出來的操蛋娘們兒,信不信你姑父晚上來打飛你腦殼。
遠遠地,從張家巷傳來嗩呐的聲音,很哀涼地,是“哭五更”的曲子,好像是記錄了張福清庸碌而辛苦的一生,音容笑貌都從嗩呐的哀哭中來,不知他的夫人和孩子在想什麽,商會的同僚們卻是都想起他緊張地追隨在求嶽身後,埋沒在榮德生和穆藕初背影裏,但是認真地說:“我們善成廠……”
稅改的時候,他也跟著大家發報紙,“屍位素餐,實覺汗顏。”
是個很可愛的老叔叔。
求嶽亦想起他那年早春他去到句容,抓著帽子道:“我們善成廠願意幫助你。”雖然在那之前,他還在通州的地頭上罵過:“害群之馬,投機倒把的奸商!”
是非成敗都是轉頭空。
張老板真的犧牲了,並不是第一個死在中美貿易戰裏的冤魂,之前還有更多冤魂。隻是因為他們認識,所以更刺心。
一陣一陣還有鍾聲,它沒有打破夜色,反令夜色更沉默,一聲接一聲的喪鍾,酸楚中生。
露生遙聽窗外:“張老板做法事了。”
他回頭看看求嶽,他知道他心熱、心也軟。
求嶽蒙著臉道:“我沒哭。”
露生摸摸他的手,柔歎一聲,在他身邊坐下來:“哥哥,我有一件事不明白,能不能問你?”
“你要看我的心,哥哥都掏出來給你。”
露生紅了臉,輕輕推他一下:“什麽時候還說這種話。”揭了求嶽臉上的毛巾,見他隻是發懵,並未嚎啕大哭,稍稍放心,想了一想,神情鄭重地問:“我知道咱們家有錢,有現銀,你從六月的時候也就在研究怎麽對抗這場白銀外流——哥哥,既然有救國的誌向,又有救國的辦法,你為什麽遲遲不動呢?”
求嶽低下頭。
“不光是你,馮六爺、穆先生、榮先生,你們全都不動,我不信你們是這樣冷血薄情的人。”露生說著,隻是迷惑,並不憤慨:“我是真的不懂這些金融的大學問,所以我想問問你,你們到底在猶豫什麽?”
又是遙遠的鍾聲過來。
很長久的沉默,求嶽長長地出了一口氣:“哥哥簡單地回答你——因為大家都在等。”
“等什麽?”
“等內戰停下來。”
露生心中陡然一沉。
“這頭救市、那頭軍費狂增,我們的錢到底是拿去救市還是買大炮?。”求嶽看住他,“美國人是混賬,蔣光頭更混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