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說他們父子倆,到底在密談些甚麽,已經足足談了兩三個時辰了……”


    鄭月娥見來財還是無精打采地守在書房門外,不禁有點好奇地問道。


    “不知曉……”來財也是無奈,這個小官人就沒按照常理出過牌,每次都是讓人一頭霧水的。不過也正是這樣,來財的眼界看寬了很多,也隱隱約約懂得了不少事情。


    “這就奇了……”


    鄭月娥像是跟來財說話,又好像是自言自語道。要不是書房裏時不時傳出一些聲響來,還真的讓人擔心他們兩個在裏麵是不是出事了。


    “鄭家小娘子,你怎生這般關切小官人?”來財到底是“童言無忌”,話一出口,就讓鄭月娥鬧了個大紅臉,兩頰暈紅騰起,眉宇間尷尬中帶著一絲幽怨的神色。


    這話讓一個黃花大閨女怎麽接啊,鄭月娥慌亂中找到一個借口說道:“奴……奴是來送賬本的,讓小官人過目……”


    “原來是這樣……”


    來財恍然大悟,隨後話語一轉,“我還道小娘子為何這麽殷勤地來小官人這,原來是對賬本啊!那些亂嚼舌頭的也是無事生非,我就說了,鄭家小娘子潔身自好,我家小官人也是以禮相待的,哪有甚麽逾越之事?”


    鄭月娥實在是待不下去了,張家上下,從僮仆到管家,誰沒看出來她鄭月娥一顆芳心緊緊係在了張正書身上?可惜“落花有意,流水無情”,張正書對她始終是以禮相待,沒有逾越過半分。


    也是來財這個十來歲孩童這麽說話罷了,要是換個人鄭月娥早就撐不住臉麵了。畢竟中國人講究麵子,這等話也就不通世故的來財會當著鄭月娥的麵說出來,換了個誰過來,都不會這麽“揭短”的。


    就在鄭月娥尷尬的時候,書房的門被打開了。


    張正書率先走了出來,鄭月娥紅著臉頰,把賬本往張正書的懷中一塞,慌慌忙忙地離開了小院。在出了小院拱門後,鄭月娥卻倚門回首忘了一眼,然後又跑開了。


    “這是怎麽回事?”


    張正書也有點發蒙,他剛剛和張根富商量完大計,出門就被塞入了一遝賬本,還沒弄清是怎麽回事,鄭月娥就走了。


    “小官人,這是鄭家小娘子送來的賬本,月底了,該到對賬的時候了。”來財提醒張正書說道。


    “原來是這樣……”


    張正書也想起來了,這是他製定的規矩,賬本他需要一個月看一次。


    攤開這個賬本,發現裏麵用蠅頭小楷工工整整地寫好了每一筆收入、支出,借貸關係很明確,讓人一目了然。


    最為關鍵的是,鄭月娥寫的是阿拉伯數字,張正書恍惚間覺得回到了後世。要不是上麵的繁體字提醒,張正書還真以為是看後世的賬本了。


    “吾兒,這賬本怎生如此奇怪?”


    張根富看了半日,卻還是看不懂上麵的“鬼畫符”,不由地問道。要知道做一個商賈,你不能什麽都不懂,最起碼你得學會看賬本。學會看賬本,才能對自己的生意有一個全盤的了解,以及不會被賬房先生鑽了漏洞,貪瀆大量錢財。


    “這是簡化數字,是天竺人發明的,由大食人傳遍了西域各國。因為好用,我就拿來記賬了。這是簡化的數字‘一’,這是‘二’……‘十’、‘百’、‘千’、‘萬’……”張正書把阿拉伯數字盡數說了一遍,但很可惜張根富已經老了,學習能力下降了好多,隻是勉強記住了幾個。


    “那這個‘借’、‘貸’又是怎麽回事?”


    張根富不愧是多年的老商賈了,但還是想不明白,“借貸”怎麽會有這麽多?


    張正書笑道:“所謂‘借’和‘貸’都不是本意,而是隻表明記賬的方向。這個借貸記賬法,不管是用文字還是簡化數字代替,都是一樣的。左方為借,右方為貸。基本等式為:資產等於負債加上所有者權益。總體來說,借貸記賬法必定是借貸相等的,有借必有貸……”


    張根富聽了個大概,似乎也明白了一點:“也就是說,用這個記賬法,有錯賬漏賬都能一眼看出來了?”


    “沒錯,這就是借貸記賬法的好處,隻要是發生用錢的地方,必定是平衡的,而且有來龍去脈可以查詢。現在我大宋用的是‘四柱結算法’,雖然也不錯,但是在防止貪瀆方麵並不好。隻要是做賬高手,做個假賬輕而易舉。”


    張根富也深有體會,要不然宋朝的賬房先生這麽稀缺了,一來是道德君子不多,連進入門檻的機會都沒;二來記賬是個繁瑣的活,不僅算術要過關,還要懂得很多記賬小技巧;第三最關鍵,就是要會打算盤。這時候算盤的技術還沒推廣開來,會打算盤的人不多,連珠算的方法都沒完善。賬房先生又不願多帶徒弟,畢竟這時候的觀點是“教會徒弟,餓死師傅”。如此一來,好的賬房先生太少了。


    可按照張正書的說法,隻要懂得借貸記賬法,隨便來個秀才學個半年都能學會,這還得了?


    “這算什麽?”張正書笑道,“在李家村技校那裏學習的孩童,哪個不會這簡易數字?若是再過得幾年,就又是一批誠實可靠的賬房先生了。”


    張根富怔住了:“吾兒早就在謀劃以後的事了?”說實話,張根富也沒有這麽長遠的目光,也沒有多少前進的動力了。畢竟他已經是“汴梁首富”,賺再多錢似乎也還是“首富”。這也是為什麽有些富二代不求上進的原因——沒有奮鬥動力。躺著就有錢花,誰還會辛辛苦苦去打拚?


    但張正書不同啊,他知道北宋到了這時候已經是不得不變了,不變就是要滅亡的。不僅是國家的滅亡,更是文明的滅亡。他現在所做的一切,都是想改進宋朝的軍隊戰鬥力問題。沒有一支強悍的軍隊,別說進攻別國了,就是自保都難。


    宋朝的禁軍,到了現在的元符年間,估計也就裝備好一點,真正論起戰鬥力來,說不定還不如地方廂軍呢!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大宋好官人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飄依雨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飄依雨並收藏大宋好官人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