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船家正在船頭打理著漁網,聽了這話稍稍一愣,然後才指著一個方向說道:“那邊是曾家的私倉……”


    張正書順著這船家指的方向看去,那汴河岸邊確實有著一排低矮的房屋,但總的來說還算是堅固的模樣。“那曾家的船隊呢,船家你知道嗎?”


    “這個俺就不清楚了……”這船家顯然是沒接觸過大商賈,也沒和張正書這樣的“小官人”說過什麽話,一副拘謹的模樣,說話都有些結巴。


    張正書有點失落,隻能帶著來財往那私倉走去。


    “果然沒有人指點,就是要抓瞎了……”張正書歎了口氣,“希望在私倉那裏能找到人吧!”


    汴河岸邊,一排錯落有序的房屋,均勻地分布在高大而疏落的樹叢中。張正書看到了上麵寫的字,正是“曾家私倉”。在這個私人倉庫門前,有幾個搬運工,正在搬運著什麽。從大開的院門看去,因為天氣晴朗,院中掛著許多晾曬的絲綢。也不知道是最近雨天太多而怕絲綢發黴了,還是運輸的途中不小心進水了需要晾曬。


    “這位小官人請止步,這是曾家私倉,閑人莫進。”


    守在私倉門前的曾家家仆,想來是沒見過張正書的,伸手阻攔道。


    “我來問一下,你知道曾家的船隊在哪停靠嗎?”


    張正書說明了來意,他也不想用曾家未來姑爺的身份去壓人,這是沒有自信的表現。


    “莫非小官人有托我曾家船隊運了絲綢?”


    這個家仆想來是專門處理船運一事的,話說得極為婉轉。


    張正書笑道:“沒有,但打算讓你們托運一些東西……”


    “小官人,你且在此等等,小的去叫我家小員外過來……”這個家仆告罪一聲,進了院門,轉了幾轉,就消失在了滿院的絲綢之中。張正書也是歎為觀止,怪不得曾家是第一絲綢商,這私倉確實夠大的。原本他還以為自己買下的那個倉庫算大了,但沒想到河對岸這裏,離汴梁城足足有四五裏地的地方,還有這麽大的一個私倉。


    想想也是,汴梁城中寸土寸金,哪裏有人肯花費幾萬貫置辦一個倉庫?就算你有錢,都未必能買得到這麽大的一塊地。而起從效益上講,並不劃算。把倉庫設在汴梁城外的汴河邊,不僅省錢,還能節省搬運的功夫。隻要私建一個碼頭就行了,反正又不是海港,在吃水較深的地方搭起一個臨水棧道,船隻靠岸就能卸貨了,方便又快捷。


    “宋朝人果然總結出了不少做生意的道理!”


    張正書正思索間,曾家私倉裏就走出了一個年約三旬的男子。


    “哈哈哈,我道是誰找上門來,原來是我家的姑爺!”


    這個男子滿臉笑意,走到張正書的旁邊拍了拍他的肩膀,高興地說道:“好妹婿,今日是特地來尋我的麽?走,甚麽都別說了,去樊樓,今日我們喝個酩酊大醉,一醉方休!”


    張正書也是驚訝不已,他沒想到這裏會碰見未來的大舅哥,有些愣愣地問道:“二哥,你怎麽……怎麽會在此處?”


    “嗐,原本這是你大哥來打理的,但你也知道我大哥,生性憊賴,哪裏肯管事?今個不知又去哪一家青樓快活去了,無奈何,我隻能擔起擔子了。”這個大舅哥倒也繼承了不少曾文儼的做生意之道,一張嘴不僅能說,還掛著笑臉,深得和氣生財的要旨。


    沒錯,這就是曾瑾菡的二哥,叫做曾信驥,諧音“真心急”。咳咳咳,這完全是巧合,其實這個名字還是不錯的,意喻誠信的千裏馬,是做生意的好名字。商人講究誠信嘛,曾信驥這個名字還是頗為符合曾家的氣質的。


    “額……”張正書不知道怎麽評價,其實這個大舅哥也不比那個大舅哥差多少,都是汴梁城中的風流人物。隻不過他還算好,起碼曾家的產業還能繼承一二。雖然沒有什麽突破,但也能守成。不過,一旦成了連襟,張正書肯定要帶契一下曾家的。


    “走走走,我們吃酒去……”


    這個大舅哥真的是自來熟,想來也是對張正書極為滿意。


    “二哥且慢,今日我過來是有正事要辦的!”張正書連忙說道,“先前我與泰山說好了,租用曾家的船隊,自杭州帶些南邊奇貨過來。今日過來,就是想落實此事,錢銀不是問題,關鍵是要趕在冬日之前,把奇貨運到汴京城中……”


    “嗐,我還道是甚麽事這般急。不算事,不算事,我且去與綱首說一聲便是了。”綱首,是宋朝對於船長的稱呼,也可以理解成船隊的老大。至於船主,自然就是曾家了,畢竟是曾家的船隊。


    曾信驥倒也真是個急性子,帶著張正書就來到了汴河之上。隻見一個臨時碼頭之外,停著好幾艘大船。


    不得不說,宋朝的造船技術已經達到了一個高度,眼前這幾艘大船,都是貨船。在汴河之上,行駛著各色各樣的船隻,有有漕船、客船、貨船、漁船等。要知道,汴梁城其實是建立在水上的城市,穿城而過的河道有四條之多,分別是蔡河,汴河,五丈河、金水河。這四條河各有用處,但給汴梁城帶來的好處就是凝聚了百萬人口。


    這幾艘大貨船不設開窗的艙室,船形製圓短,就好像行駛在水上的三間大屋一樣。


    這些貨船,為了避免橫風擾動船隻,已經放下了桅杆。這種技術,可以說是宋朝造船術的一大創舉,叫做“可眠桅”,即桅杆底座裝有轉軸,可以隨時將桅杆豎起或放倒。這些貨船,都是“前錨後舵”,正是宋朝船隻的典型構造。這幾艘貨船的船錨既有石錨(也叫矴石),也有鐵錨,停船的時候就靠這個錨了。在張正書看不到的地方,還有水密艙、減搖龍骨、平衡舵等領先世界的造船技術。


    從這些就可以看出,曾家的船隊確實是一流的船隊,不然的話,曾家的生意也沒法做得這麽大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大宋好官人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飄依雨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飄依雨並收藏大宋好官人最新章節